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時候開始丟東西,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愛上斷舍離的?斬斷心中的執念,慢慢做減法,發現生活的自在。也許,這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斷舍離的原因吧。書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短短25個字,卻道出成年人的痛點:「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
山下英子小時候是一個聰慧的女生,考上了日本排名前五的早稻田大學,在大學期間,山下英子就已經開始了瑜伽修行,學會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致力於修行哲學中的「斷行,舍行,離行。」
山下英子一開始推行宣傳自己的思想是用「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從2000年開始,她就在日本各地進行演講,當時就出現了一波全民斷舍離思想熱潮。
《斷舍離》在現代社會中的使用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人們的欲望越發不能滿足,寧願自己累死累活,也一定要買名牌,甚至為此迷失了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如今《斷舍離》,它的價值和以前相比更重要的就是,它像是社會中的一股清流。書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這也是小編認為最精闢的一句話。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有「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思想。有時當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或者沒有勇氣面對而遲遲不觸碰時,只會讓事情發酵,變得愈發麻煩。
為何有時無法斷舍離?
我想可能是太多數人都愛慘了那個求而不得的人,讓他/她成為自己生命中的白月光,即便無緣,可我們又如何能放得下。也許這份執念一直支撐著一些人,讓他們活得不麻木。
人們總說時間能夠帶走一切,可又有幾人真正做到呢?這份執念真的很深,讓人不忍割捨,如同生命一般。就算這是背上的一根刺,也有人捨不得拔。那若告訴你「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告訴一個痴迷的人那都是過眼雲煙,就是直戳成年人痛點啊。
每個人看書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能在《斷舍離》中找到平靜,讓自己的心回歸安寧;對有的人來說,這就是一本自我反省,看清自我,以及重新認識自己的書籍。放下,或許是一種解脫,有舍才有得。
《斷舍離》一直備受各界名流推薦,宮崎駿父子曾推出《來自虞美人之坡》就詮釋斷舍離精神。當你已經被繁雜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從出版至今,已經銷出400萬冊,影響了全球人,就連林依晨、舒暢、楊瀾、張德芬等知名人物都是這種方式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