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風縣積極引導退捕漁民轉產就業

2020-12-17 瀟湘晨報

黃岡日報訊 (通訊員謝何林)「長期在長江捕魚,生命沒有保障,還容易生病,現在國家的政策好,特地為我們退捕漁民舉辦招聘會,我報了月嫂這個崗位,蠻適合我在家門戶口就業。」8月10日,團風縣漁民張桂梅對自己的新崗位很期待。

為幫助退捕漁民找門路、轉產就業,團風縣農業農村局向安商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推薦退捕漁民就業,幫助搭建就業平臺。縣人社局積極與縣內企業溝通協調,舉辦了「就有崗位 職等你來」2020年退捕漁民暨民營企業招聘會。

團風縣轄長江主江段23公裡,支江22公裡,有長江持證合法退捕捕撈漁船52艘、漁民52戶103人。他們臨水而居、以捕魚為生、整體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如何幫助漁民順利轉產轉業,確保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考慮到漁民既有保護江河的積極性,又熟悉地形和捕魚套路,團風縣決定從退捕漁民中吸納符合條件的人員組建護漁隊,按照「六個一」標準(即一套衣服、一個喇叭、一個執法記錄儀、一輛交通工具、一份意外保險、一份待遇)進行配備。部分漁民實現了由打魚者向護魚人的轉變。

陳長喜正是從漁民退捕轉產,成為護魚隊的一員,「洗腳上岸」後,他過著領工資的生活,雖然比打魚的收入少,但陳長喜卻很理解:「保護生態環境,是有利於子孫後輩的大好事。況且,常年風吹日曬過打魚的生活也不是長久的事!」

因勢利導真幫扶,激發內生動力。團風對所有漁民實行建檔立卡管理,及時知曉貧困人員的需求,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難。截至目前,團風52戶103名漁民中有98人參加了社保;有90人通過招聘務工、參加護魚隊、自主創業等形式就業,13人暫無就業意願。退捕漁民陳長庚在縣農業農村局的鼓勵下,創業成立了團風縣實發打撈公司,公司現有員工20人,其中5人是退捕漁民。

(編輯:白楚雲)

【來源:黃岡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九江:「三加力」讓退捕漁民轉產就業有保障
    今年來,江西九江市人社部門堅持「全面覆蓋、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的工作思路,在「強化調度、強化對接、強化保障」方面下功夫、出實招,著力解決漁民上岸後的出路問題,讓其轉產就業有保障。目前,九江市共有建檔立卡退捕漁民17917人,其中勞動年齡內人數15024人,需轉產安置漁民就業13672人,已轉產安置12968人,參保率99%,轉產就業率99.23%。  統籌調度加力,確保「應抓盡抓」。
  • 漁民退捕上岸:再見,「江湖」;你好,新生活
    作為一名退捕上岸的漁民,37歲的王明均已經告別打漁生活10個月,自主創業。截至9月24日,全省已完成退捕漁船10257艘、退捕漁民16480人,完成率超過99%,實現轉產轉業11403人,佔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人數的92.5%。
  • 探訪安徽、江西退捕漁民的「岸上生活」
    為此,2019年以來,馬鞍山市農業農村等部門深入漁民群體開展動員,廣泛宣傳中央和地方禁捕退捕漁民補償安置的有關政策,並積極為漁民們提供就業培訓、組織專場招聘、安排公益性崗位,打消了漁民們的顧慮。  與此同時,馬鞍山還通過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實現參保檔次就高不就低、待遇能疊加、帳戶可轉移等。
  • 再見,「江湖」 四川16480名漁民退捕上岸 開啟新生活
    除了舉辦專場招聘會,還由各鄉鎮組織漁民到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業。目前,已通過就近就業、轉移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務農等方式轉產就業近170人。退捕漁民穩定轉產就業穩定增收,直接影響到禁捕退捕成效。
  • 丟掉捕魚網 織密服務網——嶽陽市強化轉產安置助推退捕漁民樂業安居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指示精神的首倡地、長江十年禁漁的湖南主戰場,今年來,嶽陽市人社部門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抓手,幫助漁民成功轉產就業。該市建檔立卡退捕漁民6368人,其中有就業意願的3659人,已完成培訓883人,已轉產就業3659人,就業率達100%,並保持動態清零。
  •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已有16.5萬退捕漁民轉產就業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孟哲)「長江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截至12月11日,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介紹長江「十年禁漁」成效時表示,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漁民安置保障亦穩步推進。長江禁捕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今年1月1日零時起,農業農村部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 共計10257艘漁船、16480名漁民退捕上岸
    記者從省水產局獲悉,截至9月26日,四川長江流域退捕涉及的10257艘漁船、16480名漁民已全部實現退捕上岸,這標誌著我省已全面完成長江流域退捕任務。退捕水域分布在18個市(州)的115個縣(市、區),涉及退捕漁船10257艘,退捕漁民16480人。我省成立省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禁捕退捕實施方案、打擊非法捕撈行動方案、打擊市場非法銷售行動方案等3個工作方案,組建禁捕退捕、打擊非法捕撈、安置保障、市場監管4個工作專班,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去年底,我省按時完成45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退捕並實施永久禁捕。
  • 龍港退捕漁民專項招聘會舉行
    本報訊(通訊員 成炫樂 李錦威)20日,黃石市退捕漁民轉崗就業暨金秋招聘月招聘會在龍港鎮舉行。龍港鎮的漁民積極配合政府的禁漁政策,放棄捕魚,開始上岸生活,受疫情影響。龍港鎮人社服務中心主任夏傳軍介紹,本次招聘會以「集中攻堅穩就業,精準服務保民生」為宗旨,分為龍港、星潭兩個會場,由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市縣勞動就業管理局承辦,龍港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湖北納傑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黃石分公司協辦。
  • 卿足平一行調研遂寧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
    四川新聞網消息(袁方緒)近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卿足平一行在遂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雷雲、遂寧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建軍陪同下前往射洪市調研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在沱牌鎮,卿足平與漁民進行了親切交談,耐心傾聽漁民的訴求,對他們關心的政策、資金、轉產就業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解讀。卿足平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加強組織保障,壓實責任,聚焦「六無四清」目標,如期圓滿完成任務。精準建檔立卡。
  • 安徽無為縣 確保退捕漁民「應保盡保」不漏一人
    地處長江北岸的無為市牛埠鎮,一支由上岸漁民組成的「長江護漁隊」現在成了江上禁捕巡查的生力軍,實現從「捕漁」到「護漁」的轉變,得益於當地政府對上岸漁民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活保障。  在該鎮漁民新村,告別曾經漁船上風吹雨淋生活的陳勝香現在有了一份新工作,也成為鎮上新成立「長江護漁隊」中的一員,「當時是有一些想法、害怕沒有了生活來源,但是政府政策好,讓我們進了護漁隊,而且讓我們交了醫療保險,基本醫療有了保障。」陳勝香高興地說。
  • 湘陰縣組織退捕漁民學習辣椒種植技術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為幫助退捕漁民開拓思路、增長見識,引導更多的退捕漁民積極參與到新型農業產業發展道路上來,11月20日,湘陰縣鏈田職業培訓學校組織該校退捕漁民培訓班的學員們來到長沙望城區學習辣椒種植技術,縣政協副主席、縣工商聯主席陶娜參加。
  • 湖南省漢壽縣退捕漁民每家至少一人上崗就業 洞庭人家 幸福轉身...
    在劉克歡的帶動下,已有400多人加入了西洞庭湖環保志願者分隊,其中七成是退捕漁民。  曾慶武:蘆葦工變身護魚人  早上9點不到,曾慶武和同事一起坐上船,20多分鐘後就到了保護區的半邊湖監測站,開始一天的巡護。  「在這裡,漁獵等行為是嚴格禁止的,我們要在溼地裡巡查,尤其要嚴防偷捕偷獵的。」46歲的曾慶武這樣介紹自己的工作。
  • 靖江359戶退捕漁民「洗腳」上岸喬遷新居
    靖江市4983名漁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全部退捕上岸。經過政府部門協調安置,今年下半年以來,該市359戶漁民陸續喬遷新居,徹底告別「水上」生活。12月15日下午5點,靖江市漁業四分公司退捕漁民周建國從附近船廠下班,騎車回到位於斜橋鎮興阜小區的新家。145平方米的新居寬敞明亮,平板電視機、冰箱等各種家具一應俱全。
  • 天元區:打好穩就業「組合拳」讓更多人有活幹有錢賺
    專業對接,大力推進退捕漁民轉產就業「上岸後,我和先生都找到了穩定的工作,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不需要起早貪黑,沒有以前那麼辛苦。」退捕漁民張女士夫婦說起現在的生活,笑容滿面。數十年來,張女士夫婦以船為家,習慣了船上的那方小天地。
  • 南通最後一批長江漁民退捕上岸
    南通最後一批長江漁民退捕上岸  以前靠江吃江,而今競聘「護漁員」   「你好,請問你找誰?有什麼事?」12月27日,郭長新身穿保安制服,站在江蘇格雷特碼頭門口,揮手攔住一輛駛近的小汽車,問清來由後,熟練按下遙控開關,抬杆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