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我也不會給你養老」,本以為是子女不孝,可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2020-12-22 小雪媽媽育兒

文/小雪媽媽

孝順父母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小的時候父母養育孩子,老了以後子女贍養老人,這本應該是默認的事情。不過「孝順」並非是一種「綁架」,這不僅會破壞親子感情,也會寒了子女的心。

案例

王女士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一輩子非常操勞,好在兒子比較有出息,考上了好大學,並且自己創業收益頗豐。

兒子也非常孝順,將王女士接到城裡生活,可沒多久家裡面老父親就來了電話。老父親一直比較對女兒付出很少,索取的卻比較多,對女兒的生活也不怎麼重視。

看到老父親的電話,王女士心裡大概也猜出了想要幹什麼。接通電話後,果然老父親不知道從哪聽說外孫當了小老闆,賺了不少錢,於是想讓外孫拿錢給親孫子買房,電話中還不忘記打感情牌:

你弟妹為了孩子婚房首付,天天和你弟弟吵架,嫌棄你弟弟沒本事賺錢少,孩子馬上要結婚,首付還差不少……

聽著好像是在說兒媳婦的不是,但每一句話都透露著要錢,希望女兒能幫忙出這個錢給外孫補貼。

這麼多年苦著過來的王女士終於忍受不了了,自己兒子的錢也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好不容易人生有些起色,要是錢被拿走,今後生活怎麼辦

親孫子親,外孫就不親嗎?我兒子從小享受過一份姥爺的愛嗎?你們關心過一次嗎?憑啥讓我兒子補貼他們?沒有這種道理,這個錢不能給!」

聽到一向聽話的女兒拒絕了請求,老父親脾氣也上來了,「斥責養了個不孝女,不給錢看我告不告你!」老父親的話也讓王女士失望了,不再對老父親有任何幻想,一句話結束:「告我也不可能給你養老」。

分析:

本身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不同,已經傷了女兒的心,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應該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再者子女贍養老人是義務,可老人也要識大體,花外孫的錢疼親孫子,這道理在哪都說不通,也和孝順老人關係不大。不要借用「孝順」來綁架,這樣不僅會寒了子女的心,也是給自己晚年生活製造矛盾。

父母想要安享晚年,應該怎麼做?

第一,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領路人,你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今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做父母的教育孩子要一視同仁,不能隨便偏心,在父母疼愛長大下的孩子,不用父母開口講,孩子自己都會很孝順。

第二, 成為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想要教出「懂感恩,知孝順」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做好帶頭作用,生活中善待自己的老人,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學會,現在父母是怎麼做的,孩子今後也會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

第三,做「明事理」的家長

人要越活越「精明」,而不是越活越「糊塗」,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了以後安心過好生活,自己留有一些養老錢,一來也是心疼孩子減少負擔,二來不看子女臉色。同樣的也不做糊塗的老人,偏心偏袒某個孩子。

作為父母要對孩子一視同仁,都是自己的心頭肉,不能放縱也不能溺愛,把孩子培養的優秀了,未來闔家歡樂幸福美滿。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告我吧,反正不給你養老」,本以為是不孝,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告我吧,反正不給你養老」,本以為是不孝,真相卻令人氣憤來自鄉下的李女士,有兩個兄弟,貧寒的家境使她認識到只有讀書才是出路,十餘載的寒窗苦讀,李女士找到了一份薪資豐厚的工作。這份工作帶來李女士更優質的生活了,但沉重的負擔也隨之而來。
  • 「反正不給你養老,告我吧」本以為是不孝,網友評論卻道出真相
    當父母慢慢的老去,作為子女孝敬並且給父母養老,是本該盡的義務,但是在身邊還是會有很多子女不孝順父母的案例。子女從小就應該做表率,言傳身教的教育子女怎麼做人。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撫養成人,當父母年老體弱時,恪盡孝道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但要想使子女孝順,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行為起著決定作用。
  • 「就算我重男輕女又如何?她也得給我養老,不然我告她」
    除了愛佔便宜外,田大嬸給我的另一個印象就是重男輕女了。她的女兒是我的好朋友,因此,我不止一次聽田大嬸的女兒抱怨自己的母親。田大嬸生有兩個兒女,兒子比女兒大四歲。在我們老家,如果父母生的第一胎是女孩,就可能會再要一個。如果第一胎是個兒子,就不會再要第二個了。
  • 子女坦言:最不願意給四類父母養老,並非不孝,實在是他們自己作
    平時也是一副不理人的樣子,真不懂禮貌,哪能這樣對長輩,我就跟自己兒子提,讓他好好管管自己老婆。」 羅阿姨安慰她:「你的兒媳婦也是為了自己孩子好,她是年輕人,愛學習,肯定學了更好的方法帶孩子,我兒媳婦也是這樣,果然孩子很健康,比我兒子小時候長得好,你就放寬心。」 李阿姨哼了一聲。
  • 大家如何評論的?
    #於正否認有兒子# 16日,@於正 發文為母親慶生,有網友留言:「你媽快七十了都還沒抱上孫子,兒子不孝」,於正回覆:「她有孫子,我妹妹有孩子」,另一網友評論:「這一世的榮辱不是已經有人繼承了嗎」,於正則回應:「哪裡來的謠言你也信」。此前有傳聞稱於正曾在海外代孕生子。
  •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母親正在流淚,可子女們卻不知道
    然而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文化似乎出現了斷層,傳統孝道觀念逐漸淡漠,子女對父母已經沒有了敬畏之心、感恩之心,除了之前的「啃老族」,另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慈母孝子",何為「孝子」?"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念,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這些網友說出了大實話
    但這種想法一旦說出來,又會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送父母去養老院真的就是不孝嗎?這些網友說出了大實話:保守派:網友1:堅決不送,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父母把我拉扯大,供我讀書上學實在太不容易了,現在我自己日子過好了,他們也老了,我是不會忘恩負義的。
  • 那個活埋母親的人被判了12年,網友:我都有養老焦慮了
    好多網友都驚呼:自己也有養老焦慮了。花開花落,終會有凋零的一天,而人生也是如此。變老是我們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養老無需焦慮,為了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應提前給自己做好規劃,留好退路。做個有健康,有老伴,有財富,有情趣的「四有」老人,避免晚年悽涼。
  • 「兒子,以後別帶孫子來看我了」,老人的話,揭露年輕子女的通病
    作者:雪影導語: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孝順,可事實上又做出一些讓老人難過的事情,很多子女會把表面工作做得很好,可另一邊又把老人壓榨的一絲不剩。現在的社會,並不是常回來陪伴父母就是孝順了,一些「新型不孝」正在生活中發生,希望你我不是這樣的人。
  • 網友評論一邊倒!
    職業選手也只能在家直播排位,而網友們也發現了很多優秀主播。其中Knight的名氣最大。作為職業選手,Knight一直有著天才國產中單,黃金左手的稱號。作為主播,Knight說話悶騷,再加上性格又好,技術又高,經常在王者局亂殺,所以一直挺受大家的喜愛。不過在今天凌晨,Knight發文,九個字吐露心聲!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有哪三種?無後是什麼意思?
    想想吧,同學們朋友們,被逼婚的時候,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每個長輩催婚,都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怎麼反擊?當然是問一句:「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問完之後,保準你會挨一頓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國人啊,有很深的家族(宗族)觀念,這種觀念,讓中國人的親情比任何民族都要濃厚,所謂血濃於水,再好的朋友、同事,也比不過血緣關係帶來的親情,你看,皇帝就不會把皇位傳給最有學問的大臣。
  • 農村俗語:「子女不孝,沒有福報;老人無德,一家遭殃」,何意?
    孝,順乎於義,乃人立身之本。《孝經》云:「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天地間的生靈,人最為珍貴;而所具備的所有德行,沒有高於孝的。 生而為人,我們首要感謝自己的雙親。從新生到成熟,父母漸漸老去,身為人子要學會反哺。
  • 「廢物式養老」引爭議:子女自以為的孝順,實則正在摧毀老年人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有個特別怪的現象,「老人寧可一個人住自己的破平房,也死活不願住進子女寬敞的大樓房」。其實,這是老人在拒絕廢物式養老的表現,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接老人住寬敞明亮的樓房,每天陪伴老人,做點可口的飯菜、出入有電梯、平時在園區裡散散步遛遛狗,是中國多數子女眼中的養老標配。殊不知,這種兒女自以為很孝順的養老方式,實則正在摧毀許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 5姐妹同居養老引爭議,她們為何花400萬買別墅安家?網友:我也想
    如果生死存活僅僅靠心態來決定的話,那我肯定能再活五十年。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也有發言權 —— 馬克·韋伯 提到中老年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滿臉皺紋、身影佝僂,他們歷經半生風雨,在遲暮中沉默少言或帶娃遛街。 大多數老人的「養老」要麼依附於子女。
  • 孩子常說這些話暗示不孝,父母要偷偷攢養老錢,不然晚年會很悽慘
    我原以為這已經算是夠過分的程度了,誰知同事下面講的話更讓我震驚,甚至是氣憤!母親病倒後,小兒子反倒在鄰居面前抱怨:「這有什麼好擔心的?關一陣子就回來了。」那可要注意了,因為他們並不懂得感恩。將來你要是把錢都留給孩子用,等你自己身無分文時,你想要找他們要一點錢,都會遭到拒絕。他們的「金錢佔有欲」較強,界限感也較強。你的錢是他們的,他們的就未必是你的!
  • 「三五」賀圖曝光,評論一邊倒,「白襪+後倒姿勢」註定小舞顯胖
    不過這高清美照一發,本以為會引發一波熱議,孰料反響好像有點喜憂參半,只因兩位主角的形象貌似有點不一樣,底下評論仿佛一邊倒,一起來看看吧。不過這波高清美照出來後,底下的評論卻是一邊倒,並沒有預想中的歡樂和讚揚,反而更多的普遍「吐槽」,直言這圖片不美麗,甚至是醜,有不少人嫌棄阿官,認為又把「三五」CP弄崩壞了,尤其是女主小舞,阿官的原意是祝大家樂享中秋,歡度國慶,然而這樣的氛圍畫風是不是歪了?
  • 面對2.5億老人,不願結婚的年輕人,到底誰給他們養老呢?
    他們在為國家作出貢獻後,終究到了年老的時候了,那就需要養老了。那麼,養老就需要年輕人了。一般來說,這個年齡的年輕人都是無法擔負起兩個老人的養老,就需要結婚了,可尷尬的問題出現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她是這樣子說的:「我就希望自己能被送去養老院,並不是子女不孝,只是不想拖累他們。這些年來,我看到他們早出晚歸的樣子很疲憊,也是不忍心。如今,孫子也長那麼大,自己身體越來越衰老,總不能讓他們空出來一人專門照顧我吧?其實也是可以,只不過家裡的經濟也就一下子入不敷出。既然如此,還不如主動去養老院,省時省力又省心。」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謬誤啊
    可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卻是一句非常容易使人產生誤解的話,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它的意思是:不孝順有多種表現形式,但不生養後代是最嚴重的一種。不生娃就是不孝,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解釋的吧?然而,這或許與孟子的本意差之千裡。我們之所以會產生誤解,又與孔子的一句話分不開,即:「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 中國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是哪三大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不孝有三種情況,其中以沒有後代為最重要。舜沒有向父母稟告就娶妻結婚了,是因為他年紀大了還沒有後代。所以,在君子看來結婚生子比稟告父母還要孝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不孝到底是什麼?
  • 50歲北京大媽為養老執意生3胎,親友紛紛反對,大媽:我有4套房
    這個想法很快遭到了張先生和親友的反對,親友認為即使能懷上,養孩子也是問題。於阿姨卻反駁說:「錢不是問題,我在北京有四套房,懷不上就去做試管嬰兒。孩子生出來,不用他們養。 為什麼這麼多中老年夫妻要堅持生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