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時期,紅25軍和紅四方面軍有何淵源?為啥軍史上被單獨列出?

2020-12-22 騰訊網

紅軍時期,當時我軍下轄3大主力軍,除此之外,還有一支部隊,那就是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紅25軍隸屬於紅四方面軍,但是在軍史上卻是單獨列出來的,這是為何?

紅25軍的歷史

1931年10月,紅25軍成立於安徽金寨,軍長曠繼勳,政委王平章,成立初期,下轄一個師,第73師師長劉英,政委吳煥先。1931年11月7日的時候,當時在湖北黃安七裡坪地區,紅4軍和紅25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之後紅25軍擴編了74師和75師。1932年11月,紅73師、74師跟隨紅四方面軍一起向川陝地區轉移,於是紅75師就和皖西紅軍一起組建了新的紅25軍。

紅75師組建的紅25軍序列

軍長吳煥先(1935年犧牲),政委王平章(1933年犧牲)

第74師:師長徐海東(大將),政委戴季英(建國後任開封市委書記,1997年去世)

第75師:師長周希遠(1933年犧牲),政委高敬亭(1939年被錯殺)

1933年紅25軍在演麻公路遭敵包圍,二十五軍被分割,吳煥先帶領士兵突圍到鄂東保留35軍番號,而徐海東帶領74師返回皖西重建了28軍。

1934年1月,紅28軍併入紅25軍。

併入紅28軍之後紅25軍序列

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

第74師:師長梁從學(中將),政委姚志修(1934年犧牲)

第75師:師長王少卿,政委高敬亭

不久後,紅25軍整編,程子華擔任軍長,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全軍3000人。不久後開始長徵,而此時75師政委高敬亭帶領部隊奉命組建了紅28軍,後編入新四軍第四支隊。到達陝北後,紅25軍和陝北紅28軍和紅27軍一起合編為紅軍第15軍團,不久後編入紅一方面軍。

紅15軍團戰鬥序列

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軍團長:劉志丹

73師師長:張紹東

75師師長:陳錦繡

78師師長:韓先楚(上將)

其中78師是紅26軍的隊伍,而73師和75師是紅25軍的主體部隊。抗戰爆發後,紅15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而在後面組建的紅25軍是紅四方面軍系列,但是前面的不算,雖然如此,但是紅25軍沒有受到過紅四方面軍的領導,所以軍事上踩踏它單獨拿出來。

相關焦點

  • 說不盡的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歷史淵源及主要將領(鄂豫皖時期)
    紅四方面軍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主要由鄂豫皖地區的紅一軍和鄂東南地區的紅十五軍合編發展而成,活動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湖北、河南、安徽)
  • 中國工農紅軍有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紅三方面軍去哪裡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工農紅軍有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而唯獨沒有紅三方面軍,那在我紅軍史上有不有過紅三方面軍呢?若果沒有,造成缺編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在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最早創建的紅四軍是朱德、毛澤東於1928年4月28日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同年5月25日,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是第一支打出「紅軍」旗幟的部隊,也是後來紅一方面軍的基礎。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參謀長王爾琢。1929年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發,並成功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
  • 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唯獨中間空了「紅三方面軍」?
    在紅軍的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三個方面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都是主力部隊,長徵的結束也是以三大主力會師為標誌的。不過很奇怪,番號一般都是按照數字來排序的,中間為什麼空缺了一個紅三方面軍呢?這個還要從紅軍的早期說起。
  • 紅軍戰鬥序列:為什麼沒有第三方面軍呢?
    1927年黃安縣(今紅安) 農民政府大門兩旁寫對聯出現的"紅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紅軍"一詞稱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1928年5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1930年後,又逐漸改稱中國工農紅軍。
  • 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二方面軍最少
    8位開國元帥分別是朱老總,他作為「紅軍之父」、紅一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是理所當然的十大元帥之首;彭老總,紅3軍團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後長期擔任我軍副總司令,功勳卓著。林在南昌起義後,追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後成為我軍赫赫有名的戰將。
  • 紅軍有1、2、4三個方面軍,為何沒有紅三方面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人民軍隊曾經組建過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三個方面軍歷經百折不撓的戰鬥,勝利長徵到陝北,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最終經過一番浴血奮戰,埋葬了蔣家王朝。那麼,紅軍既然有三個方面軍,為何番號是1、2、4方面軍,而沒有紅三方面軍呢?
  • 紅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是賀老總與徐帥,而一方面軍總指揮又是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要劃分為三個方面軍,瑞金蘇區的紅軍稱之為紅一方面軍,還有就是湘鄂川黔蘇區的紅軍稱之為是紅二方面軍。而且,先後建立起鄂豫皖蘇區,川陝根據地的紅軍被稱之為是紅四方面軍。這三個方面軍,算是當時紅軍隊伍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三個方面軍。
  • 紅軍有幾個方面軍,總指揮都是誰?徐向前30歲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
    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有三大方面軍,即著名的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三大方面軍成立之初兵力如何?總指揮(總司令)都是誰呢?1931年11月,紅一方面軍總部撤銷,改稱中央紅軍;不過在1932年6月,中央紅軍又復稱紅一方面軍;而到了1934年1月,紅一方面軍再次稱中央紅軍;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之後中央紅軍再次改稱紅一方面軍。
  • 紅四方面軍成立時下轄四個師,師長都是誰?建國後授何軍銜?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縣七裡坪成立,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陳昌浩擔任政委,劉士奇擔任政治部主任。部隊下轄兩個軍四個師,其中紅四軍下面有三個師,紅二十五軍單獨設一個師,兵力共計3萬餘人。那麼紅四方面軍剛成立時,四大師長分別是誰呢?建國後授何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
  • 盤點紅四方面軍的主要將領(川陝時期)
    1932年10月,鄂豫皖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四方面軍主力撤出鄂豫皖蘇區,向西轉移。二、木門會議之後,紅四方面軍擴編為四個軍(1933年7月)羅南輝(1908~1936)1935年7月21日,中革軍委發布了《關於一、四方面軍組織番號及幹部任免的決定》,決定取消紅一方面軍各軍團番號,統一改成軍,紅四方面軍各軍番號不變。
  • 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曾持槍阻攔中央紅軍北上,後來怎樣了?
    說起李特,相信很多人都有點陌生,其實在紅軍時期,他可是我軍大名鼎鼎的高級將領。李特1902年出生,安徽霍邱縣人,早年被派到蘇聯學習。值得一提的是,李特原名徐克勳,因為個子矮小,留學期間被大家以英語戲稱為「Little」,他索性以英語譯音改名為李特。
  • 陳賡為什麼從紅四方面軍到了紅一方面軍?負傷未必是壞事
    這其中,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的實力不相伯仲,也有一些將領在分別在兩個方面軍戰鬥過。 例如,1934年6月,紅一方面軍的程子華被委派到鄂豫皖根據地工作,擔任了紅25軍軍長;一年後的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紅一方面軍的第4師師長張宗遜調任紅四方面軍的紅4軍參謀長,第1師師長李聚奎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參謀長,紅5軍團參謀長陳伯鈞調任紅四方面軍第9軍參謀長,紅3軍團教導營營長彭紹輝調任紅四方面第30軍參謀長。
  • 紅四方面軍十大名將,何人戰功最多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紅四方面軍是一支革命意志堅定的傑出部隊,湧現出了無數傑出的名將。在鄂豫皖蘇區草創階段,潘汝忠、吳光浩、王平章等人都是傑出的軍事將領。
  • 為何沒有紅三方面軍?紅軍十大軍團介紹
    紅軍時期有軍團,方面軍,這些編制怎麼由來的?紅軍的部隊編制,通常每個地方的紅軍都會有個編號,紅某某軍。後來根據地發展了,幾個軍會合在一起,就合編為軍團。當時國軍也有路軍,軍團編制,含義基本一致。十個軍團中,1930年成立的一、二、三軍團顯然是主力,軍團下轄幾個軍,軍下轄師。另外紅四軍也是主力。五軍團比較特殊,起義部隊改編,人數1.7萬多人。1933年,紅軍進入大發展時期。從1933年6月到1934年11月,六、七、八、九、十軍團相繼成立。
  • 軍史詳解:我軍「山頭」的由來,每一支部隊都是一面血染的旗幟
    紅軍時期紅軍時期是我軍的初創階段,大小山頭林立數不勝數。隨著革命的發展、根據地的擴展或是喪失,最終形成了四大山頭: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陝北紅軍。紅6軍團——紅6軍團原屬一方面軍,前身是紅3軍團的紅8軍和湘鄂贛的紅18軍。長徵開始後受中央紅軍派遣先期北上,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從湘贛開赴湘鄂西與紅2軍團會合,合編為二方面軍。
  • 紅四方面軍麾下五位軍長都是誰,建國後,他們都授予了什麼軍銜
    紅四方面軍也是我黨歷史上一支重要的革命隊伍,它發跡於鄂豫皖蘇區,在土地改革時期張國燾是這裡的主席,而軍事指揮上主要由(後來的)徐帥,陳昌浩兩人共同指揮,不管後來紅四方面軍經過怎麼樣的改革或者變動,徐,陳二人都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與政委。
  • 懋功會師之後,紅四方面軍的5個軍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現在是四川小金縣)勝利會師,不斷壯大了紅軍力量,極大地振奮了紅軍取得長徵勝利的信心。在懋功會師之後,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深入交流,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下轄有五個軍十二個師。
  • 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個營,營長們後續發展如何
    大家都知道,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迅速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定,陝北紅軍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其中,紅四方面軍第四、第三十一軍和陝北紅29、30軍改編為129師。紅四軍10師、12師改編為385旅769、770團。紅三十一軍91師、93師改編為386旅771、772團,陝北紅軍則改編為各師直部隊。原來師縮編為團,原來團縮編為營。
  • 紅軍時期,57位開國上將分別來自哪個「山頭」?5人沒有參加紅軍
    在中國近代革命的各個時期,我軍的幹部和戰士來自於五湖四海,都在為同一個革命理想而奮鬥。紅軍時期的革命根據地,都是從窮鄉僻壤的山林或者江湖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因此人們喜歡套用民間的話語——「山頭」來形容根據地。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