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最美驚蟄詩詞大會!

2020-12-17 藝術泛舟

#詩詞欣賞#

0124節氣之驚蟄:

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為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

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

萬物始農耕忙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

諺語云: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蟄是藏的意思。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才是使它們「驚而出走」的原因。

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到來,自然界中桃花始開,黃鸝鳥、布穀鳥相繼鳴叫,春雷響,蟄伏的蟲兒被喚醒了,蟲鳴、鳥叫、雨聲、雷聲讓天地間一下子喧鬧鮮活起來,聲聲入耳。

歷史上曾被稱為「啟蟄」。西漢時期輯錄的《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02驚蟄三候:

24節氣每個節氣按五天分為三候,每候均代表動植物或者氣象特徵。

01、一候,桃始華;

驚蟄之日桃始華,桃花紅,自此漸盛。

宋代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王維「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唐代吳融:「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蘇軾寫的更貼合春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桃花大致都是在驚蟄到清明前後開,正是春光最好時

02、二候,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常見如黑枕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豳風·七月》有雲「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杜甫對黃鸝情有獨鍾寫下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詩句,並在「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裡,把黃鶯呼作嬌鶯,呵護之情躍然紙上。

韋應物也有黃鸝佳句傳世:「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白居易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詩經》就對倉庚有過吟詠,《豳風·東山》有雲「倉庚於飛,熠耀其羽」,

從中可知,先秦古人對這種鳥兒印象深刻的一是其羽毛鮮豔,二是鳴聲悅耳,此兩點感受跟後人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03、三候,鷹化為鳩

古人稱「」為布穀鳥大杜鵑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但是又有意見認為:布穀鳥為了鳩佔鵲巢,會冒充鷹叫聲,因為那時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後代。

三候,鷹化為鳩

0324番花信:驚蟄三花信。

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根據農曆節氣,從小寒到穀雨,共八氣,一百二十日。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

仲春時節,春和景明,氣象萬千。春風更加溫暖和煦,桃花紅,梨花白,黃鸝鳴,燕飛來,鳥語花香,多麼令人賞心悅目。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碧瓦

宋代:範成大

碧瓦樓頭繡幙遮,赤欄橋外綠溪斜。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春日

宋代: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04杏花隨雨落,桃花初始開,春雷聲聲驚蟄蟲 ,鶯語花香入春來。

中國古代是以農業立國,農耕為重。詩人們也經常會引用驚蟄來寫詩。

驚蟄

《春晴泛舟》(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陸遊難得一見不激憤之詩句。寫了驚蟄江湖之春景。

《義雀行和朱評事》(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驚蟄

月夜 / 夜月

唐代: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春日雜興五首

宋代: 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雲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餘景,收拾賦新篇。

觀田家

唐代: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
驚蟄

秦樓月·浮雲集

【宋代 範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

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時屆驚蟄,雷聲隱隱,綠楊隨風,濃杏拂牆,燕支重色,處處呈現出春日景色。詞末點出「花梢缺處,畫樓人立」,頓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詠廿四氣詩 驚蟄二月節

唐代: 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註:(hù):唐韻引經據典最為權威,同互。

驚蟄

驚蟄日雷

元代: 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代 範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雲笈籤。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代: 張元幹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菩薩蠻(春雨)

宋代: 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溼闌幹。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代: 舒嶽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相關焦點

  • 詩詞及農諺裡的驚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南宋官員、經史學者王應麟在《困學紀聞》說:「改啟為驚,蓋避景帝諱。」在漢朝景帝之前,二十四節氣中的「啟蟄」是排在「雨水」前面的,改「驚蟄」後,人們又把它同「雨水」調換了位置,同樣,「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才形成今天的順序。
  • 半月談養生 | 驚蟄,吃春筍、菠菜等時令春菜,到樓下溜達溜達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節氣,萬物復甦,天氣轉暖,宜於養肝。此節氣人體潛藏的陽氣便復甦向上向外透發,陰血相對不足,所以會加重肝的負擔。應吃些保陰潛陽、清肝降火,比如香椿、春筍、菠菜等與春季相應的食物。《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廣步於庭。」
  • 「驚蟄」英語怎麼說?
    驚蟄,古稱「啟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三個節氣。蟄,是指動物入冬蟄伏土中的冬眠狀態。驚蟄,即天上的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萬物,所以驚蟄的英文表達為Awakening of Insects。驚蟄,通常在每年的公曆3月5日至6日到來。到了驚蟄這一天,氣溫回暖,春雷響起,降水也將漸漸增多。在這一天,隆隆響起的春雷驚醒了蟄伏於地下的冬眠的昆蟲,農民在這春意融融的時節也將開始一年的耕種。
  • 明日驚蟄: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
    驚蟄如其名,春雷始鳴,藉此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前五日桃始華,中五日倉庚鳴,後五日鷹化為鳩。此時大多地方都已進入春耕階段,萬物借春雷復甦,開始生長。
  • 驚蟄:一聲霹靂醒蛇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十五天前的雨水節氣,鹿鳴老師給你們講過,雨水本是排名第三的節氣,但漢武帝一聲令下,雨水是產房傳喜訊,人家生(升)了,上升到第二個節氣,驚蟄呢,無緣無故滑落到第三位。但這個節氣可不能小覷,一個「驚」字,足以表明他的霸氣值。
  • 驚蟄?詩節丨雷聲鳴鳴 叫醒酣睡的春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從今天開始,天氣就一天比一天暖和,萬物也開始復甦生長。小編跟大家分享幾首關於驚蟄的詩詞,共同期盼一個明媚的春季。製圖 長城新媒體 林墨賞析:打開軒窗,春風習習而至,驚蟄雷聲漸起,接下來必定是杏花微雨的美妙畫境了。螞蟻開始活動,蜂蝶開始起舞,萬物生機勃勃,何其美哉?
  • 驚蟄至,農諺「驚蟄打雷又打閃,麥場谷糧堆成山」,是什麼意思?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也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說明驚蟄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蟲子(蟄蟲)驚醒,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 詩詞裡的驚蟄
    《擬古九首——其三》【東晉】陶淵明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包頭市青山區北重一小 嶽志剛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的陶淵明最後一次辭官歸田, 頗有一種羈鳥返林、池魚回淵的愜意輕鬆。陶淵明是寫作田園詩的第一人,詩作中除了對自我躬耕、隱居生活的描寫與感悟,還有許多涉及祭祀、農事、習俗等民俗風情。《擬古九首·其三》寫道:「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 《明日方舟》驚蟄背景考據介紹 驚蟄原型是什麼
    「LEIZI」,這一叫法最早出現在1899年5月20日,發行的年刊雜誌《Mesny's Chinese Miscellany》中,原文為: LEI TSU NIANG 雷祖娘:—The consort of the God of Thunder.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驚蟄是一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驚蟄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已經穩定在10度之上,真正地進入了春季。這個時候農民要開始忙碌了,所以人們常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明驚蟄的時節千萬不能誤了農時,要開始下地耕種了。
  • 筆尖助響新雷徹,驚破東風綠漫川——《滿庭芳苑》(298期)驚蟄
    筆尖助響新雷徹,驚破東風綠漫川——芳苑詩友吟驚蟄節氣本期作者:郭慶澄(廣東)今非古時序,驚蟄不須雷。忽忽爭枝鵲,紛紛坼甲胚。急風欺老葉,滯雨寵新苔。獨有千牛櫟,招搖九野材。一村桃李鬧,了了幾炊煙。張淑琴(北京)驚蟄今日起,萬物亦皆榮。當戶柳梳綠,出牆杏探紅。一簾新雨落,幾樹老梅窮。徹夜憐花語,明朝看草蟲。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所以驚蟄這一天陽氣上升,氣溫開始回暖,與之相伴的則是春雷乍動,萬物復甦的景象。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
  •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描寫驚蟄的經典古詩詞句有哪些?
    今日驚蟄,萬物復甦春光明媚。2019年驚蟄時間: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正月三十,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一個最有靈氣的節氣,它穿越了漢唐歲月,踏著明清的月光而來,春雷一聲,春蟲萌動生命的氣息迸發而出春天開始熱鬧了。 驚蟄是什麼意思?
  • 詩說|驚蟄日,一夕輕雷落萬絲
    驚蟄,是卯月之始。時至驚蟄,風雨連綿,春雷乍動,驚醒世間萬物。——海飛寫於創作《驚蟄》期間自雨水起,再到驚蟄日,下雨天是越來越多了。翻開中國古典詩詞,會發現許多引人人勝的自然之聲,其中極普遍的就是雨聲了。在文人的筆下,總能感受到他們與雨、與雨聲的親密關係。
  • 驚蟄,喝一頓「闢穢濁」的正氣湯
    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 鵓鳩鳴怒, 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溼。 燕支溼。
  • 明日方舟驚蟄精二立繪 驚蟄精二圖鑑一覽
    明日方舟中驚蟄的精二立繪是很多玩家喜歡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明日方舟驚蟄精二立繪,也是驚蟄精二圖鑑一覽,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 二十四節氣「驚蟄」英語怎麼說?驚蟄風俗有哪些?
    Awakening of Insects(Chinese: 驚蟄) falls on Mar 5 this year.   中國傳統農曆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今年的驚蟄是在3月5日。   中國傳統民俗驚蟄期間,雷雨將喚醒冬眠的蟲子,這意味著天氣變暖。   Awakening of Insects signals a rise in temperature and increased rain fall.
  • 俗語為何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古人有智慧
    到了唐朝,已經沒有必要再避諱,朝廷打算將「驚蟄」改回「啟蟄」,可由於民間早已習慣了「驚蟄」的說法,便不作更改,延續下去,直到今天。不過,日本學習唐朝曆法時,使用的是「啟蟄」,現在日本曆法還保留著「啟蟄」和「驚蟄」兩種說法。驚蟄這個節氣是怎麼產生的?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有道理嗎?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驚蟄來臨之際,天氣漸暖,萬物復甦,因冷熱空氣反覆「搏殺」,故有春雷漸動,冬眠的動物也開始甦醒。因此,可以說,如果驚蟄時節下雨,將非常有利於冬小麥的生長。所以,古人才總結出了「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這句俗語。其實,在民間,關於驚蟄時節的農諺還有許多,譬如,「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關於這兩句農諺,也有必要說道說道。
  • 農村俗語「雷在驚蟄前,生意莫慌忙耕田」這句話啥意思?有啥道理
    要說以前的時候,農村裡很多的老人會聚在一起談論一些明年的莊稼長勢會怎麼樣,有的時候老人們也會用一些應景的俗語來預示著以後的天氣如何,莊稼的收成怎樣,這些都是農民比較關心的事情,那麼對於農村的老人常說的「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的這句俗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