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的抗日老兵,60年來從不向別人說起此事
19世紀後期,日本的侵略擴張思想空前膨脹,加上後來又打敗了沙皇俄國,這更加刺激了他們的野心。
阿部規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效忠天皇的武士。日俄戰爭期間,阿部規秀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這更加堅定了他要馳騁疆場的決心。
1907年,21歲的阿部規秀順利畢業,並在陸軍中擔任下士。
圖: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在軍隊中,阿部規秀的仕途十分順利,他靠著自己的軍功一步步升遷,直到1938年,他已經成為了旅團長。次年,他的軍銜也成為了陸軍中將。
阿部規秀之所以升遷這麼快是有原因的,他十分擅長運用新戰術,在「山地戰」方面更是專家。因此,他也得到了一個「名將之花」的稱號,也就是名將中的名將。
但這位「名將之花」,卻在成為中將之後不久就殞命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1939年秋,剛成為旅團長的阿部規秀決定對北嶽山區進行大掃蕩。
阿部規秀來勢洶洶,率部2萬餘人來到河北淶源。阿部規秀本以為不會遇到什麼阻力,但在首戰中,阿部規秀就損失了一個大隊。他氣急敗壞,繼續向前追擊,卻一直沒有找到八路軍的影子,我軍利用其焦躁的心理,打算誘敵深入,來個甕中捉鱉。
圖:阿部規秀當時剛剛升為中將
其實阿部規秀後來也意識到了自己即將陷入困境,他甚至做出了返回大本營的決定。但阿部規秀的部隊人數眾多,一時不好脫身,逐漸被圍困在黃土嶺一帶。不久後,戰鬥打響了。
激戰過後,阿部規秀旅團因為腹背受敵,一時間傷亡慘重,十分混亂。
這時候,第一分區1團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用望遠鏡發現黃土嶺和上莊子之間的一座院落裡,有穿著大衣的日本軍人進進出出,還時不時的出來用望遠鏡觀察。
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大概率就是日軍的指揮部,而裡頭肯定有「大魚」。
當時一分區剛組建了炮兵工兵連,也就是炮兵連,連長是楊九坪。
團長找到了楊九坪,而楊九坪將戰士李二喜帶了過來,外加一門山洞型82迫擊炮。
1921年,李二喜出生於山西省靈丘縣是祁莊村,小時候曾給地主放過牛,是2年前參的軍。剛進部隊時,李二喜本來是通訊員,後來被安排到了炮兵連。
圖:當時的炮兵連
加入炮兵連後,李二喜訓練十分刻苦,為了鍛鍊自己的眼力,經常是一動不動盯著一個地方看,看到留眼淚也不停歇。李二喜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神炮手」,而此時的他不過18歲。
這時候,團長陳正湘指著遠處的小院落,告訴楊九坪這個就是目標。
楊九坪在目測距離後說:「直線距離約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內,保證打好!」
楊九坪指揮,李二喜充當炮兵射手,他瞄準測距,連發4枚炮彈,炮彈不偏不倚的降落在了小院內。
圖:晚年的李二喜接受慰問
這個小院中其實不止有日軍指揮部,還有一些被敵人抓起來的老百姓。炮彈爆炸的時候,老百姓只見一名日軍指揮官被炸倒了,但他們自己卻毫髮無損,不禁暗自驚奇:八路軍的炮真神!
這個日軍指揮官正是阿部規秀,阿部規秀直接被炸成重傷,並於3個小時後死去。
日軍一時間陣腳大亂。
1939年11月21日,日本陸軍省公布:
阿部中將在這座房子的前院下達命令的一瞬間,敵人的一顆迫擊炮彈飛來,在距中將幾步遠的地方爆炸。炮彈的碎片給中將左腹部和雙腿以數十處致命的重傷。大陸戰場名將之花凋謝了。
圖:日本對阿部規秀陣亡的報導
李二喜也是後來才知道,自己炸死的竟然是抗戰以來我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這下李二喜更加出名。
聶榮臻司令員聞此消息特意獎勵李二喜一把手槍,楊成武司令對李二喜說:「誰動你你就打他!」
圖:李二喜身別獎勵的手槍
退伍後,李二喜南下來到韶關成為一名普通的職工。
李二喜十分低調,工作期間,他沒有宣揚自己的事跡,在同事眼中,他就是個勤勤懇懇的老前輩。
他也不曾利用自己英雄的身份給家人謀福利。他的兒子早逝,退休後的李老甚至只能和自己的孫子擠在一個60平米的老房子裡,而他孫子的工作也僅僅是某單位的一個臨時工。
他常對孫子說:「你的工作要自己幹好,不要指望我幫什麼忙,一切還得靠自己努力爭取。」
圖:李二喜老人和他的孫子
時間到了2005年,此時已經距抗戰勝利60年了。韶關一位知情的幹部在報紙上發表了李二喜的抗戰事跡,並引起極大的關注,大家這才知道韶關還有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老英雄。
記者感慨老人低調、樸素的品質,問他為什麼這麼多年都不說出自己的事跡呢?
老人表示,一是紀律,也是領導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他還因此一度改名為「李二璽」。
二是炮彈的發射需要多人完成,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自己更是沒什麼好顯擺的。
人生中最後幾年,當地政府將李二喜安排到韶關醫院,並專門安排人照料。2010年,老英雄病逝。
圖:陳列在軍事博物館裡的迫擊炮
值得一提的是,那門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也成了國家一級文物,如今陳列在軍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