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小月漫行,讓我們一起遊高山深谷,看世間美景。
(文中圖片均由小月攝於義大利羅馬,版權歸小月漫行,侵權必究。)
編輯:小月┃攝影:小月
小月之前介紹艾菲爾鐵塔的時候說過,網絡時代由於圖片和視頻的極大豐富,世界上很多地標性的景點頻繁出現在大家視線裡,以至於顯得太過熟悉而失去了初見的興奮與好奇。那還需要去實地遊覽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能夠成為世界級地標景點的地方,一定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建築)藝術魅力,經得起時光的考驗,被不同年代、不同審美、不同文化的人所認同,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名勝。這樣的經典建築,它也一定值得你近距離地觀賞。
比如作為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義大利羅馬圓形競技場,你一定已經在圖片上見過它雄偉的圓形外觀,但你想知道它的內部是怎樣的,有哪些設計上的奧秘嗎?那就隨小月一起來看看吧。
羅馬圓形競技場,也叫羅馬大角鬥場或是羅馬鬥獸場,它是羅馬帝國和羅馬城的象徵,也是羅馬古蹟中最著名的代表。圓形競技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羅馬皇帝為慶祝徵服耶路撒冷的勝利,由淪為奴隸的八萬猶太俘虜和阿拉伯俘虜修建而成的,是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競技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9000隻牲畜。
小月去羅馬競技場時已經是傍晚,搭乘地鐵一出站口就能見到它,這是一個非常高大的四層環形的建築,每一層都有很多拱門,拱廊的柱式裝飾各不相同,透過拱門,可以看見深藍色的天空。
別看只有四層,從介紹上顯示實際高達57米,相當於現在一個19層的樓房。當時可沒有現在這樣先進的起重機,這麼高的建築全部用石頭砌成,真是難以想像。
我們沿著競技場觀賞,走過完整的一面外牆後,發現有一半外牆只有兩層半的高度,聽說是因為地震的原因毀壞的。夕陽西下,陽光照在競技場上,古樸的砂巖顯出金色的光暈,雖殘缺卻依然非常高大且獨具魅力。
從外觀來看,它被損壞後造成的高低不對稱性反而令它看起來比完整的環形造型更具設計感。我們圍著環形的競技場欣賞了一圈,很想進去看看,可惜因為當時競技場已近關閉,所以我們無緣觀看到它的內部構造。不過僅僅是繞著它走了一圈,也耗費了不少時間。因為它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圓周長有527米,在古羅馬時代,可謂驚人。
因為經不住想進去看看的誘惑,總感覺只看外觀像是打卡似的到此一遊,並未了解競技場的內部,加上搭乘地鐵也非常方便,第二天,小月又早早地來到了競技場,終於可以進入到它的內部。
從內部可以看出競技場的平面原來是橢圓形的。競技場的看臺有三層,每層80個拱門,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走廊。看臺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每層的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觀眾席大約有60排座位,整個競技場最多可容納9萬人,卻因入場設計周到,觀眾們十分容易從不同的開口進出而不會出現擁堵混亂,這種設計方式至今還在大型體育館中使用,說明當時的設計已經非常有智慧。
但於想像中不同的是競技場中心區不是一塊平地,而是有很多溝壑和矮牆,令人很納悶。後來在復原圖中才發現競技場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這些管道十分簡單又複雜:說它簡單是因為只要有幾個人推動一個巨大的齒輪,這些洞口和管道即可運作,操作可以說是簡單至極;說它複雜是因為這些管道和洞口穿梭曲折,錯綜複雜。這裡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表演開始時再將他們送到地面上。
難以置信的是競技場甚至可以利用地底的輸水道引水,形成一個湖,用來表演海戰的場面。競技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來慶祝羅馬建成1000年。這讓我聯想起廣州海心沙亞運會開幕式的表演區,也是可以引水成湖,在水中表演,但這是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而羅馬競技場是在公元一世紀,難以想像當時的競技場通過引水在表演區上面形成湖會是怎樣讓人驚嘆的效果,只能說這確實是一世紀的建築奇蹟。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裡也是一個殺人場,是人與人角鬥或人與獸搏鬥的場所,而絕大多數的角鬥士都是來自羅馬帝國各個地方的奴隸和俘虜,沒有任何自由,非常可憐;而那些以此為樂的貴族們則十分可憎!這令人對這個競技場產生出一份極矛盾的心情,既為這樣精湛的建築技術叫絕,又為它的用途感到難過,但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就是這樣沉重,只願它的存在能警醒後人。
#旅行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