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此次聆達股份欲通過收購嘉悅新能源70%股權切入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領域。聆達股份補充披露了標的公司今年7-9月份的數據。聆達股份主要聚焦於餘熱發電業務。
剛剛變更實控人不足三個月,就欲斥資近3億元收購虧損標的資產,聆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聆達股份」)最近的重組事宜引來深交所問詢。
10月19日,聆達股份披露了深交所下發的《關於對聆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問詢函》,深交所對其欲收購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嘉悅新能源生產線效率降低、毛利率低於行業水平以及持續虧損等相關事宜進行了問詢,並要求聆達股份於10月21日前進行書面說明。10月22日晚間,聆達股份對深交所問詢進行了回復。
從餘熱利用發電到光伏發電領域,再到大健康領域,聆達股份自2010年上市以來,從未停止過對多元化發展機會的探尋,但從其近幾年的業績情況來看,投資成果似乎並不樂觀。此次聆達股份欲通過收購嘉悅新能源70%股權切入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領域,是否能為其注入發展「新動能」?
標的資產盈利能力遭質疑
根據聆達股份9月28日發布的《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公司擬以現金2.87億元購買正海嘉悅持有的嘉悅新能源70%股權。交易完成後,嘉悅新能源將成為聆達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據披露,本次收購標的公司嘉悅新能源成立於2019年1月,主營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截至今年6月30日,嘉悅新能源經審計的淨資產為3.71億元,70%的標的資產作價2.87億元,溢價2760.45萬元,溢價率10.64%。
聆達股份稱,通過收購標的公司股份,注入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優質資產,上市公司將切入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製造業務,獲得晶矽太陽能電池片規模化的生產能力,提高上市公司在光伏領域的競爭優勢,有利於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轉型發展將實現突破。
據悉,目前嘉悅新能源已投產的一期高效單晶PERC光伏電池片生產線使其具備2GW以上的電池片年產能,主營業務收入和經營規模大幅擴大,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為0.75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快速增至4.52億元。對於聆達股份來說,這可謂快速增厚了其業績。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將由12.0億元增加至23.2億元,營業收入由3400萬元增加至4.86億元。
不過隨著營收擴大,嘉悅新能源相應的虧損也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嘉悅新能源淨利潤為-1950.67萬元,相較於2019年的-992.83萬元,虧損幅度進大幅增加。這也使聆達股份測算的交易後上半年淨利潤由-800萬元變為-2640萬元。
對此,深交所在問詢函中提出質疑,要求說明本次交易是否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改善財務狀況和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嘉悅新能源成立時間較晚,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多數時間處於工程建設狀態,至2020年5月所規劃的生產線才全部完工轉固,加上期間受疫情的影響,生產線開工不足,從而導致上市公司2020年上半年備考合併利潤表未實現盈利。」聆達股份解釋稱。
不過,聆達股份在對深交所的回覆中透露,標的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實現了盈利。
標的毛利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除了持續虧損外,嘉悅新能源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據了解,嘉悅新能源2019年PERC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片產能2118萬片,產量2087萬片,產能利用率98.55%。今年上半年,嘉悅新能源電池片產能擴大至1.56億片,產量1.12億片,產能利用率71.85%。同時,平均銷售單價也呈下降趨勢,由去年的4.17元/片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98元/片。
此外,嘉悅新能源產品毛利率並不高。2019年,嘉悅新能源產品毛利率為7.14%,今年上半年毛利率降為-0.45%。聆達股份稱主要原因是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光伏行業各產業鏈環節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光伏終端市場需求暫緩,致使太陽能電池片的價格下跌,同時開工率不足造成產品單位成本上升,導致產品毛利率下降。滿產後6月份的毛利率為7.43%。
而據了解,當前包括愛旭股份、橫店東磁、東方日升、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在內的同行業可比公司2019年毛利率平均值為18.17%,其中最高為隆基股份25.18%。今年上半年,上述公司毛利率平均值下降為11.49%,最高為橫店東磁17.77%。相較之下,嘉悅新能源毛利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聆達股份透露,嘉悅新能源2019年生產初期的產品良率相對偏低,因此整體銷售價格不高,毛利率較低。
在對深交所問詢函回覆中,聆達股份補充披露了標的公司今年7-9月份的數據,產能利用率為100.72%,毛利率升至14.56%。聆達股份稱毛利率上升是由於7月份兩家矽料廠爆炸致矽片價格大幅上漲。
不過,對於嘉悅新能源未來的發展,聆達股份似乎較為樂觀。
據悉,除了《股權收購協議》外,聆達股份還與正海嘉悅及其合伙人籤訂了《投資合作協議》,約定如標的公司後續業績達到一定標準,上市公司有義務以現金和/或股份的方式按約定價格收購少數股東持有的標的公司的股權,條件包括標的公司預計2021—2023年經審計扣非淨利潤的平均值達到或超過2.5億元(僅包括一期、二期合計7GW太陽能光伏電池片製造項目,三期項目獨立核算)等。協議同時約定,標的公司2021—2023年經審計扣非淨利潤的合計數超過7.5億元的,則超額部分的55%由標的公司以現金方式於2024年內獎勵給管理團隊。
對於標的公司若未來經營業績不及預期的相應條款,協議中並未做出相關規定。在回復函中,聆達股份稱本次收購標的溢價較低,且標的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較好,今年第三季度已實現盈利,有助於增強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故未約定業績補償條款。
多元化發展之路收效不大
資料顯示,聆達股份前身為大連易世達新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23日,公司名稱變更為聆達股份。
2010年上市之初,聆達股份主要聚焦於餘熱發電業務,2014年,公司通過收購格爾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進入光伏發電領域。2017年開始,聆達股份開始著眼於金融投資、高科技投資等領域,投資成立了上海易世達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聆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並將以此作為公司金融投資、高科技投資的管理平臺。2018年,又進軍大健康、科創領域,投資成立了多家公司,意圖實現企業內增長與外延併購的雙輪驅動。
但就目前的情況看,聆達股份的多元化發展之路收效並不大。
2019年,聆達股份實現營收1.1億元,同比減少27.14%,實現歸母淨利潤1614萬元,同比減少56%。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3400萬元,同比減少19.64%;歸母淨利潤為虧損408萬元,同比減少258.15%。
「餘熱發電業務是公司上市初期的主營業務,客戶主要集中在水泥行業,因受制於內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隨著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運營陸續到期以及歷史遺留餘熱發電項目的逐漸完工和清理,該業務已接近尾聲;光伏發電業務涉及的光伏電站多年來運營平穩,收入規模不高;裸眼3D是公司2019年涉入的行業,雖屬於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但由於市場開拓進度較慢,尚未在行業內形成核心地位。」對於當前經營情況,聆達股份如是評價。
今年7月,聆達股份原實控人劉振東轉讓公司控股權,王正育通過間接收購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此後,聆達股份於8月份註銷了上海易世達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並稱是為了聚焦主業,規避投資風險。與該公司同時被註銷的還有上海聆感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自設立以來,合資雙方均未出資,亦未開展業務。
本次通過收購嘉悅新能源切入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領域,可謂是聆達股份在戰略布局上的又一次嘗試,新業務能否成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聆達股份能否藉此機會成功實現轉型突破?本報將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新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