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彩禮中的離娘肉是什麼,骨頭給女方還是男方,有什麼講究
文/@成長新視點
離娘肉,是中國傳統婚嫁民俗中的一個必備彩禮,有兩種形式。一個是由男方準備的離娘肉,送給女方的。一般情況下,是一塊帶兩根豬肋骨的條方肉,重量不等。有的地方,還會帶著一塊豬腿。
另外,女方在回禮中,也會有一塊肉,也叫離娘肉,是一塊帶骨頭的豬大腿肉。
一、什麼是離娘肉。
離娘肉,是中國傳統結婚民俗中的一種禮物。送肉的時間不等,在娶親的當日、前一天或前三天的都有。
婚期臨近,準備迎娶新娘了。這時,男方要準備幾斤豬肉給女方送去,有的地方還要附帶豬腿,這個肉,就叫「離娘肉」。一般來講,這是數十種彩禮中必不可少的一種。
雙方為了溝通婚慶當日的相關事宜,會由男方平輩兄弟前往女方家送迎親書,也叫送「離娘肉」,書上寫明娶親路線、新娘注意事項、酒茶煙、宴席檔次和徵求各類封包數額等。
有的地區,在婚前、迎娶、回門時都要送肉,甚至在結婚當年的臘月二十三,新女婿還要給丈母娘送一大塊「離娘肉」。
二、離娘肉有什麼講究。
離娘肉,有男方送的和女方回禮的兩種不同形式,講究也不一樣。
1.男方送彩禮中離娘肉的講究。
過去在民間,每當婚期將至時,男方家就要殺上一頭或兩頭豬,一來是用作送離娘肉,二來是請客宴席使用。
離娘肉,一般多為新鮮的一塊生豬肋條肉,根據地方民俗不同,大小也不等,有的幾斤,有的十幾甚至四五十斤。
一般情況,最基本的是一塊帶兩根肋骨的條方肉。有的農戶人家,講究數字吉利,送肋條肉時,會帶有六根肋骨,寓意六六大順。
離娘肉,需是一刀割下的豬肋骨肉,肋骨肉中間需上下一刀割條縫隙,表示新娘要婚嫁婆家,不能再與母親貼膚相守的離別之痛。
男方在向女方送離娘肉時,傳統的是四色彩禮,為離娘肉一塊、大蔥四棵、粉條兩斤、綿白糖兩包。其中,離娘肉表示女兒雖離開娘出嫁,但仍和母親骨肉相連,沒離開娘;大蔥要帶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聰明牢靠;粉和糖,寓意婚姻甜蜜長遠。
送禮時,多用籃子裝著,用紅紙繫著禮物,展示出來,喜氣洋洋。講究的人家,還會裝上雙瓶酒、雙包糖果,以示男女雙方家庭永久甜蜜幸福。
有的地方,除了一塊豬肋條肉,還會送兩個或四個豬後腿,這是整腿贈送,不能切開。
2.女方回禮中離娘肉的講究。
女方家接受彩禮後,會在籃子裡放一把帶柄的蒜頭、三塊姜、三根蔥,蒜示意同意算數,再示意盼望閨女生一堆帶把兒外孫;蔥、姜示意外孫們聰明伶俐,將來金榜提名,光祖耀宗。
回門禮中,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新鮮的生豬肉,這也是送「離娘肉」的一種形式。此時的「離娘肉」,是帶骨頭的豬大腿肉。
如果男方送了豬腿,丈母娘還會把豬腿作為回禮讓帶走一條或兩條。這叫「有腿去、有腿回」,表示兩親家以後將常來常往。
結語。
離娘肉,在中國農村的婚俗中比較常見,以中原地區居多。
為什麼要送「離娘肉」呢?最簡單的意思,指姑娘是娘身上的肉,被人娶走了,給一塊肉權當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