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豬說國學 第029期
(一)
過去,有一位菩薩名叫善信,生在了無佛世界,尋求正法。因為至誠,感得了神人告知:離這裡一萬由旬,有一個國家有一個女人,出身卑賤,容貌醜陋,仿佛知道半個佛偈。但是其中道路相隔一片淤泥,方圓萬裡,人一踩踏就會陷沒。
善信一聽,踴躍前行,排除萬難,竟然度過泥沼,見到了醜女。
醜女說:諸佛妙法,無量無邊,而我只知道半句偈子。
善信拜求,願聞之。
醜女說,只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罷了。
善信一聽,身心清淨,思維本義,領會主旨,頓獲神通,飛回本國,宣揚半偈,降伏了無數魔障。
(二)
問題來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個字好理解,也好奉行。但是人生之中,有許多東西是說不上善,也說不上惡,我們常人無法分辨。可往往是這種念頭,相續流轉,就延續出很多糟糕的狀況。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尋常人就無從把持,不知所措。
舉一個例子:
從前,有一位禪師,研究禪理,道風很高,想求大和尚傳授祖師衣缽。大和尚不答應,他心中不免微有抱怨和失望。大和尚去世二十年後,禪師偶然從溪邊走過,遙見對岸女子洗足,偶然動了一個念頭,認為她的足很白嫩,忽見大和尚在旁力聲責問說:「此念可付祖師衣缽嗎?」禪師不覺慚愧拜下,伏地懺悔。
問:「腳很白嫩」這個念頭有什麼錯?算是什麼惡?
這個是話頭,我們來參究一下:
第一、禪師破戒了,犯淫戒。我們凡人以行房事為淫。而欲界六層天呢,不比世人,他們福轉重,慾念轉輕。
欲界第一層四天王天,天人還是有淫慾心,和我們人差不多,只是稍微淡一些。
第二層是忉利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這層天的淫慾心比四天王天又減少了,但男女還是要相交的,即「交」。
第三層是夜摩天,夜摩天的淫慾心比前兩層又減少了,只要擁抱一下就行了,即「抱」。
第四層是兜率天,男女兩人只需拉拉手就行了,即「握」。
第五層是化樂天,淫慾心就更淡了,只是相對一笑就行了,即「笑」。
第六層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天頂,這地方男女兩人笑也不用笑了,只是相對一看就好了,即「視」。
所以禪師這一念已經破戒,如果繼續任這念頭發展,念頭越進一步,即是從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到人間、地獄一步步墮落。
第二、我們粗看,這太嚴苛了,關鍵是我們如何執行呢?只好息下一切念頭,我就橫下心,將這世間的一切就當看不見,聽不見,聞不見。我修一個牛逼的禪定功夫,無所見聞!
這仍是大錯。
這是用死功夫壓念頭。一則無效,你總要從這「無念頭」中出來的啊,到時,你面對這花花世界怎麼辦?石頭壓草草越旺啊;二是無用,你「無念頭」,怎麼產生作用,來做事,來救度眾生呢?
懵了吧?
我看到白腳丫是錯,我不看還是錯。那怎麼辦?
我看到了白腳丫,但這只是一個相,如鏡花水月;我了了靈知,而不分別執著。
那禪師不也是這樣嗎?他錯在哪裡?
錯在看到白腳丫那一剎那,當真了,心動了。
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後,還有八字——「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個自淨其意的「淨」,即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淨」。即是了了靈知,即是善於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老豬講的可能有誤,僅供發起話頭。南懷瑾先生曾有過精彩講解,用來收尾鎮樓:
「自淨其意」是講內在,是根本的道。「自淨其意」不是自空其意,淨不等於是空,意念做到了一切皆空還只是小乘羅漢境界,落在一邊。在禪宗講就是「擔板漢」,只看到空,沒看到有。如果一動念,空的清淨境界沒有了,那不算是真定。
菩薩的戒定慧就在作人做事當中,乃至上入天堂,下入地獄,念念都在定中,不怕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的念頭是淨的,至善的,也等於《大學》所說的「止於至善」。
前三句都做到了,就什麼經典也不用研究了,那就是佛法了。所以第四句說「是諸佛教」。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三)
說到這個「自淨其意」,再聊一個公案:
明代名將戚繼光,每天都念誦《金剛經》。有鬼託夢給他,請他念一遍超度它。
繼光誦經時,碰到婢子送茶,就搖手阻止。
這天夜裡,鬼又來說:「誦經很好,但是中間多了「不用」兩字,所以不得力。」
第二天,戚虔誠再誦,一念不起,這個鬼才得超度,並再來致謝。
我們超度也好,修法也好,做事也好,為什麼總感覺無力、心虛?
恐怕要在「自淨其意」這四個字上,好好下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