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
0124節氣之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為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
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
諺語云: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蟄是藏的意思。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才是使它們「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到來,自然界中桃花始開,黃鸝鳥、布穀鳥相繼鳴叫,春雷響,蟄伏的蟲兒被喚醒了,蟲鳴、鳥叫、雨聲、雷聲讓天地間一下子喧鬧鮮活起來,聲聲入耳。
歷史上曾被稱為「啟蟄」。西漢時期輯錄的《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02驚蟄三候:
24節氣每個節氣按五天分為三候,每候均代表動植物或者氣象特徵。
01、一候,桃始華;
驚蟄之日桃始華,桃花紅,自此漸盛。
宋代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王維「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唐代吳融:「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蘇軾寫的更貼合春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桃花大致都是在驚蟄到清明前後開,正是春光最好時。
02、二候,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常見如黑枕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豳風·七月》有雲「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杜甫對黃鸝情有獨鍾寫下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詩句,並在「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裡,把黃鶯呼作嬌鶯,呵護之情躍然紙上。
韋應物也有黃鸝佳句傳世:「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白居易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詩經》就對倉庚有過吟詠,《豳風·東山》有雲「倉庚於飛,熠耀其羽」,
從中可知,先秦古人對這種鳥兒印象深刻的一是其羽毛鮮豔,二是鳴聲悅耳,此兩點感受跟後人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03、三候,鷹化為鳩
古人稱「鳩」為布穀鳥即大杜鵑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但是又有意見認為:布穀鳥為了鳩佔鵲巢,會冒充鷹叫聲,因為那時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後代。
0324番花信:驚蟄三花信。
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根據農曆節氣,從小寒到穀雨,共八氣,一百二十日。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
仲春時節,春和景明,氣象萬千。春風更加溫暖和煦,桃花紅,梨花白,黃鸝鳴,燕飛來,鳥語花香,多麼令人賞心悅目。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碧瓦
宋代:範成大
碧瓦樓頭繡幙遮,赤欄橋外綠溪斜。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春日
宋代: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04杏花隨雨落,桃花初始開,春雷聲聲驚蟄蟲 ,鶯語花香入春來。
中國古代是以農業立國,農耕為重。詩人們也經常會引用驚蟄來寫詩。
《春晴泛舟》(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陸遊難得一見不激憤之詩句。寫了驚蟄江湖之春景。
《義雀行和朱評事》(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月夜 / 夜月
唐代: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春日雜興五首
宋代: 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雲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餘景,收拾賦新篇。
觀田家
唐代: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秦樓月·浮雲集
【宋代 範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
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時屆驚蟄,雷聲隱隱,綠楊隨風,濃杏拂牆,燕支重色,處處呈現出春日景色。詞末點出「花梢缺處,畫樓人立」,頓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詠廿四氣詩 驚蟄二月節
唐代: 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註:(hù):唐韻引經據典最為權威,同互。
驚蟄日雷
元代: 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代 範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雲笈籤。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代: 張元幹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菩薩蠻(春雨)
宋代: 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溼闌幹。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代: 舒嶽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