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頻道 - 反性侵公益作品合集:別怕,勇敢說「不」!

2020-12-19 經理人分享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現實卻往往更觸目驚心。

2018年1月,北航陳小武被曝出性騷擾女學生;
2018年3月,演員高雲翔捲入性侵醜聞;
2020年3月,韓國爆出N號房事件;
2020年4月,公司高管鮑毓明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
……

每年,各種性侵事件層出不窮,並且大都會出現相似走向:從消息爆出,網民迅速討伐到事件進入高潮,各種細節浮出水面,再到熱度降低,最終不了了之。

有時候,人一直接收著消極信息,但又無力改變,會產生眼不見心不煩的念頭。但是仔細想想,做不了什麼和什麼都不做是兩碼事。

確實,在某些時候,個人的力量很微弱,想徹底改變什麼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這件事的態度:我究竟是在努力著,還是只是袖手旁觀。

為此,我收集了一些以反性侵為主題的公益作品,希望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

(1)什麼是性侵?我們真的了解性侵嗎?

(2)性侵的發生不需要原因!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

(3)性侵留下的傷害永遠也無法磨滅

(4)沉默即妥協!行動起來反對性侵


一、什麼是性侵?我們真的了解性侵嗎?

關於性侵,我們存在這很大的誤區,或者說,我們根本不了解性侵。


1、不是只有強行發生了關係才叫性侵

性侵不單單是指身體受到直接侵犯,也包括一切違背當事人意願的跟性相關的行為:猥褻、言辭侮辱、威脅等。

性侵的十大誤區


視頻來源:一條


2、法律定義性同意年齡,不意味著侵犯自由

只要沒經過當事人的同意,或者當事人並未達到合法的性同意年齡,那就是性侵。

日本公益短片《什麼是性同意》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3、屏幕背後可能也隱藏著很多性侵犯者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性侵害越來越普遍,性侵害者可能就藏在孩子的手機裡。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給孩子多一點關注,不給壞人任何可趁之機,從而避免讓孩子在懵懂的年紀受到不該有的傷害。

01
性侵害者可能就藏在你孩子的智慧型手機裡
Sexual predators can hide in your child's smartphone

 By  Innocence in Danger


圖源:Ads of the World


02
性侵害者會像朋友一樣和你的孩子對話
A predator can sound a lot like a friend

By 加拿大社會兒童協會CHILDREN OF THE STREET SOCIETY


圖源:Ads of the World


4、身邊的熟人也可能向孩子們伸出魔爪

據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301起,受害人數超過800人,其中熟人作案超七成。


圖片源於中新網官微

針對這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不要過分相信別人。每年,有多少家長因為少個心眼,將年幼的孩子隨意交給所謂的「朋友」看管,最後釀成悲劇的。

80%的孩子都是被信任的人性侵的
8/10 sexual abused children are betrayed by someone they trust

By Innocence in Danger 


圖源:Ads of the World

並且,這些「朋友」可能會利用孩子的信任,通過各種手段來誘導孩子發生關係。就像海報裡一樣,他們可能假裝是在做遊戲,也可能假裝是個獎勵......而事情敗露後,他們可能會可笑的狡辯道:「我只是跟她(他)鬧著玩兒。」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儘可能早地對他們進行性教育。畢竟,壞人永遠不會嫌孩子小。

Prefeitura De Belo Horizonte系列公益廣告


圖源:Ads of the World


二、性侵的發生不需要原因!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

此刻,性侵事件或許正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發生。

而對於受害者來說,遭受這一切無疑是痛苦的,但更痛苦的是,要一遍遍扯開傷口,回憶事情經過和細節,還要接受一些無理譴責:你當時穿了什麼?你為什麼會在那兒?為什麼是你….. 好像這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

為此,藝術家們用作品證明性侵事件的發生,是無法預判的,受害者是無辜的。


1、與穿著打扮無關

2017年,堪薩斯大學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展覽,主題為「What Were You Wearing?」(你穿了什麼?),整個展覽由18件衣服和一些簡短文字組成,一共講述了18個被害者的故事。看完展覽的人,內心無疑是觸動的。因為這些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衣服,我們每個人都會穿。

這也正是舉辦這場展覽的目的,其最初發起者Jen Brockman說道: 「我們布這個展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性侵與衣服無關,從而減少人們對受害者的無端指責。」

堪薩斯大學展覽
「What Were You Wearing?」(你穿了什麼?)


圖源:HUFFPOST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我穿了一套泳裝。
那天我特別開心,
因為和小夥伴劃了一天的小船。
但是在我換衣服的時候,
他們突然闖進了我的帳篷。



那天,
我穿著那件最喜歡的黃色t恤,
下身不記得穿了什麼。
但我一直記得
當時我很想離開哥哥的房間,
快點去看動畫片。


一條小裙子。
後來,
媽媽一直抱怨,
你為什麼再也不穿裙子了。
可是,
當時的我,
只有6歲啊。


這件事情發生後,
我兩天沒有上班。
當我告訴老闆這件事情的時候,
她說,
你那天穿了什麼?
我不可置信,
去打籃球我能穿什麼,
不就t恤和牛仔褲嗎?
說完我就衝出去了,
再也沒回來了。


2、與地點、性別等等都無關

史丹福大學曾發生過一起轟動全美的性侵案。斯坦福學生Brock Turner在垃圾箱後對一外校醉酒女子實行了性侵。事後,被害人通過法律渠道進行維權,然而結果不盡人意。

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受害者是非自願發生性行為,施暴者Brock Turner 僅被判處入獄6月、緩刑3年。該結果對受害者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傷害,同時也引起了公憤。

為此,紐約伊薩卡學院的一名學生Yana Mazurkevich製作一組海報,用作品為此次事件的受害人發聲——性侵就這樣發生了,不要找任何理由推脫責任。


It Happens(它發生了)

它突然就發生了
It happens suddenly


它的發生沒有一點徵兆
It happens unexpectedly


它在你不願意的情況下發生了
It happens unwilling


它會和任何一個人發生
It happens with anyone


它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It happens to anyone


它會在任何地方發生
It happens anywhere


它隨時都會發生
It happens at any time


它的發生可能沒有理由
It happens without a reason


它就這樣發生了
It happened

同期,她還製作了另一組海報,以反諷的方式告訴大家:永遠不要懷疑,錯的是施暴者,不是你。


Dear Brock Turner 親愛的布羅克·特納)

我太善良了
I was being too friendly


我應該提前預知這件事
I should have expected this to happen


我不應該獨自出門
I shouldn't have been walking alone


我應該知道如何保護我自己
I should know how to protect myself


這是我的錯,因為我喝酒了
It's my fault I was drunk


我裙子太短了
My skirt was too short


圖源:HUFFPOST


三、性侵留下的傷害是無法磨滅的

每個遭受過性侵的人,情緒上都會有一些敏感不安,更甚者,會自我厭惡,就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所寫的:「我是餿掉的柳丁汁和濃湯,我是爬滿蟲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燈火流離的都市裡明明存在卻又沒人看得到也沒人需要的北極星」。這些痛苦,旁人無法感受。


1、傷痕永不消散

性侵留下的傷害就像抹不去的烙印一樣,永遠地留在了被害者的身上。

一些痕跡永遠不會消失
some touches never leave

By Innocence in Danger 


圖源:deMilked


2、恐怖陰影縈繞一生

這一輩子,他們可能都在想,當初的自己是怎麼被傷害的。

李·奧貝納曾為泰國曼谷的兒童權利保護基金協會創作了兩組海報,分別從男孩和女孩的角度,來說明童年遭受的創傷和痛苦,一輩子可能也無法忘記。


它永遠不會離開
It never goes away

By 泰國曼谷的兒童權利保護基金協會



有些痛苦會記得一輩子
The pain lasts a lifetime

By 泰國曼谷的兒童權利保護基金協會


圖源:Ads of the World

還有前段時間,有個譯名為《觸手》的公益短片被推爆了,該片畫面衝擊感超強,它通過講述那些事後未得到幫助的孩子被可怕陰影籠罩一生的故事,來表現性侵就像永遠擺脫不掉的影子,什麼時候會消失,誰又知道呢?

畫面可能會引起極度不適,慎點!!!


3、心理受到極大創傷

女畫家Kim Noble在童年時期曾遭受過性虐待,心理上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有時她會分裂出另一個人格,創作出各種帶有性虐待要素的畫。畫面中流露著痛苦與絕望,令人窒息,足見性侵對被害人造成的極大傷害。


圖源:VigilantCitizen


4、受害者可能會變成加害者

有些受害者,由於事後一直痛苦抑鬱,並且沒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導,以至於性格越來越扭曲。最後為了紓解會做出一些報復性行為,將曾經自己受過的傷害強加到無辜的人身上,把自己變成了最初最不恥的人。

 30%的性侵犯者在兒童時期遭受過性虐待
 30% of sexual offenders were sexually abused as children

By himaya


圖源:Behance


四、沉默即妥協!行動起來反對性侵

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微弱,不能馬上改變現狀,但不要放棄,全世界都在和你一起努力!

2017年10月,女星艾麗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等人針對美國金牌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多名女星醜聞發起 「Me too」運動。


圖源網絡

她呼籲所有曾遭受性侵的女性挺身而出勇敢發聲,並在社交軟體上發送推文:「如果你曾受到過性侵犯或性騷擾,請用』Me too』來回復此條推文」。此運動引起了全社會的熱切關注,成千上萬的人回復消息,講述自己的性侵或性騷擾經歷。

這項運動最終讓很多人都名聲掃地,得到應有的懲罰。

Me too 運動相關海報

 
圖源:Behance

同時,性侵害問題在國內也備受關注。今年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有性侵記錄者不得從事未成年人工作」、「提高性同意年齡至18周歲」等觀點,民法典草案也提請審議:遭受過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後可通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權利……

就像韓國電影《熔爐》裡所說的:「我們一路奮戰,不為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在反性侵這條漫長的路上,最害怕看見的,應該是麻木,其次就是跑偏了方向。

在生活中,稍微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現在的輿論風向正在呈現一種畸形狀態。不少人完全被輿論玩得團團轉,不是拼命煽動情緒、進行過度的人身攻擊來標榜正義,就是對受害者進行「蕩婦羞辱」,還有的則坐等反轉,「樂此不疲」。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怪象,這正是需要我們反思的。我們不應該被輿論裹挾。一直以來,我們需要針對的都是性侵這個事實,而不是那些慘遭傷害的受害者。我們不該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任何人,甚至去支持所謂的「完美受害者」理論:人之所以遭遇不幸,一定是自身做錯了什麼。我們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和不帶任何偏見地去發聲,用實際行動去反對性侵害,同時記得要保護好自己。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 數英網 - 文章頻道 - 項目頻道 - 招聘頻道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數英網

相關焦點

  • 勇敢說不,一場讓數百萬人接力的未成年防性侵公益倡導
    在4月14日,謝娜和女童保護基金聯合發起話題#勇敢說不#後,4月22日,鳳凰網公益、鳳凰網青春BANG、女童保護基金和新浪微公益聯合發起「勇敢娃娃,勇敢說不」公益倡導活動。一周以來,全國婦聯,謝娜、姚晨、張鈞甯、柳巖、蔣勤勤、陳赫、李治廷、賈冰、嚴屹寬、杜若溪、白舉綱、斕曦、何晟銘等機構、明星、名人,通過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陸續發聲。
  • 百度聯合多家媒體發起「別怕有我」公益活動,護駕兒童健康成長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百度在公安部刑偵局、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的指導下,聯合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未來網、北京日報、封面新聞、三聯生活周刊,共同發起「別怕有我」世界兒童日保護兒童公益活動。旨在喚起大眾對兒童侵害問題的關注,提升全民兒童保護意識。
  • 世界兒童日,百度APP發起「別怕有我」公益活動打響安全保衛戰!
    對兒童安全的威脅層出不窮最大的危險總是藏在那些「不知道」裡我們更多家長和我們一起努力辨別危險、主動防範為孩子築起一道安全防護的圍牆!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百度在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的指導下聯合CCTV12社會與法頻道、未來網、北京日報、封面新聞、三聯生活周刊共同發起「別怕有我」世界兒童日保護兒童公益活動。
  • 性侵舉報事件頻發,能否掀起中國版Metoo運動?
    7月23日,一位不具名女生髮長文指控雷闖性侵自己,引爆輿論。據百度詞條顯示,雷闖為知名公益人,2013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2009年9月1日,雷闖作為B肝病毒攜帶者拿到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張從事食品行業的健康證。
  • 上海公益微電影節成城市文化特色活動《別怕,我在》等公益微電影獲獎
    本屆公益微電影節以「幫助他人 陽光自己」和「眾志成城 同奔小康」為主題,繼續打造公益微電影傳播交流平臺,聚焦育人、就業、扶貧等民生領域,通f過挖掘具有感染力的慈善人物和故事,尋找正能量的公益題材。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謝玲麗表示,公益微電影以其生動直觀的表現形式被大眾所接受,引導大眾關注公益、投身公益,特別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深入發展,公益微電影已成為傳播慈善理念、傳遞慈善文化、講好慈善故事的有效載體。
  • 文章頻道 - 2020品牌戰「疫」實錄(持續更新中)
    本合集精選了疫情背景下品牌進行的傳播案例,並將它們分成視頻、海報和漫畫三類。這三類作品不僅載體不同,也因其不同的形式而具有不同的風格和溫度。視頻類作品往往傳遞出更多的情感,海報則有明確的訴求而更加嚴肅,漫畫類作品大多保留了輕鬆的風格和內容的趣味性。現在,就跟隨本篇合集一起看看這些品牌的戰疫行動吧!
  • 文章頻道 - 2017 LIA 倫敦國際廣告獎(全場大獎)獲獎作品合集
    編輯:宋那個素材來源於 London International Awards數英DIGITALING 整理報導,轉載請遵循文章底部規範倫敦國際廣告獎(London International Awards,簡稱 LIA)於本月公布了2017年各大類別的獎項得主,數英網整理了其中的各類全場大獎獲獎作品與大家一起分享。
  • 性侵背後的故事——解讀《不能說的夏天》
    李教授告訴白白:「你喜歡音樂不就是因為音樂可以證明你的存在嗎?可是你現在吹出來的每一個音符,都讓大家覺得你的存在一點意義也沒有。不過,你還來得及,我還可以救你,我會讓你繼續留在樂團,我會讓你變得很不一樣」。柔弱的白白驚恐萬狀,她不敢告訴還在臺北生她氣的母親,更不敢跟身邊的同學說。
  • 文章頻道 - 世界地球日,品牌們教你如何為守護地球出力
    本合集精選了品牌們在今年世界地球日做的傳播案例,許多品牌都根據自家品牌屬性,通過各種方式為保護環境做貢獻,同時邀請用戶加入他們,為守護地球出力。(點擊帶下劃線的標題可查看項目詳情)1、百度飛漿:瀕危物種AI守護官世界地球日,百度飛槳聯合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推出H5項目「瀕危物種AI守護官」。
  • 兒童安全課程智跑公益系列防性侵-第七期
    兒童安全課程智跑公益系列活動-防性侵」第七期,25組家庭,近60人參與。此次活動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支持,以親子闖關遊戲的模式開展,由孩子做主導,父母為輔導,在奔跑中,爭分奪秒的完成一關又一關的闖關任務,讓家長和孩子們在「奔跑中學習,在遊戲中改變」,增進親子情感,促進和諧家庭氛圍。
  • 中國版METOO:最勇敢的永遠是女性
    一張實名舉報公益人雷闖性侵的長圖在朋友圈刷屏,一時間各大新聞媒體、自媒體競相轉載。雷闖本人也做出了回應,承認了自己的性侵行為。北京市公安局也已經開始核實。很多人質疑舉報女孩為何三年後「舊事重提」?也有很多人主張「不應該在道德上譴責雷闖」,他在公益上的貢獻可以彌補「道德」上的缺失。這些抹黑和狡辯激怒了網友,有更多的女性受害人站了出來!一個北京女孩首先發聲,舉報章文強姦。隨後蔣方舟發出了長文《我也被此人性騷擾過,坐牢吧,人渣》。而事件的「主人公」章文的百度百科赫然寫著「知名媒體人」、「時事評論員」、「學者」。不到一天時間,又有一位受害者出來指證自己也曾被侵害。
  • 別怕,我們在一起,度過這場修行
    人類的恐懼,來自於未知,來自於不可控,這場事件,喚醒了人們心中的恐懼。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而死亡,又是人類的終極恐懼。如果你會怕,會緊張,這很正常,不丟人。別怕,你不是一個人,我們在一起。智慧的先行者,會告訴我們:這,是能讓我們成長、進化的途徑,雖然,當下看著不太好,不太美。但是等它度過之後,我們會發現,這其中的經歷,能讓我們歷經崢嶸,並且百鍊成鋼。每一份吃過的苦,都能讓我們成長、成熟,成為向上的階梯。每一份障礙,都是禮物,只是當下包裝的沒有那麼好看。勇敢面對,它會發芽,長成璀璨的花。
  • 被性侵的孩子,做沙盤遊戲時總會把玩具模型埋在沙下
    今天我們談論的,是她平時最少談及、最隱秘的公益項目:為年幼的被性侵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庭審中,被告人始終不認罪,一直自稱「我在和這個孩子玩遊戲」、「我以為他也樂意這麼玩」,還推說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辯護律師也極力避重就輕。我反覆在法庭上強調,如果他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為啥每次都要避開其他人、把孩子帶到角落?為啥每次都要提醒孩子「別告訴媽媽」?我一定要讓法官意識到,這就是一種變態行為。
  • 集團高管性侵養女新聞有感《洛麗塔》《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式性侵
    在各個公共平臺了解到集團高管鮑某明性侵養女案件的始末,憤懣於胸卻無能為力。至少針對這個案件而言,性侵受害者星星求助無門,若不是事件因新聞發酵被廣泛關注,怕是不知又要輾轉上訴多久。加害者深知法律漏洞,待星星14周歲剛滿時第一次性侵,之後持續時長達三年。
  • 讓女明星發飆的性侵犯,這次真洗不白!
    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女明星們沒有沉默,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動案件偵查,蟬主拘於篇幅不一一累述,但對於她們的發聲非常感動。她們無愧於有擔當有責任的公眾人物身份。不忘使命的女律師如果說上述女明星們引發的「姐姐來了」聲援,大家都在熱搜上看過。
  • 斯坦福性侵案:4年後的她勇敢站了出來,並公布自己的真名和照片
    據CBS9月22日報導,四年前,震驚全美的史丹福大學性侵案的受害者,以真實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以此來控訴自己遭遇的不公。兩名路過的瑞典留學生在經過時發現,一個男子正壓在米勒的身上,而失去意識的米勒則一動不動,兩名留學生意識到事情不對,立馬高聲喝止,男子驚慌失措準備逃跑,被兩名瑞典學生追上並控制起來,一直到警方趕到現場。
  • 2020微博人人公益節,電影頻道攜手群星講述中國公益故事
    200分鐘的直播過程,接力見證著陳坤、黃渤、黃曉明、李宇春、林志玲、孫楠、王俊凱、吳亦凡、張杰、張鈞甯、鄭愷等明星公益人與12位公益機構代表的深情講述。擔任公益故事串講人的十位電影頻道主持人,更將電影頻道「星光行動」的感動力量傳遞給心系公益的人人。
  • 女子稱遭上司性侵,反以誣告罪獲刑!不現實的愛情終將是泡沫
    女子稱遭上司性侵,反以誣告罪獲刑!不現實的愛情終將是泡沫如果說婚姻中最大的「敵人」是誰?那麼許多人也許會回答,是對方在婚內出軌,對婚姻的不忠。當然,這也許不是婚姻中問題的全部,但或許是很大一部分原因。近日,一位女子向警方報警稱,自己被上司強姦。但是隨著警方的深入調查,案件卻來了一個大反轉。
  • 堤摩西柴勒梅德反性侵「把片酬捐慈善」 伍迪艾倫:他...
    堤摩西柴勒梅德合作伍迪艾倫之後,因反性侵「把片酬捐慈善」。(圖/甲上提供、達志影像/美聯社) 伍迪艾倫1992年與前女友米亞法羅(Mia Farrow)分手之後,被控性侵當時僅7歲的養女迪倫法羅(Dylan Farrow),當時他否認了這些指控,輿論導向米亞心生不滿而誣告,後來經調查之後沒有起訴。
  • 文章頻道 - 奧運會延期,日本創意大師田中達也發聲支持,腦洞太贊了!
    最近一年的精彩新作合集,也全部奉上!一周前,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帕運會官方正式宣布賽事將延期到明年。官微發博稱:「為了維護運動員的健康,參加奧運會的每個人和國際社會,原定在東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及帕運運會重新安排到2020年以後,但不得晚於2021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