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記者 甘韻儀 實習生 李嘉慧
高二的暑假,只能埋頭於書海和練習題迎接高三的到來嗎?7月19日,廣州中學創新班經典話劇展演拉開序幕,校園演藝廳一天內上演了三場話劇,觀眾無需買票,就過足了戲癮。這幾部話劇分別是《寶島一村》、《無人生還》和《風雪夜歸人》,無論是臺前的劇本刪改、角色演繹、戲劇編排,還是幕後的服裝道具、宣傳海報等,全程均為高二、高三的學生一手操辦。時間倉促、人手缺乏,他們是如何創造「一出大戲」的?不如從《風雪夜歸人》話劇中,看看中學生的「話劇思路」。
小演員淋漓盡致展現劇中人物臺下苦練臺上「加戲」
魏蓮生、玉春、阿諛奉承的王總管、狡猾艱巨的蘇院長、誠懇善良的馬大嬸……宏大和卑微的角色共同演繹了風雨飄搖大時代下,京劇名伶魏蓮生與官僚姨太太玉春之間的愛情悲劇,以及數個人物的悲歡離合。據了解,角色安排由同學們根據人物形象介紹自行報名,再通過試鏡效果、演員實際的性格特點以及對臺詞的表現層層選拔,最終才定下一套最適合不同角色的演員。
每天早上從7點排練到晚上10點,「演員每天排練都在一點一點地摳細節,盡心盡力還原國家大劇院的版本。『如果有心去翻開每一位導演的劇本,上面都標滿了各種走位和動作的細節。』」據說,由於太「入戲」,高二(1)班的同學們自排練話劇以來,一個個都開始用話劇裡的腔調交流對話,還形成了獨特的「一班口音」。
但是,如此「搏命」的他們還是由於排練時間倉促、缺乏經驗,在臺上頻頻遭遇意外——投影被碰歪,呼叫機損壞導致失聯、開了幕布臺上沒有燈光。好在憑著十足的默契,他們度過了重重難關。
然而,演出過程中最驚險的,莫過於男主角「沒法及時到位」了,不過,男主角在幕後卸妝上妝超時,臺上演員靈機應變配合「加戲」救場,也成了高二創班《風雪夜歸人》的一段佳話。飾演丫鬟蘭兒的梁天俐同學分享說,她本要引魏蓮生去見玉春,但魏蓮生卻遲遲不出現,「幸虧臺上的女主玉春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趕忙問到『魏老闆還沒有來?』我也心領神會,接著編了下去:『魏老闆他剛在前邊兒唱了戲,正下妝呢,就來就來』。」
籌備之辛苦,唯有幕後付出者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在謝幕結束的最後一刻,紅色的幕簾緩緩閉合,伴隨著一聲暢快淋漓的「好!」幕後的高二(1)班同學的情緒像被點燃了一般,歡呼、吶喊。
觀眾們僅僅看到了他們成功的喜悅,殊不知背後的工作多龐大、繁複。據了解,班上的33名同學分為導演組、演員組、音效組、劇本組、道具組、後勤組六組,同學們在崗位上各司其職,甚至身兼多職,才有了」速成」的話劇。
話劇總負責人林薈軒同學說,由於期末考試結束後四天才正式開始準備,所有工作,包括排練、道具、服裝、宣傳、音效都被打上「加急」的標籤。道具組的同學在淘寶上買道具,和賣家說的最多的話便是「是在廣州發貨嗎」,「能發順豐嗎」。
「神通廣大」的他們為了節省時間和經費,甚至利用現有材料,自製了門框、屏風、全身鏡,梳妝鏡,枕頭框架,武器架等多種道具,「只要是家裡有適合的,桌椅板凳鍋碗瓢盆全部搬來」。吳智琨同學是班上公認的「全能人才」。這部《風雪夜歸人》中,從道具、背景、宣傳,哪裡都有他的身影。他說,「經費使用、現場速度、前期布置和舞臺效果,林林總總的問題要去考慮,事無巨細的操心也讓我領會了舞臺光鮮後的困苦。」
黃澤宇同學說:「話劇的籌備和排練磨礪了我們的意志力,能讓我們更好地克服困難,面對繁重的學業壓力,我越來越有信心衝擊高考了。」
中學生話劇初探,觀眾皆為之點讚
創新班16屆畢業生薛安捷說,雖然此次演出無論道具、現場感覺都還很青澀,但演員們很用心,音樂的選擇也恰到好處。「如果能以此為契機慢慢喜歡上話劇,會是非常棒的體驗」。
「可以看得出來臺上的幾個演員是話劇的好苗子」,17屆校友、目前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的肖澄鈴興奮地說到,「不過,一些燈光和場務問題其實完全可以避免的,前幾屆的創新班也演過話劇,如果有機會請往屆的學長學姐們一起交流經驗,相信錯誤就會少很多。」
「女主」玉春的媽媽,隆女士則告訴記者,女兒在臺上的「一顰一簇」能表現得天然混成,離不開她從小到大對藝術全身心的投入。她學過畫畫、語言藝術和舞蹈、聲樂,舞臺經驗也比較豐富。「希望她能繼續保持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豐盈。」
據了解,從2010年起,廣州中學創新班的學生開展話劇表演已足足8年。廣州中學副校長、語文教師林少玲透露,2007年帶當時的創新班學生去看話劇《南越王》,學生在觀後感中寫下的「看完滿心都是驚嘆號"、"話劇日漸衰弱"等感想,讓林老師有所觸動,於是讓學生自導自演話劇的想法便因運而生。
林少玲表示,「語文、歷史、音樂、戲劇等學科知識,還有策劃、統籌、溝通等多種能力,學生綜合素質能在一出話劇的準備與展演中得到有效的鍛鍊提升。」她還透露,未來有望將學生話劇展演打造為廣州中學的一項特色活動。
編輯:Qiu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