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有道理嗎?

2020-12-17 老胡說三農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驚蟄來臨之際,天氣漸暖,萬物復甦,因冷熱空氣反覆「搏殺」,故有春雷漸動,冬眠的動物也開始甦醒。

在驚蟄節氣過後,南方的暖溼氣流開始日漸活躍,氣溫會明顯回升,淮河以南地區的平均氣溫可以達到7~8℃;淮河以北地區的平均氣溫可以達到6~7℃,比"雨水"節氣時的氣溫分別升高了4℃和3℃。此時,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準備播種,正是需要雨水滋潤大地的時候,如果此時下雨,將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北方地區,盛產冬小麥,而此時長在地裡的冬小麥在經歷了北方地區常見的冬旱現象之後,急需雨水滋潤,否則,將「無力」生長。倘若此時能有一場春雨「解渴」,冬小麥會藉助漸漸升高的溫度快速返青,從而為拔節孕穗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如果驚蟄時節下雨,將非常有利於冬小麥的生長。所以,古人才總結出了「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這句俗語。

其實,在民間,關於驚蟄時節的農諺還有許多,譬如,「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

關於這兩句農諺,也有必要說道說道。

這兩句農諺來自於南方地區。所謂的「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的意思是:如果驚蟄時節打雷下雨,會非常有利於稻穀的生長,當年的稻穀一定會獲得大豐收,家家戶戶都不缺米吃,那麼,誰再想賣米,可就賣不上好價錢了。

而「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的意思是:驚蟄節氣過後,天氣漸暖,無論是蛤蟆也好,還是老角(白眉鵐)鳥也好,都會從冬眠的狀態中甦醒,開始鳴叫了。

其實,在驚蟄時節還有許多民俗,譬如在南方的有些地區,會在驚蟄時節舉辦一個除蟲儀式,因為驚蟄時節過後會有「雷動」,百蟲「驚而出走」,紛紛從泥土、洞穴中爬出來,開始殃害莊稼,滋擾生活。所以,一定要舉辦一個儀式,「鎮住」百蟲。

另外,廣西金秀瑤族會在驚蟄時吃「炒蟲」,他們家家戶戶會拿出玉米(把玉米當蟲子)炒熟,然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在盡興處還要進行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會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大功。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驚蟄時節若有雨,當季的糧食收成會比較好,家家戶戶都不缺糧,糧食的價格就比較低。至於說驚蟄時節「閃雷」,是一種自然現象,因為此時是冷熱空氣反覆「搏殺」的時候,所以,與當季的糧食豐收並沒有必然聯繫。人們將「閃雷」編排在這句俗語中,只是為了合轍押韻罷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這個時候農民要開始忙碌了,所以人們常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明驚蟄的時節千萬不能誤了農時,要開始下地耕種了。而對於驚蟄節氣前後,農民總是盼望著雷雨,這個時候要是下雨的話,有利於農民開展耙地備耕的工作,有了雨水的滋潤才能更好地開展農業耕種。
  • 俗語為何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古人有智慧
    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其實,在漢朝以前,驚蟄被稱為「啟蟄」。漢朝時期編撰的禮制著作《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就記載:「正月啟蟄,言發蟄也。」可是,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叫劉啟,為了避諱,人們將「啟蟄」改成了「驚蟄」。
  • 農村俗語「雷在驚蟄前,生意莫慌忙耕田」這句話啥意思?有啥道理
    今天是2020年2月14裡,農曆的正月二十一,對於在農村來說有著不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可以看出從正月初一春節這天算起,一直到月底也是屬於在春節的時間裡,在農村,正月是一年中最閒的時期,畢竟此時的農活不是很多,所以農民在這個月裡也是很清閒。
  •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所以驚蟄這一天陽氣上升,氣溫開始回暖,與之相伴的則是春雷乍動,萬物復甦的景象。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
  • 農村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春分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時期太陽黃經達到0°,春分是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逐漸往北移,而北方也陸續變暖。春分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常說「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下雨好不好呢?
  • 驚蟄至,農諺「驚蟄打雷又打閃,麥場谷糧堆成山」,是什麼意思?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也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說明驚蟄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蟲子(蟄蟲)驚醒,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 農村俗語:「大門對陽臺,破敗不聚財」究竟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建造房屋時會有許多講究或規矩。比如,在我們這裡,房子是不能建造在山頂上的。據老年人講,建造在山頂上的房子整天被四面八方的風吹著,縱使房屋的主人再有財富,也是會被「吹跑的」。因此,農村人都是非常忌諱將房子建造在山頂上的。
  • 農村俗語「清明求天晴,穀雨哭求雨」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穀雨,穀雨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穀雨排行第六,穀雨也是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之後就是都了夏天,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了夏季,那麼這個時候也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畢竟萬物都是離不開水的,現在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時候,那麼對於雨水來說也是非常渴望的,在農村裡有句俗語叫
  • 今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3個節氣。大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也會逐漸增多,也就是說,從大雪節氣後,我們就將進入到寒冷的仲冬時節。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根據大雪節氣的冷暖來判斷未來天氣變化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年景才能有好的收穫,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還更好呢?
  • 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你那裡現在上凍了嗎
    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現在不冷,明年春季就會冷嗎?這樣一來,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影響。「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到了大雪節氣,氣候溫度還不是很低,天氣還不是很冷,還不會上凍的話,那麼,來年的倒春寒就會很明顯,甚至立春以後還會有很多雨雪天,就算是到了驚蟄節氣,土地依然還處在上凍的狀態,還看不到萬物復甦的跡象。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農村俗語「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有啥道理?為何時間緊迫?
    我們都知道在民間流傳著很多俗語,他們是老一輩人的長期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於指導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更為關鍵的是這些民間俗語大多淺顯易懂,很容易讓人理解,不需要過多的文化知識背景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正是因為如此,俗語才能在農村裡面流傳,因為很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讀書不多,但是他們對於農業生產的經驗卻非常豐富。
  • 北方農村常說「雷打雪,遍地賊」,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即農村約定俗成的諺語、老話,經過幾千年來的積累和更迭,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其中很多觀點和現象在現在也隨著時間一一得到了驗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雷打雪,遍地賊」與天氣有關,在北方農村比較常見,一起來看看是啥意思吧!北方農村常說「雷打雪,遍地賊」,這句話啥意思?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風水學問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動土建房尤為明顯。無論是陽宅,或是為逝者修建的陰宅(墓地),都非常重視風水問題,它們的選址、布局都非常講究。對於陽宅來說,好的風水應堅持「前聚、後靠、左活、右通」原則。這裡的「前聚」,是指房屋前方要能地氣聚合。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冬至陰天,來年春旱」,有道理嗎?2021年春季會幹旱嗎
    關於冬至,我們也聽過類似的俗語: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那麼2021年的春季會不會出現乾旱呢? 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這一俗語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如字面意思所說,如果冬至這一天的天氣狀況不好,出現陰天、雨天,甚至雪天的話,那麼來年春季有很大的可能出現乾旱少雨的情況。
  • 農村俗語「小雪如若見晴天,有雨有雪到年邊。」是什麼意思?
    回到題主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小雪如若見青天,有雪有雨到年邊」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理解,在農村,人們流傳很多關於節氣的俗語,大多數都是反映節氣當天的天氣對後面一段時間天氣的影響。小雪意味著冬季真正的到來,氣溫逐漸下降。不過小雪只是寒冷的開始,真正到最冷的時候是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