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愷哥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昨晚熬了個大夜,今早起床的時候,整個人都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靈魂還在睡夢當中,而身體已經先行一步,機械地完成了關鬧鐘、起床、刷牙、洗臉等一系列動作。
直到洗漱完畢,出門上班,混沌的大腦才開始慢慢清醒過來——等等,剛才做過什麼事情?毫無印象。
這種半夢半醒的感覺,被一個短片詮釋得活靈活現——
2007年,NHK電視臺發布了由16位知名動畫導演製作的系列短片集。
其中一部名為《早上好》的短片,通過虛實交錯的畫面構圖,生動地展現了人們在早上起床時,從慵懶恍惚到精神飽滿的狀態。
即使只有短短1分鐘,看完這部短小精悍的短片,你也不得不深深嘆服導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這部有趣的短片,出自日本動畫鬼才導演今敏之手——這也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作品。
2010年8月24日,導演今敏因胰腺癌逝世,享年47歲。
作為一名導演,今敏給世人留下的長篇作品只有屈指可數的5部。
然而從第一部動畫作品《未麻的部屋》起,今敏就憑藉著作品中造夢感、電影感鮮明的風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僅有的5部作品,也分別斬獲了大大小小的國際獎項。
對資深日本動畫迷來說,今敏的名字自然是如雷貫耳;如今的年輕觀眾提起今敏,卻總會把他的名字與另一位導演聯繫在一起:克里斯多福·諾蘭——
《盜夢空間》與《紅辣椒》之間的抄襲羅生門,影迷們爭論了足足10年,至今還沒有達成一個共識。
什麼?今敏抄襲諾蘭的作品?
不不不,今敏才是「被抄襲」的那位。
今敏的作品。/剪輯 新周刊APP 風雨不收徐霞客
《盜夢空間》
到底有沒有抄襲《紅辣椒》?
盜夢、潛意識、夢中夢……
相信不少朋友看到這樣的描述,腦海中第一時間都會浮現出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盜夢空間》。
2010年,《盜夢空間》正式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盜夢者多姆·柯布帶領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竊取機密,並重塑夢境的故事。
《盜夢空間》無疑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商業片,電影中錯綜複雜的夢境、夢中夢的巧妙設定令人驚豔,也引發了觀眾對夢境、現實和潛意識的思考與討論。
然而在《盜夢空間》上映的時候,就有影迷提出質疑——
《盜夢空間》有沒有抄襲《紅辣椒》?
影迷們口中的《紅辣椒》原名《盜夢偵探》,是今敏在2006年執導的一部動畫作品。
這部作品改編自日本作家筒井康隆創作的同名科幻小說,講述了盜夢偵探紅辣椒潛入患者夢境,尋找真相的故事。
不少觀眾認為,《盜夢空間》與《紅辣椒》在夢境設定、鏡頭運用、空間構圖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其中鏡面般破碎的街道、扭曲的長廊以及通往不同夢境的電梯,這幾個分鏡更是達到了高度雷同:
面對這一爭議,導演諾蘭表示,《盜夢空間》的創造靈感來源於《黑客帝國》等電影,自己之前沒有看過今敏的作品:
「有觀眾看完《盜夢空間》後跟我提起過他,現在我還沒有機會與今敏見面,不過我對他和他的作品很感興趣。」
乍一看,兩者確實存在不少相似的地方,不少觀眾認為:
「說抄襲可能不至於,但是應該存在致敬的成分吧?說完全沒有看過今敏的作品,我是不信的。」
也有影迷認為,夢境與現實的主題、夢中夢的嵌套式結構,本來就不是兩位導演首創的,題材相撞不足為奇。
兩部電影雖然關於進入夢境的設定相似,但表達的主題和拍攝的風格也大相逕庭:
《盜夢空間》更像是一個理性客觀、邏輯嚴謹的夢境闖關遊戲,而《紅辣椒》則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感性夢幻、光怪陸離的夢境。
這一抄襲羅生門,至今沒有定論,不過另一位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則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執導的電影《黑天鵝》、《夢之安魂曲》致敬了今敏的作品《未麻的部屋》。
但今敏認為這不是致敬,是照搬抄襲——
此前達倫曾向今敏購買《未麻的部屋》的翻拍版權,但是被拒絕了。後來他就拍攝了《夢之安魂曲》、《黑天鵝》,並強調是在向今敏致敬。在兩部作品中,無論是人物設定、還是構圖運鏡,都能看到《未麻的部屋》的影子。
另一方面,導演大衛·林奇拍攝的電影《穆赫蘭道》,在人物設定和劇情上也與《未麻的部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導演們到底有沒有抄襲今敏的作品,至今仍眾說紛紜。
的確,造夢的電影不是今敏的專利,但不管你站在哪邊,你都不得不承認,今敏作為造夢大師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為啥今敏是造夢者?
今敏不是第一個以夢境為主題拍攝作品的人,但他卻是少有的能把夢境拍好的人。
作為一名動畫導演,造夢的難度可想而知:
真人電影還可以藉助演員細膩生動的面部表情,來體現角色的內心變化;動畫電影往往無法直接將角色的心情呈現給觀眾,因此用動畫拍攝夢境主題,難度更大。
但今敏卻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他靈活運用夢幻般的鏡頭語言、無縫銜接的轉場特效和虛實交錯的剪輯手法,完美地給觀眾呈現出一個光怪陸離、天馬行空的作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間。
他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在現實、夢境和幻覺中奔跑穿梭,各個時空通過巧妙的轉場鏡頭無縫銜接——
夢境、回憶等虛幻時空與現實時空並行交錯,給人以一種亦真亦幻的恍惚感。
比如在《紅辣椒》中,今敏就通過構建夢境、電影、網絡這一層層嵌套的夢中夢結構,將虛幻與現實的結合做到了極致,讓人真的有置身夢境的感覺:
夢中的你只是翻越一個欄杆,但現實中很可能一腳踏空,粉身碎骨;
他還會將不同時空的人物置於同一畫面,以增加荒誕感和失真感——
醫生千葉在走廊玻璃上的倒影,變成了盜夢偵探紅辣椒,這也預示著她具有雙重身份;
另一方面,今敏總會模糊夢與現實的界限:
在《未麻的部屋》中,從歌手轉型成為演員的未麻不斷從噩夢中驚醒,發現現實與夢境中的場景一模一樣,最後發現自己回到的並不是家裡的臥室,產生一種身處夢境的眩暈感;
未麻越是安慰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物不會成真,劇情就越往幻想被實體化的方向發展——
在故事的最後,留美追殺未麻時輕盈的步伐、飄忽的身形融入在陰暗的黑夜裡,這樣的情景讓人恍若身處噩夢之中,看得人頭皮發麻。
即使今敏的作品不以夢為主題,也常常給人一種置身夢境、亦真亦幻的感覺。
在《千年女優》中,今敏運用了大量的「頂針式」蒙太奇手法,用順暢的銜接動作,將不同時間、歷史、場景的場景巧妙融合在一起。
女主角在交錯的時空裡不斷奔跑,回憶與現實不斷重疊,極具夢幻色彩;
看完以上的作品,相信你也會認可今敏在造夢主題上的成就。
不同於宮崎駿的人文情懷、大友克洋的機械風格,以及押井守的暗黑美學、新海誠的細膩浪漫,今敏秉承著「把動畫當電影拍」的原則,用自己獨特的拍攝方式,來關注當代人的精神世界。
他給觀眾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夢境宇宙,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造夢大師。
造夢的人,到死都在追夢
今敏的造夢之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還要從他當導演之前的經歷說起。
在求學期間,今敏就很喜歡觀看夢境與幻想、現實與虛幻交織的電影,比如《吹牛大王歷險記》、《童夢失魂夜》——
後者講述的是一位科學家綁架兒童,偷取他們夢境的故事,這讓今敏印象深刻,也暗自堅定了自己的創作目標:
「我想要創作出一部能夠融合現實與虛幻的作品。」
1990年,今敏在大友克洋的帶領下正式踏入了動畫界。入行之初,大友克洋和押井守的作品都對今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決定摒棄日本傳統的動畫製作模式,將動畫當成嚴肅的、成人化的作品認真對待。
1992年,大友克洋監製了《回憶三部曲》,而今敏擔任了其中一個單元:《她的回憶》的腳本和美術設計工作。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亦真亦幻的故事:兩位太空人在太空中收到神秘的求救信號,無意間闖進了一個女演員的回憶,隨著女演員回憶世界的轟然倒塌,兩位太空人也葬身其中……
在這部幻想與現實交錯的作品中,今敏的造夢風格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1993年,日本作家筒井康隆的小說《紅辣椒》開始在報刊上連載。今敏迅速成為了這部小說忠實的讀者,也開始為拍攝這樣的一部夢境作品而努力:
「我意識到自己受筒井康隆的影響程度,甚至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今敏在採訪中坦承,不論是拍《東京教父》、《未麻的部屋》還是《千年女優》,其實都是在為《紅辣椒》的拍攝做準備。從業的20年來,今敏就像《千年女優》中的主角一樣,永遠都在追逐夢想的路上:
「在我剛開始製作動畫的時候,我總是會以拍出最好的傑作為目標,每次都會想:『這次我總該拍出一部傑作了吧』。可是隨著自己的成長,我對傑作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於是開始不斷追逐著更高的目標。
我想關鍵不在於能不能追到這個目標,這種不斷追逐下去的態度才是最可貴的,這也是我作品的主題之一。」
追夢的今敏,也給大家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溫柔的夢。
儘管每部作品都以光怪陸離的場景開頭,呈現出各種人物的精神困境,但在故事的結尾,今敏總是會給觀眾加上一個溫情的註腳:
在《未麻的部屋》結尾,未麻終於找回了自我。
後視鏡中的她摘下墨鏡,俏皮地對觀眾說道:「現在你們看到的可是真正的我呦!」
2010年8月24日,今敏導演病逝。
在彌留之際,他也給世界留下了最後一封遺書,表達了自己的不舍和遺憾:
「原作、腳本、角色與世界觀的設定、分鏡、印象音樂等等 , 所有的想法都只在今敏一個人的心中。……只有今敏知道是在搞什麼, 也只有今敏做得出來。」
而如今,今敏就這樣帶著他未完成的遺憾——《造夢機器》,一起沉睡了。
參考資料
[1] 今敏的作品
[2] 千年女優:軌跡
[3] 我的造夢之路︱今敏
[5] 後現代語境下今敏動畫作品的鏡頭語言研究︱白佳鷹
[6] 幻境的反鑑—今敏動畫電影研究︱蘭璞
[7] 今敏動畫的鏡頭語言分析︱彭俊
[8] 今敏動畫電影研究︱郝熠程
[9] 精神分析學視野下今敏動畫夢境研究︱馬濤
[10] 虛幻與現實——今敏動畫研究︱陳晨
[11] 在現實與幻想中穿梭—今敏動畫電影研究︱張麗瑩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APP,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