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已經連續8年成為房地產年度關鍵熱詞。作為中國樓市調控的「保留大招」,不管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買房人,對其的關注熱度始終都高居不下。
歸根結底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面對居高不下甚至是逐年仍然不斷上漲的房價,億萬民眾只能寄希望於房產稅出臺徹底將高房價「打趴下」;另一方面,房產稅是住房持有環節徵稅,開徵就意味著多套房者要背負沉重負擔。結合央行最新報告顯示,我國當前時期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高達96%,這意味著房產稅如果全面開徵,所有人都可能逃脫不掉「被徵稅」的命運。
房產稅要不要開徵已經沒有懸念了。財政部高層早在3年前談及房產稅時就明確表示,未來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財政部一錘定音,一切「反對房地產稅徵收」的雜音都頓時被消除了。未來房地產稅徵收是必然,只是唯一不能確定的是何時才能出臺?
過去10年間,隔三差五總會有關於「房產稅即將開徵」的消息爆出,但始終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截止到今天,全國仍然只有重慶和上海兩座城市在小範圍試點房產稅徵收。不過,房地產稅似乎成為了一個「恫嚇」炒房者的重要武器——每一次樓市熱度上來之後,媒體總是喜歡引用房地產稅來給過熱的樓市降降溫。事實證明效果也非常不錯:每一次「房產稅即將開徵」的消息傳出,樓市就會引發「恐慌性拋售」,隨之而來的就是顯而易見的降溫。總結來說,房產稅「未出臺先震懾」的作用已經達到了。
央媒發文,房產稅真要來了?
今年11月28日,面對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出現的樓市「打新熱」,尤其是深圳、杭州屢屢爆出限價樓盤出現「打新套利」、「代持炒房」,千萬豪宅因為「買到即賺500萬」而引發的「萬人搶房」熱潮,央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其中明確建議應該儘快徵收房地產稅來抑制樓市「打新熱」——除了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樓市調控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更多地關注住房流向,加強對持有環節的調控,讓稅收槓桿發揮更大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投機行為,或許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一時間,關於「房地產稅真要來了」的消息滿天飛。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又是一場子虛烏有的捏造:深圳未出臺房產稅,全國其它城市也沒有出臺的意思——深圳稅務局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進行了闢謠:該消息純屬謠言,請廣大市民勿信謠傳謠。
央媒新華社雖然發文贊同熱點城市以出臺房地產稅的方式來打擊投資炒作,平抑樓市火熱,但建議終歸是建議,不代表最終的結果。所以再一次,「房產稅要來了」又成了某些媒體的自我揣測,這個言論壓根不切實際。
不過,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卻發表文章稱,「深圳開徵房地產稅」的傳聞,倒是真的最值得有關決策和管理部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以考慮,變為實招。意思就是,這個建議值得有關部門考慮,換言之可以把開徵房地產稅提上日程。
房產稅開徵雖然無明確時間表,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十四五」期間房產稅出臺概率大。
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直言不諱道,「我認為,『十四五』期間,可能是出臺房地產稅最好的時機,這個時機一旦錯過,未來恐怕很難找到出臺的時間窗口。」他給出了四大依據:1、國家規劃建議稿中談及了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這其中肯定包括房地產稅;2、未來土地財政很難延續下去,而出臺房地產稅可為地方財政收入補充重要來源;3、隨著房地產相關信息的健全,對於家庭的「第三套住房」徵收房產稅的基礎條件已經成熟;4、貫徹「房住不炒」基本原則,房產稅是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民意上已經得到廣泛支持。
此外,大家還普遍關心未來房產稅將以何種方式開徵。比如徵稅對象、稅基設立等。事實上,此前也有多位專家發表過個人看法。
被稱為是「中國房地產之父」的孟曉蘇認為,房產稅徵收應該分為三個步驟:1、向全部城鎮住房徵收房產稅;2、見到房就徵收,見到證就退,這裡所說的證就是房產證,這是一個徵稅的憑據;3、從小產權房開始徵收房產稅,而且稅率還可以高一點。理由是小產權房的價格比較便宜,而且沒有繳納土地出讓金。
據城市經濟觀察報導,12月中旬,黃奇帆也給出了自己對於開徵房產稅的看法,他直言,降房價最好的辦法,是收稅,收房地產稅,收有多套房子的人的稅。中國有幾十套房、幾百套房的人大有人在。但他同時強調,起徵點和免徵面積一定要把握好。房產稅開徵一定程度上能遏制投機炒作,根據經濟學規律,大體房產稅徵稅超過了3%這個數,就沒有人炒房了。因為炒房的資金成本大致在6%左右,物業費大致每年1%左右,加上房產稅,一年就是10%左右的持有成本。這麼高的持有成本下,未來7年即使房價翻倍,也沒有利潤空間。
重要信號:財政部確定,未來統統「這樣」徵收
然而最重要的信號來自於財政部。今年11月中旬,財政部部長劉昆撰寫了《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文章,詳解「十四五」時期財稅改革任務。其中在談及進一步完善現代稅收制度時提到未來房產稅統統「這樣」徵收——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
如何理解「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這12字方針?其一、在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下,房地產稅立法先行是普遍共識;其二、由中央授權地方,畢竟房產稅是地方稅種。這種政策施行的方式類似於美國,各州根據情況制定開徵時間和稅率等;3、不可能一刀切全部徵收,未來要因城而異,最可能的是採取先城市後鄉鎮、先市民後農民、先企業後個人策略逐步實施。
至於億萬國人最關心的徵稅方式,財政部也有明確透露: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意思很明確,徵稅不按房屋購買時的原價,而是按照市場評估值。這顯然是考慮到了未來房價上下浮動的情況,如果按照購買原價,其結果肯定是大相逕庭。要知道,很多早買房的人,購房成本是極低的,10年前北京買一套房子花費不過百萬,現在很多六環外的房子總價都要五六百萬了。所以按照每年的市場評估值來徵稅是最合理的方式。
雖然沒明確提及稅率,但是通過黃奇帆透露的信息來看,我們認為未來房產稅的稅率可能也是浮動的,0.5%-3%這個區間是非常有可能的。按照2%稅率計算,1000萬的房子,一年就要徵上來20萬的稅款,住房持有成本的壓力還是不小的,事實上炒房客最忌憚的也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