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廣東|「參神賀誕」——悅城龍母誕

2020-12-16 廣東省非遺促進會

悅城龍母誕廟會活動於廣東省德慶縣,源自德慶先民對遠古西江水神龍母的原始崇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主要活動時間集中在每年的龍母生辰誕(農曆五月初一至初八)和得道誕(農曆八月初一至初八)。

龍母誕期「賀誕」活動古已有之,歷久不衰,至清代出現了官民並祭的歷史格局。

以前,每至誕期「官舸商艑,往來梭織……經過廟下,或陳牲醴……竭成致敬,紛羅至禱,鹹克安流穩泛於水次。」(清代張學舉《重修龍母廟志序》)。

「是時,建醮演戲,異常熱鬧,多有集會貯款,屆期偕往參神者,數日後始返」(《全國風俗志》下編)。

發展至當代,龍母誕廟會活動具體可分為廟方(官方)主持的祭祀儀式和民間群眾的祭祀活動兩部分,包括萬民朝聖賀誕、龍母沐浴、龍母更衣、慈龍孝子祭母、濟物放生教化等內容。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龍母誕廟會活動還形成了舞龍、獅助興和演戲娛神、搶花炮等民俗活動,以及摸龍床、飲聖水、服香灰、吃金豬、蓋龍母金印、請「龍母運程香」、戴龍母符、捐香油款等聖跡信仰,吃粽子和龍船糕等飲食習俗和不食鯉、愛青龍等禁忌習慣。

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娛神活動,表達了對龍母的崇拜和信仰。

龍母誕期間,前來參神「賀誕」的鄉民人數眾多,尤其是五月初八「正日」,更是盛況空前;從初一至初十,來自西江上遊的百色、龍州等地的「賀誕團」先後集結到悅城河段前面排成長5裡、寬240餘丈的船隊,和陸上連成一片,渡船上「八音班」奏鼓樂,數裡可聞,往來穿梭於西江大河的客貨船,都供奉有龍母的神像,船行至距離龍母祖廟三四裡的河面時,船工便鳴笛或擊鼓鳴金,燃炮竹、燒香點燭,向龍母祖廟致禱。

龍母誕期間,人們不僅覲拜賀誕,還自發組織商貿「賀誕」,形成誕期臨時集市,形成了一個規模寵大的物資交易會,因而有當地諺曰:「一個誕期盈利,足夠一年開支。」

自秦始皇敕封開始,歷漢唐元明清各個朝代,悅城龍母均受到皇帝的敕封,被納入封建國家的祀典之中,從而確立了信仰的正統性。

因有官方的倡導,民間對龍母信仰也自然熾盛,使廟會活動具有官民並祭的傳統格局,並成為其最重要的基本特徵。

不僅如此,龍母信仰所體現的龍母精神和品格以及西江流域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習俗和宗教信仰,是研究西江龍母文化的鮮活載體,在民族學、民俗學以及社會學等方面均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悅城龍母誕已於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非遺廣東|「嶺南三大女神誕之一」——貞仙誕
    嶺南三大女神即秦代德慶龍母、宋代泉州湄洲島天后和唐代四會文氏貞仙。其中龍母為江河神,天后為海神,貞仙為地方神祗,庇佑大地、潤澤民生,深得民意。據清光緒《四會縣誌》記載,唐貞元十七年秋重九,廣正山下松甫鋪有女子文氏得道成仙,譽為「貞仙」,廣正山易名為「貞山」。
  • 梧州龍母傳說
    梧州龍母廟位於梧州城北桂江東岸,桂林路北端,始建於北宋初年,明萬曆、清康熙、雍正年間曾重修,是一座廣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築風格的文物古蹟,有很高的歷史、旅遊價值。龍母廟依山面水,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前殿、中殿、後宮、行宮、龜池、商場等組成。正殿雄偉莊嚴、雕梁畫棟,前座正殿中供奉著龍母像。龍母傳說為百越神奇女性,公元290年生於梧州藤縣,父溫天瑞,母梁氏。龍母出生髮長一尺,儀容瑰偉。幼年時,某日洪水肆虐,龍母幸得木盆乘坐漂至廣東悅城被救。此後常往返於悅城,梧州及藤縣等地。
  • 廣東這個縣城入圍「2020中國最美縣域」,好玩又好吃!
    盤龍峽生態旅遊區盤龍峽生態旅遊區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廣東最美麗的地方」,前些年德慶縣旅遊業興旺的時候都是盤龍峽帶起來的哦——當年最出名的莫過於瀑布、漂流和薰衣草田!2013年亞洲小姐也來過這裡拍攝呢!不過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沒落了~如今已有重新運營的計劃,相信盤龍峽一定會風光再現!
  • 【雙喜臨門】我縣榮獲「中國最佳美食文化旅遊名縣」稱號、悅城龍母祖廟獲 「中國最具特色文化體驗旅遊勝地」稱號.
    邀請廣東電視臺美食節目撰稿人李漁、世界粵菜廚皇會(廣東區)鄧廣榮主席、廣州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盧錦泉等專家人士,為德慶旅遊美食製作及推廣工作獻言獻策。廣東電視臺美食節目主持人李漁先生(右)對我縣旅遊美食情有獨鍾
  • 一河兩岸之龍母遺蹟
    既然說到「程溪」,我們就自然會想到「龍母」,因為無論是文獻記載抑或是民間傳說,「龍母」的家鄉就是「程溪」,所以「龍母」又被尊稱為「程溪龍母」。那麼,「龍母」是何許人也?她與「程溪」又有著哪些歷史淵源?;及秦始皇平定南越,聞龍母、龍子奇事,自以為德政所致,遂遣使持玄珪至程溪水口禮迎龍母進京,卻最終在龍子的作法下未能遂願;後來,龍母因年老仙逝,初葬於其水口故居旁平日活動之地,但龍子認為此地太近潮汐、容易為洪水淹沒、不是埋葬先人的理想之地,遂在某夜作法,將龍母墓遷至故居後的青旗山上,鄉民感戴龍母恩德,又改龍母故居為祠廟,世代供奉龍母,祈求幸福生活,這便有了今降水村程溪祖廟、青旗山龍母墓兩處古蹟,龍母亦被視作是西江流域的水神
  • 名家說龍母|梁窩蓮:我們都是龍傳人
    龍母就是神的化身。龍母,本姓溫氏,是雲浮市都楊鎮降水村人,因其生前經常帶領鄉親治理水患,仁慈心厚,德高望重,被後人尊奉為"西江水神"。 「遠古先魂正召喚,嶺南問祖儒林鄉」。為了紀念龍母,弘揚她的仁道、孝思、良俗精神,程溪人將龍母的故居改修成為祠廟。
  • 珠江四季悅城商鋪怎麼樣-大亞灣珠江四季悅城小區環境
    在售戶型解讀:   6棟1單元03戶型3室2廳1衛在售,建築面積91.4㎡    6棟1單元04戶型3室2廳2衛在售,建築面積97.76㎡    6棟1單元02戶型4室2廳2衛在售,建築面積129.60㎡    6棟1單元01戶型4室2廳2衛在售,建築面積134.48㎡    開發商介紹:   廣東珠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珠江投資
  • 廣東這3個縣要發達了,被中央選為全國試點,看有你家嗎?
    廣東這3個縣要發達了,被中央選為全國試點,看有你家嗎?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有這樣的成果,各省、城市、人民的努力離不開,最近,國家發布了《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廣東省的三個縣被選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沒有限制,讓我們來看看下一個是哪個城市入選的。
  • 第三屆「龍母杯」詩詞聯賦徵集活動後續
    自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整整半年時間,第三屆「龍母杯」詩詞聯賦徵集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文學家的支持,最終收穫了豐碩成果,這對於所有參加「龍母杯」徵文活動的文友以及所有龍母文化愛好者而言,都是值得慶賀的!
  • 廣東推出三條 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廣東推出三條 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2020-12-1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莞非遺原創服裝設計作品亮相廣東時裝周
    東莞非遺原創服裝設計作品亮相廣東時裝周央廣網廣州8月2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8月23日,廣東時裝周之東莞非遺原創服裝設計項目作品發布會在廣州流花展貿中心舉行,該項目旨在選取非遺項目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實例,展現非遺在實踐中振興、在生活中弘揚的現狀,振興中國傳統工藝,詮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助力廣東非遺,《七十二家房客》即將突破2000集!
    7月22日,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和珠江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大型情景喜劇《七十二家房客》第17季開機儀式暨助力廣東非遺宣傳活動在珠影七十二家房客拍攝基地舉行。此次劇組的開機儀式聚焦廣東非遺文化,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 第三屆「龍母杯」詩詞聯賦徵集活動結果揭曉
    17.梁窩蓮(廣東雲浮)《七絕·龍母布恩》天可憐人開美景,農民收穫看今春。風調雨順當然好,龍母興雲雨量均。20.餘秀江(廣東雲浮)上聯:休閒半日,洚水河邊,龍母豢龍凝歲月。下聯:辛苦一生,青旗山下,老夫養老度光陰。21.董鑑洪(廣東雲浮)上聯:休閒半日,洚水河邊,龍母豢龍凝歲月。
  • 廣東工業大學舉行「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12日,微風習習,晴空萬裡,迎著煦暖的日光,「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在美麗的汕頭市龍湖區西南小學舉行。會議由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孫恩樂教授主持,廣東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湯耀平和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十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討論生活美學,傳承非遺文化。
  • 廣東:非遺過大年 線上線下感受年的味道
    1月15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廣東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在廣州啟動,活動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的形式記錄和展示廣東各地舉行的年俗非遺項目,豐富人民群眾節日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慶氛圍。
  • 禪城公示第六批非遺名單 佛山白眉拳等13個項目入圍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黃瑤報導:日前,禪城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佛山白眉拳等13個非遺項目和19位非遺傳承人名列其中。為加強禪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 灰塑琺瑯白眉拳陳式太極 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灰塑製作展示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曉宜、徐靜 通訊員花都區創建辦、花都區融媒體中心)近日,由廣州市花都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區文化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的花都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演暨遊園活動在資政大夫祠火熱開啟,現場通過多種方式,向廣大市民群眾普及非遺知識
  • 佛山白眉拳、塔坡習俗…13個項目入圍區級非遺名錄
    日前13個非遺項目和19位非遺傳承人分別入選禪城區級非遺名錄和區級非遺傳承人推薦名單具體是哪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