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多隻涉「中鐵系」私募產品逾期,基金管理人涉嫌自融,鉅派...

2021-01-07 界面新聞

記者 | 胡穎君編輯 | 宋燁珺

鉅派投資又惹上了大麻煩。

這家財富管理機構的多隻洲實系列私募基金出現逾期無法兌付情況。界面新聞翻閱幾隻產品的宣介材料及基金合同發現,上述私募基金投資標的均為中鐵中基供應鏈旗下項目公司,既包括以應收帳款為抵押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也包括股權投資類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在9%-12%左右,且擔保方均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及其關聯企業。

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是何方神聖?

一、融資方背後到底是誰?

據悉,洲實資產管理的「洲實併購基金2號」2018年5月便逾期,直到今年6月其餘產品全面爆雷。

天眼查信息顯示,基金管理人上海洲實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洲實」)由鉅洲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檀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於2014年共同成立,基金經理為岑鵬。鉅洲資產為鉅派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曾任鉅派聯合創始人、營運長的姚偉示目前仍擔任洲實資產監事,不過公開資料顯示,姚偉示已於2017年年中從鉅派離職。

洲實資產官網目前已無法打開。推介材料顯示,洲實資產定位於成為中國優質資產管理與投資者,核心業務包括直接投資、供應鏈金融、結構融資、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受託管理資金超過10億人民幣。

上述逾期產品(「2號」)融資方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100%控股股東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岑鵬是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總經理。在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官方公眾號發布的企業新聞中,岑鵬亦以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出席內部活動。

圖片來源: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官微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成立於2015年,當前註冊資本2億元,法人代表為孟晨。穿透多層股權後實際控制人為農村教育發展中心,註冊資本30萬元,法人代表閻志明,旗下公司多達上百家。界面新聞記者發現,2018年該機構曾因「不按照登記事項開展活動、年度報告內容與事實不符等行為」被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處罰。

「農村教育發展中心旗下很多公司應該只是掛靠關係,很多企業因此打著國企的旗號,這種操作很常見」。一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興業證券分析師曾在一份研報中總結道,假國企往往股權結構十分複雜,層級眾多,穿透後大股東多為成立較早的非主流事業單位。

圖片來源:興業證券研報相關推介材料顯示,洲實曾將擔保兼融資方母公司中鐵中基供應鏈作為「國企」進行宣傳。但在後期的投後會議中,洲實又承認該公司為民企。

圖片來源:洲實系列招募說明書岑鵬是否為融資方實際控制人?在12月12日洲實召開的投資人線上會議中,岑鵬回應投資人質疑時一再強調「自己只是作為洲實管理人派駐董事的身份任職於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並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

事實果真如此嗎?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岑鵬與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法人孟晨有多重交集。天眼查信息顯示,岑鵬為天宸盛泰(北京)金融有限公司法人,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而孟晨則為天宸盛泰董事長。此外,孟晨還曾在岑鵬作為法人的輝騰金控(現用名輝騰產業)擔任高管。

更令人生疑的是,早在今年8月份,岑鵬代表洲實召開投資人線上會議時曾表示,正在準備相關材料起訴融資方,但遲遲未見行動。

投資人提供的一份法律諮詢解答函顯示,投資人提問,洲實方面為何還不起訴融資方?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阮萬錦律師表示:「融資方的實際控制人是岑鵬,所以不要指望岑鵬自己起訴自己。」

界面新聞記者獲悉,早在今年7月份,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便已人去樓空。記者於12月13日來到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辦公點金長安大廈C座31層,辦公區域有幾名員工在閒聊、打遊戲。他們稱:「老闆岑鵬已經幾個月沒有出現了。」

公司前臺已無人看管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記者實拍公司管理層已不見蹤影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記者實拍二、存疑的底層資產與多個通道

岑鵬還是洲實資產的股東方之一檀實資本的法人兼董事總經理。公開資料顯示,檀實資本於2012年4月設立,旗下管理金融資產規模超過200億元,非金融資產管理規模超過60億元。

中基協信息顯示,檀實資本此前曾發行多隻中鐵供應鏈系列基金。其中,檀實-中鐵供應鏈私募投資基金延期清算,六期為提前清算,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均已正常清算,基金最後更新時間均為2018年12月3日。檀實中鐵供應鏈七期是唯一存續的以檀實通道發行的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12月21日,備案時間為2018年1月30日。

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檀實-中鐵供應鏈私募投資基金宣介材料顯示,該基金與洲實發行的中鐵供應鏈基金融資方恰巧一致,底層標的均為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商業承兌匯票的收益權。在檀實供應鏈系列基金大多已經清盤情況下,洲實供應鏈系列卻出現多隻基金違約,且兩者為同一投資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檀實供應鏈系列基金與洲實系列基金備案與運作情況,標黃為已經違約的產品)「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管理人換了個通道滾動發行,試圖通過借新還舊來掩蓋風險。」 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圖片來源:產品招募書前期這些清盤的檀實供應鏈基金還有應收帳款質押的備查文件。然而,當前這些應收帳款登記均已過期,且沒有後續更新的質押信息。以尚在運作的檀實中鐵供應鏈七期為例,其底層資產的應收帳款質押在今年三月下旬便已到期。

圖片來源:投資人提供界面新聞記者查看應收帳款合同還發現,這當中還存在著明顯關聯交易行為。一份總價9576萬的購銷合同顯示,供方為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而需方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這種自買自賣的模式與承興控股(2662.HK)應收帳款融資方式如出一轍。

此外,部分洲實供應鏈系列基金自始至終均無相應的應收質押登記風控備查信息。界面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在中登網唯一能查到的是光大銀行青島香港東路支行發放給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的應收質押貸款。

中基協信息顯示,洲實資產、檀實資本均於2019年11月8日被上海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且洲實資產目前已處於異常經營狀態。

天眼查信息還顯示,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旗下7500萬元股權已遭司法凍結。

圖片來源:中基協官網事實上,除了洲實、檀實以外,岑鵬還在旗下的輝騰金控銷售相關私募基金產品,但輝騰金控並未在中基協備案,也無私募基金銷售資質。

多位在輝騰金控平臺購買產品的投資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出事後,岑鵬讓投資人籤續投方案,到期3個月後,每個月按334比例兌付,但是二次違約了,續投方案沒有實現。後來對方又提出了三個兌付方案,第一是股權收益權,第二是現金按季度兌付,時間都是5年,現金方案首期0.5%,第三是中鐵中基實業項目經營回款,如果投資人不認可,那就一直解釋說明,直到認可為止,誰先籤誰先拿錢。

鉅派方面則對投資人表示,目前已基本完成對底層材料的梳理,並與底層項目方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王總進行溝通,但其對相關資金業務、融資業務等情況不知情。鉅派還表示,將敦促訴訟事宜繼續推進,進一步約談底層項目方。

「儘管資金投向略有不同,但十餘只產品項目方均為關聯企業,所有項目標的同時逾期,背後可能存在發售假標、資金池運作的情況。」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表示,在同一私募經理管理多隻私募基金的情況下,這些基金很難做到監管要求的相互獨立,現實情況往往是,在『一拖多』的掩護下,基金管理人有了更多騰挪和資本運作空間

三、鉅派風控之殤

目前看,鉅派似乎也遭遇了供應鏈金融騙局。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基金管理人洲實的股東之一,此事件暴露鉅派風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界面新聞記者實地探訪洲實資產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金穗大廈的辦公地址發現,有幾名後臺人員在辦公,但均表示無法聯繫到岑鵬。值得注意的是,金穗大廈也曾是鉅派投資辦公地點。

鉅派到底幫岑鵬發了多少只產品,無法兌付的金額總計有多少,目前界面新聞記者暫時無法獲得確切數字。據悉,除了洲實發行的幾隻產品外,鉅洲資產管理的樽享海外專項基金底層標的亦包括中鐵中基(青島)供應鏈集團及關聯企業,該基金規模為2.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樽享海外專項基金此前投資方向為聯想IPO,但因投資失利導致本金虧損50%。隨後鉅派方面與投資人溝通,提出將投資方向變更為與併購基金2號投資標的一致,並承諾120%保底收益,由檀實資本作擔保。為證明擔保方的實力,鉅派方面表示:「檀實本身是中鐵物流旗下的投資平臺,也是與鉅派有過多次合作的專業管理機構,鉅洲還與檀實成立過合資公司洲實。」

相關路演音頻顯示,鉅派方面宣稱該產品項目方具有國企背景,並由國企擔保。

鉅派旗下易居資本高級副總裁、項目負責人楊楊在回復投資人質疑時承認銷售人員曾將項目方宣傳為國企一事,但她辯稱:「無論如何,鉅派方面都是獲得管理人授權後才說的。」

2019年8月7日,最高院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徵求意見稿)》(簡稱《會議紀要》)明確規定,賣方機構在推介、銷售產品過程中未能按照上述文件所規定的標準完全履行適當性義務,導致投資者損失的,將承擔締約過失的賠償責任。

「鉅派作為洲實的股東,已構成關聯關係,同時銷售產品是鉅派員工進行的,無論是作為產品銷售方還是管理人股東都應對投資標的進行真實、客觀性的審查。對於存在虛假宣傳而給投資人造成損失的,管理人及銷售機構應對投資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侯榆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事實上,洲實資產成立以來歷經多次股權變更。巧合的是,在洲實併購基金逾期後,2018年7月,鉅洲資產便從洲實股東中退出,似乎意欲撇清關係。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鉅洲退出可能是為了後續能合規備案。「目前全國2萬多家私募基金,但穿透實際控制人後就2000多家。所以私募後續會要求每一個實際控制人只有一個單一類型的私募牌照,以避免借新還舊,相互接盤的事情。鉅派退出主要是為了不被協會看出是同一家,這樣可以名正言順的相互接盤,否則後期備案可能不會被通過,這樣就違約了。」

「從合規角度看,只要產品合規備案,操作流程沒有違規,這樣的產品發行沒問題。但是這種項目通過簡單盡調就能看出很問題,我相信他們不會不知道,所以這個是道德問題。最終實際是一種割高淨值客戶韭菜,丟失的是客戶信任,對行業長期發展也是一種傷害。」一名三方財富機構高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經歷了承興事件的諾亞財富,下了狠心要全面清盤非標業務。而彼時傳出鉅派亦曾代銷過承興的應收帳款抵押類產品,但所幸相關基金已於存續期內清算,從而躲過一劫。

儘管如此,創始人出走鉅派近日被傳失聯、理財產品違約事件集中爆發、曾投資的P2P平臺逾期、投資的長江鉅派被舉報利益輸送、國資流失等11宗罪,鉅派投資可謂麻煩不斷。

財務數據亦顯示,鉅派的日子並不好過。11月25日,鉅派投資(NYSE:JP)發布第三季度及2019前三季度業績,淨收入、淨利潤等核心財務數據同比均下滑,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由盈轉虧,虧損額達1.35億。

截止發稿,鉅派方面尚未對界面新聞記者的提問做出回應。

(界面新聞實習記者崔秋陽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2.3億私募基金被惡意挪用 鉅派旗下資管機構推卸責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3億私募基金被惡意挪用 鉅派旗下資管機構推卸責任?上海知名財富管理公司鉅派投資集團(簡稱「鉅派」)的風控再一次被拷問。近期,鉅派旗下私募產品資金被挪用一事遭曝光。此事要從四年前說起,2016年6月,鉅派旗下私募鉅洲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簡稱「鉅洲資產」)作為基金管理人,成立了「鉅洲智能製造2018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存續期限2年、可延期1年。
  • 又一家暴風系私募被註銷 這家背後竟是700億債務爆雷
    基金君發現,其中有多家私募披著國企的外衣募資,後來卻爆雷。比如中外建(北京)投資旗下5隻私募基金違約,涉及1.18億資金,融資方看似有國資背景、實則財務造假。還有,福建中科星投資的母公司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這幾年大舉融資,卻發生資金鍊斷裂,負債高達700億。另外,上海檀實資產在去年出現多隻產品逾期,有1300多名投資者近40億資金無法正常退出。
  • 前海梧桐併購基金亂象:關聯交易涉嫌自融 買理財收"服務費"
    明星基金如何「盜走」投資者千萬收益 明星機構前海梧桐併購基金亂象繼續 關聯交易涉嫌自融,買理財收「服務費」  明星機構前海梧桐併購基金的亂象還在繼續。  今年7月,《每日經濟新聞》揭露了該機構在多個投資項目上出現的問題,其中規模最大的騰邦梧桐基金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反響。
  • 關聯交易涉嫌自融、買理財暗中收「服務費」:明星基金如何「盜走...
    多位廈門市騰邦梧桐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二期基金)的投資者,包括通過信託等產品投資到該基金中的投資人聯繫到每經記者,稱基金管理人深圳市騰邦梧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邦梧桐)在運作過程中除了提前支取超額收益、基金到期後未達到預期收益卻拒不返還等不規範操作外,還有其他涉嫌違法違規的情況。
  • 鉅派投資:S基金正當時,機會型投資機不可失
    一季度TR Capital重組了昆仲資本的部分人民幣基金資產,其中涉及到7個投資項目,金額約1億美元。根據PEI(全球另類資產投資排名媒體)統計,S基金的募資在今年第一季度創下了歷史新高,共有10支S基金完成了合計242.7億美元的募資。鉅派投資集團資產管理事業部執行董事錢曉波認為,S基金是一個機會型的投資,而現在正當時。
  • 【獨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與鉅派投資關係匪淺的億百潤平臺被...
    值得注意的是,億百潤與鉅派關係匪淺。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鉅派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在2012年4月27日至2014年8月25日期間擔任億百潤公司股東,上海鉅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則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間擔任股東。
  • 鉅派投資"欺詐門"真相:資本玩家敗走運盛實業
    近日,網易財經獨家披露了在美上市的第三方理財公司鉅派投資集團涉嫌欺詐一案(相關報導詳見《鉅派投資被曝涉嫌欺詐 近億私募資金去向成謎》,http://money.163.com/special/view608/)——由鉅派投資向客戶推介購買,由聯銀恆通(天津)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聯銀恆通")發行和管理的"聯文基金",經調查根本不存在;曝料投資人的2000多萬元本息無法追回
  • 福晟上海前灘項目7.5億私募基金存續延期 收益部分延至明年4月支付
    財聯社(廣州,記者 陳業)訊,今年4月中旬財聯社記者曾獨家報導福晟上海前灘項目7.5億私募基金即將到期、兌付存疑的問題。近日,記者再度獲悉,目前鉅福上海前灘併購私募基金一期管理人上海易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向投資者發布了退出方案公告。
  • 最新數據:截至11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逼近16萬億,2.46萬家私募掌管...
    今日(12月16日)下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截至今年11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月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1家,較10月增加98家、環比增長0.40%;管理基金數量94739隻,較10月增加1784隻、環比增長1.92%;管理基金規模15.91萬億元,較10月增加739.46億元、環比增長0.47%。
  • 聚焦私募基金企業刑事風險防控!首屆「公大·海潤經濟犯罪論壇...
    宋利紅認為應嚴防非法集資從P2P領域向私募領域轉移,加大行刑銜接力度,注重募集環節源頭管控;加強穿透式數據分析,注重過程管控;加強宣傳力度,注重投資人源頭防範。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結合自身經驗,從投資人選擇標準、產品風險信息披露程度、風控平臺體系建設三個層面闡述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規責任。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李濤論述了私募基金募集階段涉及刑事風險的原因。
  • 最新數據:1月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規模的21311家,平均規模6.48億元
    首先,在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方面,截至今年1月底,中基協的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4488家,較去年12月存量機構增加17家、環比增長0.07%。在這其中,存續登記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853家,較12月減少4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905家,較12月增加23家;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725家,較12月減少兩家;私募資產配置類管理人5家。
  • 2家大行AIC已獲得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資格
    來源:成於微言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備案信息顯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AIC子公司均已獲得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資格。上述5家銀行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開展債轉股及配套支持業務」。業內人士稱,上述5家子公司均有希望拿下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牌照。剛起步的私募債轉股模式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三位爆雷私募基金投資者的自述:一場信任與背叛的遊戲
    劉明的虧損不是個案,一批不合規的私募正在吞噬投資者的血汗錢,不僅原來的預期收益沒有了,甚至連本金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深圳前海匯能、廣州基巖資本、深圳軒鴻基金……近兩年來,不斷有私募爆雷。6月10日,深圳證監局一次公布了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其中13家涉嫌犯罪。從爆雷的私募來看,投資者參與的往往是一場信任與背叛的遊戲。
  • 私募失聯之前有跡可循 三大異象揭示「失蹤」之謎
    異象1:非法集資或兌付困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失聯私募名單後發現,很多失聯私募都是因為母公司從事非法集資活動被曝光之後,進入了失聯公示名單。如此前公布的企業中,善林財富旗下的高通盛融、中晉集團旗下的中晉股權投資基金、上海快鹿投資旗下的火柴快鹿股權投資基金等公司,都是因為關聯公司P2P業務被曝光涉嫌非法集資,隨後進入失聯狀態。
  • 中石油入局第四類私募管理人,「巨無霸」的金融版圖有多大?
    來源:新浪財經文/甜茶低調的第四類私募管理人迎來了「新面孔」。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信息顯示,私募資產配置類管理人近期擴容至9家,7月13日共有3家機構完成登記。中石油入局第四類私募管理人私募資產配置類管理人誕生的年頭不長。2018年8月29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五)》,決定在已有的三類私募基金管理人基礎上增加了一類——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管理人。
  • 財富黑名單:2019年爆雷違約機構及產品全解析
    從管理人、代銷方到被投資方有明顯的關聯關係,同時考慮到金一文化2018年年報中表示由於應收帳款壞帳侵蝕業績導致巨額虧損。因此這三隻私募基金很有可能承接了金一文化的壞帳,後續狀況要看應收帳款質量,但不是很樂觀。小牛新財富天津分公司目前沒有更進一步消息。小牛在線涉嫌截留回款。
  • 證監會加強私募投資...
    同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決定將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證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稱、明確私募基金財產投資的負面清單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5萬家,備案私募基金超過8.8萬隻,管理基金規模14.96萬億元。
  • 融資中國:「基金探秘」了解一下?LP如何讀懂基金審計報告
    作者 | 融中研究根據《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的要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的年度報告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過審計。因此,LP在收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年報的同時通常也會收到投資基金的審計報告。業務三:私募股權基金使用基金閒置資金購買了3000萬元銀行理財產品,且在201X年共獲得理財產品分紅5萬元。
  • 私募收益逆勢大漲,十佳私募基金產品排行榜發布!
    私募排排網分別以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私募基金產品最近一年的融智評級結果為標準,按照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排名制定融智評級十佳產品前十排行榜。需要注意的是,納入排名範圍的產品最近一年的融智評級必須有80%的月份被評為五星,方可參與排名。
  • ...私募基金迎監管新規!從業主體十不得 禁止明股實債!影響有多大...
    新規表示,私募基金行業在快速發展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包括公開或者變相公開募集資金、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履行登記備案義務、異地經營、集團化運作、資金池運作、剛性兌付、利益輸送、自融自擔等,甚至出現侵佔、挪用基金財產、非法集資等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