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自1988年在日本上映以來直到現在,一直大受廣大網友歡迎。豆瓣評分高達9.2!影迷跨越各個年齡階段,資深影迷甚至刷過好幾次。
那麼這部電影為何有如此魅力呢?
正如宮崎駿所說的:
「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微笑著睡去。」
看完這部片子的我們也正是如此,每一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龍貓》是一個關於童年與成長的故事。
故事的一開始,便是父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姐姐小月,妹妹小梅)搬家到鄉野居住。在陌生的環境裡,兩姐妹遇到了各種形形色色有趣生動的精靈與和藹善良的人們,由此給她們的童年帶來了美好的回憶!
動畫溫馨柔美,畫風極具風格,似乎每一幀都可以單獨截成一張壁紙。
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些充滿美好的童年回憶之中,都離不開這3個「真」。
美理·斯託達德在《孩子們的祈禱》中提到:
「兒童是進入天堂的鑰匙。」
電影裡婆婆也曾說:
「我在小的時候也曾見過灰塵精靈」
童年的單純而天真的,兒童具有最美的心靈,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
明明剛搬進家裡還沒打掃,充滿灰塵,而孩子們卻相信,這是灰塵精靈!
小月上學了,小梅一個人待在家中,摘了幾朵花,便在爸爸面前開起了「花店」。
追趕著小龍貓,對一切未知事物充滿求知慾,這不正是我們的童年嗎?
而如今的童年,小孩學業繁忙,除了正常的上學之外,還增添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大人的競爭大,孩童的壓力也不小。
加上家長之間攀比心理以及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切最終都壓在孩子身上。這樣的童年回憶,不是學習,就是複習,哪有純真快樂可言?
童年的回憶,即可成為你一生的動力,也可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些人一輩子都是靠童年治癒,有些人卻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姐姐去上學了,爸爸外出了,在一個陌生的環境,4歲的小梅在婆婆的帶領下前往姐姐的學校,可當時還沒到放學時間,小月看著不願離開的妹妹心理感到非常無奈。
好在有善良的老師同意小月帶著小梅一起上課,同時也收到了大多可愛的同學的歡迎。
在發現小梅失蹤了的時候,小月一直擔驚受怕,獨自去尋找小梅的蹤跡,同時善良的婆婆帶領著許多村民共同去尋找小梅。
莎士比亞曾說過:
「善惡的區別,在於行為的本身,不在於地位的有無。」
婆婆面目猙獰卻心裡善良,村民地位不高卻樂於助人,老師同學力量雖小但善解人意。
這些誠摯的善意也將在小月與小梅身上烙下了美好的印記。
如今疫情之下,有些人趁機發難國財哄抬物價,但也有的人貢獻出自己畢生的積蓄,做抗擊肺炎的「逆行者」!
有時候善惡的區別,只在乎一念之間!
有些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後,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這也太簡單了吧!」
《龍貓》沒有繁華,沒有燈紅酒綠,沒有競爭壓力,沒有物慾橫流,只有簡簡單單的美好。
三毛也曾說過:
「平凡簡單,安於平凡,真不簡單!」
這部電影,沒有跌宕起伏,沒有激情彭拜,卻成為一部跨世紀的經典佳作,歸於簡單,其實也不簡單。
《一禪小和尚》這部極具禪意的動畫之中也提到過:
「所謂成長,就是要不斷地接受自己的平凡」
簡簡單單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但是也別因為自己的渺小而氣餒,雖生於平凡,但切勿平庸!
孩童與成年人的區別還差了那隻心中的「龍貓」!
有一種美好是返璞歸真;有一種單純叫天真;有一種樸實叫善良;有一種偉大叫平凡。保持天真,堅持善良,甘於平凡。
身體可以不年輕,但自己的心靈要選擇不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