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炎帝和黃帝均是華夏族的始祖,他們兩個又是從何處誕生的呢?其實,他們兩個可以說是「親兄弟」,根據《國語晉語》的記載:「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炎帝、黃帝」。這麼一來,炎帝與黃帝就是親兄弟了,但是,如果從他們兩個的姓氏看,一個姜姓炎帝,另一個姬姓黃帝,這又可以說不是兄弟了。
由上可以推出,炎帝和黃帝的起源之處,即是來源於陝西省的渭河流域,並且兩人之間還有著相近的血緣關係,同時,還是部落的首領。結果,往後的時間,兩個部落發生矛盾,為爭奪領地,展開了鬥爭。最終,阪泉之戰,炎帝敗給了黃帝,隨後兩個部落又逐漸融合到一塊,因此,這才形成了「華夏族」。其實,兩帝之間的引發鬥爭,並非是為了領地這麼簡單,蚩尤才是關鍵。
炎帝的化身,源於羌族,力量型級別
傳說炎帝是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對於炎帝而已,其實,還有另三種稱法,即是:「赤帝或烈山氏」,而我們更為熟悉的就是「神農氏」,即是第三種說法。根據傳說的言傳,炎帝和黃帝是同為一母,其名為女登,也就是有嬌氏女,生出的炎帝外貌與蚩尤相似。
炎帝的外貌則是:「人身牛首,頭有角」。如此可見,炎帝是「人獸的結合體」,那麼,實力就是「人性」加「獸性」,這樣一來,可以推出炎帝是要力量上是超乎常人。進而,相傳由於炎帝他是牛頭人身,自然是以羊為首的氏族首領,這就可以推出炎帝即是與現在的羌族有關。
羌族與九黎族長期矛盾,炎帝敗於蚩尤
據傳羌族是生活於洛水地區的流域,不過後來因遷徙的原因,與九黎族摩擦出矛盾,在黃河中遊,兩個族人就展開了長時間的鬥爭。當然了,九黎族也是有領導鬥爭的首領,他就是蚩尤,體型外貌比炎帝要「野性」得多,他是獸身人面,銅頭鐵脖,頭上有角,耳上有毛,並且硬如劍戟,還能吃石砂。
對比起來,實力自然是要比炎帝強大,同時,蚩尤又是以某種猛獸作為圖騰的氏族,這可以推出蚩尤的部落,是帶有「獸性」的,八十一個兄弟氏族均是如此!那麼,這就可以推出蚩尤是比較好戰的氏族。由於,羌族炎帝的活動是侵犯到了蚩尤的生活領地,蚩尤自然是以自身強大的實力,擊敗了炎帝,並趕到了逐鹿。
蚩尤的不滿,促使炎、黃帝大戰,炎帝敗於黃帝
炎帝是敗於蚩尤之手,為了生存下去,唯有向自己的兄弟黃帝求助聯合進擊蚩尤。炎帝與黃帝結盟後,與蚩尤大戰於逐鹿,經過數次的鬥爭,最終,黃帝的各路神仙幫手,要略勝一籌,蚩尤的各種興風作雨,都被黃帝破解,蚩尤在鬥爭中戰敗而亡,這是「逐鹿之戰」。其實,在史學界還存在另外一種說法。
炎帝與黃帝都是以「帝」稱之,只不過炎帝的氏族,是由「神農氏」來執掌部落的,同時,包括了蚩尤的部落。處於黃河下遊的神農氏,無力徵討,號令天下之時;黃帝就開始了徵討各路諸侯,韜光養晦,在阪泉也就是逐鹿與神農氏決戰;結局,黃帝大敗於神農氏,得以號令天下。不過神農氏部下的蚩尤因不滿,更不服從黃帝的號令,要重新替炎帝一雪前恥。蚩尤與黃帝經數次對戰,大敗數次,最後是被黃帝用計謀殺死。
總結:
結合全文,炎、黃帝大戰,即是「阪泉之戰」,炎帝與黃帝之間的戰爭,而產生兩種說法的「逐鹿之戰」,爆發鬥爭的原因,都是在蚩尤的身上。主要是蚩尤好鬥,攻打炎帝無力抵抗,求援黃帝,聯合擊敗蚩尤,另外一種說法,就還是「逐鹿之戰」,只不過是以「神農氏」為主體,包含炎帝、蚩尤兩者,即為一體,蚩尤不滿,而重新引發炎、黃大戰,結局還是一樣,以失敗告終。總之,是「阪泉之戰」的確是炎、黃帝之間的大戰,不過「逐鹿之戰」就有兩種說法了,原因在於是「神農氏」,聯合與不聯合作戰。
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與探討!
參考文獻:《中華上下五千年》《五帝本紀》《阪泉之戰》《逐鹿之戰》#狐仙說歷史#
本文為狐仙說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作者推薦:
神農氏傳說,他即是藥神,又是農業之神,為何樣認為?造福於人民
伏羲氏傳說了解多少?一個融合的稱號,造福人類奮進開拓生存空間
南戲與北雜劇的經典冷知識,來源於民間傳說,現實生活是主要起源
《菜根譚》因何而由來?因菜根而來,清苦歷練的內容具備了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