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吃兩次虧後想要報復,楊成武:來了就留下吧

2021-01-09 歷來都會意

1939年11月18日,日本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上報了一份極秘報告,報告中部分內容這樣寫道:

「阿部中將授勳年限已到,當前迫切期望特別商議關於授勳之事,但似乎由於戰死,暫時停止。」

報告中的關鍵信息就是,阿部中將已經到了定期授勳的年限。而這個阿部中將,就是當時在日軍中很有名的阿部規秀。從日軍報告意圖看來,他們似乎並不願意承認這位阿部規秀的死亡。

◆阿部規秀

阿部規秀,1907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加入日本陸軍,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憑著「戰功」一步步進階。

1937年8月,阿部規秀被調入關東軍任關東軍第一旅團旅團長,並率部入侵東北三省,同年晉升為陸軍少將。1938年10月,阿部規秀接替被八路軍擊斃的常岡寬治,擔任日本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旅團長,1939年10月2日,阿部規秀被日軍授為陸軍中將。

阿部規秀的「名將之花」稱號,主要來源於他兇殘的作戰方式,他所率領的隊伍極其冷血和崇尚進攻。除此以外,他也是擅長運用「新戰術」和「山地戰」專家,常以輕裝精簡裝甲的方式進行作戰,這些方法讓他在蒙東地區幾乎沒有打過敗仗,以至於日本國內對他的戰績大加讚揚,而本人也被稱為「名將之花」。

1938年10月,日軍相繼佔領武漢、廣州後,其需要的守備力量大大增加,這也表示著日軍進攻能力的枯竭,於是停止了戰略進攻,中國抗日戰爭由此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面對戰爭轉向持久的形勢,日本開始改變兵力部署政策。在華北地區,日軍開始兵力指向八路軍和抗日根據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日軍華北方面軍加緊了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進攻,並於1939年10月下旬集重兵「掃蕩」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北嶽區。

1939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正召開組織工作會議,可不承想,當天晚上,距會議地址河北青山村不遠的淶源縣情報站發來了一個敵情電報:侵佔張家口的日軍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派遣辻村憲吉大佐帶領第1大隊和偽軍共1000多人已攻進淶源城,並準備兵分三路向水保、走馬驛、銀坊方向進攻。

接到這封電報的人,正是時任晉察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的楊成武。

◆舒同、聶榮臻、楊成武、聶鶴亭(從左至右)

楊成武原為紅一師師長,在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他擔任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團長。在那場著名的平型關戰役中,正是楊成武率領的獨立團,隱蔽地插到腰站地區,切斷了日軍公路運輸線,阻擊了數倍於己的敵人援軍,為兄弟部隊殲滅平型關日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此時,看到這份情報的楊成武馬上意識到,這次日軍的突然進攻,一定是為了報復前兩次遭伏而來的。

兩個月前,晉察冀第一軍分區2團一部和特務營在淶源、明堡一帶的石門峪和井子會之間,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的伏擊。這一仗打斷了日軍在該處的交通線,致使他們不敢再走峪中的公路,只能轉走山梁,這讓敵人十分惱火。

一個月前,日軍從晉察冀根據地的南線開始冬季大「掃蕩」,其間,有800多名敵人進犯第四軍分區的陳莊地區,最終卻被八路軍第120師和第四軍分區部隊殲滅。

兩次吃虧,讓阿部規秀很是憤怒,為了打通淶源到易縣的公路,他再次糾集重兵進犯晉察冀北嶽抗日根據地。

收到情報的楊成武馬上來到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的住處。一陣敲門聲過後,聶榮臻打開了房門。楊成武一進門,話也不多說,馬上就匯報今天收到的那封情報。

聽完匯報後,聶榮臻走到桌旁,他注視著桌子上的一幅地圖,問道:「情報準確嗎?」

「報告首長,我們的情報都是經過多方面證實的,確認沒問題!」楊成武一邊說,一邊指向桌上的地圖,「首長,我覺得我們可以打伏擊,淶源縣城南面出口是一個峽谷口,這個峽谷口再往南到雁宿崖、銀坊,只有一條峽谷山路可走,兩面都是山嶺峭崖,這地形對伏擊很有利。」

這一作戰計劃得到聶榮臻批准後,楊成武馬上來到伏擊地點察看各處的地形地貌:從白石口至雁宿崖的一段路,是幹河灘,寬約40米,剛好適合敵軍擺開行軍列隊,河灘兩邊都是山嶺,險峻無比,把敵人引誘至此,然後派人封鎖住山口,斷敵退路,便可對敵人形成甕中捉鱉局面。這裡果然是打伏擊的好戰場。

◆聶榮臻(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在前線指揮作戰

回去以後,楊成武馬上率領部隊在雁宿崖峽谷要口處潛伏了下來。一天之後,日軍東路部隊已經到了峽谷的入口處—白石口內,楊成武隨即下令晉察冀軍區第三支隊與敵軍交火,並且佯裝失敗,邊退邊打,把敵人引誘到峽谷深處。此時日軍以為對方只是零星的小股部隊,可以速戰速決一口吃掉,於是便緊追不捨,很快就衝到了雁宿崖。楊成武見敵軍入甕,立即下達命令發起總攻。命令一下,潛伏著的隊伍立刻向日軍衝了上去,敵軍頓時驚慌失措,進退兩難。

11月3日下午5時30分,戰鬥結束。此戰共消滅日軍大佐以下500餘人,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另外兩路日軍在被八路軍截擊部隊阻擊後,只得退回插箭嶺據點和淶源城。

根據楊成武的經驗,日軍作戰有一個規律:每次失敗,必然事後要出兵報復;他們的失敗越慘,報復心理就越嚴重;而且常常是敗兵剛剛歸巢,便利用其裝甲車、卡車的運輸優勢立即撲回,妄圖打對方一個猝不及防。

楊成武料得很準,11月4日凌晨,新情報傳來:來勢洶洶的阿部規秀親自率領日本華北方面軍獨立混成旅團第2大隊、第4大隊約1500人,分乘近100輛卡車,正沿著前兩天的峽谷老路快速行進,企圖尋找八路軍主力部隊進行報復。收到情報後,楊成武當即下達了撤退命令,避免與阿部規秀隊伍進行正面交鋒。

當天夜裡,阿部規秀率部越過白石口,進至雁宿崖一帶,結果撲了個空,八路軍已然消失不見。次日一早,阿部規秀大隊人馬繼續前行,行至司各莊、銀坊一帶,卻還是找不到八路軍主力,而當地的老百姓也早已轉移。日軍感覺拳頭打在了棉花上,很是憤怒,氣急敗壞的他們於是點燃了村子裡的房屋,到處縱火,用以發洩情緒。

◆隊伍向黃土嶺開進

看著遠方熊熊騰起的火光,楊成武意識到,日本人就是來復仇的。但他們復仇心切,又找不到目標,必然急躁衝動,自亂陣腳,這正是一舉消滅他們的好機會,這次來了,就都別走了!

11月6日,楊成武指示遊擊隊伍繼續激怒、疲勞日軍,以尋找機會。就這樣,日軍在遊擊隊的騷擾與引誘之下在黃昏時分進入了黃土嶺。此時,在山裡轉悠了一整天的日軍早已有氣無力、疲憊不堪,於是開始忙著搭帳篷,就地生火做飯。

11月7日,阿部規秀率領部隊繼續東進,看來是鐵了心要找到八路軍進行決戰。下午2點左右,阿部規秀全部人馬陸續進入黃土嶺東邊的狹谷地帶。

如果說前面雁宿崖那場戰的策略是截斷三路日軍中的一路,並將其裝進「甕」裡打的話,那麼這一仗的部署就是要把全部敵人「包餃子」。楊成武早已將部隊隱蔽地埋伏在日軍的必經之路,隨時準備突然發起攻擊。

11月7日下午3時,日軍終於踏入了八路軍黃土嶺預設陣地,楊成武隨即下令開始圍殲。

晉察冀第一軍分區第3團和第三軍分區第2團從西南北三面合圍,將日軍壓縮到上黃土嶺東邊莊子附近的山溝裡,一時間,一百多挺機槍從各個山頭一起朝溝中射擊。

敵軍已陷入了包圍,而此時,第一軍分區第1團團長陳正湘正拿著望遠鏡在觀察敵情,突然,他發現一群身著黃大衣的日本軍官出現在山溝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裡,並且來到一戶農家小院,對方也拿著望遠鏡在觀察山溝這邊的戰況。

◆迫擊炮手李二喜

這是個好機會!陳正湘趕緊把目標位置告知迫擊炮連連長楊九秤。楊九秤拿過望遠鏡目測距離後說:「報告首長,目標處於有效射程之內,保證準確擊中目標!」於是,楊九秤馬上叫來了18歲的迫擊炮手李二喜,李二喜以最快的速度測定了目標距離,調整炮口位置與方向。在楊九秤的指揮下,李二喜連發兩發迫擊炮彈,只見炮彈不偏不倚,在小院炸開了花,阿部規秀正中炮擊目標,全身掛滿了彈片。阿部秀規負傷後約3個小時,因失血過多而斃命,時年53歲。

阿部規秀受傷至死,日軍沒了主心骨。本是趁勝追擊之時,聶榮臻卻收到情報,其他日軍已趕來解圍,正在對八路軍形成一個包圍圈,於是果斷通知楊成武離開戰場,繼續與敵軍打遊擊。

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消息,很快在日本電臺廣播開來,日本東京《朝日新聞》以通欄標題哀鳴:「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毛澤東發來電報,對楊成武指揮的這場戰役大加讚揚,並特地要求各方廣泛宣傳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消息,畢竟擊斃日軍中將級高級指揮官,是當時抗戰歷史上的第一次,這個消息能極大提升全國抗戰軍民的士氣,同時狠狠地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阿部規秀之死

黃土嶺戰役的勝利是楊成武奉行的「依傍山地」與「不打硬仗」策略的結果,這種策略也是毛澤東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基本方針之一。這場戰役迎頭痛擊了侵華日軍發動的冬季大「掃蕩」,一掃日軍之驕橫用事實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誣衊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言論,這是毛澤東抗日遊擊戰爭指導思想的勝利,也是晉察冀邊區人民抗日戰鬥中的一次重大勝利,而這樣的勝利同樣也在華中敵後陸續上演。

相關焦點

  • 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因一個細節暴露了,然後被一炮打死
    當時,日本在山地作戰領域的專家阿部規秀被日方高層寄予厚望——日軍軍方認為,八路軍所擅長的無非山地戰,而阿部規秀該是八路軍的剋星。並且,在大掃蕩前夕,阿部規秀剛剛被提拔為中將。 阿部規秀見局勢不利,於是準備帶兵撤離,謀求下一次掃蕩,不料這時候,趕上了下雨。山路因為雨水的衝擊變得泥濘且崎嶇,而阿部規秀的部隊攜帶大量的重武器,在這樣的路況下,變得寸步難行起來。八路軍獨立一師的師長楊成武洞察這一情況後,立刻命部隊利用地形優勢,控制阿部規秀部隊所要出逃的交通要道,打算來個關門打狗。
  • 八路軍僅剩四發炮彈,射程不夠,結果炸死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阿部規秀被日本譽為名將之花,1886年出生的阿部規秀是軍事院校科班出身,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這個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類似於中國的黃埔軍校,是培養優秀軍官的學校,而且何應欽、湯恩伯也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其中湯恩伯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八期,按理湯恩伯是阿部規秀的學長。
  • 黃土嶺戰役中,八路軍司令員率部突圍,日軍名將阿部規秀被擊斃
    黃土嶺之戰是一場很多人難以忘記的戰鬥,這場戰鬥發生在1939年11月。之所以會讓大家印象深刻,是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擊斃了被日軍譽為「名將之花」的中將阿部規秀。但這場戰役中聶將領很生氣,在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在黃土嶺戰役中,他率部擊斃日軍「名將之花」楊成武,1914年生於福建長汀縣。
  • 52歲的阿部規秀,號稱日本的「名將之花」,卻被我軍25歲小將擊斃
    在此戰中,600多名「掃蕩」日軍全軍覆沒,深深戳痛並激怒了時任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他立即下令出動日軍的精銳部隊獨立混成2旅團及所屬各部約1500餘人緊急馳援淶源,企圖對我軍進行報復。
  • 楊成武:繳獲一把日軍刀,推測馬上有惡仗打,擊斃日軍中將
    」阿部規秀中將於11月7日華北太行山討伐共軍作戰中壯烈陣亡,武將戰死在沙場前線之事例,在我軍戰史上尚屬罕見。」日本《朝日新聞》1939年11月22日這是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陣亡後,日媒體所發的悼念文章,連續三天頭版頭條。阿部規秀也是抗日戰爭中在中國被擊斃的軍銜最高的軍官。
  • 二戰日本「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阿部規秀,是如何被我軍擊斃的
    1939年11月7日,日軍被我軍伏擊之後,日軍方的中將阿部規秀,親自帶領著日本陸軍精英旅團向河北淶源進發,打算繼續進行掃蕩計劃,並且要對我軍展開報復。 一路上阿部規秀率領的日軍燒毀了諸多的村莊,掠奪了許多的物資,但是始終都沒能和我軍正面交手,最後一步步進入了伏擊圈,被迫擊炮擊斃。
  • 阿部規秀2次撲空後,葬身太行山,死後悽涼,連塊墓地都買不起!
    1939年10月,阿部規秀被晉升為陸軍中將。日本人習慣將花比作人,認為用花代表自己所欣賞的人能表現出此人的優秀。列如黃色的菊花在日本人心中是高貴的,於是菊花成為了日本皇室的象徵;武士則被稱為櫻花,其意義便是希望士兵能像櫻花一樣在燦爛的綻放(為國家全身心奉獻)後凋謝,隆重卻又慘烈。"
  • 八路軍團長擊斃阿部規秀,日軍記載:傷已致命,戰場之花凋謝
    晉察冀軍區一分區部隊 1大隊全軍覆沒,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極其惱怒,誓言要報「一箭之仇」。阿部規秀是何許人也?他在日軍被稱為「名將之花」,擅長山地戰和新戰術,中將軍銜。11月4日,阿部規秀中將親自率領第2、第4大隊共1500多人再次向雁宿崖方向進攻,尋找第一軍分區主力「決一死戰」。 陳正湘靈活應對,他命令一個連反覆襲擊、騷擾日軍,以掩護主力休整。11月5日,日軍進攻張家墳、銀坊等地區。
  • 檔案春秋︱阿部規秀之死詳探
    楊成武時任一分區司令員,他在1957年回憶:「把他們壓縮在上莊子附近的山溝裡」「炮兵營長楊九秤立即命令炮群向溝裡集火射擊。只震得群山抖動,轟得溝底的敵人鬼哭狼號。阿部規秀中將這朵『名將之花』就在我們神勇的迫擊炮兵的排炮下『花落瓣碎了』。」從這些文字看出,八路軍曾認為阿部規秀在山溝裡,被第二波的幾發炮彈炸死。
  • 看看這四位日軍名將怎麼死的?
    這裡要講的事實就是:抗戰期間,我軍曾經成功擊斃四個日軍高級將領,這些高級將領都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眼中的「名將」、「精英」,而在中國人的眼中,他們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八路軍究竟是「遊而不擊」,還是用自己的方式積極抗日,看看這四位日軍「名將」是怎麼死的吧!
  • 親手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的抗日老兵,60年來從不向別人說起此事
    親手擊斃日本「名將之花」的抗日老兵,60年來從不向別人說起此事 19世紀後期,日本的侵略擴張思想空前膨脹,加上後來又打敗了沙皇俄國,這更加刺激了他們的野心。 阿部規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效忠天皇的武士。
  •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死後有多悽涼?撫恤金買墓地都困難
    在抗戰期間,日軍有一些將領也十分有名,其中有一位叫做阿部規秀的名聲最大,甚至連我軍都知道此人的存在。他被日本人稱為名將之花,因擅長作戰指揮出名。 連打勝仗,被稱為名將之花 阿部規秀出身十分普通,當時受軍國主義的影響,一心想要成為武士。他在著名的士官學校學習,並且順利畢業。
  • 幹掉阿部規秀,讓日本舉國震驚的18歲炮兵李二喜,後來怎麼樣?
    阿部規秀被日本人稱為「名將之花」,曾參與日本侵華戰爭,1939年11月在黃土嶺戰役中被我軍炮兵擊斃,是截止至當時我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的將領。,太想證明自己的「名將之花」之名絕非浪得虛名。
  • 解放軍「三楊」之一的楊成武將軍,擊斃日軍阿部規秀
    楊成武將軍他還有一個頭銜就是北京軍區的第一位司令員。擔負著首都地區的安全,足以說明上級領導對楊成武將軍的重視和放心。楊成武將軍,福建人,早年就加入了共產黨,在1935年5月,面對蔣介石部隊的圍追堵截,上級安排楊成武將軍率領第四團奪取瀘定橋,接到這個命令後,楊成武將軍立刻帶領士兵們連夜奔襲百公裡來到了,在國民黨部隊的百般阻攔下,終於拿下瀘定橋,為後來的紅軍部隊贏得了生還的機會。
  • 中日大戰黃土嶺,八路軍雖然擊斃阿部規秀,但打得並不好
    一、「名將之花」光環 所謂「名將の花」,指的是時任侵華日軍獨立第2混成旅團長的阿部規秀中將。此人於1939年11月率部進犯中共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1月7日,在淶源縣(時屬察哈爾省,民國行政區劃,大致包括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東北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建國後撤銷,今屬河北省保定市)黃土嶺地區,被我八路軍擊斃。
  • 阿部規秀被八路軍打死時,要求上級嚴懲這個日軍師團長
    1939年11月7日,日軍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遭到八路軍炮擊,身受重傷,並於當夜不治身亡。 這個號稱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斃命於中國戰場,瞬間引爆了各大新聞報刊,日軍軍部對阿部規秀的死因展開了非常詳細的調查。沒成想,這一查,還真就查出貓膩來了。
  • 被八路軍擊斃的日軍高級將領,有名將之花,還有天皇的外甥
    阿部規秀:陸軍中將,1939/11/07,被八路軍斃於河北淶源。 阿部規秀(1886年一1939年),1907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有"名將之花"的稱號。1939年11月7日,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楊成武部發現,並用迫擊炮擊斃。
  • 1939黃土嶺戰役:八路軍擊斃抗日以來日軍最高將領,中將阿部規秀
    黃土嶺戰鬥是很多人都難以忘記的一場戰鬥,這一場戰鬥發生在1939年11月,之所以大家會印象深刻,因為在這一場戰鬥當中,我軍擊斃了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表面上看起來我軍似乎破天荒的擊斃了敵軍中將很厲害,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初這一場戰役讓聶榮臻很生氣,那麼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為什麼聶榮臻會火急火燎的呢?
  • 說說「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上)
    獨立混成第2旅團,是日軍在華北駐紮時間最久、也是危害最烈的旅團之一,說起它,多數朋友可能不一定知道,可要是說到它的某一任旅團長阿部規秀,那知道的人就海了去了。凡是中學歷史課上沒有睡覺的人都應該知道,這位死鬼是八路軍在戰場上擊斃的日軍軍銜最高者,「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