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的一系列發現都說明火星很可能曾存在豐富的水。
東北網雙鴨山1月14日訊(王琴 張巧玲)近一段時間,關於「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可能發現火星生命的各種報導不絕於耳。而「好奇號」在火星上到底發現了什麼?這些發現究竟有什麼意義?許多讀者其實不甚了了。
事實上,「好奇號」登陸火星兩年多來,確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發現,而這些發現對於我們認識火星,推測火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一代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火星科學實驗室於當地時間2011年11月26日發射升空,次年8月6日成功著陸在火星表面古老的蓋爾撞擊坑,開啟了至今將近兩年半的火星科學探測之旅。
「好奇號」總投資高達25億美元,是NASA迄今最昂貴的火星探測項目。「好奇號」因其強大而齊全的載荷裝備被賦予了火星「超級實驗室」的美譽。人們希望「好奇號」能在計劃壽命兩年的科學探測之旅中,深入解答人們對「火星是否有過生命」,「在遠古時代火星是否有適合生存的環境」等一系統問題的疑問。
水是生命之源與生存之本。如果探測到火星有水存在的證據,則可以加強火星生命探尋的科學依據。尋找水並探尋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痕跡,正是「好奇號」最核心的科學使命。
成功登陸火星後,「好奇號」圍繞這兩個核心科學使命循序漸進地展開其科學探測工作。據統計,近兩年科研人員根據「好奇號」獲取的科學成果已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數十篇文章,尋找水和甲烷是其最主要的科學成果。
那麼,「好奇號」兩年多來在火星上到底都發現了什麼?
發現火星湖泊遺蹟
根據NASA2013年12月9日公布的「好奇號」探測器拍攝到的火星蓋爾環形山圖像數據,科學家分析表明:「好奇號」雖然沒有找到水的直接證據,但在探測區附近繼續進行勘探,極有可能發現存在水的直接證據。
2013年12月9日《科學》雜誌上曾發表《火星蓋爾隕石坑黃刀灣內存在適合生存的河湖環境》一文。研究者認為,蓋爾隕石坑曾經存在一個非常適宜火星生物圈存活的湖泊。分析顯示,這處火星湖存在於36億年前,續存時間長達數萬年甚至更久。當時,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形式剛剛踏上它們的進化歷程。火星的這處湖泊具有多個適合生命存活的特點,如其水體平靜,水質既不過於偏酸、也不偏鹹,且擁有豐富的、維持生物生存所需的化學成分等。
雖然「好奇號」發布了如此宜居的地質條件,但科學家依然沒有掌握火星存在遠古生命的直接證據。
原標題:「好奇號」發現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