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興晉●奮鬥有我】青年返鄉創業 種植火龍果圓致富夢

2020-12-25 澎湃新聞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青年返鄉創業 種植火龍果圓致富夢

2020-12-23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青春

微記錄

高龍 1985年生,山西運城市稷山縣人,本科學歷。2007年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於2016年返鄉創業,將高端火龍果引進家鄉並成功種植,打造了稷山縣唯一一家火龍果種植基地。

近日,在運城市稷山縣太陽鄉白池村青年高龍種植的火龍果大棚裡,記者了解了他返鄉回村種植火龍果致富背後的故事。

走進大棚,高龍和父親正在為火龍果樹施肥,雖已寒冬,但一排排火龍果樹長勢茂盛,綠意盎然,枝條間掛滿了鮮紅的火龍果,煞是誘人。這種原來只能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的火龍果,如今被高龍種植到了稷山老家的土地上。

「火龍果屬於仙人掌科果實,不怕高溫卻很怕低溫,也不能受凍……」說起種植火龍果的經歷,高龍娓娓道來。

辭職回鄉創業

今年35歲的高龍是土生土長的白池村人。從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分院畢業後,高龍應聘到晉煤集團上班。隨著煤炭行業的逐漸下滑,高龍便想回家鄉做一番事業。想到孩子特別喜歡吃火龍果,要種植火龍果的念頭便在高龍心裡扎了根。於是,2016年5月,高龍辭職回到家鄉,嘗試把這種南方的水果種植到稷山縣。

有了初步想法,又有自家的地可利用,高龍便開始籌備種植火龍果的前期工作。「首先要選擇優質品種,剛開始在周邊找,價格很便宜但感覺品種太普通,不是我想要的那種,後來又去了南方的種植基地。」經過多方篩選,高龍最終確定了從臺灣引進玫瑰香品種。

高龍告訴記者,從上學到上班,多年來他一直在外地,對家鄉的各種情況不是很了解,一切只能從零開始。所以,他的創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曾遇到過很多挫折。

選好火龍果品種之後,高龍就開始著手搭建暖棚。因為稷山縣之前沒有人種植火龍果,高龍千方百計聯繫好的建造大棚的工程隊也是頭一次搭建種植火龍果的大棚。「考慮到火龍果的種植周期,我們只能邊幹邊想。我跟村裡幾個關係比較好、會電焊的同學,一起選料、製作大棚架子,不懂了就去鄰縣建好的大棚看看,回來再照著做。」把架子安完後,去購買大棚膜時恰巧遇上建棚專家,高龍便邀其去看他們自己建的棚,結果被告知後坡太低,需要往高抬,否則影響採光。高龍和工人只好返工,拆掉架子,加高后牆,再調整架子,才算勉強達到要求。

架子終於成型,品種也已選好,接下來該種植了。高龍在網上購買了相關資料,又諮詢了有關方面的專家,去外地參觀學習……除草、施肥、澆地、剪枝,高龍和父親摸索著前進。一年後,第一茬果實結滿枝頭,高龍開心地讓附近的親戚朋友過來嘗,大家一致評價與平時吃的口感不一樣,既新鮮、水分充足又香味四溢。

從建棚到完成種植,高龍坦言,見到了很多、認識了很多、學會了很多。「種植火龍果前期投資比較大,回本周期長。但我覺得人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考慮長遠。火龍果是樹,一直能活30年以上,而且相對於當地的桃樹、果樹,管理要輕鬆很多。」

致富不忘鄉親

第一個大棚的火龍果種植成功後,高龍信心滿滿。第二年,他便開始利用第一個大棚的火龍果樹育苗,建設了第二個大棚。積累了一套種植經驗的高龍如魚得水,運用所學技術知識,在起初採用柱式培育的基礎上,新增了密植培育。

經過用心經營,高龍兩個棚種植的四畝多火龍果都已能結出火紅的果實,每年有七八萬的收入。從今年年初開始,高龍還通過抖音等新平臺宣傳自家堅持綠色種植、品質有保證的火龍果。如今,他的火龍果園產銷兩旺,不僅有固定的線下批發商客源,還通過電商渠道拓寬銷路,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雖然火龍果已經種植成功,但高龍並不滿足於現狀,還要繼續發展自己的種植事業。儘管近段時間並不是火龍果最佳結果時期,但高龍並沒給自己放假,仍在火龍果園忙碌。記者採訪時,高龍正和父親為果樹施肥,精心照料每一棵火龍果樹。「今年就要打好基礎,等到明年5月份火龍果陸續開花結果,將又是一年好收成。」高龍喜滋滋地對記者說。

偶眼下,火龍果有了創收,從開始開花基本上每個月一茬一直到元旦陸續成熟,父母有活幹,還有不少收入。用高龍的話說,不後悔當初的選擇,年輕總要給自己一次機會,哪怕失敗了也可以重來。

如今,高龍還打造了果樹認領項目,由家長或孩子任選一棵火龍果樹,貼上標籤,註明認養人的姓名及對樹的暱稱。高龍向記者介紹,設立果樹認領,一方面是想讓更多人了解火龍果樹的種植模式,打破很多人對於南方果無法在北方種植的錯誤認知,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們通過對認養樹的栽培和管理,親身體驗農作樂趣,感悟大自然的韻味。

作為稷山縣唯一種植火龍果的青年,高龍致富不忘帶動鄉親。「下一步我準備擴大規模,進行標準化種植,儘量把其他南方水果實現本地化種植。」高龍說,就是想打造稷山縣南果北種基地,同時成立水果合作社,把村民種植的各種水果通過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指導統一銷售,與更多百姓共同致富。高龍也想邀請更多對種植有想法和感興趣的有志之士,一起參與進來,共同努力,為實施鄉村振興創造更多財富。憧憬未來,高龍信心滿懷。

採寫:山西青年報記者李雲霞

原標題:《【青春興晉●奮鬥有我】青年返鄉創業 種植火龍果圓致富夢》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眾人齊發力 鄉村顯...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眾人齊發力 鄉村顯活力;武紹傑:十天連軸轉 保障防護服 2020-05-07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辦現實版「開心農場」帶鄉親一起富
    2018年以來,胡帥牽頭號召長青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周邊9個村的32戶貧困戶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直接帶動了60餘人就業脫貧,胡帥的付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2020年5月,共青團文水縣委授予胡帥文水縣第十三屆「十佳青年」稱號。
  • 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
    中新社廣州12月23日電 題: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作者 王堅2020年以來,廣州實施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按照有一定數量返鄉青年聚集、有特色產業項目支撐、經濟發展程度較好、鄉風文明水平較高標準
  • 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
    張茜翼 攝中新網海南白沙12月23日電 題: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記者 張茜翼12月,正是海南咖啡豆採摘的季節。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社長成宗培最近忙不停。
  • 涼山這些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企業被通報表彰
    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12月17日,省政府在廣元召開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會議通報表彰了郭應娟等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名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
  • 西充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路徑,2800人已返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
    摘要:義興鎮,返鄉後的張奇毅通過引進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在鹽水埡村集中流轉土地1000餘畝,栽種銀柏山翠李;青獅鎮,返鄉創業人員李家亮結合當地地質土壤重點發展青花椒1000餘畝;在多扶鎮,返鄉農民工李自強創辦農業公司,流轉土地5000多畝,大力發展種植充國香薯和柑橘。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古浪:「扶貧車間」圓了致富夢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古浪:「扶貧車間」圓了致富夢 2020-04-15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我不是藥神 只是藥品質量的守護者」
    便宜有效 源自初心不改 「其實,剛來工作,我還是有點自卑的,總覺得自己學歷比不上別的同事。」趙婷說,所以在工作之餘,她只要一有空閒,就自學藥物製劑本科課程。不論下班多晚,她都要保證每天讀書一小時。就這樣,在基層工作的三四年中,她自考了藥物製劑本科學歷,還考上了藥物製劑助理工程師、中級工程師。
  •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優秀黨員 不懼風雨走上扶貧路
    面對記者對她心路歷程的探究,秦晉霞深有感觸地說:「扶貧,我在扶別人的時候也在幫扶自己。扶貧使我失去了一些,但卻收穫了更多。既然走上扶貧的道路,我便只顧走好腳下,何懼風雨?」上任伊始遇難題2017年12月4日,對於秦晉霞來說是她人生中終身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她主動請纓來到陵川縣西河底鎮馮山村擔任第一書記。
  • 【鄉村創業】尼山鎮東魏村火龍果採摘園人氣旺!來看這對夫婦的創業...
    瞿明志是東魏村民,高中畢業後在新疆搞工程,經過幾年的打拼,已經是個技術精湛的電焊工,妻子譚紅雲原來在天津從事飾品職業,有自己的飾品店,兩個人在2017年結婚成家之後,便決定在家鄉創業,夫妻倆經過多方面考察選擇,最後決定在村北面曲阜至鄒城市旅遊公路西邊自己的承包田裡,新建3000餘平方米的生態農業採摘園,種植具有南方特色的火龍果。
  • 四川表彰200個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100個明星企業(附名單)
    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11月22日,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作出表彰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暨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的決定,授予郭應娟等200人「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榮譽稱號,授予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個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榮譽稱號。
  • 《人民日報》再次報導長沙創業新青年!
    2019年畢業季時,譚俊面臨兩難選擇:繼續種植多肉植物,還是找份父輩們眼裡的好工作。「讀書的時候長輩們都支持我不斷嘗試新事物,但當我準備紮根農村搞新型農業時,反對的聲音就多了。」譚俊說,親戚鄰裡們覺得我回鄉沒前途。在當地社區的幫助下,譚俊用每年1萬元的價格流轉了7畝農田,算上自家的3畝,總算有了個像樣的多肉種植基地。
  • 四川表彰200個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100個明星企業(全名單...
    11月22日,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作出表彰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暨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的決定,授予郭應娟等200人「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榮譽稱號,授予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個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榮譽稱號
  • 學霸返鄉「鳳還巢」;「好青年」成領頭雁
    在這裡,陳代濤不僅結識了很多農業領域的高端人才,給他提了很多創業指導意見,而且還受邀參加了青年人才家鄉行、在外英才懇談會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才交流活動,服務專員帶他實地考察農業示範項目,推薦創客空間,尋找創業辦公場地,他漸漸開始對家鄉的農業發展前景、創業環境、人才政策等方面有了深入了解,這也讓他萌生了回鄉發展的想法。
  •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家門口創業圓了致富夢
    圖文/記者:迪麗努爾·克依木實習記者:代佳佳、阿爾法·帕力哈提在高昌區原種場,有一個燒烤攤十分紅火。烤爐邊,攤主依沙克·買買提不停地上下翻烤著肉串,微亮的火光映照出他黝黑而幸福的臉龐。高昌區原種場幹部在走訪時了解到依沙克·買買提的情況後,鼓勵他通過創業增加收入。2016年1月,在幹部們的協調幫助下,依沙克·買買提前往葡萄溝景區學習燒烤技術。學成歸來後,原種場的幹部們幫他協調解決了各項開業事宜,不久後依沙克·買買提的燒烤攤就在家門口順利開張了。
  • 有你認識的嗎?四川表彰這些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企業(名單)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7日訊(記者 李丹)17日,四川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在廣元市舉行。會議通報表彰了郭應娟等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名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
  • 安慶嶽西:返鄉青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當地,還有很多和祝文贊一樣的返鄉創業青年,他們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敢於作為,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逐漸成長助力鄉村發展中的「新力量」。在嶽西縣來榜鎮,提起「木耳哥」吳松青,不少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吳松青是該鎮關河村第一個大學生,2008年大學畢業後,在南京一家國企工作,2013年,辭職返鄉創業。
  • 安徽山區:返鄉創業青年帶家鄉父老脫貧致富
    在潛山市梅城鎮潘鋪生態休閒農莊裡種植的花卉。現年62歲的李和結是一位在語言上有殘障的貧困戶,一直獨自一人生活。在來農莊之前,只能靠自己耕作的6畝田地維持生計。「李和結2013年把家裡的土地流轉給農莊,每年就有3600元的收入,加上務工工資,他去年就掙了三萬元。」朱先紅說。
  • 今天,四川通報表彰300名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企業(附名單)
    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 燕巧12月17日,省政府在廣元召開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會議通報表彰了郭應娟等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名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