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朝代

2020-12-22 騰訊網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東漢中後期太后稱制、外戚幹政,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劉秀,劉邦的九世孫。按照血脈關係看,他有著高貴的皇室血統。當時,人們就認為:漢室被王莽變著法的給奪了,當然,後來的朝代得由劉氏的後人再去繼承。這個觀點其實是有點「自圓其說」的意味,如果,新朝的各項改制能推進的很好,還有東漢的事麼?

那麼,西漢和東漢什麼關係?

也就是血脈上的沾親帶故吧,二者連都城都不一樣。西漢是長安,東漢是洛陽,這和後來明朝的遷都不同,朱棣是因為看到北元勢力的頑固,他得去鎮守。劉秀選擇洛陽,除去各種因素外,更關鍵的一點則是:這裡是他的大本營,更利於他對局勢的把握。就如當年項羽急著撤退要回楚地一般,項羽在西北幾乎沒有了支持,孤軍奮戰難有勝算。

這裡,我們再來說說西漢和東漢的區別。

東漢基本沿襲了西漢的舊制。當年,為何秦始皇要弄個郡縣制?權力高度集中啊,只是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了。到了西漢時期,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劉邦推出的是郡國並行:一部分國家直接管;一部分分封給同姓王和異姓王,只是善終的異姓王沒有幾人而已。

於是,從漢文帝開始,就琢磨著如何削弱諸侯王的權力,直到漢武帝的「推恩令」,才真正做到了可以有效的慢慢的剝奪各分封王的力量。西漢一直在收緊皇家的權力,所以,西漢的政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相當穩定,後期因為子嗣不豐等原因,讓外戚和宦官有了機會插手國家大事,這才給王莽創造了篡權的條件。

而東漢呢?談東漢的政治生態,就必須得說到東漢的外戚了。這就涉及到當年劉秀為何可以起義成功的原因了。西漢經過百年的發展,從漢武帝這一代開始,豪強地主崛起,他們有錢,還有權,從中央到地方都有著極具分量的話語權,包括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慢慢的開始形成了自己的壟斷勢力。

而兩漢之際,就是士族豪強極度膨脹的發展時期,王莽的上位就是得了這些人的支持,否則哪能通過「禪位」就輕鬆結束了西漢。只是,王莽的改革,動了這些人的利益,士族豪強轉而開始反對王莽,尤其以南陽、潁川二郡的地主們反應最為激烈。劉秀是世居南陽的士族大地主,他的起義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一場豪族著姓的「聚義」。

當然,這其中的紐帶就是婚姻、族黨和宗法關係。劉秀的第二任皇后陰麗華,是管仲的後裔。而劉秀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背景也不簡單,郭氏是河北真定的望族,劉秀能當上皇帝,妻族的力量不容小覷。劉秀本人也非常重視宗親勢力,他所重用的人,如:劉植、耿純、陰識、賈復等,都是有著複雜而強大的宗親背景。

甚至,有學者說:劉秀很不屑單身人士,在他看來,缺乏聯姻似乎少了份力量。劉秀就喜歡用結親的方式來拉攏人心,那些士族著姓的子女,女兒可以配王,兒子可以尚主。以至於,劉秀有了這些豪強的支持,成功很快就到來了。因為,劉秀很清楚世族大家對劉氏政權的作用,甚至於,為了強化這一結盟,連后妃的選納制度都是直接向名門貴族傾斜。東漢的后妃鮮有什麼民間女子,幾乎都讓這些世家給霸佔了。

外戚的力量如此強大,若是遇上無法抗衡他們的弱、小皇帝,就等於是將朝政大權讓出來了,這就是整個東漢的政治生態環境。看著是想藉助豪族的力量,鞏固、擴大劉氏政權的統治,但是,一旦抑制失敗,就會起到反噬作用。當然,劉秀也看到了這一點,並且,也採取各種措施,比如:實施軍事集中、隔除外戚領兵舊制、重用文臣等,也因此,中央集權在他這達到了極致。

多說一句,漢武帝早早就認識到了外戚的危害,人家不照樣重用外戚領兵,如果,像劉秀一樣,也許匈奴的隱患會一直存在,以後的歷史還真難說,所以,不可因噎廢食。

所以說,西漢和東漢的區別,就在於政權的階級基礎不同:一個是布衣成了卿相;一個是得到了士族大地主的擁戴。而這自然會影響到政策的制定及民生的發展等諸多方面。東漢的劉氏皇權,其本身就是代表了地主階級的利益,而東漢又是門閥士族形成的重要時期,為了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這些豪強就必須要將手伸向皇權,於是,皇宮首先成了權力角鬥的中心,先是外戚,後是宦官,折騰著東漢離結束也不遠了。

東漢一個勁貶損新朝,就是想力證自己是西漢的「延續」,只是,王莽都已經結束西漢了,後面還有一個更短的更始政權,這哪是什麼續寫西漢呢,分明就是一個新朝代。

參考資料:

【《後漢書》、《資治通鑑·漢紀》】

相關焦點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歷史長達四百年。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段。但是在它們的地位上,卻存在極大的爭議。看看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也包括正規的歷史學者,眾口一詞都是:不是一個朝代。因為中間讓王莽的新朝隔開了,而且劉秀和劉邦的關係差得太遠了,所以不能算是一個朝代。
  • 「東漢」是不是「西漢」的延續?如何看待橫亙其間的王莽新朝?
    「東漢」到底是一個全新的王朝,還是「西漢」的延續?毫無疑問,兩者就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階段而已。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在很多事情上也有相似之處,中間的王莽新朝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插曲而已。王莽新朝的性質是什麼?
  • 歷史上,劉秀建立的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嗎?
    東漢其實從法理還是血統來說都是西漢的延續者。封建時代是私天下統治,也就是說江山和政權的主人一直都是一家一姓的私有產物,改朝換代其實就是另一個家族取代前一個家族成為江山的主人。我們可以做一個比喻:天下好比是一個大房子,劉邦和項羽等人把房子原本的主人秦二世和他的後代們都攆出去了,然後劉邦又把和自己搶房子的項羽以及各路諸侯消滅了。那麼這所大房子的主人就是劉邦和他的子孫們。而這所大房子姓了劉,還改了一個名字叫「漢」,而幫助劉邦成為房子的主人的人被任命為管家,高級僕人等頭銜,和房子的主人一起管理這所大房子。
  • 劉秀建立的東漢,屬於西漢的延續嗎?還是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王朝
    東漢王朝顯然和西漢不一樣,它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要看一個王朝是否是前朝的延續,其實很簡單,主要看兩點。第一點,本朝帝王是否是前朝末尾一二帝的子孫延續,比如說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就是北宋倒數第二個皇帝宋徽宗的親兒子。
  • 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後,如何對待西漢的宗室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中國古代,漢人兩個朝代都很興旺,一個是唐朝,一個是漢朝。漢被劃分為東漢和西漢兩個時期,即我們所說的前後漢。漢朝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王朝,而漢朝是後漢王朝,漢朝是劉秀建立的,說起劉秀呢,那就大有說服力了。
  • 劉秀建立東漢後,是如何對待西漢宗室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的滅亡和其他王朝的終結截然不同,這個截然不同,還導致了西漢滅亡後,宗室的遭遇和其他王朝也存在不同。那麼,西漢滅亡後,西漢宗室具體有哪些待遇?並且,劉秀建立東漢以後,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宗室的?這一切可謂說來話長。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東漢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一共傳了十四位皇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東漢始於25年,劉秀稱帝,定都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像兩晉、兩宋這樣的朝代,都是在軍政體制尚未建立的時候,遷都避禍。由於城市和統治範圍的變化,而後世史家又根據城市東西南北的不同方位,對城市作了區分。但東漢與西漢不同,東漢是兩個完全斷代的朝代,兩漢交融時期,王莽建立了新朝。新朝滅亡後,天下仍存在一種短暫的割據局面,群雄並起,中原逐鹿。打倒王莽後,劉秀得了隴望蜀,一統天下,最終建立了東漢。
  • 西漢皇帝用娘家人,東漢皇帝用太監,兩漢用人態度決定王朝命運
    讀歷史讀到漢朝,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前半段的西漢是壯麗恢宏,文景之治,漢武帝開疆拓土。即便是王莽短暫篡位,也有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但是光武帝之後的東漢,仿佛變了個樣,每個皇帝都寵信宦官,就是諸葛亮說的「親小人、遠賢臣」,最終把國家給弄垮了。
  • 劉秀到底是不是繼承西漢王朝。很多人都說是但是我覺得不是?
    漢朝之所以分為西漢和東漢,是因為中間出現了王莽篡漢的情況。而一般情況下,都看成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因為後漢建都洛陽在前漢都城長安的東面,故後漢被稱作東漢,前漢就是西漢。但有些人也覺得東漢屬於劉秀重新建立的新王朝,歷史上這方面的爭議比較大。那麼究竟劉秀的東漢是不是繼承自西漢呢?
  • 劉秀河北定基,登基後一統天下,開啟東漢盛世
    劉秀河北定基,登基後一統天下,開啟東漢盛世大家對於漢代這個朝代都有一些了解,也知道漢的開國皇帝是高祖,因為是開國所以叫做高祖,但是漢也不是只有這一個朝代,為什麼要分成東漢和西漢呢,就是因為在東漢和西漢之間,其實還有一個朝代,但是因為這個朝代存在的時間特別的短,也因為這個朝代的領導者上位不是特別光明
  • 為什麼先秦時代朝代都比較長,而秦朝開始朝代都比較短?
    先秦時代,即我們常說的夏商周三個朝代,平均國祚六七百年,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夏商周以前,就是儒家所推崇的三代聖王堯舜禹的奴隸社會。 三代之後,夏由大禹的兒子建立,從此「公天下」轉變為「家天下」。
  • 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原因很簡單
    然而那終究只是幻想罷了,朝代最長的也就是400年而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自詡為皇帝,並且將後世的皇帝取名為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不過僅僅在他死後不久,由於秦二世的胡作非為,秦朝僅僅持續了15年就滅亡了,那麼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
  • 民國是一個朝代還是一個時代
    但是,不是我們歷史上的那種朝代,而是一個廢除了家王朝的新型社會制度的國家,這是與以往不同歷史概念的時代。 自從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大清王朝以後,一個顯著的話題就是「天下為公」,這是民國最偉大的政治思想標誌。「天下為公」其實也不是孫中山的創造,而是中國民主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戰國時代的儒家著作《禮記·禮運》就提出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思想。
  • 中國歷史朝代歌,僅憑兩個版本,就能讓你更好更快的記住歷朝歷代
    中國歷史朝代歌,僅憑兩個版本,就能讓你更好更快的記住歷朝歷代最近工作的時候和同談了一下歷史,結果居然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沒有記住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他們喜歡的大多都是野史上的奇聞軼事。但是這樣怎麼可以呢?
  • 東漢的實力也很強盛,但在歷史上的存在感,為何遠不及西漢?
    在開國皇帝中,光武帝無疑是學歷最高的,他的班底也是文化素質最高的開國功臣,所以東漢王朝自開國起就帶著書生氣。西漢是在亂世的基礎上開國的,東漢是在劉家的基礎上開國的,老百姓們心裡都紮根在漢了,所以 劉秀 開國是打著光復漢室的稱號,也比較容易控制全國。
  • 漢光武帝劉秀近乎完美,可在歷史上存在感卻不高,這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談歷史都會先想到歷史輝煌的時代,談漢朝必定先說西漢。西漢抗擊匈奴,呂后專政這都是很具有歷史色彩的事件,大家一定會被先吸引去了解西漢。所以劉秀雖然創造了東漢王朝,可現在一提漢朝先想到的是劉邦,漢武帝,所以劉秀生不逢時。
  • 為什麼其他朝代的皇帝都有「廟號」,而西漢只有4個皇帝有!
    ,然而漢朝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的。廟號是皇帝死後供奉在皇家太廟的尊號,漢朝對廟號看得十分重,給皇帝上廟號也是十分謹慎,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有廟號的,只有那些在皇位上有突出貢獻的皇帝才能享有這個尊榮。西漢的皇帝中,有廟號的皇帝只有4位。漢朝不像其他的王朝廟號濫用,漢朝之後廟號就開始濫用,後來的王朝一般只要是皇帝都會有廟號。
  • 西漢簡史,一文了解西漢朝代
    【西漢簡介】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後又一個大統一朝代,於公元前202年由漢高祖劉邦所創建,都城為長安(今陝西西安),至公元8年被王莽篡漢而亡,享國210年。史學家為了區分後面延續的漢朝,根據都城方位,把這段歷史稱之為西漢。
  • 王莽:我就是個普通人,卻被認為是「穿越者」,專家:這鍋我不背
    甚至有不少作者有頭有臉的說:王莽所作所為,並不像是西漢末期人們普遍思想。換言之,王莽應該是開了"金手指",從現代穿越至幾千年前的西漢末期。可筆者認為,王莽本質上只是個普通人。拋開那些鬼神迷信之說,歷史上並不存在"穿越者"的說法。且筆者看了不少相關正統論文,也沒有發現到底是哪個史學家說過:王莽是"穿越者"的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