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風採錄】金黎平:讓「土蛋蛋」成為「金蛋蛋」

2020-12-22 澎湃新聞

【「最美」風採錄】金黎平:讓「土蛋蛋」成為「金蛋蛋」

2020-11-18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廣泛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匯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我們將陸續推出部分入圍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讓我們一睹他們的最美風貌吧!

恪守初心紮根土地,科技助力脫貧攻堅

「1984年,我考上中國農科院的碩士研究生。從1985年開始,我就投入到馬鈴薯研究工作中,如今已經30多年了,一輩子就做這一件事。」說起與自己一生相伴的馬鈴薯,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語氣平和、波瀾不驚。而她堅定的眼神、黝黑的皮膚、額頭那一道長長的疤痕,卻無聲地傾訴著一段不平凡的馬鈴薯科研之路。

「馬鈴薯在我國貧困地區被廣泛種植,但以前我國馬鈴薯品種單一,農民種植技術落後,農民只能守著一畝薄田、苦於貧困。」行走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金黎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多希望有一天這「土蛋蛋」能夠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金蛋蛋」。

進行品種選育、建試驗站建基地、開展技術集成示範……金黎平和她的團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他們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貴州畢節威寧縣。建工作站那幾年,幾乎每年3月末的馬鈴薯播種季節,金黎平都會出現在田間地頭,和當地科研人員、百姓一起進行種薯處理、材料分類、地塊分區、開溝播種。貴州山區「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她和團隊既要克服土地條塊散落和不平整的困難,又要搶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播種。夏天馬鈴薯花開季節,金黎平也會如期而至,調查記錄試驗材料的生長情況。威寧的平均海拔超過2200米,紫外線十分強烈,一天暴曬後,皮膚常常被灼得褪掉一層皮。威寧的田間工作,真可謂「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金黎平和科研人員卻樂在其中。

寧夏固原山區。工作期間,為節省時間,金黎平帶領團隊帶著乾糧下田,中午在田間地頭簡單吃幾口,鋪個蛇皮袋子坐在地上休息一會兒就接著幹,經常忙到晚上八九點。常年風吹日曬,讓她的臉曬得比馬鈴薯還黑,「在和農民一起勞動時,很難分清誰是農民、誰是博士」。

河北壩上。每年四月末五月初,壩上依然春寒料峭,金黎平就帶領著團隊開始忙著整理材料和播種了。「播種時室外溫度很低,尤其遇上寒流時溫度驟降,在地裡披著軍大衣還會凍得瑟瑟發抖。9月馬鈴薯收穫時,北京還是金秋,壩上已進入初冬,碰到下雪和冰雹更是家常便飯。」金黎平說,即便在夏天,她的衣櫃裡都要留存一套棉衣,以備隨時上高原。

2014年9月13日,壩上傾盆大雨,金黎平帶領團隊在田裡趕收土豆,為防止雨水浸泡育種材料,她和團隊連夜搶收,回程時天已漆黑。在返回住處的路上,迎面行駛的大貨車違章越線,撞向金黎平團隊所乘的三輛汽車,導致多人受傷,坐在首車副駕駛座上的金黎平傷勢最重,額頭縫了10針、鼻骨骨折。沒通知家人、沒有回京,她依然堅守在壩上。她說,作為團隊的「主心骨」,自己不能隨意離隊。

作為團隊的領頭人、國家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常年在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36個試驗站之間奔走,每年一半以上的時間花在田間地頭。每到一地,金黎平都直奔主題,先下田再研討,調研中主要「找不足、求改進」,她經常對科研人員「追根問底」,「大家似乎都有點怕我。」她笑著說。

作為馬鈴薯產業科技帶頭人,金黎平非常注重馬鈴薯農技人員培訓和主產地馬鈴薯研究人才的培養,她說:「只有紮根當地的農技人員和科研人員才是永遠不走的脫貧攻堅主力軍。」多年來,她率領團隊為貧困地區開展技術培訓,多次參加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和地方政府等組織的各類科技諮詢和服務活動,為寧夏、貴州和內蒙古等培養了數千名農技人員,培訓了上萬名馬鈴薯行業從業者,並為畢節培養了第一個馬鈴薯博士;為河北、內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培養了近20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特培和委培農技人員及碩士研究生。如今,金黎平培養的博士生、碩士生、農技人員活躍在馬鈴薯科技扶貧第一線,為萬千種植戶帶去豐收的希望。

在科技強農理念的指引下,金黎平和團隊在馬鈴薯科研道路上不斷前行,育成了中薯系列30多個馬鈴薯新品種並在全國推廣,研製成了多套種植新技術在各地示範應用。尤其是她率領的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的應用使貧困地區馬鈴薯種植平均增產22.5%,每畝平均增收542.8元,馬鈴薯實實在在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蛋蛋」。

「總書記的回信,是對我們科技工作者最大的鼓勵和信任。科技報國、科技為民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理想,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作為給總書記寫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之一,我將加倍努力,在補齊行業技術短板、破解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不斷開拓,推動全國馬鈴薯行業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金黎平說。(文/光明日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最美」風採錄】金黎平:讓「土蛋蛋」成為「金蛋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金黎平:讓「土蛋蛋」成為「金蛋蛋」
    行走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金黎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多希望有一天這「土蛋蛋」能夠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金蛋蛋」。  進行品種選育、建試驗站建基地、開展技術集成示範……金黎平和她的團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他們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貴州畢節威寧縣。
  • ...金黎平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讓馬鈴薯變成增加農民收入的「金蛋蛋」
    東陽籍科學家、中國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薯類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金黎平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章。資料圖金黎平是巍山鎮山頭金人,「非常感謝家鄉人民對我的關心。今後將更加努力,努力為家鄉發展盡一份力。」
  • 改革開放40年|從「救命糧」到「金蛋蛋」——民樂馬鈴薯產業點「土...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從「救命糧」到「金蛋蛋」——民樂馬鈴薯產業點「土「成」金「之路  每日甘肅網記者 楊紅麗 通訊員 焦德宏  2018年,民樂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馬鈴薯產業已成為民樂縣最具生產潛力、
  • 【「最美」風採錄】王軍:軌道交通技術創新正進入新時代
    【「最美」風採錄】王軍:軌道交通技術創新正進入新時代 2020-12-22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風採錄】賁德:讓祖國母親的「眼睛」看得更高遠
    ,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匯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我們將陸續推出部分入圍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讓我們一睹他們的最美風貌吧!
  • 「土蛋蛋」就是「金豆豆」
    「土蛋蛋」就是「金豆豆」。如今,馬鈴薯產業成為該區域精準扶貧的主打產業,原原種等一系列高品質薯種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塊金字招牌。
  • 【人大代表風採】用心守護 讓每一個生命成為「最美的自我」
    【人大代表風採】用心守護 讓每一個生命成為「最美的自我」 2020-12-21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紅薯變身「金蛋蛋」
    小紅薯變身「金蛋蛋」——鹽山發展紅薯產業實現種植大戶和脫貧群眾雙受益本報記者 孫健 本報通訊員 石磊鹽山縣小莊鄉西璋璧村地處古齊堤上,土壤是紅土和白沙壤相混合的三合土這些年,我就琢磨怎麼才能讓刨出的這些紅薯變成『金蛋蛋』。」常建華說,2017年,她經過多方考察,流轉了近100畝土地創辦了子揚家庭農場,專門種植紅薯。第二年,她為自家產的紅薯註冊了「璋璧薯」商標。由於紅薯的品質好、價格適中,很快在滄州打開了銷路。  眼下,到了紅薯收穫的季節,常建華的合作社裡有很多工人正在手工刨紅薯。已脫貧的李中達就是其中一位。
  • 基地風採錄丨第三集 讀書日裡讀好書
    基地風採錄丨第三集 讀書日裡讀好書 2020-12-11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鄰水變「廢」為「寶」 小枳實成為致富的「金蛋蛋」
    眼下正是柑橘大面積進行疏果的時節,但與往年不同的是,被梳理出來的幼果沒有當廢品丟掉,而是經過簡單的加工烘乾後,變廢為寶,成為果農致富的「金蛋蛋」。四川蜀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還是漂亮,都大概在三公分以下,大很了的還是挑一下就可以行了。他叫羅超,是四川蜀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經營的公司主要從事黃精、瓜蔞、鉤藤等中藥材種植。
  • 文山市6萬多畝馬鈴薯變成「金蛋蛋」
    時下,全市種植的6.7萬畝馬鈴薯進入收穫期,昔日的「土豆豆」變為「金蛋蛋」,馬鈴薯種植成為眾多種植農戶增收致富的新通道。文山市6萬多畝馬鈴薯變成「金蛋蛋」 各地田間地頭採收忙在德厚鎮石榴紅村馬鈴薯地裡,工人們正有序的除根、分揀、裝箱,大家邊幹活邊說笑,仿佛一幅美麗的豐收風景畫。
  • ...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千企幫千村】守好村民增收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2020-09-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蛋蛋下跪辛巴登媒體報導!蛋蛋賣貨怕被盯,描述產品用手比劃
    近日,辛選團隊的蛋蛋用小號為帶貨種草時,因為在直播中說了一句「必須正品」被ks官方封禁一天。沒想到這件事又被知名媒體給「宣傳」了一波,並著重播放了蛋蛋在拜師一年紀念日中給辛巴「下跪」的直播片段。
  • 長安土豆託管喜豐收,「土豆豆」變身「金蛋蛋」
    在市、區種子管理站的幫扶下,瑞邦合作社從生產技術管理和市場訂單對接不斷完善,種植的馬鈴薯品質優、價格高,馬鈴薯基地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農戶積極投入種植生產,成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新渠道。「咱這茬土豆大小適中、白淨,相當好!價格就不給你漲了,還按1斤7角。」
  • 基地風採錄丨第二集 數說全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
    2020年,在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的指導下,中國兒童中心期刊總社(全國家庭親子閱讀活動辦公室)組織開展親子閱讀體驗基地線上指導服務,推出「基地風採錄」微視頻。如果您想知道基地的覆蓋範圍有多廣?基地活動載體有哪些?
  • 吳起:「金蛋蛋」長在沙蒿蒿林
    李臺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文成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高興地向記者唱起了自己改編的信天遊:「羊啦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綠染山川景色新哎耶,生態扶貧結碩果哎耶,『金蛋蛋』長在哎呀沙蒿蒿林……」信天遊激昂高亢,唱出了李文成的好光景。李文成身有殘疾不能外出務工,三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和一家人的生計都落在妻子身上。
  • 慶「八·一」慈谿市優秀退役軍人代表風採錄
    除此之外還獲得浙江省善治村、浙江省民主法治示範村、浙江省衛生村、寧波市生態村、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衛生村、寧波市首批三治融合村等榮譽,本人為慈谿市第十二屆、十三屆黨代表,4次榮獲慈谿市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寧波人」入圍獎獲得者。2019年被評為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首屆「最美退役軍人」。
  • 湖南東安:小紅薯變身「金蛋蛋」香飄粵港澳
    「今年縣裡100畝以上的『西瓜紅』基地有11家,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讓紅薯這個老百姓傳統觀念裡『土疙瘩』變成了出口的『金蛋蛋』。」該縣農業農村局蔬菜辦負責人郭和林介紹。據悉,東安的紅薯新品種「西瓜紅」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連接基地與市場,實行種植、收購、銷售一條龍服務,徹底解決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渠道。據統計,東安縣今年發展「西瓜紅」紅薯近4000畝,產量達1萬噸,產值2000餘萬元,300餘名貧困人口受益脫貧摘帽。
  • 小康路上的農科印記|獼猴桃變身增收致富「金蛋蛋」
    楊凌融媒體中心即日起開設「小康路上的農科印記」專欄,今天推出系列報導第一篇:獼猴桃變身增收致富「金蛋蛋」。6月22日,「走出楊凌看示範」融媒體採訪團來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西寨村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記者看到,大棚內選育的獼猴桃苗正在茁壯成長。
  • 界首市陶廟鎮農業 「土蛋蛋」變身「致富薯」
    界首土豆,也從不起眼的「土蛋蛋」,變成了農產品地理標誌,也變成老百姓的「致富薯小土豆 大收益「以前,村民們都是種點糧食,養點牲畜,一年忙到頭,除了填飽肚子,根本掙不了多少錢。」2018年,趙莊村成立「三變」工作小組,釐清了村級資產,讓村民成為了股民。經人口界定和股權量化,趙莊村界定股民人數3598人。2019年8月26日,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