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黃土埋皇上」之西漢十一陵|今天探訪帝王陵能看到什麼?

2020-12-14 成博士旅遊頻道

俗話說,「江南才子山東將,陝西黃土埋皇上」,作為周秦漢隋唐的都城所在地,陝西的黃土地上,長眠的帝王總數在全國首屈一指。秦皇漢武唐太宗,一代女皇武則天,這些傳奇帝王都長眠在陝西這片土地上。

在中國古代,人們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往往從登基之日開始啟動營造陵寢。上下五千年,中國帝王陵制度經歷了一個發源、形成、逐步完善的過程。西周以前,帝王陵實行「不封不樹」制度,今天難覓蹤跡;戰國以後逐漸產生了封土墓,封土的大小某種意義上象徵著墓主的身份和地位。這種封土為陵的制度,在西漢時期達到了頂峰。

西漢從漢高祖劉邦稱帝開始,到王莽篡漢結束,享國210年,期間除了幾位不被正史承認的「娃娃皇帝」,其他十一位都葬在國都長安附近。其中九個位於渭河北岸的鹹陽塬,加上白鹿原上的灞陵、少陵塬上的杜陵,統稱「西漢十一陵」。

一、西漢帝陵的選址

關於西漢帝陵的選址,開國皇帝劉邦選擇了漢長安城北岸的鹹陽塬,此後的皇帝,除了漢文帝選擇東郊白鹿原,漢宣帝選擇南郊的少陵塬,其餘九位都選擇在鹹陽塬。從東往西共有9座帝陵,一字排開,最西端和最東端大約50公裡。之所以選擇鹹陽塬作為帝陵區域,一是這裡和漢長安城僅一河之隔,距離國都距離非常近;二是地勢相對較高,沒有地下水的隱患。

二、西漢帝陵的分布規律

按照一些專家的看法,西漢帝陵遵循我國古代的昭穆制度。然而更多人認為這個規律不存在。可以看到,第一代漢高祖的長陵居中正對長安城,第二代漢惠帝的安陵位於其右側,比較合乎昭穆制度;說明在初期確實有明確的規劃。

但是第三任皇帝漢文帝即位很偶然,他是漢惠帝的兄弟,如果葬入鹹陽塬,並沒有合適的位置,因此在白鹿原另起爐灶;第四任皇帝漢景帝,葬在他的祖父漢高祖左側,似乎也合乎昭穆制度。然而到第五任皇帝漢武帝,一下子選擇了最西端,此後的所有帝陵都在茂陵以東,因此後來的帝陵,也就沒有明確的分布規律。

三、西漢帝陵的形制

關於西漢十一陵的形制,是典型的「覆鬥方上」封土陵。中國古代帝王陵,主要有覆鬥方上,依山為陵,寶城寶頂三種形制,西漢帝陵除了漢文帝沒有採取這種形制,其他十陵沿襲了戰國以來的封土墓制度。平原上的高大的封土堆,宛如金字塔的雄偉,被很多人形象的稱呼為「東方金字塔」。

四、西漢帝陵的平面布局

西漢帝陵有夯土圍成的方形陵園,邊長400米左右,封土堆居於陵園中部,整個陵園以封土為中心,中軸對稱。在陵園內設置寢店和便殿,供奉皇帝生前所用衣冠,並進行祭祀活動。西漢皇帝和皇后合葬,一般皇后有單獨陵園,形制較帝陵略小,帝陵在西,後陵居東。但是有幾位皇后出了意外,最終沒有葬在皇帝身邊。比如著名的漢武大帝,雖然有幾任皇后,但下葬時孤家寡人。

五、陪陵制度

漢代有陪陵制度,一般皇親國戚、文臣武將陪葬在帝陵東部,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霍去病、衛青、蕭何墓都位於西漢帝陵陪葬。陪葬陵墓最多的是漢高祖劉邦長陵以及漢武帝茂陵。但是到西漢後期,陪葬人數有越來越少的趨勢。這些陪葬,目前能考證對的上的,是非常少的。大部分都只是傳說,考古上並未證實。比如下圖的一個墓,是傳說中的戚夫人墓。一般都不太可信。

六、陵邑制度

漢陵附近設有陵邑。陵邑又稱陵縣,它是以帝陵、後陵為中心,通過遷徙大量人口在陵旁聚居,以護衛帝、後陵園和維持祭祀需要為目的,而逐漸形成的特殊行政區域。西漢十一陵中,從漢高祖開始設陵邑,漢元帝廢陵邑,後面的四個帝陵沒有陵邑。前面的七個陵邑,五個位於鹹陽塬上,歷史上稱作「五陵邑」。 五陵邑居住的都是原東方各國貴族,「五陵」便成為富豪聚居的地方,有一個詞語「五陵少年」形容的就是富豪子弟。

今天走訪帝陵,能看到什麼?

那麼今天我們探訪西漢帝陵,還能看到什麼樣的景象呢?由於西漢十一陵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遭到嚴重破壞,全部被盜掘一空,因此今天其實大部分只剩下一個空殼子。陵園夯土、陵邑、寢廟基本上被破壞,找不到太多痕跡。作為文化愛好者,探訪漢陵,主要有三個看點:

一是尋找皇帝皇后陵墓封土,這是西漢帝陵的核心內容。一般來說,皇帝和皇后封土在幾百米範圍內,有文物保護碑可以確定墓主身份。目前,除了漢文帝的陵墓還沒有完全宣布確認,其他的十位都是確定的。皇后來說,呂雉、竇漪房、王娡、上官氏、王政君、傅皇后都是確定的。一些遭到廢黜的皇后,則不十分明確,如漢惠帝的皇后張嫣,以及趙飛燕等,目前雖然有墓冢,但是並非皇后之位,不可確認。

二是尋找陪葬歷史名人,一般位於帝陵東部,由於數量較多,目前考古能確認的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比如霍去病墓,霍光墓。但是很多標註的名人墓葬並不完全可信,例如戚夫人墓、趙王如意墓、趙飛燕墓。

第三個參觀點是帝陵陪葬文物,漢陵雖然被盜掘,但是考古也發現了很多陶俑的叢葬坑,這些文物主要陳列在博物館,主要有國家一級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二級博物館鹹陽博物館、茂陵博物館。可以欣賞到比較知名的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以及漢陽陵陶俑等。

本文是一個系列,我會用無人機帶大家一起領略西漢帝陵的魅力。當然,有好幾處都在鹹陽機場禁飛區,所以只有地面拍攝的圖片。

相關焦點

  • 陝西帝陵旅遊這張牌為什麼沒有打好?
    陝西帝陵旅遊資源的開發程度和旅遊發展水平,相對於帝陵的數量、級別、內涵和規模而言,明顯處於滯後狀態。關於陝西帝王陵墓的數量,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說法。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七十二陵之說,也有人認為是七十九座。這82座帝王陵,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根據考古調查情況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經田野調查基本能確定墓主人身份的有44座。
  •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陝西三大古墓分別是什麼,為何至今無人發掘?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陝西三大古墓分別是什麼,為何至今無人發掘? 俗話說: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據歷史統計,陝西關中地區一共有周秦漢唐的73位帝王長眠於此,被稱為東方帝王谷!
  • 文物大省陝西5年來考古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處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
    央廣網西安12月2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省新聞辦今天(2日)召開發布會,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了陝西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總體情況。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事業發展,在機構改革中保留省文物局並增設1個內設機構;制定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陝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意見》,將文物保護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在全國率先編制《陝西文物保護總體規劃》《陝西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創新編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規劃
  • 《裝臺》中的陝西美食「老鴰撒」是個什麼東東?
    昨天的電視劇《裝臺》裡面出現了一個新的陝西美食——老(lǎo)鴰(gua)撒(sá)。今天看到一個網友詢問什麼是「老鴰撒」?作為一個老西安,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道陝西著名的麵食「老鴰撒」!相傳老鴰撒與西漢名將李廣有關,對,就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二首》」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軍李廣。話說當年,漢武帝派李廣攻打匈奴。為了讓匈奴上當,李廣使出了"佯攻"之計,命令士兵假裝逃跑,邊逃跑先丟棄兵甲和做飯的鍋釜,結果紮營做飯時候犯愁了,因為做飯的鍋都沒了。
  • 陝西5年來考古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餘處 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
    圖為介紹陝西文物保護工作相關情況。 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申遺成功為契機,全面促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石峁遺址和西漢、唐代帝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預備名單共42處。發揮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優勢,建成國家重點科研基地5個,開展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和預防性保護,實施文物科技保護研究項目100餘個、共有45個獲獎。
  • 【歷史大爆炸】金子都去哪了——西漢黃金失蹤之謎
    按照《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中的考據,西漢時1斤折合今天的248克來計算的話,皇帝賞賜的黃金大約為223 如果算上國庫、皇親貴胄、商賈巨戶以及流通的話,西漢擁有的黃金可能達到1000噸之多! 目前,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是1948噸。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 康熙巡西安1:關中82座帝王陵,康熙皇帝因何只祭拜其中9位?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裡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朱元璋的建藩封王給明朝種下了一顆毒瘤,在崇禎末年終於癌變了,數十萬的藩王宗室吃垮了大明。崇禎皇帝為了減員節流,裁撤全國驛站。下崗的郵遞員不幹了,插旗造反,在陝西人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帶領下,明朝被掀翻了。
  • 陝西彬州大唐絲綢之路上大佛石窟,堪稱關中極品,遊客:不虛此行
    但是,在陝西彬州,也有一座巨大的石窟,您知道石窟的一些傳奇故事和它的文化價值嗎?今天請您跟著【@墨妙自駕遊天下 】一起來看一下,陝西一絕的佛教名窟。從這些佛造像中,您能看出什麼嗎?它應該是哪個時期的呢?大佛的西側是羅漢洞,有4個小石窟有東室和主室,東室與主室的東部相連接,呈長方形和馬蹄形。
  • 西漢簡史,一文了解西漢朝代
    【西漢簡介】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後又一個大統一朝代,於公元前202年由漢高祖劉邦所創建,都城為長安(今陝西西安),至公元8年被王莽篡漢而亡,享國210年。史學家為了區分後面延續的漢朝,根據都城方位,把這段歷史稱之為西漢。
  • 什麼是陝西?
    陝西省地圖「陝西」的由來在河南省臨近陝西省的地方,有個地方叫陝縣(陝州),在西周時期叫陝原,「陝西」就是指陝原的西邊。陝西的形成陝西作為行政單元,要追溯到北宋曾設的陝西路。元朝初期設陝西四川行省,在分出四川行省時,將漢中留在陝西,因為秦嶺比橫臥在漢水河谷與四川盆地之間的大巴山脈(含米倉山)險峻。
  • 山瀾漫筆|漢中行(一):探訪漢族、漢語、漢文化稱謂的來歷
    而它,正是漢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漢朝、漢族的名稱都與之有關。同時,這裡也是主要的三國故地,諸葛亮曾經在此屯兵八年,五次北伐曹魏,死後也葬於漢中定軍山下。今年11月,利用休假之機,我前往陝西,走進漢中,探訪這塊神奇的土地。幾十年間,我常常在成都與北京兩地之間穿行,不管是走原來的寶成線,還是如今乘坐動車,都要經過漢中,卻從未在此駐足。
  • 西漢「環保」雁魚燈:歷經坎坷的國寶
    這是10月17日在山西青銅博物館拍攝的西漢彩繪青銅雁魚燈(手機照片)。 這隻令專家稱奇的「環保雁」是一盞西漢彩繪青銅雁魚燈,是國家一級文物。誰又曾想到,此前它曾「粉身碎骨」,還差點淪為個人「玩物」。一個文物販子曾將它拆成零件藏了起來,試圖當成「傳家寶」傳給後代。 這盞通體彩繪的雁魚銅燈寬34釐米、高57.5釐米,整體設計讓人感慨兩千年前中國古人的環保理念。 雁魚燈可以過濾煙氣。
  • 西漢之劉邦、劉徹,與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是什麼關係?
    談秦說漢(310)西漢之劉邦、劉徹,與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是什麼關係?東漢光武帝是西漢長沙王劉發之後,蜀漢劉備與劉禪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都是血脈關係。 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於沛郡豐邑,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豐縣。年少時不好勞動,年過四十無妻,與一個煙花女子曹氏鬼混,生下一私生子劉肥。在泗水亭謀了個亭長的職務,勉強餬口。
  • 禮樂之邦,文明中心,陝西旅遊 TOP 10 目的地
    兩千年中讓這片最早的「天府之國」成為王朝更替的大舞臺,也成為到訪陝西的旅行者行程中最厚重的底色。而陝北黃土地上豔麗的丹霞和翻過秦嶺後陝南清秀的山水,都讓人恍惚間體會到「三秦」果真如三個省。01博物之旅在關中王朝更替的兵荒馬亂中,各種遺珍在入土和出土間輪迴。
  • 中國第一風水寶地,葬六朝24座帝王陵
    中國疆域遼闊,風水師眼中的風水寶地自然不少,但有一個地方堪稱第一,僅古代時就葬著6個朝代的24座帝王陵,埋著數十萬墳墓,也遭盜墓賊光顧最多。這中國第一風水寶地就是邙山。邙山又叫北邙,位於今河南省洛陽的北邊,是秦嶺的餘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有一二百公裡,而狹義上的,則僅到洛河一帶。至於最高峰,為翠雲峰。邙山自古就是洛陽北部的天然屏障,更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 我的家鄉在哪裡之西安市(陝西)
    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個王朝在這裡建都達1100餘年之久。 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誌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公元前841年,鎬京「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是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
  • 西漢末年,那場發生在南陽的王莽攆劉秀的故事之—烙畫李救劉秀
    公元八年,王莽篡漢殺死漢平帝,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因為擔心漢室子孫光復「高祖之業」和他爭奪天下,王莽親自坐鎮南陽郡,企圖要把漢王室子孫趕盡殺絕。所以,中原大地河南、陝西、河北、湖北、特別是南陽一帶都有「王莽攆劉秀」的故事流傳。而劉秀在12歲時,就遭到王莽軍隊的四處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