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其他朝代的皇帝都有「廟號」,而西漢只有4個皇帝有!

2021-01-12 有趣好玩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皇帝都有很多的封號,像廟號、諡號、年號等等,其中年號是漢武帝時期才由漢武帝首創,漢武帝也是第一個有年號的皇帝,而廟號是後世的子孫給前朝的皇帝上的尊號,在商朝時期就開始有,然而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就廢掉了,始皇帝認為後世議論前世皇帝是不忠不孝的行為,但是到了漢朝這項制度又重新啟用,然而漢朝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的。

廟號是皇帝死後供奉在皇家太廟的尊號,漢朝對廟號看得十分重,給皇帝上廟號也是十分謹慎,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有廟號的,只有那些在皇位上有突出貢獻的皇帝才能享有這個尊榮。西漢的皇帝中,有廟號的皇帝只有4位。

漢朝不像其他的王朝廟號濫用,漢朝之後廟號就開始濫用,後來的王朝一般只要是皇帝都會有廟號。然而漢朝只有4位皇帝才有廟號,這其中劉邦自然不用多說,肯定是有的,劉邦廟號太祖高皇帝,所以我們也可以稱劉邦漢太祖或者漢高祖,目前一般稱漢高祖居多。

除此之外,漢朝的劉恆廟號(帶「祖」或者「宗」的是廟號)太宗孝文皇帝、劉徹世宗孝武皇帝、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就這4個有廟號,雖然西漢有幾個皇帝開始也有廟號,但是之後全部被取消,所以真正有廟號的漢朝皇帝就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4人,這一點上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建國之後又從新確認過。

西漢這4個皇帝是最有作為的皇帝,所以他們在死後才能有上廟號的尊榮,同樣的東漢皇帝也一樣,有廟號的也很少,這裡我們就不提及東漢。只是在東漢之後的魏晉南北朝開始,皇帝的廟號就開始濫用,基本上除了一些亡國之君之類沒有後世為他們上廟號的,其他皇帝不管好壞全部都有廟號,廟號也淪為一個普通稱呼。

相關焦點

  • ...皇帝才稱得上「祖」!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呢?你知道都是誰嗎
    像西漢十幾位皇帝,僅僅有四位皇帝有廟號,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之一漢景帝都沒有廟號,可見其嚴格。諸如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就有三個祖,但整體來說,除卻亂世,大一統政權上廟號還是很嚴謹的。 但到了唐朝以後,隨著君權的進一步集中,在制度上皇帝權力開始加大,因此對於廟號這種特殊待遇,自然是每個皇帝都有了。因此自唐朝開始,一般情況下,除卻亡國之君,皇帝都是有著廟號的,廟號由此開始泛濫起來。 但廟號再泛濫,也是有著一定規律的。
  • 同樣都是皇帝,爺爺的廟號是太宗,兒子稱世祖,就連孫子都稱聖祖
    ,天子的廟號就不再那麼嚴謹了,皇帝無論有無功德,一律都被上了廟號。,因此有不少的皇帝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自司馬遷時稱其為高祖,後來也就沿襲下來),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的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的沒幾個: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漢平帝時王莽上廟號
  • 為何人們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廟號或諡號
    開國皇帝常用的廟號有太祖和高祖,兩者可以指一個人,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死後,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官方正式名稱是「漢太祖高皇帝」。 唐朝以後,皇帝的諡號字數過長,例如唐玄宗的諡號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在稱呼上多有不便。官方改用廟號作為稱呼,久而久之成為約定俗成的傳統,比如唐高宗、宋仁宗、元世祖等,從此每個皇帝都有了廟號。
  • 廟號、諡號、年號,一個皇帝怎麼會有這麼多稱號,是自己取的嗎?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指的是李世民,那麼你知道「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天可汗」也都指的是李世民嗎?為什麼一個皇帝會有那麼多稱號,這些稱號又是怎麼來的呢?年號是由皇帝自己定的,喜歡什麼用什麼。一個皇帝有多少個年號一方面是看其在位時發生了多少大事,大事越多年號也越多。另一方面可以說全憑喜好,比如咱古代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同志,其在位15年時間(690年-705年)卻用了14個年號,可以說是非常任性了。
  • 開國皇帝才能稱「祖」,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敢稱「祖」?
    其實這種事不光見於清代,應該是許多朝代普遍喜歡玩的套路。只不過清朝臉皮最厚,弄出三個老祖來。 這種追認主要是為了體現敬拜和用於祭祀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但也不是所有的開國皇帝都喜歡玩這個套路,據我所知,秦始皇就沒有做這個事,劉邦也僅僅是尊父親劉太公為「太上皇」。 清代為什麼是三祖? 清朝之所以顯得比較扎眼,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朝代離我們最近,大家相對更了解一些。
  • 比教科書要全面的各朝代及皇帝順序,宗、帝、祖區別為歷史加分
    到了清朝,歷代皇帝的廟號還算清楚,但是我又有了一個新的問號:為什麼我們的大多數歷史研究文獻以及其他文本(包括小說、電視劇等)對前朝皇帝都稱廟號,而對明、清兩朝則稱年號,如稱正德、崇禎、康熙、鹹豐……以至於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廟號是什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大家知道,從西周開始,人們就有了起諡號的制度。諡號的作用,就是對這個人的一生做一個總結,有好有壞。
  • 皇帝的女人紅杏出牆,其他朝代都是殺無赦,唯獨宋朝處理最人性化
    一向善待人民的宋仁宗認為,作為皇帝,他尊嚴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作為一個男人,他的感情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都想挖個地洞鑽進去。怎麼辦?在其他朝代,當然是殺無赦!這還用想嗎。毫無疑問其他朝代的皇帝會把紅杏出牆的女人折磨致死。但是,宋仁宗畢竟是宋仁宗。憤怒片刻後,他立即恢復了平靜。斬了她當然可以表現出皇帝的尊嚴和威懾力,但是為此而殺害一條性命是否太懲罰得太過了?
  • 西漢歷代皇帝順序,漢武帝原來排第十位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
  • 為什麼漢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帝,而唐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宗
    愛好歷史的朋友們在觀看歷史影視劇或者歷史書籍的時候會看到對皇帝的稱呼中有點的是「什麼祖」,有的是「什麼宗」,而有的時候稱「什麼帝」。那麼這三個稱呼哪個最大,為什麼不同時期對皇帝的稱呼不同呢?其實「帝」這個稱呼與「祖」,「宗」又很大的不同,如果你仔細的話會發現唐朝以前的皇帝稱呼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帝」,比如最後一個帝「隋煬帝」,「魏明帝」,「晉武帝」等等。唐代以前皇帝的稱呼就是「朝代名+一個修飾字+帝」。而唐朝之後皇帝稱呼最後一個字是祖或宗,「朝代名+一個修飾的字——祖或宗」。
  • 同樣是皇帝,為何有人叫漢某帝,有人卻叫唐某宗?
    前幾天休息,有個朋友(美女)約我外出喝茶(真的是喝茶),她問我一個問題,說道:「為什麼我看電視劇的時候,漢武帝、隋文帝等等,然後還有唐太宗、明代宗等等的,最離譜的是,乾隆皇帝,道光皇帝,為什麼同樣是皇帝,他們的稱呼差別這麼大?」
  • 皇帝又稱「縣官」?各朝代稱呼皇帝五花八門,許多影視劇都叫錯
    接觸影視劇以來,發現許多古裝劇,不管是什麼朝代,皇帝都籠統地被大臣、嬪妃們叫做「皇上」或者「聖上」,殊不知,皇帝的稱呼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叫法,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稱為「皇上」顯然是不對的。隨著《清平樂》的熱播,我們已經知道宋代皇帝被稱為「官家」,那麼其他朝代皇帝都被稱作什麼呢?我們這就來列一列。
  • 各朝代開國皇帝都是誰?一段順口溜,有趣又好記
    有幾個關於開國皇帝有意思的點,和大家分享一下(歡迎補充)。夏禹商湯周武王——夏朝、商朝、周朝1.原本是部落之間按照「禪讓」的方式選賢舉能,先後出現堯、舜、禹。但是禹死後原本禪讓於博益,後博益被大禹之子夏啟所殺,建立夏朝,開始世襲制。
  • 中國史上最悲催的朝代:13位皇帝無一得善終,幾乎全部慘死
    中國史上最悲催的朝代:13位皇帝無一得善終,幾乎全部慘死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皇帝作為天下共主,擁有無上權利,無數財富,想取而代之的人比比皆是。於是政變、暗殺、反叛層出不窮,皇帝雖然有著嚴格的安保。然而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600多位皇帝,竟有一半死於非命!
  • 中國歷史上只有四位仁宗皇帝,專家:他廟號仁宗簡直是一種諷刺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494位皇帝,古人一般對於皇帝死後的廟號非常講究,一般老皇帝死後,新皇帝會根據老皇帝生前的貢獻,想一個廟號。一般開國皇帝都一樣,廟號中都有一個「祖」字,意思就是本朝皇帝的祖宗。而以後的皇帝都是根據功德來說的。雖然古代皇帝多,但真正配的上「仁」字的皇帝並不多。
  • 漢朝西漢比較出名的皇帝,你最欣賞哪位?
    漢朝比較出名的皇帝,你最欣賞哪位?我們先說說西漢漢始祖:劉煓(tuān)(約公元前271年--前197年),也作劉湍,即太上皇劉太公,乃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之父,名昂,字執嘉,號顯初,又號太平。漢文帝 漢景帝 漢文帝本來是個在外地的藩王,因為一次事變自己也沒想到就跑到了京城當了皇帝。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面對咄咄逼人的強大匈奴奉行韜光養晦政策,不張揚不亂搞全力發展經濟,這段時期漢朝國力增長很快。漢武帝 漢武帝是個強勢君主,他開創了許多的新的治國思想,當皇帝的時間也遠比漢文帝和漢景帝長。
  • 我國史上最強一個朝代,連續8個皇帝卻無一昏君,唐朝都自愧不如
    中國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經歷了很多朝代更迭,其中較著名的就是大唐盛世,歷經289年的唐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個鼎盛王朝,它將中國推向了世界,是封建時期最有實力的一個朝代, 其實不然,唐朝的繁盛是部分皇帝的心血積累而來,唐代末期的皇帝昏庸無為,將唐朝推向了滅忙,
  • 為什麼乾隆皇帝又叫清高宗,弘曆,到底哪個才是他的真名字
    皇帝的稱謂有規律嗎?諡號和廟號有區別嗎?二、廟號廟號,簡單說來,就是皇帝崩了以後要把自己的牌位擺到皇家祠堂——太廟裡面,但是太廟裡面都是皇上,總得有個區分吧,於是從漢朝開始,凡是進了太廟的皇帝都有一個自己牌位,牌位上的稱謂,就是廟號。
  • 孫權的諡號,為何在皇帝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諡法是從西周開始流傳,一直到明清時代,歷代都會有名家對諡法進行修改,所以各個朝代也都不大一樣。帝王諡號之中以文武二字最為榮耀,其中文字最好,其次是武字,「修德來遠,慈惠愛民,曰文」,這意思就是說比較有仁德,推行仁政的皇帝都會被上諡號為文。
  • 古代皇帝,唐朝稱聖人,宋朝稱官家,其他朝代都叫什麼?漲知識了
    今年熱播的歷史大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對皇帝的稱呼也不同以往,李必、何監、林九郎等一票主演,全都稱呼皇帝為「聖人」,喵了個咪的,不都是皇帝嗎?為何每個朝代稱呼還不一樣?其他朝代稱呼皇帝都喊啥? 還別說,在臣子或老百姓日常對當朝皇帝的稱呼一事上,每個朝代還真不一樣,下面就具體來詳解一下,沒聽過的可以漲漲知識。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歷史上各個朝代都有著神秘的地方,離我們近的朝代可能文字記載還較為詳細,各種古裝劇也都以「明」,「清」為主,很少涉及其它朝代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中國歷史上歷時很久,甚為輝煌的朝代「北魏」。北魏(386~557年),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改國號為大魏,建都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