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成席,無雞不成宴」。雞肉是很多人最喜愛的肉類之一,大家很難抵擋白斬雞、三黃雞、香辣炸雞等雞肉食物的誘惑,雞肉雖是家庭餐桌上最常見的菜餚,但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對於雞肉的一些錯誤認識和說法亟需更正:
1、其實雞胸肉比雞腿肉更健康?
雞腿肉常被很多人誤認為脂肪含量太高,不利於健康。實際上,雞胸肉所含的脂肪和熱量雖然低於雞腿肉,但是去皮後的雞腿肉所含脂肪量和雞胸肉相差不多,要低於牛羊等其他肉類。就營養價值而言,雞胸肉和雞腿肉的差別其實不大。另外,雞腿肉含有大量鐵質而口感更美味,因此受到許多家庭的喜愛。
2、為了減少脂肪和卡路裡的攝入,在烹飪雞肉前要去皮?
雞皮中含有很多脂肪,為了減少熱量的攝入,有些人常常會在烹調前就把雞皮去掉。其實,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如有必要,應該在烹飪後才將雞肉去皮,這樣不僅可減少脂肪攝入,還保證了雞肉味道的鮮美。
3、黃毛雞比淺毛雞含有更多的脂肪?
實際上,雞身上不同顏色的羽毛是由於品種不同或餵養的飼料不同造成的。而雞的羽毛顏色並不影響雞的營養價值、口感、鮮嫩度或脂肪的含量。
4、雞骨周圍發黑說明熟雞肉已經變質?
烹調後,雞骨周圍的肉時常會出現發黑的情況,很多人誤認為是雞肉不新鮮導致的。其實是因為普通肉雞骨頭細小且質脆,烹飪過程中,鐵元素可能會隨著雞血從雞骨頭中滲出,導致雞骨周圍的肉質變黑。這並不是雞肉變質,而是因為其中含鐵,可以安全食用。
功效
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主治虛勞贏瘦;病後體虛;食少納呆;反胃;腹瀉下痢;消渴;水腫;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產後乳少。
禁忌人群
雞肉性溫,多食容易生熱動風,因此不宜過食。
下列病證忌食:
1、外感發熱、熱毒未清或內熱亢盛者;
2、黃疽、痢疾、疳積和瘧疾患者;
3、肝火旺盛或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頭暈、目赤、煩躁、便秘等。此外,能啼的閹雞和抱窩雞不能食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雞的肉質細嫩,滋味鮮美,適合多種烹調方法,不但適於熱炒、燉湯,而且適合冷食涼拌。雞肉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雞肉和魚肉一樣,屬於肉類中的白肉,經科學研究證明,
白肉比起豬肉、牛肉等肉類中的紅肉、明顯具有低脂低熱量的特點。
我國歷代都有用雞肉來食療滋補的歷史,許多醫學書籍都有關於雞肉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