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火遍全球的香港電影,《黃飛鴻》系列為何一去不復返了?

2020-12-15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黃飛鴻:」李大人,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剛才天炮一響,如果沒有天燈擋槍的話,勝負歸誰,還真沒人知道。現在金牌在我黃某的手上,並非我贏了。大人為了大顯我民神威而舉辦的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麼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實我們都輸了。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金牌,留給您做紀念吧!~告辭了!「

首先,必須要說明的是,電影題材的轉變,本來就適應著不同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黃飛鴻系列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也無法免俗。

一、黃飛鴻承載了「大國崛起」情懷

其實早在1949年,香港就已經開始了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拍攝

關德興作為第一代黃飛鴻,從第一部1949年到1981年,平均一年兩部,出演了數十部黃飛鴻系列電影,但這一時期,因為香港電影還沒有大面積進入當時還比較封閉的內地市場,所以內地觀眾大部分對其比較陌生。

這個時期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主要針對的是香港本土市場,帶著濃厚的粵語文化氛圍,而且由於投資的關係,格局總體來說也不大,可以說這一時期的黃飛鴻還是地域性比較強的民間英雄。

從90年代開始,內地觀眾所熟知的李連杰開始重新主演了黃飛鴻系列。

這一時期,由於市場和投資的擴大,徐克導演也對黃飛鴻的形象做出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以前的黃師傅是一個儒俠;徐克的黃師傅,除了有儒家思想外,更多的,卻走進了時代變遷的衝突中。黃飛鴻正式晉升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式的民族英雄。

縱觀黃飛鴻系列電影,時間點通常都設置在清末民初,中國遭到內憂外患,喪權辱國的年代。這個時候,黃飛鴻正是作為一個民族英雄的代表與試圖侵略中國的洋人進行對抗。而當時尚處在殖民統治下的香港面臨97回歸節點,中西方政治制度、經濟、文化的衝突,港人對未來的未知與迷茫,這樣的社會環境催生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黃飛鴻的誕生。

尤其以《黃飛鴻之獅王爭霸》裡的這段話最為經典,深刻反映了黃飛鴻的思想境界,已經超出了傳統打打殺殺的武俠電影。

而這一時期,中國內地也正好進入改革開放初期,當時中國人面對著和西方的巨大差距,內心渴望在國際舞臺上重新站立起來,振興中華。而黃飛鴻這樣的民族英雄代表自然也契合了當時內地觀眾的心理需求。

二、黃飛鴻成為了中華武俠文化對外輸出的「icon」

當時也是正逢「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對外輸出的黃金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武俠文化深受西方人歡迎。李連杰也藉由黃飛鴻在國際上走紅,開啟了國際巨星之路。但好景不長,90年代中期,以《侏羅紀公園》為代表的好萊塢特效大片席捲全球,香港電影走向了衰退期,李連杰之後,趙文卓出演的黃飛鴻系列均反響平平。固然有趙文卓不如李連杰契合角色的緣故,但本質上還是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

三、大國崛起的時代,我們沒那麼需要黃飛鴻了

隨著香港電影的衰落,內地市場的崛起,華語電影的製作中心也隨著香港回歸轉向了祖國內地。

隨著市場的擴大,電影的投資也水漲船高,再加上為了迎合西方市場的口味變化,

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這樣的古裝大片開始取代了黃飛鴻這樣的傳統武俠片。

而到了2010年之後,內地電影市場迅速膨脹,成為了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這個時期,中國電影不需要再仰好萊塢鼻息,另一方面,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黃飛鴻系列這樣苦大仇深式的電影似乎越來越不受觀眾青睞。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佔據中國電影票房前十的只有復聯4一部好萊塢電影,而其他九部國產片,去掉哪吒這部動畫,其他八部無一例外都是現代題材的電影,更多觀眾把視角轉向當下,甚至幻想未來,已經沒有了古裝片的生存空間。

最近的一部黃飛鴻電影已經是2014年由彭于晏出演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但同樣反響平平,可以說不光是黃飛鴻,傳統的武俠片、和古裝片在當下都失去了市場空間。

某種程度上這也正契合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老百姓精神娛樂需求的變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黃飛鴻系列電影能夠持續走紅的七大原因
    但我們所看到的電影卻是有點將其神話,自黃飛鴻的系列電影走紅之後,黃飛鴻這個標籤不僅在廣東本地成為俠義的精神領袖,更是在全國掀起了一陣黃師傅的熱潮,不僅如此,黃飛鴻還走向了世界,豐富了外國人眼中中國功夫片的類型。
  • 徐克打造的黃飛鴻電影為何能在上百部系列片中成為翹楚?
    在香港電影史上,黃飛鴻系列電影不僅是百部翻拍紀錄的締造者,更是能量功夫武俠片的形象代言人,1991年由徐克導演的《黃飛鴻》一經問世,便拉開了黃飛鴻系列電影又一新的巨幕,徐克這個遊走於導演、編劇、監製三者角色的電影人,在那個時代將黃飛鴻這個超級IP徹底推向了巔峰。
  • 《黃飛鴻》系列電影:民族精神的寄託,理想的仁俠代表
    黃飛鴻、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人幾乎成了武俠電影的符號,其中洪拳大師黃飛鴻的傳奇故事流傳非常廣。《黃飛鴻》系列電影始於1949年,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了100多部,這在電影史上也是一個奇蹟。在一次混亂當中,他的醫館和住宅全部被燒,黃飛鴻因此大受打擊,抑鬱成疾,次年就在醫院離世。黃飛鴻經歷過兩次喪妻之痛,而他的最後一任妻子叫莫桂蘭,是武術世家出身,後來去了香港開設武館,和黃飛鴻的弟子一起參與了電影的製作。
  • 從黃飛鴻到霍元甲,趙文卓把李連杰的經典武俠角色都演遍了
    《黃飛鴻之王者之風》【從黃飛鴻到霍元甲,趙文卓把李連杰的經典武俠角色演了個遍】 1992年,李連杰自組電影公司,在北京與北影廠合作拍攝武俠電影《方世玉》。當時,李連杰創辦電影公司自己幹,直接原因就是與嘉禾的合作破裂,經紀人被暗殺,自己也在香港受到生命的威脅。於是,他在拍完與嘉禾合作的第三部《黃飛鴻》電影《獅王爭霸》之後,就不再與嘉禾合作,而是開拍自己的《方世玉》。
  • 黃飛鴻系列電影長期形成的七大招牌式標籤
    九十年代的武俠片曾經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在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天生就有一種名為「俠義」的情懷,而「黃飛鴻」三個字,就好像是武俠片的縮影,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黃飛鴻電影海報自從第一部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於1949年在香港上映至今已有70餘年,在這期間華語功夫片有起有落,但黃飛鴻系列電影卻被屢次翻拍,黃飛鴻系列電影是中國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烙印
  • 李連杰版《黃飛鴻》系列電影,80、90後最經典的記憶!
    說到《黃飛鴻》,小夥伴們想到的肯定是功夫皇帝李連杰詮釋的黃飛鴻,那段時期的黃飛鴻電影基本上是每個階段必火,也是最受小夥伴們期待的電影之一。《黃飛鴻》系列電影其實在李連杰之前就有過不少的拍攝,效果也非常好,但是真正讓其達到巔峰的狀態還是李連杰版的黃飛鴻。當年徐克親自拜訪李連杰,邀請李連杰拍攝《黃飛鴻》的電影,那個時候李連杰可以說是只有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少林寺》一部比較有代表作的電影,而就是因為接了《黃飛鴻》的電影,才給李連杰帶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 1949-1968:《黃飛鴻》開啟香港功夫片潮流(三)
    五十年代香港功夫片中比較突出的作品《廣東十虎屠龍記》、《方世玉肉搏洪熙官》、《方世玉與胡惠乾》、《鐵馬騮別傳大結局》等,均是根據當時在坊間盛傳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黃飛鴻》系列更無需多言,據說當年有關黃飛鴻的小說最多的時候曾經在七份日報、晚報上刊載,嗅覺敏銳的電影人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 1949-1968:《黃飛鴻》開啟香港功夫片潮流(全文)
    五十年代香港功夫片中比較突出的作品《廣東十虎屠龍記》、《方世玉肉搏洪熙官》、《方世玉與胡惠乾》、《鐵馬騮別傳大結局》等,均是根據當時在坊間盛傳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黃飛鴻》系列更無需多言,據說當年有關黃飛鴻的小說最多的時候曾經在七份日報、晚報上刊載,嗅覺敏銳的電影人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 家國敘事中的英雄再造——以徐克「黃飛鴻」系列電影為例
    黃飛鴻是香港電影史上的一個經典形象,目前"黃飛鴻"系列電影已拍攝百餘部,是不折不扣的一個大IP。作為香港電影人的傑出代表,徐克將一度沉寂的黃飛鴻系列電影推陳出新,再造了香港武俠電影的輝煌。由徐克監製和導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主要包括:《黃飛鴻》(1991)、《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1992)、《黃飛鴻之獅王爭霸》(1993)、《黃飛鴻之王者之風》(1993)、《黃飛鴻之龍城殲霸》(1994)。總體來看,前兩部較為出色,其中第一部獲得了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1992)的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最佳動作設計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等獎項。
  • 如何評價《黃飛鴻》系列電影?
    《黃飛鴻》系列是徐克的主導的電影,一共6部正傳:黃飛鴻一之壯志凌雲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黃飛鴻三之獅王爭霸>黃飛鴻四之王者之風黃飛鴻五之龍城殲霸黃飛鴻六之西域雄獅而前三部我是覺得最經典的,作為李連杰的鐵粉,當時就被這部電影徵服的,武打動作那叫一個瀟灑,即使難得有這樣親暱的動作,也絲毫不會覺得鹹濕,一切美如童話。
  • 盤點:香港十大經典系列電影,部部經典,再難重現!
    縱觀全球影壇,這樣的系列電影不乏精品,如漫威系列、哈利波特、指環王系列等等。然而一部好的續作其實是很難的,導演在第一部電影中已用盡全力,想在第二部再推陳創新,實在是後繼無力。能連拍三部以上者,當可謂電影佳作。
  • 黃飛鴻的十三姨19歲時嫁給60歲黃飛鴻,無兒無女,1982年在香港去世
    說起武俠人物,大家一定對黃飛鴻不會陌生。黃飛鴻系列電影陪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代,而要說起黃飛鴻系列電影裡最令人難忘的經典人物,則非美麗的十三姨莫屬。 黃飛鴻系列電影中,十三姨這個角色最經典的版本是由關之琳飾演的。
  • 武俠片裡「黃飛鴻」被拍了無數遍,能演活了得,只有他們倆
    黃飛鴻的傳奇故事很多,在佛山、廣州、香港一帶知名度極高。其徒孫朱愚齋擅寫武俠小說,在黃飛鴻去世之後,朱愚齋搜集那些故事,寫成了小說《黃飛鴻別傳》和《黃飛鴻江湖別紀》,令黃飛鴻成了香江人人認識的「超級英雄」。一、劉家良、關德興打造黃飛鴻系列電影。
  • 1997,李連杰離開香港前的最後一部功夫電影!為黃飛鴻挽回了尊嚴
    文/沐風少年1997年,好萊塢大片《鐵達尼號》的上映標誌著香港影市開始逐漸被好萊塢佔領。在這種條件下,香港電影人在製作上也開始向好萊塢的電影模式靠攏。永盛電影的向華強在這一年推出了李連杰主演,徐克編劇,洪金寶導演的大製作電影——《黃飛鴻之西域雄獅》。三大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做陣意圖再明顯不過,就是要拿中堅作品抵禦好萊塢大片的滾滾洪流。
  • 1949-1968:《黃飛鴻》開啟香港功夫片潮流
    》誕生至今,香港功夫片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漫長歲月,但對於功夫片的起源,電影史學界並無定論,而「八爺」袁和平的一番話也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是《黃飛鴻》電影帶起了功夫片潮流,功夫片是從黃飛鴻開始的。」香港功夫片的源頭是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片集。
  • 外媒評李連杰10大最佳動作片,《黃飛鴻》系列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方世玉」系列1993年,元奎執導了功夫動作片「方世玉」系列,總共有2部。李連杰、蕭芳芳、鄭少秋、李嘉欣、郭藹明、趙文卓主演。該系列以青春風格重新給「方世玉」定位,李連杰一如《黃飛鴻》中的瀟灑,大決鬥時方世玉與九門提督在染坊的那段長短棍惡鬥可以媲美《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高潮戲李連杰與甄子丹的生死決鬥,成為娛樂性非常強且經典的動作片。
  • 他是黃飛鴻的曾徒孫,香港頂尖武術指導,去世時邵逸夫都前來悼念
    他的爸爸劉震當時在香港也是極富盛名,一手洪拳耍的虎虎生風。正是因為高超的武藝,他參演了最早關德興版的《黃飛鴻》系列電影。 劉家良在父親的帶領下進軍電影圈 從幕後工作做起,常務、燈光、替身的活兒他都做了個遍,在積累的幾年經驗後,
  • 李連杰在香港拍的最後一部電影,你知道哪一部嗎?
    《殺手之王》是由董瑋執導,李連杰、曾志偉、任達華、梁詠琪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1998年4月3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它也是李連杰進軍好萊塢前在香港拍的最後一部電影。當年侵略中國的一日本人在香港被「熾天使」殺害。殺手(李連杰飾)為了得到酬金找出了「熾天使」,原來「熾天使」是一香港專殺壞人的警察指揮官。李連杰後來與「熾天使」一同殺死了想殺「熾天使」獨得酬金的日本暴徒,成為第二代「熾天使」——殺手之王。
  • 曾經才貌雙絕火遍香港的「中環三太子」為何偏偏喜歡你陳百強?
    他被稱為「香港第一代偶像歌星」!所以香港歌壇有那麼多優秀的歌手,但就是《偏偏喜歡你》--陳百強!這位曾經和張國榮、鍾保羅並稱為香港「中環三太子」,又和梅豔芳、張國榮、譚詠麟一起被譽為香港歌壇「三王一後」的陳百強又是怎樣度過他那短暫而又輝煌的35載人生呢?
  • 漫威的漫畫與電影分別好在哪?又為何火遍全球?
    在漫畫中不像電影中那樣,好多事物沒有太多的限制,講一點:電影中的超級英雄就是英雄,即使會黑化也只是一部電影而已,而漫畫中卻不是這樣,他擁有著多個平行宇宙,而不同的平行宇宙發生的事情也是大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