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年,王莽篡漢殺死漢平帝,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因為擔心漢室子孫光復「高祖之業」和他爭奪天下,王莽親自坐鎮南陽郡,企圖要把漢王室子孫趕盡殺絕。所以,中原大地河南、陝西、河北、湖北、特別是南陽一帶都有「王莽攆劉秀」的故事流傳。而劉秀在12歲時,就遭到王莽軍隊的四處追殺。
劉秀、字文叔,東漢南陽郡人,是漢高祖劉邦第九世孫。但因支脈疏遠,其父劉欽只做過縣令。劉秀九歲時其父去世,同家人一起回到了南陽郡白水鄉,今南陽市宛城瓦店八里舖(現存有漢光武帝故裡古碑),因此南陽也被成為「南都帝鄉」。
王莽篡奪西漢政權建立新朝後,劉秀以老家南陽為起點,率領農民起義,帶領雲臺二十八將,剿赤眉、滅西蜀、平東關、戰隴佑、定河北、決勝昆陽,推翻王莽政權,最終一統天下,建立東漢,年號光武。
所以,關於王莽攆劉秀的系列故事,如扳倒井,再生橋,麥仁店、蓮花泉在南陽一帶的民間廣為流傳,更有一些故事民間還賦予其神奇的色彩。
而「烙畫李歇腳救劉秀」只是「王莽攆劉秀」故事系列裡面眾多故事之一。
烙畫李歇腳救劉秀
一天,王莽得知劉秀就在南陽城內,下令將全城10~15歲的兒童全部抓獲審問,緊閉城門嚴禁兒童出城。此時,一少年赤足穿了條爛褲子,頭上頂著一塊蓮葉,一手拿了一塊爛豆腐走著啃著。走到城門處,守門官兵一看是個髒兮兮的小叫花子便開門放了出去。城裡所抓獲的眾多兒童被提審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劉秀蹤跡。後來王莽找人算了一卦說:「此人頭頂青羅傘,手掂一塊印」。經詢問確是有這樣一位少年已經出城很久了,王莽便立即派官兵去追。
再說這劉秀出了南陽城直奔西北山而去,一直跑到了紫山腳下,見到一位老者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忙跑過去噗通一聲跪在老者面前稱有壞人追殺請求老者相救。
這老者是南陽城內一位烙畫能手,姓李名文烙畫手藝遠近聞名。無論是尺子、筷子、還是手杖、扇墜,經他手烙上各式各樣的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等,看上去都栩栩如生,人稱外號「烙畫李」。李文為人忠厚、心地善良、兩口子以烙畫為生,並在南陽城裡開有專門烙畫店鋪,方圓百十裡若有集鎮起會,他都會帶一些烙畫好的東西去趕會售賣,因為會上人多好趁機多賣出點自己的東西。
而這會兒烙畫李剛好趕會回來在樹下歇腳。烙畫李聽到少年說有壞人追殺,看到這少年雖然穿的衣衫破爛、滿身很髒,但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心中甚是喜愛。烙畫李急中生智,即把這扮作討飯的少年啞巴,引到一塊隱蔽的大石板面前讓他睡在上面,然後在他身上放些雜草遮掩。
不大一會王莽軍隊追到李文跟前時就問烙畫李,可曾見到一頭頂荷葉、手掂豆腐的少年?烙畫李說我也是從外邊趕會回來,在這裡剛要歇下腳就要回南陽城裡去的,沒有看到有人路過。王莽軍隊看問不出什麼結果,便又策馬向前追去。劉秀躲過了王莽軍隊的追殺,十分感激老者,臨分手時烙畫李看劉秀著實可憐,把自己的乾糧給了劉秀,又送給他一隻精美的烙畫葫蘆作為盤纏,並囑咐他一路小心。
劉秀與老漢分手後,經歷了十多年的艱難歲月,歷經幹辛萬苦,終於在家鄉南陽郡的小長安白水村起兵反莽,帶領東漢初年有名的雲臺二十八將,最終推翻了王莽新朝政權,在洛陽建立了東漢王朝。
劉秀做了皇帝以後,沒有忘記昔日「烙畫李」的救命之恩,差手下攜帶烙畫葫蘆來到南陽暗訪,找到了烙畫李,宣進京城劉秀親自召見,並賜金銀千兩,加封烙畫李李文為「烙畫王」。並把南陽烙畫列為御用貢品,供宮廷御用。
李文老漢回南陽後用劉秀賞賜的金銀,就購置田地,建起了很大的烙畫工坊,並培養烙畫學徒。「烙畫王」從此名聲大震,四方豪主前來購買其烙畫貨品。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前來學習烙畫技術的人越來越多,一直傳承到現在。所以現在名揚世界的南陽烙畫,就是從東漢開始的。
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與他的文化密不可分,就像花兒與蜜蜂,如果沒有芬芳便無處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