作者|鹿凱來源|野馬財經
超50%股票遭凍結,主要負責人失聯,這一切劇情竟然都來自因哈爾濱秋林紅腸、格瓦斯、大列巴而出名的百年企業。
這個原本由俄羅斯人創辦的企業距今已有119年,先後由英國滙豐銀行、日本、蘇聯接管經營,1953年10月有償移交給我國,2004年實現「國退民進」。
近些年來,秋林經營卻不容樂觀,轉戰黃金市場之後不僅沒有盼到業績長虹,反而是迎來了不盡的煩惱。公司多元化打法也讓人眼花繚亂,反而是貌似山雨欲來風滿樓。
近日,上市公司秋林集團(600891)(600891.SH)發布公告稱,公司主要股東股份遭到凍結,正副董事長雙雙失聯。在之前沒多久,這家在A股上市已經23年的公司還發布了業績預減公告。它的豬年開局不利。
山雨欲來風滿樓?
2019年2月20日,秋林集團官網投資者關係欄目選擇了三條2018年的投資者問答「實際控制人為何不擔任董事長?」「請問貴公司為子公司金桔萊擔保的資管計劃逾期了嗎?」
近來,類似的提問在股吧等股民社區裡更是比比皆是,這家百年企業確實受到了投資者前所未有的關注。
2019年1月31號,上市公司秋林集團發布了新年第一份公告,就是一份業績預減的公告。公告稱,預計公司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比上年將減少7800萬元到9500萬元,同比減少48%到58%。
而上年同期的歸屬扣非淨利潤為1.584億元,也就是說2018年秋林集團(600891.SH)淨賺只有6340萬元—8040萬元。公告解釋稱,淨利的減少系公司銷售黃金飾品利潤下降所致。
隨後秋林又給了整個市場更大的驚喜。公司公告稱於2月12日接到天津市公安局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相關通知書,凍結公司主要股東嘉頤實業、奔馬投資、頤和黃金所持有公司股權,三者合計超過公司總股本50%。
並且,公司還稱曾第一時間嘗試與上述股東及相關領導聯繫,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與董事長李亞、副董事長李建新取得聯繫。公司決定由總裁潘建華暫時代行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職責。
這意味著秋林主要負責人失聯,2月18日上交所就此發出監管函,要求秋林就嘉頤集團股權凍結說明原因,並且就媒體對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質疑做出解釋。
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了解,嘉頤集團和奔馬投資的第一大股東都是頤和黃金,分別持有嘉頤和奔馬投資50%和70%的股份,這三方為一致行動人。
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致電秋林集團(600891.SH),「對方電話始終處於佔線狀態」。
負面消息不絕於耳,對於秋林來說貌似已經司空見慣。
錯綜複雜的資本騰挪
打開公司官網,「秋林集團119年」的通欄宣傳異常醒目,「感受百年文化,開創新百年輝煌」「感受百年歷史,直擊資本前沿」。
百年文化、百年歷史屬實,然而新百年輝煌會不會有還存在很多的未知。同樣,秋林集團近些年錯綜複雜的資本騰挪,或許確實讓人直擊到「資本前沿」。
作為秋林集團(600891.SH)大股東的奔馬實業集團,2017年4月竟把自己告上了法庭。隨後的10月,奔馬集團又將秋林集團實際控制人頤和黃金也告上了法庭。而這背後的是秋林集團錯綜複雜的資本關係。
天眼查信息顯示,奔馬實業也擁有秋林集團18.41%股份,並且它還持有上文提到的奔馬投資的16%的股份。
來源:天眼查
這一切紛繁複雜的事件也許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秋林集團(600891.SH)自己和他幕後的李建新了。
秋林集團官網介紹,公司始於1867年的俄羅斯,由伊萬·秋林所創,並於1900年進入哈爾濱,1917年時更是將總部遷於哈爾濱,後幾經易主。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始終根植於東北市場。秋林的大列巴、紅腸、秋林百貨等,更是成為了哈爾濱的象徵。
1996年是秋林歷史上轉折性一年,這一年秋林登陸A股,算是較早上市的地方性國企。而登陸資本市場並沒有給秋林帶來業績持續上漲,在23年上市時間裡戴帽卻成為了常態。
2000年進入第二個百年的秋林更顯頹勢,幾次瀕臨退市。
2004年在國有企業改革的潮下,秋林集團(600891.SH)把旗下資產一分為三。這也為之後的兄弟相爭埋下了禍根。
秋林集團(600891.SH)在拆分食品生產等相關業務後,國資退場引進民營資本注入。新東家是溫商蔣賢雲創立的奔馬實業。資料顯示,奔馬集團主要從事汽配城、商貿和酒店服務領域。
然而蔣賢雲斥資1億多元拿下的秋林集團(600891.SH)並沒有改變多年ST的命運,在溫州人想要退場的時候,機敏的天津人李建新抓住了時機。
2010年,頤和黃金成為秋林新的控股股東。根據雙方籤署的協議,奔馬集團向頤和集團轉讓所持有的股份,作價7億元,並包括頤和控股的奔馬投資16%的股份,並將秋林商廈置出秋林集團(600891.SH),否則就要賠償奔馬實業5億元現金,最終秋林商廈並未置出。這也為上文提到的雙方對簿公堂埋下了隱憂。
奔馬投資成立於2010年,恰巧和頤和入主秋林是同一年。奔馬投資持有秋林集團10.36%的股份,奔馬投資執行董事和總經理正是李建新。
來源:天眼查
資本老手李建新
說起李建新,也可以說他是資本市場老人,曾因中油金鴻的內幕交易遭到處罰。在1996年李建新就開始下海經商,先後從事過服裝、百貨、地產等行業。1999年又把觸角伸向了醫藥行業,並成立了領先集團。2002年成功入主上市公司中訊科技(000669.SZ),完成了領先集團的借殼上市,隨即更名為領先科技(000669.SZ)。2014年,幾經波折後李建新又將領先科技賣給了中油金鴻,現已更名為金鴻控股(000669.SZ)。
就在中油金鴻和領先科技傳出緋聞期間,2010年李健新實際控制的頤和黃金達成了股權轉讓協議。而據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查詢得知,頤和黃金成立於2005年,控制人是平貴傑,而這個平貴傑曾一度被多家媒體質疑是李建新遭到處罰後的代持人。
在2019年2月18日披露的上交所監管函,也要求秋林集團(600891.SH)說明此事。就此野馬財經曾嘗試多種方式聯繫秋林集團,對方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或處於佔線狀態。
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隨著頤和黃金的正式入主,秋林集團(600891.SH)的主營業務從百貨零售拓展到黃金、珠寶的銷售,秋林也摘掉了多年的帽子。
沒過幾年,李建新又閒不住了。
2014年,秋林以13.5億元價格收購頤和黃金孫公司金桔萊公司,該公司的前持有人就是秋林集團(600891.SH)的第一大股東嘉頤國際。金桔萊也是嘉頤國際花10億元從頤和黃金購得,在這種神奇操作之後,嘉頤國際賺了3.5億,這些操作當時也引來多方質疑。
2018年12月19日秋林集團(600891.SH)發布的一則澄清公告才讓人們意識到,原來家喻戶曉的秋林紅腸在市場存在多個公司、多個品牌,並且彼此之間並無關係。這背後其實還有一段往事。
2004年,在秋林集團推行國企改革時一分為三,旗下的食品廠、糖果廠分拆獨立運營,而秋林·裡道斯這個品牌就被分給了當時的糖果廠。當時,秋林集團(600891.SH)分拆的情況並不為多數人看明白。
直到2012年,隨著頤和黃金的入主,李建新想把當初分拆的資產拿回來。李建新曾說,「可以沒有頤和但不能沒有秋林」。當年,「哈爾濱秋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回歸「秋林集團」,成為全資子公司。之前的2011年3月,秋林食品剛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然而,李建新還準備低價收購當時已更名為秋林裡道斯公司的原秋林糖果廠,卻遭到拒絕,此事還鬧出了「秋林紅腸」撤出秋林商場的新聞。至今,秋林集團官網上還有諸如「哈爾濱秋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秋林集團於食品領域唯一一家所屬公司,是傳承秋林食品文化的正統繼承者」的宣示。
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多元迷途
這兩家原本的兄弟公司,在分拆之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秋林裡道斯更聚焦於食品行業,而秋林集團依然延續著多元化風格。
2001年秋林裡道斯成立秋林股份,並於2015年掛牌新三板。
據秋林股份2018年半年報顯示,半年營業收入為7317萬元,淨利潤為59.3萬元,同比分別減少4.78%和66.11%。
來源:掛牌公司公告
反觀秋林集團(600891.SH),在2014年收購金桔萊之後,2015實現了淨利潤的快速上漲,然而從2016年開始就出現了下滑,尤其是2017年受金桔萊未能實現業績承諾導致淨利下滑更為明顯。
根據2018年3季報報顯示,營業收入雖然上漲了3.35%,但是扣非淨利下滑47.33%。
對於業績下滑,秋林集團在2018年業績預告中稱是因為黃金飾品市場銷量下滑導致黃金飾品利潤率下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對比了同為黃金珠寶銷售的老鳳祥(600612)的2018年三季報發現,當期老鳳祥的營業收入上漲10.73%,扣非淨利上漲13.31%。
來源:同花順截圖
黃金飾品賣不動,淨利下滑也擋不住秋林的多元化。
2017年,秋林發起設立秋林首嶽股權投資基金及秋林蕪湖航空產業基金,宣布進軍航空產業。
2018年5月25日,秋林集團(600891.SH)發布公告稱公司投資8億元成立全資子公司秋林宏潤核裝(天津)智能製造有限公司,旨在培養人才和豐富公司結構,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由於高端裝備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銷售業務及對外投資和現在主營業務關聯性不強。緊接著公司就接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秋林集團說明戰略規劃和具體相關事宜是否經過評估。
來源:上市公司公告
目前,秋林集團在官網中稱,「集團業務以傳統百貨業為基礎,同時涉及黃金、金融、航空等多個領域」。然而,對於其未來是否實現其「以新視野、新戰略使秋林集團飛向新的高度,譜寫百年秋林新的篇章」的展望,只是未來仍未可知。
回顧秋林百年歷史,固步自封倒一直不是他的風格。從早期的前店後廠模式,到積極的投身資本市場,再到後來的賣身於黃金集團,多元化一直是他的標籤。然而,面對著連年的業績下滑,零售、食品加工、黃金業務的業績不佳,秋林集團還是在嘗試著新發展,只是讓人看不懂它的打法。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野馬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馬金露 H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