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泉水瓶直接被炸飛!食用這種「網紅產品」,這些動作千萬別做!

2020-12-18 遼寧衛視

天氣越來越冷,

吃火鍋成了不少人驅寒的好辦法。

特別是,有時候一個人宅在家時,

既懶得出門,又不想點外賣,

自熱火鍋就成了吃貨們的首選

......

確實,

自熱火鍋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不用火、不用電,

在專用的塑料包裝內放入加熱包,

再加上一瓶水,

10-15分鐘左右,

一「鍋」香噴噴的火鍋就出爐了。

「第一次吃自熱火鍋,加熱包在塑料碗底部反應時,『噗噗』作響,還是有點慌的。」市民小夏說,每次等自熱火鍋加熱時,他都要躲得遠遠的,生怕加熱包反應時,沸水飛濺出來。

那麼,

自熱火鍋在使用時到底要注意些什麼呢?

市面上的自熱火鍋安全性高嗎?

11月27日上午,浙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消防救援大隊對自熱火鍋加熱包的安全性進行了實驗。

「市面上大部分自熱火鍋加熱是利用加熱包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熱量,從而煮熟食物。」消防員說,而日常使用時,對加熱包加熱的不規範操作就有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消防員通過實驗模擬了兩種最為常見的錯誤使用加熱包方式。

「一種是在使用加熱包加熱自熱火鍋時,堵住了自熱火鍋的透氣孔。另一種是將加熱包剪開,將加熱包內粉末直接與水發生反應。」進行實驗的消防員介紹。

堵住自熱火鍋透氣孔

半分鐘塑料碗開始膨脹變形

消防員拆開一個自熱火鍋。「所有的自熱火鍋的蓋子上,都會有一個透氣孔。透氣孔的作用是將加熱中產生的高溫水蒸氣及時散發出去,以免熱蒸汽將人燙傷。」實驗前,消防員進行了簡單科普。

實驗中,消防員把加熱包放入塑料碗中後,加了水,然後放上需要加熱的食材,再蓋上蓋子。而在蓋上蓋子後,消防員用膠帶紙將透氣孔直接封住了。

加熱後,自熱火鍋裡開始發出「噗噗」的聲音。大概半分鐘以後,裝著密封的自熱火鍋就開始膨脹變形了。大概一分多鐘之後,自熱火鍋的蓋子突然被熱氣掀開,大量的水蒸氣就從蓋上邊冒了出來。「水蒸氣溫度最高可能達到近200℃,這樣的水蒸氣直接接觸皮膚的話,容易造成燙傷。」消防員說。

當熱氣將蓋子掀開後,儘管反應仍在繼續,但消防員說,自熱火鍋中的食物已經很難再被「蒸熟」了。

「自熱火鍋和方便麵不太相同,方便麵使用時加入熱水後,內部不再會產生熱氣,因此需要密閉。而自熱火鍋加熱時,一定要保證透氣口能正常透氣。」實驗後,消防員提醒。

加熱包內粉末直接與水混合

礦泉水瓶被「炸」飛

另一個實驗中,消防員將自熱火鍋的加熱包剪開後,倒入一個礦泉水瓶中,讓粉末直接與水發生反應。「加熱包中的粉末直接與水反應,反應速度會更快,反應也會更劇烈。」消防員說,這模擬了日常生活中,一些「自作聰明」的吃貨朋友們,為了讓自熱火鍋加熱更快,而選擇直接讓加熱粉末與水反應。

實驗中,消防員將水與加熱粉末混合後,擰緊了礦泉水瓶蓋。「這就是一個極端的環境下,將兩個錯誤操作混在了一起。」

此後,礦泉水瓶內發生了劇烈的反應。大約1分40秒後,礦泉水瓶身逐漸膨脹變形。2分30秒後,礦泉水瓶倒地,此時,瓶身迅速膨脹,擴大。反應大概進行了7、8分鐘後,礦泉水瓶突然發生「爆炸」,瞬間瓶內的水、加熱粉混合物四處飛濺,並產生了巨大的「爆炸聲」。這時,礦泉水瓶變形,瓶蓋也不見了蹤影。

「這是反應產生的高溫蒸汽在瓶內形成了高壓,因而引起的『爆炸』。」消防員說,這種「爆炸」是在一種非常極端的條件下產生的。「我們想通過實驗告訴大家,千萬不能直接將加熱粉末與水直接反應。

另外,加熱粉末與水直接反應不僅存在危險性,反應後產生的廢水也不利於處置。「加熱包的外包裝進行了特殊處理,反應後的粉末仍會留在包裝內,但直接用粉末進行反應後,剩餘的廢水若直接傾倒的話,有汙染環境的風險。」消防員說。

目前,市面上正規渠道銷售的自熱食品,只要大家在使用和食用時按說明書要求進行加熱,安全性是可靠的。

在此,

消防員給出了一些使用自熱食品的小提示

1、 選購自熱產品時,要注意觀察包裝外殼是否有QS標誌,自熱火鍋的塑料包裝是否使用的是PP5材質。

2、檢查加熱包的包裝袋是否破損,如果破損就不再食用,同時還要檢查出氣孔是否處於被堵塞狀態。

3、一定要按照自熱食品上的說明書來使用發熱包,並嚴格按照提示內容操作,特別是不要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避免明火。

4、自熱食品包裝底部溫度高,最好在桌面上加一層隔熱墊,以防玻璃碎裂或者在桌面留下印記。

5、自熱類食品不能放入微波、烤箱等加熱,加熱完成後,揭蓋要當心,以免被蒸汽燙傷。

6、因生石灰屬於航空危險品,乘坐飛機時嚴禁攜帶,所以大多數含有生石灰的自熱類食品,是不能攜帶上飛機或者託運的。

7、消費者使用後的方便火鍋垃圾應避免大量堆積或與水直接接觸。

來源:錢江晚報、新華網、遼瀋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消防提醒:食用這種「網紅產品」,這些動作千萬別做
    自熱火鍋爆炸傷人的事故屢屢發生消防就怎麼安全吃自熱火鍋做實驗澎湃新聞報導,2019年9月,上海的方先生由於加熱時,倒完水怕不夠熱,在自熱火鍋盒蓋上又加了個蓋子,結果爆炸,濺出的湯汁致使右眼受傷。醫生表示,由於受損較深,方先生的右眼視力在傷愈後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 炸豬油時,千萬別直接下鍋炸,多做這一步,炸的豬油瑩白又香濃
    雖然平時日常飲食不怎麼吃豬油了,但做饅頭、包子、各種點心之類的,若加點豬油去,那可真是特別香濃,而且口感是特別細膩的喲!想起小時候看媽媽炸的豬油,凝固之後是發黃的,可能很多小夥伴炸的豬油都會發黃這種情況。現在自己長大了,而且對美食這一塊特別喜歡!
  • 這種網紅玩具可能有毒!千萬別給孩子買|特別關注
    網紅兒童平衡車銷量猛增 卻缺乏標準規範 在網上,兒童平衡車的產品網頁大都凸顯材質環保。還有部分產品氣嘴帽、小螺絲能被輕易拆卸,把手套用很小的力量能夠被扯脫,這些都屬於小零件風險。
  • 廚房裡千萬別再做這些事→
    廚房裡一定不要做這些事01在燃氣灶旁邊倒麵粉案例:廈門一居民家中,夫妻兩人在廚房炒菜時,在旁邊倒新的麵粉準備用烤箱烤甜點,發生了閃爆。兩人的燒傷面積都在50%以上,屬於特重度燒傷,家裡窗戶連同防盜網都從樓上飛落下來。
  • 在廚房千萬別做這些事
    謹記: 別在廚房有明火的地方倒麵粉。2冷凍食品直接進油鍋!蘇州市民匡女士著急煎餃子,速凍水餃沒有解凍就放鍋裡了,結果油濺了出來,把手都濺紅了,燙傷了一大片,幾天還不見好。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做了一項模擬實驗,將一隻冷凍的火雞放入熱油鍋。
  • 這種網紅玩具,千萬別給小孩買~
    各位小夥伴下面這款風靡全城的網紅玩具你玩過嗎?  它的名字叫做巴克球為了提高自家寶貝的動手能力有些家長會購買此種玩具但其實這種網紅玩具暗藏危險 //2歲娃感染性休克竟是因為5顆小球  原來,小靜媽媽在網上看到網紅玩具巴克球,覺得好玩又益智,所以給小靜哥哥買過。這些強磁性金屬小圓球,每個直徑只有5毫米,吸在一起就能組合成任意造型,不僅受到小朋友的喜愛,很多年輕人也愛玩。  小靜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自主排便,灌腸、用過開塞露後,巴克球還是沒出來。而她的臉色和精神狀態,卻是一天天變差。
  • 做椒鹽蘑菇時,千萬不要直接炸,注意這兩點,蘑菇金黃又香脆
    有的人喜歡吃炸制的蘑菇,這樣出鍋的蘑菇又脆有嚼勁,比鍋巴還好吃,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把蘑菇片炸到金黃的地步,那是因為在炸制蘑菇時,缺少了這幾步,所以出鍋的蘑菇不金黃也不脆。5.炒鍋刷洗乾淨,燒乾裡面的水分,鍋裡倒入適量油,把蘑菇逐個裹上雞蛋液,放入油中,炸到兩面金黃,兩面金黃之後撈出來控控油,裝在盤子裡,可以在炸好的蘑菇片上撒上辣椒粉、番茄醬直接當作零食吃。
  • 想吃炸湯圓,千萬別直接下鍋炸!很多人不懂,難怪湯圓爆裂露餡
    想吃炸湯圓,千萬別直接下鍋炸!很多人不懂,難怪湯圓爆裂露餡元宵節的習俗就是吃湯圓,今年網絡上颳起了吃炸湯圓的風潮,許多人都在家裡開始炸湯圓吃。今天在抖音上又看到很多人扎湯圓,但是看到的都是失敗品,很少有人炸成功了。
  • 這種網紅玩具可能有毒!千萬別給孩子買
    網紅兒童平衡車銷量猛增 卻缺乏標準規範還有部分產品氣嘴帽、小螺絲能被輕易拆卸,把手套用很小的力量能夠被扯脫,這些都屬於小零件風險。
  • 在廚房千萬別做這些事
    在廚房千萬別做這些事 2020-12-20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種網紅玩具可能有毒!千萬別給孩子買|親子
    網紅兒童平衡車銷量猛增 卻缺乏標準規範 在網上,兒童平衡車的產品網頁大都凸顯材質環保。還有部分產品氣嘴帽、小螺絲能被輕易拆卸,把手套用很小的力量能夠被扯脫,這些都屬於小零件風險。
  • 這種網紅玩具可能有毒!千萬別給孩子買
    網紅兒童平衡車銷量猛增 卻缺乏標準規範還有部分產品氣嘴帽、小螺絲能被輕易拆卸,把手套用很小的力量能夠被扯脫,這些都屬於小零件風險。
  • 千萬不能在廚房做這些事…
    記住: 別在廚房有明火的地方倒麵粉。2、冷凍食品直接進油鍋!蘇州市民匡女士著急煎餃子,速凍水餃沒有解凍就放鍋裡了,結果油濺了出來,把手都濺紅了,燙傷了一大片,幾天還不見好。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做了一項模擬實驗,將一隻冷凍的火雞放入熱油鍋。
  • 請大家千萬別買這些網紅大推的彩妝,都是難用到爆的地雷
    進入12月,2020年就剩最後幾十天了,在這一年裡,不知道大家用到過什麼相見恨晚的產品嗎?又是否碰到了用一次就扔的玩意呢?小編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在2020年中用到的難用到爆的彩妝地雷。今天主動來為大家拔草,希望大家千萬別買這些網紅大腿的彩妝哦,真的不好用。
  • 年輕人旅行出現新「標準動作」,網紅目的地扎堆飛豬
    去旅遊不看知名景點不玩傳統項目,專挑網紅地打卡,正在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杭州的郭小姐就在五一假期,帶全家人去了上海世茂深坑酒店,「看到很多朋友圈曬圖,覺得挺有特色的,就專門去住住看」。去過很多趟上海的郭小姐,甚至還沒登上過知名地標東方明珠塔,卻已經打卡了深坑酒店這個網紅地。
  • 網紅「水晶泥」有毒 別讓孩子玩了
    不知從何時起,水晶泥玩具在小學生中流行起來,這種類似果凍的水晶泥,柔軟有彈性,可以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但是,不少商家售賣的水晶泥原料中卻包含硼砂,這種有毒有害的物質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一定危害。賣水晶泥玩具很多商家有3C認證記者通過購物網站搜索,發現網上有很多商家在銷售水晶泥玩具,根據這些商家的銷售情況,隨便一家都有上千人次的付款記錄,交易成功的單數也在幾千甚至上萬。
  • 這種最近爆紅的玩具可能有毒!這些玩具,千萬別隨便讓孩子玩!
    最近,在一些網紅社交平臺上,1分鐘製造出「人造雪」的視頻相當風靡,不少的播放量甚至達到數萬:  將一杯水倒在一小把白色粉末上,當水浸溼白色粉末後,粉末瞬間膨脹。  不斷揉搓後,原本一小把粉末會漸漸變成一團細碎的白色物質,看起來像「雪」一樣。
  • 產品即人品,網紅做產品真心做品牌?還是恰爛錢?
    說到這裡老娘就一肚子火,有些產品真的不是把消費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再摩擦嗎????而且裡面的一些成分,真的能保證安全嗎?如果一個網紅或者KOL想去做一款產品,我覺得重中之重是要弄清楚做這款產品的原因,你是想把這個品牌做好,還是只是想去割粉絲的韭菜。你在以你命名的化妝品上做了什麼創意,還是只會一味的去抄襲。現在大家的版權意識已經非常強了惹。
  • 炸辣椒油,千萬別直接就淋油,教你小秘訣,辣椒油紅亮鮮香不發黑
    做辣椒油有個妙招,媽媽用了30年的老方法,辣的,紅的,亮的,不是黑的。做辣椒油有個妙招,媽媽用了30年的老方法,辣的,紅的,亮的,不是黑的。最近,我家的辣椒油很辣,每當我做一碗辣椒油時,我不自覺地看到了底部,這主要是因為我家裡有一隻「野獸」。
  • 有人賣這種泰國網紅減肥藥,千萬別買!女生吃了幾近崩潰,涉毒!
    就在這段時間,她看到了一位網紅博主發在社交平臺上的減肥分享帖,也由此得知了DC減肥藥這種產品。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添加了該博主貼出的代購微信。在翻看了代購朋友圈的種種「成功案例」後,林曦徹底心動了。不菲的藥物費用,代購看似專業的介紹,朋友圈裡虛假而又美好的宣傳,都讓林曦覺得這種減肥藥「應該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