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視頻|長坡漁民文化節開幕!瓊海再打造另一漁民文化特色品牌

2020-12-16 湘湘愛旅行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9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8月29日上午,2020長坡漁民文化節暨青葛海鮮品牌推介會在瓊海市長坡鎮青葛港開幕,八方遊客和十裡鄉親相聚在美麗的青葛港,共同體驗青葛漁民文化、海鮮美食、海產資源、消費扶貧集市和旅遊資源的獨特魅力。這是瓊海市繼「潭門趕海節」之後打造的又一大漁民文化旅遊品牌活動。

2020長坡漁民文化節暨青葛海鮮品牌推介會在瓊海市長坡鎮青葛港開幕。記者 蘇桂除 攝

開幕儀式上,隨著瓊海市四套班子領導共同將各種海鮮食材倒入「食碗」中,「滿筐海鮮」啟動寓意美食文化由大家共同攜手創造與傳承,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當天的活動內容十分豐富,既有長坡漁民文化節的啟動,青葛海鮮美食文化節的展覽展示,還有消費扶貧集市的開場,以及青葛旅遊的現場推介……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品讀青葛不一樣的海洋文化,共同見證長坡漁民文化節的開啟。活動旨在整合青葛海鮮商家資源,展示青葛深厚的漁民文化、豐富的海產資源和優質的旅遊資源,打響青葛品牌,將青葛塑造成集旅遊觀光、海產銷售、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漁業休閒港。

青葛海鮮美食文化節將原汁原味的青葛海鮮美食、別具特色的烹飪技藝、別致精美的擺盤造型,讓市民遊客直呼赴了一趟「視覺味蕾」美妙之旅。

青葛海鮮品牌推介受寵。記者 蘇桂除 攝

長坡漁民文化節消費扶貧集市上,集中展銷了瓊海市扶貧產品、長坡特色農產品及特色小吃、青葛新鮮捕撈海鮮及海產品乾貨,並展示漁家姑娘織網、曬魚、蟹醬製作等青葛漁民手工作品及工藝品。品種齊全的瓊海特色農產品齊亮相,迅速在當地掀起一股消費扶貧熱潮。

活動中,通過政府「搭臺」,漁民「唱戲」,品牌「打造」,吸引了廣大遊客前來消費,長坡當地漁民新鮮捕撈的海鮮很快被「一掃而空」。海鮮攤主黃少敏開心地說,活動當天海鮮賣得非常好,希望以後政府經常舉辦類似活動。瓊海市酒店烹飪行業協會的大廚們還向市民遊客展示了青葛海膽兩吃、八寶糯米釀鮮魷、芙蓉東星斑等16種創意烹飪技藝。

青葛旅遊推介會則以設置展板的形式,展出青葛優質旅遊資源、青葛半日遊路線。長坡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現場向市民遊客介紹了108兄弟廟、椰林漫道、龍灣港炮樓遺址、燈塔、紅石灘、石鼻島、紅樹林等7個青葛旅遊景點,勾勒出青葛旅遊資源開發規劃的藍圖。

青葛海鮮品牌推介受寵。記者 蘇桂除 攝

「我覺得這個漁民文化節將有利於推動青葛的海洋文化,打響旅遊品牌,對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市民張洪濤說,活動現場的海鮮做法多種多樣,獨具特色,讓遊客大開眼界。

長坡鎮鎮長符永亮說,此次活動是按照瓊海市委提出的「興產業、優環境、聚人才」的發展思路,結合長坡本土資源優勢,充分挖掘當地漁民文化習俗,助力當地百姓的增收,推進「旅遊六要素」業態打造的有效嘗試。活動對長坡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通過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到長坡來,品嘗青葛的優質海鮮。

瓊海市委書記何瓊妹表示,長坡漁民文化節的開幕,既是對歷史文化的一次很好傳承和發揚,也是瓊海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促進消費升級和群眾增收的一次創新探索,不僅讓漁民文化、闖海精神在新時代煥發了新的光彩、散發出新的魅力,也必將有力推動漁業轉型、提升漁民收入和生活品質。希望長坡鎮持續把「漁民文化節」辦下去、辦得更大更好,辦成一個特色品牌,瓊海市有關部門以及其他各鎮(區)積極學習借鑑長坡鎮的成功經驗,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旅遊資源,推出更多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文化體驗和旅遊消費活動,推動瓊海全域旅遊真正形成「百花齊放、亮點紛呈」的良好格局,讓市民遊客前來體驗瓊海全域旅遊的獨特魅力,共享海南自貿港建設、全域旅遊發展的時代紅利。

除了長坡漁民文化節,在此之前瓊海已成功打造另一個漁民文化旅遊品牌活動——潭門趕海節。

自2015年始,潭門趕海節已連續舉辦6屆,「潭門趕海」的品牌逐步樹立起來,潭門的闖海歷史、趕海文化逐漸為人所知。

每年8月下旬,眾多省內外遊客專程趕來潭門參加趕海節,赴一年一度的「趕海之約」,他們在潭門逐沙踏浪、吃海鮮、看演出……潭門趕海節,已成為瓊海一個節慶旅遊品牌。

潭門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前後,潮水退得最遠,退潮海域地勢平坦,人可直接漫步於原海水浸漫之處,當地漁民依據這一獨特潮汐現象而進行的集體下海撿拾海產活動,被稱為「趕海」。趕海目前已經成為潭門人生活的一部分,這一既久遠又新鮮的玩海方式,也成為潭門鎮近年來旅遊的重要標誌。

一組圖片帶你回顧往屆「潭門趕海節」精彩瞬間

↓↓↓

潭門趕海節。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潭門趕海節上舞鯉魚燈。王軍 攝

2019年第五屆潭門趕海節精彩回顧。組委會供圖

2019年第五屆潭門趕海節精彩回顧。組委會供圖

2019年第五屆潭門趕海節精彩回顧。組委會供圖

2019年第五屆潭門趕海節精彩回顧。組委會供圖

2019年第五屆潭門趕海節精彩回顧。南海網客戶端專欄攝影師 黎偉宇 攝

2019年第五屆潭門趕海節精彩回顧。南海網客戶端專欄攝影師 黎偉宇 攝

2019年第五屆潭門趕海節精彩回顧。南海網客戶端專欄攝影師 黎偉宇 攝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長坡漁民文化節暨青葛海鮮品牌推介會圓滿舉行
    人民網瓊海8月30日電(枉源) 8月29日,2020長坡漁民文化節暨青葛海鮮品牌推介會在瓊海市長坡鎮青葛港火熱開幕,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十裡八鄉的鄉親相聚在美麗的青葛港,共同體驗青葛漁民文化、海產資源和旅遊資源的獨特魅力。
  • 三亞、瓊海信息二則,詳情請看→
    這家民宿由兩棟民房打造而成,一共有40多間客房。「現在是旺季,平均每天入住率在70%左右。許多遊客來過一次後,對梅聯社區的印象不錯,會介紹家人朋友過來,帶動民宿入住率的提高。」譚黃英說。 夕觀海上落日,夜臥漁家聽濤……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梅聯社區,一種悠閒愜意的慢生活在這裡興起。
  • 瓊海潭門大橋正式通車 首條農村公交專線開通
    全長56公裡,貫通中原、博鰲、潭門、長坡4鎮的農村公交專線也正式開通。(南海網記者 稅博 攝)3月19日上午,伴隨著響亮的鞭炮聲,一支舞獅隊伍走上瓊海潭門大橋,瓊海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建設周期長達十年的大橋全面通車。  貫通瓊海博鰲和潭門兩大鎮的潭門大橋在今年春節前實現功能性通車,今天全面通車,確保了大橋在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前投入使用,同時,全長56公裡,貫通中原、博鰲、潭門、長坡4鎮共27個行政村的公交線路也正式開通,成為瓊海第一條農村公交專線。
  •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
    人民網上海11月2日電(葛俊俊) 11月1日,由上海市婦女聯合會指導,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和浦東新區婦女聯合會主辦的「海派旗袍 東方雅韻——東方神韻旗袍實景秀暨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式」在上海成功舉辦,為持續六個月的文化盛宴畫上圓滿句號。
  • 文登有位「新」漁民 在澤庫鎮南辛莊村打造了一片「裸心灣」
    其深刻的內涵,蘊含著無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藏。 從改變人們的傳統認知切入,用體驗的方式開發資源,詮釋膠東沿海傳統的漁家文化的內涵和魅力。為樂於親海的人們打造新型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之旅。詮釋印象,收穫價值。
  • 瓊海長坡「吃水難」村莊8月底將用上自來水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2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瓊海長坡鎮歐村、青葛和椰林三個村委會的農村飲水問題,備受關注。4月2日,南國都市報曾以《瓊海長坡鎮三個村委會不通自來水,乾旱少雨水源不足 12000多名村民「吃水難」》為題報導此事。
  • 100多家民宿聚集連島 連島新漁民吃上了旅遊飯
    民宿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不僅助力旅遊發展,還可以有效拓寬漁民增收路徑,讓更多漁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近年來,連雲港海濱旅遊度假區轄區內的東連島村,隨著海洋資源的逐漸枯竭,捕撈生產成本的逐年增加,海洋捕撈業日漸衰退,為引領漁民產業轉型,帶動漁民增收致富,蘇正軍帶領群眾充分抓住機遇,依託連島獨特的山海風光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利用村集體閒置資產,經過一年的設計和裝修,成功打造了連島「魚錢塘」精品民宿。
  • 瓊海,就是這麼低調奢華有內涵!
    李明陽 攝除了博鰲,瓊海還有另一個著名的鎮:潭門。潭門港2004年被國家農業部定為一級漁港,是海南島通往南沙群島最近的港口之一。潭門人民靠海吃海,世代捕魚為生。資料圖:在海南瓊海潭門中心漁港,漁民搬運魚產品。
  • 老漁民手工造軍艦模型 可發射槍炮
    7月4日,山東省日照市肖家村,漁民郭長海向記者展示了他歷時70多天,純手工打造的軍艦模型。新的軍艦模型長60釐米,寬8釐米,每個模型共100多年零部件。他表示,這些作品是他造軍艦模型這些年的力作。從2005年開始,他先後花費近6萬多元人民幣,十幾年間,造出了7艘「軍艦」,均可實現模擬槍炮發射。只有初小文化的他,當過27年的船長。2005年,他將漁船賣掉,但是仍然割捨不了對大海的依戀之情。平時,他喜歡從電視上了解國家大事以及國家軍事的發展現狀,於是對軍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農閒的時候,他便琢磨起了艦艇模型的製作。圖為7月4日,漁民郭長海正在修整「軍艦」模型。
  • 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
    12月11日,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行業、教育界專家學者和嘉賓齊聚「江南藥都」蘭溪,共商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深入開展,加快「康養蘭溪」建設步伐。
  • 四位長江漁民「轉身」記
    如今,走在金口街的街巷,不少過去以江魚為特色的餐館已改換招牌,抹去了「江魚」字樣。如同王明武告別漁民身份一樣,這裡「靠水吃水」的人們,都開始了新的營生。「漁船、網具、船證都被收了,共補償了11.7萬元。我和老伴的醫保、社保解決了,每月有幾百塊退捕生活補貼。」告別了賴以生存的打魚活計,王明武生活依舊有保障。
  • 團風縣積極引導退捕漁民轉產就業
    黃岡日報訊 (通訊員謝何林)「長期在長江捕魚,生命沒有保障,還容易生病,現在國家的政策好,特地為我們退捕漁民舉辦招聘會,我報了月嫂這個崗位,蠻適合我在家門戶口就業。」8月10日,團風縣漁民張桂梅對自己的新崗位很期待。
  • 瓊海森林客棧:一城一客棧,一物一故事
    周末,攜三五好友相聚瓊海,得知萬泉河畔有間極具當地民俗和故事的客棧,遂勾起了我久居繁華的內心那點文藝小情懷。瓊海森林客棧地理位置臨近萬泉河南天聖娘苗對面,遊玩很方便。作為海南森林系列主題的第三代產品,自然是以木為主,外加瓊海當地的民俗特色。
  • 第九屆宋慶齡故居海棠文化節開幕
    4 月3日上午,「聽古海棠花開 展新時代風採」——第九屆宋慶齡故居海棠文化節開幕,為遊客帶來海棠文化盛宴。  聽琴賞花品茶 體驗故居古韻  據悉,本屆海棠文化節由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和什剎海商會聯合主辦,自4月3日起至5月3日,為期一個月。期間將舉辦「海棠八會」:花會、詩會、茶會、樂會、論壇等,組織賞花、聽琴、薰香、品茶等文化活動,通過特色文化活動等來展示北京民俗和海棠文化。
  • 南通最後一批長江漁民退捕上岸
    南通最後一批長江漁民退捕上岸  以前靠江吃江,而今競聘「護漁員」   「你好,請問你找誰?有什麼事?」12月27日,郭長新身穿保安制服,站在江蘇格雷特碼頭門口,揮手攔住一輛駛近的小汽車,問清來由後,熟練按下遙控開關,抬杆放行。
  • 賢聚四明 第三屆全祖望文化節開幕
    賢聚四明 第三屆全祖望文化節開幕 2020-09-28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漁民退捕上岸:再見,「江湖」;你好,新生活
    但現在他正忙著打造自己的民宿,準備搶在國慶黃金周前開張迎客。作為一名退捕上岸的漁民,37歲的王明均已經告別打漁生活10個月,自主創業。截至9月24日,全省已完成退捕漁船10257艘、退捕漁民16480人,完成率超過99%,實現轉產轉業11403人,佔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人數的92.5%。
  • 九江:「三加力」讓退捕漁民轉產就業有保障
    今年來,江西九江市人社部門堅持「全面覆蓋、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的工作思路,在「強化調度、強化對接、強化保障」方面下功夫、出實招,著力解決漁民上岸後的出路問題,讓其轉產就業有保障。目前,九江市共有建檔立卡退捕漁民17917人,其中勞動年齡內人數15024人,需轉產安置漁民就業13672人,已轉產安置12968人,參保率99%,轉產就業率99.23%。  統籌調度加力,確保「應抓盡抓」。
  • 再見,「江湖」 四川16480名漁民退捕上岸 開啟新生活
    但現在他正忙著打造自己的民宿,準備搶在國慶黃金周前試運營。作為一名退捕上岸的漁民,37歲的王明均已經告別打魚生活10個月,自主創業。截至9月28日,四川全省已完成退捕漁船10257艘、退捕漁民16480人,退捕漁船實現100%回收處置,退捕漁民100%退捕上岸;實現轉產轉業11403人,佔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人數的92.5%。退捕上岸的漁民都在做什麼?
  • 克羅埃西亞漁民撈到神秘盒子遭美軍強取,漁民:給我3000美元修漁網
    根據美方近日報導稱,克羅埃西亞漁民與美國海軍之間發生了一起「誤會」,克羅埃西亞漁民發現一個屬於美軍的「可疑」橙色立方體。當一群克羅埃西亞漁民在亞得裡亞海的水域中捕撈到一個神秘的橙色立方體時,他們根本不知道該設備與該地區令人費解的美國海軍行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