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勵生菌
神話故事中的龍,真的存在?
作為中國人,我們有時也稱自己為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雖然,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龍,但在我國神話故事中,也有描述過這種生物的樣子,龍的形象特點為「九似」,意思是說與九種動物相似,但具體是哪九種,目前還有待考究。
在神話故事中,龍是生活在海中,為鱗蟲之長,具有行雲布雨,騰雲駕霧的本事,而且,它們能大能小,能升能隱,還能吐霧噴火,但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要想找到同時擁有以上種種本領的動物,恐怕是找不到。
那麼,龍是不是真的只存在於神話故事呢?
其實,世界之大,我們人類雖然能力很強,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瞭然於胸,就不說外太空,光是一個海洋,就足以讓人類探索很久,我們目前對於海洋探索的覆蓋率,達不到地球上整個海洋的5%,這意味著什麼?
說明我們人類還沒有把海洋都探索完,所以,我們不能給急於定論說龍這種生物不存在。其實,龍究竟存不存在,目前,還真不好說。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歐洲某個山洞中,曾發現過一種極度相似龍的生物,它們一度被稱為是龍的幼崽,但後來經過查實,才發現這種生物原來名為洞螈。
洞螈是一種兩棲類的動物,它們的身體呈灰色或者粉紅色,身長不到30公分,具有細小的四肢,頭部擁有外腮3對和鰓孔2對,擁有紅色的羽狀鰓,看上去很像是龍的犄角。根據研究人員觀察了解到,洞螈一生很少爬出洞口,因為久住暗穴之中,因此,其眼睛已經出現退化,不過,雖然眼部退化,失去了視物的能力,但是感光能力卻很靈敏,幼年時期雖然可以看見其眼部結構,但是到了成年之後,幾乎隱藏於皮下。
它們的皮膚在黑暗的洞穴中,看到的是呈白色,粉色,但是一旦被光照住,就開始呈現黑色,之後,重返暗穴又會恢復成原狀。這種變化或許是洞螈久居暗穴進而演變出來的保護能力,為的是避免被天敵獵殺。
由於洞螈經常生活在水中,所以,當時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它們的時候,還誤以為它們就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提到的龍,後來,經過仔細對比之後,才發現洞螈和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提到的龍並不一樣,或者說是除了外形有些相似之外,便再無相似之處。
例如,洞螈的一生只會捕食小蟲,有時候,因為洞穴食物匱乏,還得忍住挨餓,像這種情況時常發生,有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次試驗,結果發現,洞螈可以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保持7年不吃不動,為的就是避免消耗,這種結果讓當時的研究人員都感到不可思議,但反過來一想,這種行為其實也是洞螈的一項特殊能力,在當下世界中,人類所發現的動物中,可能沒有一種動物能夠比洞螈更能挨餓,而且,這還不算洞螈的終極本事,據說,洞螈的最大底氣是它們的長壽。
有傳言說,洞螈的壽命可以達到100年以上,雖然還未得到證實,但是,如果洞螈能夠在7年的時間保持不動不吃的狀態,說明它們自身已經把身體控制得非常好,像這類生物應該更懂得如何延長壽命,畢竟有科學研究證明,動物體內消耗的越少,越不容易損耗器官以及能量,而這樣就越能夠保持長壽,所以說,洞螈的長壽或許是有依據的,但因為,要想在自然環境下考察洞螈,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並不容易。
而,如果是將洞螈捉回研究室內觀察,又怕得到的研究數據不準確,畢竟,被人為飼養和自然生長的洞螈,壽命會有差別,因此,這讓研究人員陷入了兩難境地。既想了解洞螈的長壽秘密和真實性,但又怕得到的數據不準確,所以,我們唯有寄希望於未來的科技,能夠更好的觀測洞穴,如果能夠研發出一種能夠在暗穴中觀察洞螈的設備,相信會很合適,而微型機器人可能是一種不錯選擇。
(本文由科學探索之聲原創,更多精彩,歡迎關注閱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