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自己的生活境況不滿意,卻又遲遲無法做出改變?

2020-12-14 知我心理學

"To dare is to lose one’s footing momentarily. To not dare is to lose oneself." (放膽去做會令你暫時失去節奏,不敢嘗試則會令你失去自我。)—Soren Kierkegaard

最近,我在閱讀文獻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僵化的生活狀態。恰好,在後臺,我們也收到了一封與此相關的留言。

「我感覺生活被我搞得一團糟。我總是熬夜到一兩點才睡,第二天再硬拖著自己起床,去做一份根本沒興趣,也看不到前途的工作。我試過健康生活,但壓力一大,每天都想吃炸雞、蛋糕,健身也堅持不下了。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我只想癱在家裡,和朋友們也好久沒聯繫了......總而言之,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真的處處不滿意。」

這位粉絲所提到的現象非常常見。生活中,很多人過得不開心,其實就是因為這種僵化的生活狀態。一方面,我們對自己的生活並不滿意,另一方面,我們又不知如何才能改變這一境況。

破局的關鍵是什麼?改變應該從何做起?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聽起來有點俗氣,但卻沒有從專業角度被足夠討論過的概念——勇氣(courage)。

01.

對穩定感的渴望,

令我們的生活陷入僵化的狀態

想要戒掉某個壞習慣(例:熬夜),但難以堅持因為社交恐懼,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場合覺得生活中有很多束縛,活得很不自由經常沉浸在過度焦慮中,明知不該如此,依然停不下來身邊很少有人理解自己,經常感到孤獨慣性單身,嘴上喊著想戀愛,卻對真正的親密感到恐懼明知某段關係對自己不夠好,甚至傷害了自己,也難以主動離開

上述場景中,人們所面對的問題似乎各不相同,但它們所涉及到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僵化的生活狀態。《Psychological Courage》一書的作者Daniel Putman認為,這種狀態的產生,是因為人們害怕打破ta們的心理穩定感(psychological stability)。

簡單來說,在長久的人生經歷中,我們建立起了一套穩定的精神系統。我們以比較固定的方式看待世界、認識自己,並在這一系統的運作下應對每天的生活。

當我們遇到新鮮、刺激的觀點,或是做出與習慣並不相符的行為,這套系統就會受到動搖,此時,我們會感受到一種源於內在的、劇烈的不穩定感。

而我們生來就是恐懼不穩定的。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被迫面對強烈的不確定性。我們感到恐懼、焦慮、缺乏安全感,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這種狀態下,像是感受到了「精神死亡」的威脅。

因此,為了維持內在穩定,我們「放棄」了更新精神系統的機會,抗拒改變,僵化在當前不夠令人滿意的生活狀態中。我們沒有辦法作出更好的選擇,因為在這種習以為常的生活中,有著我們非常渴望的穩定感。

想要打破僵局,我們就必須主動為自己打破穩定、走出舒適圈,迎頭面對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從這個角度來看,甚至可以說,勇氣是違反常規人性的。

然而,它仍是值得追求的。因為精神與生活的迭代與改變,第一步就是勇氣。

02.

站在令人並不滿意的穩定中,

改變的第一步是產生勇氣

我們在這裡所討論的勇氣,不只是在極度危險環境(自然災害、暴力襲擊)中敢於站出來應對的能力表現,而是一種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心態、意願和選擇。

在生活中,一個有勇氣的人:

敢於進行自我覺察:ta對自己的動機、感受、欲望、認知等有更真實、更大量的覺察和了解。能夠處理和評估批評:ta不去迴避與自身相關的負面信息,敢於面對自己有失敗、犯錯的可能性,也願意聽從有建設性的意見。更好地處理焦慮:在那些來源於自身的焦慮中,ta能夠分辨出哪些是不夠合理的,並有效應對。創造更親密的關係:ta在關係中更坦誠、不懼展露缺點,做真實的自己,也鼓勵對方真誠投入。

有勇氣的人是與現實更為接軌的,因為ta們能夠通過不斷更新認知,看到世界以及自己更真實的模樣。在這一前提下,ta們更清楚地判斷出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未來想要獲得什麼,並制定出有效計劃。因此,ta們更可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過上一種有意義的、更好的生活。

*但獲得勇氣非常困難,因為膽怯才是我們的本能

心理學家S. J. Rachman認為,恐懼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主觀感受——預料到可怕的事即將發生,感到擔憂、恐懼生理反應——心跳加速行為反應——試圖逃離

在面臨威脅時,想要逃跑是生存本能。而一個有勇氣的人,能夠在感受到擔憂和害怕(甚至顫抖、冒汗)時,依然容忍不適、壓制住想要逃跑的自然反應,選擇面對當下令人恐懼的場景。

馬克吐溫曾說,勇氣是對恐懼的阻抗與掌控,而不是恐懼的缺席。我們常常以為,有勇氣的人無所畏懼,但這只是一個誤解。事實上,若是沒有恐懼,勇氣也就無從談起(no fear, no courage)。

從這個角度來看,盲目自大和衝動行為都不是有勇氣的表現。人們首先要謹慎地審視環境,評估風險與威脅,才可能做出恰當的決定和行為。因此,高速飆車,或是衝動退學「追夢」都不能證明你的勇氣。

勇氣是一種美德(virtue),亞里斯多德認為,當人們在怯懦(cowardice)和狂妄(rashness)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ta們就能做出「有勇氣」的行為。

而當這種行為成為習慣,人們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經常性地克服恐懼,ta們就成長為一個有勇氣的人,並在人生中獲得最大化的成長和發展。

03.

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逃跑是自然反應。很多時候,我們在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因為恐懼、焦慮,而連續做出了不利於人生的選擇。比如,選擇「不會出錯」的專業,和「大家都說合適」的人結婚。

因此,我們首先要為自己創造出一段能夠做出選擇的心理空間。正念覺察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點。

我現在感受到了什麼?身體有什麼感覺?腦中看到了哪些畫面?產生了什麼衝動?

通過正念練習,我們能夠對自己當下的體驗有更高的覺察,及時調整行為,減少「事後後悔」的情況發生。

尼採曾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在難以堅持的情況下,當我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忍耐,就能夠提升成功的可能性。這份動機可能是自我成長,可能是更好的生活狀態,也可能是為了你在乎的人。

大學畢業後,我決定去支教,但當我向爸媽表達了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強烈反對。Ta們的理由有理有據:我從沒一個人獨立生活過,不夠了解當地習俗,遇到危險也很難應對……每天聽著這些聲音,我也對支教這件事產生了恐懼。就在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看到了雜誌上刊登的一篇小學生寫給支教老師的感謝信。我好像突然被「叫」醒了——支教的路確實難走,但如果我也能夠點亮一些孩子們心中的火花,這樣的決定就是無悔的。

——阿水,男,25歲

自信對勇氣的影響重大。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面對困境的信心,依賴於過去的成功經驗。過度關註失敗令我們難以獲得信心,也無法獲得面對當下困境的勇氣。

因此,我們鼓勵你重新梳理自己的記憶,在過去的「失敗」經歷中找到其中做得還不錯的地方,並加以強化(例:雖然結果不理想,但我這次成功抗住了壓力,總算邁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你也可以有意識地留意自己的「高光時刻」,並記錄下來(例:今天臨時得知開會,雖然壓力超大,我還是在最短時間內總結出了材料,盡力把事情做好了)。

通過生活中這些微小的、重複性的成功體驗,我們就能夠積累出對自己的信心,獲得勇氣面對更大的挑戰。

另一個對勇氣影響深遠的元素,是對自我效能感的知覺——我認為我能夠做到我想做的事情嗎?

當人們提前對某個任務進行技能上的準備,ta們能夠逐漸獲得一種心理上的認識,即「我有能力應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的能力與這一挑戰是相匹配的」。因此,ta們更可能在依然感到恐懼的情況下,鼓起勇氣迎擊挑戰。

比如,要去總公司演講,我特別緊張。因此,我提前學習了很多演講技巧,精心設計ppt,又試講了幾次。雖然現在依然緊張,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好好完成。

最後,支持性的環境對我們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勇氣是具有「傳染性」的(Rachman, 2010)。你可以試著在生活中為自己找到有勇氣的榜樣,或是令自己置身於某個鼓勵相應行為的團體。

我以前有嚴重的電話恐懼症。入職上一份工作之前,我本來不知道它需要打這麼多電話。看著身邊的同事都在遊刃有餘地電話溝通,我慌得不行。最終,還是在鄰座小姐姐的鼓勵下硬著頭皮拿起話筒。沒想到,幾天下來,困擾我幾年的電話焦慮竟然就這麼好了......現在我已經離開那個崗位,不過它帶給我的「獎勵」卻一直沒丟。

——卡卡,女,31歲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將自己的目標告訴身邊信任的朋友、家人。在又一次面臨困擾場景時,想像自己如果勇敢邁一步,能夠令ta們感到多麼驕傲。在這種支持鼓勵與心理暗示下,我們也更容易走出艱難的一步。

最後,我們想要強調,勇氣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選擇。它關乎於我們將成為誰,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存在。

「成為有勇氣的人」聽起來很難,它也確實如此,但任何偉大的道路都是從腳下的一步開始走出。

我們鼓勵大家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勇氣」開始鍛鍊起(例:在傷害了親近的人時敢於認錯,在沒有被公正對待時敢於發聲),一點一點地進步。通過這些看似很小的成功體驗,我們會逐步積累出更高的信心和能力,以克服更大的恐懼。通過不停地練習「有勇氣」的行為,我們最終就可以成長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任何人都有潛力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也只有你自己,才可能將生活從泥濘中拯救出來。

References:

Hannah, S. T., Sweeney, P. J., & Lester, P. B. (2010). The courageous mindset: A dynamic personality system approach to courage. 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 Modern research on an ancient virtue, 125-148.

Putman, D. (1997). Psychological courage. Philosophy, Psychiatry, & Psychology, 4(1), 1-11.

Putman, D. (2010). Philosophical roots of the concept of courage.

Rachman, S. J. (2010). Courag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Rate, C. R. (2010). Defining the features of courage: A search for meaning. 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 Modern research on an ancient virtue, 47, 66.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要努力做出改變?
    //為什麼我們要努力做出改變?//「To be human is not a fact, but a task.」在這段視頻中,我們將通過關注一種被稱為「抗拒」的心理現象來探討這些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無法積極地改變他們的生活。
  • 人為什麼要改變自己?
    為什麼要改變自己?「我已經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了,我需要改變自己嗎?」需要,因為不會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你需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未雨綢繆,每個人都有缺點,順境中你不會發現和重視。「我生活一塌糊塗,不管是事業,婚姻,健康上都面臨崩潰,我改變自己還有用嗎?」
  • 我敢說,不管你現在的境況有多麼悲慘,你並不想改變!
    真正的改變有多難呢?我敢說,不管你現在的境況有多麼悲慘,你並不想改變。很多人找到我們這兒的時候,已經使盡了全部力氣,所謂的「靈性」是他們的最後一招,垂死掙扎時的最後一線希望。可是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找到我們嗎?因為他們不想改變。
  • 對生活不滿意?試試這7招
    作者:北京大學IPP臨床心理學實驗室 陳嬙 生活滿意度就是,你如何評估自己的生活質量,以及你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它看起來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卻能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來評估,那就是: 「現在,你對自己的生活有多滿意?
  • 為什麼很多人很努力,但卻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很多人工作並不是不努力。他們每天下班還抱著電腦敲著鍵盤,周六日無休,沒有一刻敢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但是,但是自己的生活卻好像沒有任何的改觀,自己的命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改變。努力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我覺得是可以的。但是,僅僅努力還不夠。
  • 改變自己從改變性格開始
    ,決定著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行為習慣我嘗試過很多次,如果刻意去改變的時候也能看到一些變化,那是暫時逼迫自己的結果,可是不刻意去做,順其自然的時候,始終還是原來的自己,做事風格沒有任何變化為什麼不良的生活習慣都能改變,自身的性格卻難以改變呢我看了很多案例,查閱了很多資料,性格確實在一個人的發展中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 你要讓多少人滿意?請重新定義自己
    有多少次我們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卻總想著達到別人心中的滿意程度?我們太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了,甚至他人的評價會改變我們的行為。漸漸的我們開始在擰巴,背負上他人扔給你的「包袱」,越走越累,慢慢地迷失了自我。我們常常羨慕那些敢作敢為的人,為什麼他們那麼有主見?
  • 你對你現在生活滿意嗎?
    曾經有人問我,你對你現在的生活滿意嗎?當時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回答!滿意?還是不滿意?每個人對於生活的態度都不一樣,有的人希望自己可以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然後每天朝九晚五的下班到家玩玩遊戲看看書就很滿足!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有些不完美,並不需要急於改變
    擁抱完美可以,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卻很難生活中,許多人對自己的問題不忍直視,甚至會為此感到苦惱。可直面自身不完美,這是人生必走的道路。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心理變化,你無數次的告訴自己,這次絕對要成功,但結果不是失敗便是效果甚微。給自己定了過高的目標,無異於壓抑自己的內心。找到那些你需要改變惡習的理由,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不要總是試圖去壓抑自己,或者立即想方設法去改變。
  • 為什麼悟天如此長得像自己,悟空卻遲遲不肯傳授自己的功力給他?
    龍珠:為什麼悟天如此長得像自己,悟空卻遲遲不肯傳授自己的武功給他?在龍珠之中,悟天是悟空與琪琪所生育出的第二個孩子!在樣貌上,悟天除了髮型和眼神與年少時的悟空略有差別以外,其他的一切可以說是完全一致!而在戰力上,同個時期的悟天相比起老爸簡直就是強出幾個次元,另外他也是能夠爆發出超一裡年齡最小的賽亞人!
  • 每日一句英語103——威廉 · 詹姆斯:人若改變心態,便能改變生活
    人若改變心態,便能改變生活。改善自己境況的願望人皆有之。——《漢英大詞典》Watch any young human being, or any other young animal. 注意兒童或其他幼小動物。
  •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過去蘭尼打不開裝著小狗的麻袋致小狗被燒死,這次埃文提前給蘭尼尖銳的廢鐵。埃文穿越回過去然而,埃文成功勸說湯米不殺狗,並觸動他自己打開麻袋。此時蘭尼卻用鐵插進湯米的後背致其死亡。最後蘭尼被抓進精神病院,凱莉因為破相淪為妓女,結局比以前更悲慘,埃文顯然不滿意,決定再次回到過去。
  • 七龍珠:為什麼後來的龍珠就不汙了?是什麼讓鳥山明做出了改變
    七龍珠:為什麼後來的龍珠就不汙了?是什麼讓鳥山明做出了改變我相信很多人《七龍珠》的老粉絲都非常清楚,尤其是看過原著的朋友更會記憶猶新,那就是最開始的龍珠,事實上是比較汙的,尤其是布爾瑪,許多人之所以會稱呼貝吉塔是「綠吉塔」不是沒有道理的,主要就是因為布爾瑪最初就是給觀眾的福利,從布爾瑪初次與龜仙人相識,就讓龜仙人大飽眼福,並且這樣的橋段還出現了不止一次,當然了,因為審核原因,大家也就不要指望我來截圖了
  • 旅順水師營啟明路遲遲不修,影響生活
    日前,旅順口區啟明路附近居民向新聞熱線反映,2018年秋天,啟明路東西兩端路面被陸續挖開,事過兩年遲遲沒有完工,影響附近居民和商戶的正常生產生活。有路過的車主告訴記者:「這個生活管網集納工程是前年八九月開工的,不知什麼原因,修了不長時間就停了。」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停工封閉中的啟明路從西向東,自營順路向東連接了周邊多個小區、學校。「啟明路到營順路一段因封閉改為單行路後,我們回家繞了不少路,浪費不少時間,何時開工卻遙遙無期。」家住東北街壹號小區的私家車主宋女士說,沿線居民們盼著道路早日施工通車:「眼看兩年多時間過去了,這條路不知要修到啥時候。」
  • 河北省康保縣:滿意村裡說不完的滿意事
    聚焦精準脫貧攻堅【河北省康保縣:滿意村裡說不完的滿意事】張桂平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能徹底搬離「窮窩」,住上寬敞明亮的電梯小洋房,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張桂平所在的河北省康保縣張紀鎮滿意村,土地貧瘠,致富無門,過去努力了幾代人,都無法改變貧窮的面貌,外鄉人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滿意村,你們滿意了個啥?
  • 葛新陽:我在尋找自己的路上所做出的改變
    我的位置上永遠有吃不完的零食。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我宿舍也有永遠吃不完的好吃的,而且每天自助餐、炸雞、肘子、火鍋......特別是每天晚上在便利店買的快樂水,那五顏六色的快樂水代表的不同口味的快樂,除了每天吃的超級多不說,晚上夜宵也少不了。一句話來說,當時的自己就是: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
  • 當前當下的你,對自己滿意嗎?
    現在的你對自己滿意嗎?成年人都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對當前的自己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對生活滿意的人、他們可以時刻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問題、他們也能夠坦然地接受生活給予的各種好與不好、對當前的自己不滿意的人也有很多、要知道、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必埋怨命運或者埋怨自己、更多時候要以坦然的心態去接受面對的一切、每個人都有追求好的生活的權利、珍惜今天
  • 追喜歡的女生,應該保持自我,還是為她做出改變?
    可惜還是不夠滿意,因為帥哥的房是二手的,只有50多平方。女生的心理預期是→ 90平方以上的新房。此時,女生開始琢磨,還是在清單上寫上具體數字吧。我就在想,為什麼她不直接向佛祖求套別墅?這樣的命中率更高啊。
  • 為什麼要接受自己不完美?看到《寶石之國》磷葉石的改變就明白了
    但是,我們知道《寶石之國》的磷葉石的不完美,自己太脆了,3.5的硬度甚至讓自己在寶石之國中沒有適合自己的位置。可悲的是,老師終於為它尋得了一個博物志的工作,自己不喜歡,卻還想拯救遠強於自己的辰砂。一個不完美的人,僅是硬度為3.5的磷葉石,自己的工作還不順心中,居然僅僅是聽到辰砂的傾訴,聽到辰砂想被月人抓走,就許下了要救辰砂的諾言。辰砂會相信這個並不完美的磷葉石嗎?
  • 吸引力法則啟示:改變生活的面貌,從跨越臨界點開始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注意臨界點,並積極改善自己的頻率,我們的生活將大不相同。朗達·拜恩說的臨界點是什麼呢?如果你向外發出的思想和感覺裡,有大約50%是正面的,你就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再往後哪怕你只釋放出51%的美好思想和感覺,你的人生天平就會傾斜。當你向外付出愛,發出愛的頻率的時候,你最終吸引來的就會是充滿愛的事物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