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丨新業態催生「花式」新職業 中國年輕人就業敢「嘗鮮」

2020-12-12 湖南頻道

今年28歲的劉宏偉是長沙GBOX密室逃脫的密室遊戲設計師兼合伙人,他開發的多款主題密室斬獲行業大獎,版權被多個城市的密室採購複製。

「一個好的主題密室,要讓劇情和營造的氛圍完美融合,使玩家有完美沉浸式體驗,成為故事裡的主人公。」劉宏偉告訴記者,優秀的密室遊戲設計師要有獨特技術和文創內容,具備較強的策劃、編劇、布局能力和導演意識。

劉宏偉正在和團隊討論設計密室遊戲。何佳潔 攝

隨著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高,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品質化服務和個性化體驗,付費自習室、萌寵互動體驗館、漢服體驗館、團購、閃購、生鮮零售等大量生活服務業新業態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催生了很多新職業。

今年10月,美團研究院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稱,僅美團平臺上因新業態而孕育的新職業就超70種,包括密室設計師、網約配送員、社區團購團長、觀影顧問、轟趴管家、奶茶試喝員、卡路裡規劃師和寵物烘焙師等,還有一些因疫情而產生的家庭、公共場所消毒殺菌師。

劉宏偉說,密室逃脫遊戲已逐漸發展成線下休閒娛樂產業裡年輕人的新寵。在長沙,一個有原創能力的密室遊戲設計師,能拿到上萬元(人民幣,下同)月薪。

劉宏偉正在和團隊討論設計密室遊戲。何佳潔 攝

喜歡養寵物的周林浩大學畢業後在廣州一家寵物主題咖啡館做職業養貓人。除要照顧店裡的8隻貓,他還從網絡平臺接受寵物主人的委託,提供上門餵貓服務。「寵物主題咖啡館滿足了喜愛寵物者的需求,顧客都是來『擼貓』的。」周林浩的父母支持他從事這一職業,認為個性化需求的服務是社會未來發展的趨勢,「疫情沒有影響到新職業,相反發展很快,抗風險能力強。」

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特聘職業導師蘇志勇,曾在多家世界500強央企擔任人力資源總監,現在是一名新高考志願規劃師,他會根據學生興趣、分數、目標學校和自身家庭情況進行分析,給出報考方案。

蘇志勇舉行公益講座。受訪者供圖

「很多家長在新高考到來前,就請專業升學規劃師給孩子提供新高考選科指導和升學路徑規劃指導,市場需求很大。」蘇志勇說,以長沙為例,高考志願填報文化生的服務費在5000元至8000元不等,藝考生的志願填報更是翻倍,口碑好的專家老師,還要提前一年以上預約,但很多家長都會毫不猶豫買單。

許多新型數位化崗位也開始誕生。不久前,20名餓了麼的杭州「藍騎士」通過阿里本地生活大學的培訓與考試,獲「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初級證書,成為中國首批擁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外賣騎手,可享受政府培訓補貼、杭州市積分落戶加分和個人所得稅專項抵扣等技能人才政策。

阿里本地生活大學認證中心負責人楊寧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孕育產生了很多新興職業。「我們將推進網約配送員、網際網路營銷師等新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楊寧寧說,阿里巴巴還孵化了人工智慧訓練師,整個生態內已達約20萬人。

記者採訪了解到,熱愛、高收入、時間自由、發揮空間大和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夥伴,是許多年輕人願意從事新職業的關鍵詞與共同認知。他們認為新職業的蓬勃湧現讓就業有了更多選擇。

蘇志勇正在為高考學生家長提供諮詢。受訪者供圖

「在多元化消費需求和多樣化服務供給的今天,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嘗試新行業、新職業,甚至希望通過自我能力提升與經驗積累,轉化成他們的新方向、新事業,值得肯定。」蘇志勇建議,打算嘗試新興職業的年輕人要做好自我規劃與定位,不要盲從追新,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及時更新新興職業庫,建立從業規範與標準,合理引導公眾,並創新監管手段,讓新興職業在規範中發展壯大。(完)

來源:中新社

作者:唐小晴

編輯:王津

相關焦點

  • 答記者問丨通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靈活就業、帶動擴大就業...
    大眾日報記者:當前靈活就業快速發展,這對穩定和促進就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請問,我省將如何通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靈活就業、帶動擴大就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餐飲、住宿、旅遊等服務業一度按下「暫停鍵」,在線教育、網絡直播等「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同時,在數字經濟大潮下,社會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也在不斷催生新業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讓新業態在健康發展中孕育更多的就業崗位。一是激活消費新市場。
  • 61種新業態,70+種新職業,有哪些我可以試一試?
    這裡提到的室主,只是新業態下的一個新職業。在網際網路數字經濟的催化下,我們身邊正在不斷湧現出新業態和新小眾職業。今天,小巴就帶來了美團研究院和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
  • 美團新業態報告:付費自習室、萌寵互動體驗館、漢服體驗館成創業新...
    《報告》指出,在新技術、新體驗的催化下,我國生活服務業新業態迅速發展,生活服務業新業態的發展已成為引領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而新業態下的新職業從業者也呈現出了新特點:在從業路徑上更加清晰,易於形成專業能力、愛好和收入的良性循環;疫情期間工作熱情不減;人生態度進擊性和樂觀兼顧(16.2%的新職業從業者在座右銘中提到「努力」)。
  • 職業選擇更多 發展前景廣闊(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職業種類日趨多樣,從業人員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作為新就業形態的從業人員,他們的工作內容有了哪些新變化?職業技能有什麼新要求?對於職業發展有怎樣的新期待?讓我們走近他們,傾聽他們的職業故事。 一把水白菜下鍋,趁空閒把蘿蔔雕成花,那邊端出鍋煲湯……廚房中飄來陣陣香氣,普通的食材在廚師羅才華手中迅速變樣兒。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新就業形態與網際網路等新科技息息相關,是有別於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 「隨著網絡數字平臺的大量湧現,原本招用1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被拆分成10個、100個甚至更多的工序和任務,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分包,讓很多勞動者一起來承擔這些任務,從而造就一批新的就業形態。」莫榮說。
  • 關注新就業形態:新崗位湧現 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結合
    剛畢業的李文慶選擇了線上健身教練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
  • 【經濟新聞】疫情催生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商貿流通業經受住大考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馬文博)「王府井集團拿下免稅店牌照,美團外賣率先在全國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阿里巴巴直播帶貨……此次疫情催生出了大量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線上消費從吃
  • 付費自習室、萌寵互動體驗館、漢服體驗館……這些新業態你嘗試過嗎?
    新業態催生了更多新職業,在疫情影響下,更多數位化崗位誕生。新職業從業者呈現出專業能力、愛好和收入的良性循環,面對疫情,近五成從業者認為新職業抗風險能力強。「數位化」成時代底色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體驗型的服務消費成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選項之一,大量生活服務業新業態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
  • 瞭望丨新就業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和李登顯一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擇業目光轉向新就業形態,從事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內容創作者、電子競技工作者等新的職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
  • 「新職業」如何走得更遠?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為新職業的發展孕育了肥沃的土壤,而不斷湧現的新職業,也為更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打開了就業的新空間,讓就業的「毛細血管」更加充盈、健康。新業態意味著就業更靈活。在這種形態下,勞動者能快速適應多種形式的工作要求,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就業方式和勞動關係變革。如何讓「新職業」走得更遠,值得我們深思。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新聞中心-北方網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新就業形態與網際網路等新科技息息相關,是有別於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  「隨著網絡數字平臺的大量湧現,原本招用1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被拆分成10個、100個甚至更多的工序和任務,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分包,讓很多勞動者一起來承擔這些任務,從而造就一批新的就業形態。」莫榮說。
  • 新職業新業態 健康照護師和醫療護理員培訓在津開班
    「大力開展健康照護師職業人才培訓,推進健康照護師新職業發展,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有力抓手。」「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及人們對健康服務質量需求的不斷增強,醫療護理員在醫院整體護理工作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光明網評論員:新業態對GDP總量升百萬億級推力巨大
    在中國GDP跨上百萬億級臺階的推力中,物流快遞業的貢獻巨大。除了行業本身產生了巨額GDP外,快遞業也成為其他行業創造GDP的必要前提。不過,在數字平臺大數據建構下的快遞業,實際上已從傳統快遞中「脫殼」而出為一個新的業態,其標誌就是外賣快遞業的發育和成型。  新業態的出現,為「六穩」「六保」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新業態當然以新職業為標誌,但也不限於新職業。
  • IN視頻丨在危機中育新機:看這群年輕人如何「玩轉」新興職業
    整理收納師、人工智慧訓練師、帶貨主播、健康照護師……疫情之下,這些正在深圳年輕人中時興的全新職業模式走進大眾視野。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新業態,不僅拓寬了行業邊界,也為疫情當下的年輕人提供了就業新路徑。據此,深圳新聞網推出系列專題片《這些深圳新職業,真的不一樣!》第二期「整理收納師」,帶大家揭秘整理收納師的真實工作狀態,看他們如何「玩轉」新興職業,也為疫情之下年輕人就業提供一些參考。
  • 「浦東正青春」系列之六丨經濟之新:點燃發展的新動能
    「浦東正青春」系列之六丨經濟之新:點燃發展的新動能 2020-11-21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數字經濟興起 共享員工、靈活就業層出不窮——新就業 未來已來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快遞小哥已突破300萬人,外賣騎手突破700萬人,網約車司機更是數以千萬計;人工智慧培訓師、數位化管理師、網際網路營銷師,隨著產業更迭,眾多新興職業層出不窮,數字經濟將開啟2億人口就業空間……顯然,新就業形態已然成為經濟業態發展、市場競爭與技術進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早在2015年,中央便提出「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
  • 新需求催生新技能 新職業適應新變化
    來源:工人日報新需求催生新技能 新職業適應新變化——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現場觀察12月的廣州,風景娟秀、溫暖如春,一場技能比武在這裡「打」得火熱。11日,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第2個競技日。來自全國36個代表團的2557名能工巧匠,正在86個項目中一決技能高下。新基建新職業是近來備受關注的熱點。此次大賽緊密銜接新基建新職業,相關的工業4.0、軌道車輛技術、光電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增項目,引得不少人駐足觀看。
  • 職業技術學校辣條專業班迎來「辣條考試」,媒體:顯現出青年就業新...
    前有小龍蝦學院、螺螄粉產業學院、「武漢熱乾麵」研究院,現有辣條專業班,這些讓網友大呼新奇的「網紅」培訓班,大多採用「原產地教學投入+知名廠商」合作共建的辦學模式,既為廠家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專業人才,又為眾多年輕人拓展了特色化的就業渠道,看似「噱頭滿滿」的課程在吸引了一波公眾眼球的同時,也打響了地方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可謂多方共贏。
  • 新職業催生新趨勢:00後偏愛電子競技運營師,90後最怕失業
    記者 | 佘曉晨1近期,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里巴巴釘釘發布了 《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這是國內首份針對新職業相關從業群體在線學習、培訓和考試的調研報告。此前,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和阿里釘釘於6月8日聯合推出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該平臺是全國首家專注於新職業數字資源培訓的線上服務平臺,立足培育新型技能人才,服務穩就業保就業。針對新職業學習群體的抽樣調查顯示,96%以上的職場人希望學習新職業。
  • 環球網校:城市虹吸效應的「新人才」定義引領職業教育新風向
    (原標題:環球網校:城市虹吸效應的「新人才」定義引領職業教育新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