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家居電商疫情期間股價暴漲660%的背後

2020-12-22 中國紡織網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全球各地的消費品零售業普遍受到了重創,但美國垂直家居電商平臺——Wayfair(紐約證交所股票代碼: W)的股價卻自3月中下旬起一路飆升,漲幅一度高達660%。Wayfair在官網介紹自己為:全球最大的線上家居購物目的地之一。

  疫情來臨,線下實體門店紛紛關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在疫情居家避疫期間,開始在網上購買辦公家具、烹飪用具和其他產品。Wayfair2020年第一財季銷售額同比增長近20%至23.3億美元,股價自3月中旬25美元/股直線上升,在5月中旬到達190美元/股的歷史高點,上漲幅度高達660%,推動市值超過160億美元。

        家具家居用品領域一直是傳統零售企業的天下,運營電子商務的複雜度較其他品類更高,盈利十分困難,那麼,

  Wayfair為何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

  依賴實體渠道的家具家居行業會因此被顛覆嗎?

  在網上賣家具和家居產品,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嗎?

  輕資產模式,引領網際網路家居行業

  過去,人們非常依賴在實體渠道購買家具和家居用品,原因很多,比如對家具產品材質、尺寸、質量的把握,產品運輸成本高昂、退換貨損耗大等等。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線上一站式展示海量產品的優勢,加之3D、VR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新的機遇湧現。

  Wayfair就是這樣環境下的產物。兩名創始人Niraj Shah和Steve Conine相識於康奈爾大學,兩人從網站集群CSNstore的創業想法起家,並在2011年統一網站並專注於家具和家居品類,命名為Wayfair。2014年Wayfair在美國紐交所上市,2019年銷售額超過90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垂直類家具和家居電商平臺,現總部設于波士頓。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具和家居行業參與者採用輕資產模式,Wayfair是最早一批採用該模式的垂直電商平臺,即從創立之初就不生產任何產品,而是為供應商和消費者搭橋——每次消費者瀏覽商品頁面時,Wayfair會自動計算出這件商品是否有現貨,以及貨物運送可能需要多少時間,下單之後,Wayfair就根據消費者的下單量來通知供應商如何去運送貨物。

  根據2019年報,Wayfair共收錄了1800萬種產品,打造了Wayfair、Joss & Main、AllModern、Birch Lane、Perigold等5個品牌系列及90餘個自有品牌,公司員工總數達到15900人,在全球有超過12000家的供應商,包括Tempur-Pedic、Sealy等大型家具和家居品牌製造商和國內外的小型家居經營製造商,業務範圍覆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等。

  為生存順勢而為,為實體店導流,留住用戶

  Wayfair發展早期,消費者線上購買家具和家居用品,特別是大件家具的習慣尚未完全養成。

  2010年,其網站訪客中99%的人並不購買任何產品,大多數訪客來到網站,只是想要在Wayfair研究和對比自己想買的產品,最終還是到實體店完成購物。因此,Wayfair推出了一項看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計劃——get it near me,即根據消費者意願購買的商品,將他們推薦給附近的商店,並向本地實體家居商店收取一定的推薦費用。

  隨著人們線上購物習慣的逐步養成,傳統家具和家居市場逐步從專賣店和大型賣場向線上平臺轉移,公司於2015年正式關閉了「get it near me」業務,將業務重心集中在優化消費者線上購物體驗上。

  實景化的家居搭配,用「好內容」轉化銷售

  對比其他家具電商平臺,我們能明顯感受到Wayfair的官網在產品分類、瀏覽等界面下足了功夫。

  其中,Wayfair官網開闢的「Room Ideas」板塊非常人性化,通過搭配好的房間,為「一頭霧水」的消費者提供靈感及場景化導購,你可以選擇不同裝修風格並欣賞到不同產品的搭配效果,通過點擊標籤就能查看具體產品信息並選擇購買。

  除官網外,目前Wayfair超過50%的流量來自於自有的App端,在這裡上,消費者能看到3D展示的產品,以及該產品在家庭空間中的VR(虛擬實境)景象,直觀地感受這些產品是否與自家的風格協調。

        這種模擬實際場景的購物體驗,讓Wayfair在消費者評價、新客獲取、客戶留存和復購方面都表現不錯。

  創始人Steve Conine的評論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們網站有很多欣賞家具、只逛不買的消費者。他們經常會到Wayfair網站上,有時會逗留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頁面瀏覽量達到數百次。他們喜歡瀏覽各種場景內的家具等商品,而不太在乎品牌。」

  據統計,Wayfair在美國和加拿大是消費者購買家居用品首先想到的購物選擇,並有著數一數二的NPS(Net Promoter Score,用戶淨推薦值),以及高達87%的Aided Awareness(提示後品牌知名度)。

  據Wayfair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Wayfair客戶數量同比增長29%達到2110萬。其中,疫情爆發後的4月份增長更快,而自年初以來,Wayfair增加了約100萬客戶。此外,復購佔到了本季度70%左右的訂單,高於2019年第四季度的66%。

  Wayfair vs. Casper :多品牌交易平臺vs.單品牌直銷

  不光是Wayfair,另一家年初剛剛IPO上市的網際網路家具公司同期也迎來了股價大漲,那就是《華麗志》一直追蹤報導的美國床墊創業公司Casper Sleep——其股價3月20日為3.18美元,到4月16日就漲至7.57美元,此後波動上漲,在6月7日達到9.67美元,這也是近三個月以來的峰值,期間累計上漲幅度超過200%。

  與Wayfair的多品牌電商交易平臺模式不同,創立於2014年的Casper Sleep是從網際網路直銷Casper品牌「床墊」切入、逐步圍繞「睡眠」主題拓展家居品類,打造單一自有品牌的DTC龍頭企業(DTC:網際網路直銷模式)。

  今年2月,Casper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盤交易,IPO發行價為12美元,上市首日股價大幅上漲後就一路走低,跌破IPO發行價,市值也不及上一輪私募融資時11億美元估值的一半。

  Wayfair和Casper過去幾年均實現了銷售額的快速上漲,成為網際網路家具零售領域的龍頭企業。但詳細考察Casper Sleep和Wayfair的財務指標,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單品牌直銷」與「多品牌交易平臺」都還在努力證明自己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年均銷售增速均超過30%,但盈利遙遙無期

  過去三年,Wayfair的年銷售額從47.21億美元增長到91.2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9.04%;Casper銷售額從2.51億美元增長到4.39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2.25%。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能否盈利仍是家居電商面臨的重要挑戰,考驗著投資者的耐心。可以看到,兩家公司在過去幾年均未實現盈利,甚至淨虧損在逐漸擴大:

  Wayfair在2019年虧損高達9.85億美元,較2018年虧損5.04億美元大幅增長,雖然毛利由2018年的15.87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21.47億美元,但Wayfair在過去五年毛利率幾乎不變,甚至略有下滑(2015~2019年分別為24.0%、23.9%、23.7%、23.4%、23.5%)。

        2015~2019年,Wayfair銷售、營銷和管理費用由6.22億美元上漲到30.77億美元,佔銷售額的比例由27.6%增長至33.7%,該部分年增長率連續兩年高於銷售額的增長率——其中,廣告費用由2.78億美元上漲到10.96億美元,佔銷售額比例由12.4%小幅下跌至12.0%,過去五年增長率分別為41.6%、40.7%、24.5%、47.1%、45.5%,過去一年高於年銷售額的增長率。此外,Wayfair年報中透露,物流建設、國際擴張和新品類擴張也增加了營業費用,具體數據未披露。

  由於盈利遙遙無期,Wayfair的股價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之間大幅下滑80%以上。而疫情期的暴漲令其完全收復了失地,重回歷史最高位,並繼續創下新高。

        雖然銷售規模只有Wayfair的零頭,但只經營自有品牌的Casper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其招股書披露:毛利率從2018年的44.7%增至2019年的49.6%(1-9月),是Wayfair的兩倍左右,但依然尚未盈利。

  Casper在2019年虧損達0.93億美元,和2018年基本持平。作為第一批線上銷售床墊的品牌商,Casper為消費者提供了「慷慨」的退換貨政策——即100天內可將床墊寄回,並獲得全額退款,這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軟肋」。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前9個月中,退款,退貨和折扣使該公司損失超過8000萬美元。為此,在疫情前,Casper正努力拓展地面體驗店,降低退貨風險的同時,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家具家居市場的線上滲透率仍然很低

  無論美國,還是中國,線上家具和家居市場滲透率都處在較低水平,在激烈競爭下,線上突圍不失為一種積極的策略和可期的機會。

  以美國為例,目前家居行業規模超2960億美元,這個領域的美國知名企業包括:Ashley Furniture, Bob’s Discount Furniture等家具店,IKEA, Target,Walmart等大型零售商,JCPenney and Macy’s等百貨公司,Crate and Barrel, Ethan Allen等專營零售商,Wayfair,Amazon, Build.com, Houzz and eBay等家居電商。此外,還有面向美國市場的Leon’s, Canadian Tire等加拿大家居零售商。

  據Wayfair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2019年美國消費電子產品線上購買率為43%,服裝為30%,相比之下家居用品只有14%。

  反觀中國市場,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家具家居行業規模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而線上滲透率低於5%,想像空間仍然巨大,我們可以看到,像IKEA宜家這樣的老牌家居零售企業也在加速數位化進程。

  今年3月,進入中國市場22年的宜家終於推出官方購物APP,同期,宜家終於上線天貓旗艦店,這也是宜家在全球開出的首個第三方平臺官方旗艦店。

  去年8月,宜家中國宣布,將在2020財年在中國投資10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至今為止宜家在中國市場上最大年度的投資額,其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渠道拓展、業務電子化、客戶體驗等方面。除了加大投資,人員方面還將招聘超過3000名員工,並且成立宜家中國數字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線上消費火爆,兩家居電商平臺獲3億美元融資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全球家居線下零售普遍遭受重創,但線上市場卻迎來井噴。無論是中國家居跨境電商致歐網絡、通拓科技,還是海外的Wayfair、Casper等,都在2020年爆炸式增長。消費者大批量轉移到線上,各類家具產品、居家用品、居家辦公設備等銷量暴漲,有些甚至脫銷,讓人大跌眼鏡。
  • 克莉絲汀股價盤中一度暴漲5倍,又現垃圾股炒作?
    來源:財華網FinetHK前言:港股市場常被看做一片「估值窪地」,殼股、老千股、垃圾股遍地,因這些個股容易被操作,即便股價已跌成「仙」的個股也在極短時間內大幅拉升,股價反彈暴漲,這樣股價走勢如「過山車」的現象在港股市場並不罕見。
  • 夢潔股份「網紅概念」夢碎背後:營利雙降轉型失利、股價重回原點
    消息一出,二級市場聞風而動,其股價在9個交易日內收穫了8個漲停。然而雙方在實際合作中,3次累計銷售額為812.12萬元,佔2019年經審計營收的0.31%,支付給薇婭的費用就有213.24萬元。銷售收入與股價暴漲成為鮮明反差,被市場質疑「雷聲大、雨點小」。
  • Anker上市首日暴漲121%!傑美特漲82%!跨境電商迎來資本大年
    安克創新昨天正式上市,股票在創業板交易,一開市就迎來暴漲! 很多人說Anker只要一上市,一定要買它的股票。作為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隻上市的新股之一,安克創新股價上漲根本收不住!截至收市,安克創新股價為146.86元,上市首日暴漲了121%。再看看成交量,安克創新更以29.98億元的成交額在18隻新股中高估榜首!可見,真的有大量投資者看好安克創新,真金白銀為它充值。
  • DTC模式見成效,運動裝備巨頭們疫情期間靠電商回血
    面對營收全面暴跌,庫存水平不斷提高,股價劇烈波動的危機,重組裁員和改革升級成為了品牌們適應當前形勢的必然選擇。 疫情壓力下,美國的運動裝備零售業摸索著走出了新路,日趨從批發模式向DTC模式(Direct To Consumer)轉變,通過電商和品牌直接管理的零售店將產品賣給消費者。
  • 美股史詩級暴漲,川普改口,背後發生了什麼?
    周二,全球股市發起大反攻,美股史詩級暴漲!道指狂飆2100點,恍如從熊市一下子進化到超級大牛市,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美股史詩級暴漲!道指狂飆2100點「截至收盤,道瓊指數收盤報20704.91點,上漲2112.98點,漲幅11.37%,按點數算為歷史最大單日上漲,按上漲幅度算則為1933年以來的最大的單日漲幅;納斯達克指數收盤報7417.86點,上漲557.18點,漲幅8.12%;標普500指數報2447.33點,上漲209.93點,漲幅9.38%。
  • 美團股價暴漲7倍,阿里市值跌至7325億美元!背後原因何在?
    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美團和阿里巴巴,美團這家公司的股價,在短短2年的時間內就反彈了7倍,目前市值超過了1.79萬億港元,而阿里巴巴就有點慘了,本來阿里今年的市值有望超過10000億美元,由於阿里各種利空因素爆發,使得阿里當前的市值為7325億美金,要說到今年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股價漲幅,阿里是大幅跑輸了美團、京東以及騰訊等!
  • 美國SEC叫停烏龍事件!只因名字幾乎相同股價竄上天,獨角獸Zoom...
    據海外媒體報導,美國證監會(SEC)暫停了Zoom Technologies公司的交易,部分原因是投資者將其與提供視頻會議服務的Zoom Video混淆,後者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股價飆升。  雖然美股近段時間以來劇烈震蕩,多數股票的價格大跌,但Zoom Video的股價上漲超過112%,目前市值接近400億美元,其使用股票代碼「ZM」進行交易。
  • 老牌膠捲巨頭柯達兩天暴漲11倍
    億美元,柯達股價兩天暴漲了1167%。柯達為什麼暴漲?美東時間29日,美國政府宣布向柯達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美國總統川普周二公開表示,與柯達的協議是"美國製藥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交易之一"。低市值搭上「抗疫概念」引發了市場的熱炒,周三(29日)盤中柯達股價一度飆升655%,盤中更是觸發了20次熔斷。
  • 雲集與抖音籤署合作框架協議 股價暴漲達150%以上
    官宣當天,雲集股價一度暴漲達150%以上,截至美股收盤,雲集股價收漲90.67%,報4.29美元,總市值為9.11億美元。不過,雲集總市值相比巔峰時期的30億美元,跌落到9.11億美元,蒸發幅度三分之二,整體呈下行趨勢。和拼多多一樣背負社交電商名頭崛起的雲集,卻沒有拼多多一樣的好運勢。
  • 柯達一夜熔斷20次 公司股價三天暴漲1480%
    最近幾天,曾經壟斷整個攝影市場的柯達徹底火了,自獲得美國白宮巨額貸款之後,膠捲大王轉行做藥廠,美國政府和柯達合作生產仿製藥藥物成分,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其中,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受到此消息的影響,在周三美股盤中,柯達一夜熔斷20次,公司股價現「詐屍式」暴漲!
  • 與抖音合作的背後:深陷虧損,「暴漲」的雲集難上岸
    近日,會員制電商平臺雲集宣布,公司已與字節跳動旗下的直播平臺抖音籤署了一項合作框架協議。受此消息影響,雲集股價有所上漲,截至11月25日收盤,雲集股價為4.93美元。雲集2015年上線,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會員電商平臺。
  • 亞馬遜股價逆市暴漲 貝佐斯和女友「狩獵」多套房產 農場建私人...
    在美國疫情世界憂愁的同時,亞馬遜股價卻逆市飆升。最新消息顯示,亞馬遜股價在4月疫情重災時期卻逆市暴漲,漲幅超過20%。即使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經過去年天價離婚分割了28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452億)給髮妻麥肯尼,但是貝佐斯的身價卻似乎並沒有縮水。
  • 美股史詩級暴漲 背後發生了什麼?
    美股史詩級暴漲,道指狂飆2100點!背後發生了什麼?) 周二,全球股市發起大反攻,美股史詩級暴漲!道指狂飆2100點,恍如從熊市一下子進化到超級大牛市,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美股史詩級暴漲!
  • 疫情致店鋪停業、股東減持,為何星期六的股價暴漲600%?
    來源:財華網FinetHK星期六(002291-CN)一家不只是名字奇怪的公司,就連它的股價也一樣奇怪,僅僅半年時間大漲超過6倍,近三個月大漲超過4倍,動態市盈率已經超過百倍,就算這樣,這家公司的股價近兩個交易日又是持續漲停。
  • 3.7萬美元的比特幣,引來冒險的第九城,股價三天暴漲321%
    文 | AI財經社 冒詩陽編輯 | 孫明第九城市終於找到能讓公司股價短期暴漲的題材。1月4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第九城市(NCTY.US)在官網發文,宣布將建立數字貨幣礦機群組,目標是「構建運營並達成成為全球最高的數字貨幣算力佔比的數字貨幣挖掘業務」。
  • 市場質疑柯達股價在消息公布前就暴漲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北美站 劉碩 發自紐約新浪財經訊 美國東部時間7月30日,奇蹟般轉型的柯達膠捲在宣布獲得美國政府的7.65億美元貸款供公司生產專利藥物原材料後,3個交易日內股票累計升近1500%,然而有調查者認為,當仔細研究其CEO的交易行為後,發現他在周一消息宣布前就購買了大量柯達股票
  • 洞洞鞋重新回潮 Crocs卡駱馳三季度超預期股價瘋漲30%
    洞洞鞋重新回潮 Crocs卡駱馳三季度超預期股價瘋漲30% 2018-11-21 11:05:14 來源:中國紡織報 在發布超越市場預期的三季度業績後,此前陷入掙扎的美國休閒鞋履製造商
  • 柯達股價兩天暴漲十多倍,膠捲要復活了?原來是因為……
    今日主播說:老牌攝影膠捲巨頭柯達股價周三收盤大漲318.14%,報33.2美元。而就在三天前,柯達的股價還只有2美元左右。這麼大的漲幅,是因為攝影膠捲要「復活」了?並不是,真正的原因是該公司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貸款,將進軍非專利藥物原料製造行業。
  • 英美疫情觀察:疫情改變外國人網購習慣,帶飛一眾中小電商網站
    截至4月27日,全球確診已突破300萬例,越來越多的人也在飆升的人數中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在當地政府和網上「吹哨人」的百般呼籲下,終於願意待在家裡了。那麼,今天要和大家來分享的就是因為疫情被迫宅家的英國人和美國人在這段時間內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哪些變化,特別是在消費電子、家居和園藝以及雜貨這些類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