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諡號,為何在皇帝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2020-12-05 越來越有趣

孫權諡號為東吳大帝,這基本算是古今罕見的皇帝諡號了。在這裡先說一說古代諡法的由來。諡法最初始於西周時期,是對一個人一生的蓋棺定論,對其一生所作所為總評。像周文王、周武王文武二字即是如此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諡法,後來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之後,又重新恢復了諡法,然後一直流傳至清朝滅亡,成為了封建統治者的標配。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用諡法追諡先人,朝廷賜予的諡號是真正的諡號,是屬於對一個人蓋棺定論了,而民間自己對先人的追諡叫作私諡,不具備官方權威性。諡法是從西周開始流傳,一直到明清時代,歷代都會有名家對諡法進行修改,所以各個朝代也都不大一樣。

帝王諡號之中以文武二字最為榮耀,其中文字最好,其次是武字,「修德來遠,慈惠愛民,曰文」,這意思就是說比較有仁德,推行仁政的皇帝都會被上諡號為文。「克定戡亂,威德海內,曰武」,這一般就是說武功比較強盛的皇帝都會被上諡號為武,所以武字偏向於武功,多為開國皇帝諡號,比如曹丕追諡他老爹曹操為魏武帝即是如此,曹操也確實擔得起這個「武」字。文武二字一直是從西周流傳至清朝滅亡,都算是帝王的最好諡號,但是除了它們倆,在西漢劉邦開國時期,還增添了一個比它倆還要好的諡號,那就是劉邦的諡號高皇帝。先秦時期的諡法裡是沒有這個「高」字,在劉邦死後,西漢的大臣們研究出了這個「高」字,所以在宋朝蘇洵注釋的諡法裡就寫到「殊業同天為高,德配萬物為高」,其實就是西漢的大臣們拍劉邦的死人馬屁。

西漢群臣認為劉邦是千古一帝,先秦時期的諡號已經沒有能配得上他的,所以研究出了一個「高」字,其含義更在文武二字之上。而孫權的諡號「大」字其實與劉邦的「高」字含義很接近,先秦時期諡法中講究「則天法堯曰大」這意思就是能像堯帝一樣的人堪稱「大」字,但是很明顯這個「大」字偏於廣義,看其含義來說更在文武之上,但是比起劉邦的「高」字德配萬物還略有不及,所以說孫權的諡號「大」字就是貧民版的劉邦「高」字諡號。而劉邦為什麼沒有用「大」字,就因為西漢那些拍馬屁的大臣們覺得劉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帝,覺得諡法裡沒有一個字能抬高劉邦的功績,所以特意為劉邦創造出了一個新諡號「高」字。

而孫權去世後,因為孫權畢竟是偏安一隅沒有大一統的皇帝,所以東吳群臣也不好意思拿漢高祖劉邦的諡號去追諡孫權,所以就從先秦諡法裡選擇了「大」字來彰顯孫權的一生功績。其實三國君主孫權、劉備、曹操三人中,諡號最好最高的就是曹操,雖然孫權的「大」字看字面含義來說比曹操的「武」字更高,但是其實先秦時期還是以周文王和周武王為榮,所以文武二字在諡法裡顯得更加高級。劉備的昭烈帝,昭烈二字的含義是光大祖業,立有大功,這是參考了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諡號,光武二字就是在武字之上加了光,所謂光者就是發揚了祖業,使祖業更加興盛,因為劉秀又繼續傳承了漢室江山,所以叫做光武。

因此劉備的昭烈二字就算是劉秀低配版諡號,因為劉備畢竟只是延續了漢室江山,他並沒有統一全國,也是個未大一統的皇帝,所以他的諡號也要比祖先劉秀低一些。而曹丕受漢獻帝禪讓,所以曹魏屬於是正統王朝,因此曹操和曹丕父子的諡號都要比孫權和劉備的更高級一些。至於孫權的「大」字為什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為在先秦時期人們都比較含蓄內斂,沒有人敢自比堯舜,到了西漢時期劉邦已經創造出了比「大」字還好的諡號,劉邦用了「高」字他的子孫自沒人敢用。而東吳政權則不忌諱這些,但是畢竟孫權不是大一統皇帝,所以她們只敢把孫權比作堯舜,不敢用劉邦的「高」字諡號。

到了後來,有了劉邦的「高」字美諡,誰還會去用比它低一級的「大」字,所以我們發現有齊高帝蕭道成、有秦高帝苻堅還有明朝的高皇帝朱元璋,而文、武、高三個字也多成為開國皇帝或者有大功績的皇帝諡號。至於孫權的「大」字,反而沒人再用了。當然「大」字在咱們中國不如「高」字,在外國反而是帝王的最佳稱號,比如俄羅斯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以及英國的阿爾弗雷德大帝等等,所以在歐洲國家,大帝是對最為偉大帝王的最高稱號。最後再說一個歷史冷知識,在唐朝以前稱呼皇帝都是以諡號稱呼,而諡號字數最多兩三個字,但是自唐高宗之後就以廟號稱呼了。

因為唐高宗死後,他的老婆武則天覺得一兩個字的諡號不足以彰顯老公唐高宗李治的豐功偉績,於是她給李治上了「天皇大聖大弘孝、天皇大帝」,而後世皇帝紛紛效仿李治的諡號,最後都有20多字諡號的皇帝。所以這麼一來怎麼稱呼,不能說一堆吧,因此只能以廟號稱呼,比如唐高宗、宋太宗、明孝宗等等。後世將皇帝諡號無限延長字數,也是使得後人沒有人再願意去用孫權這個「大」字諡號的原因,畢竟人家一配諡號都是幾十個字,因此來說孫權的東吳大帝諡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相關焦點

  • 劉備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諡號是武皇帝,但孫權的諡號卻讓人無語
    ——巴爾扎克 諡號是對一個人一生的最終評價,而在三國時期,劉備的諡號是漢昭烈帝,曹操的諡號是武皇帝(魏武帝),那孫權的諡號是什麼呢?很無語,甚至都不知道在正統的諡號中,有沒有這個諡號,反正在歷史上,只出現過一次。
  • 大一統皇朝的皇帝都沒用「大帝」的諡號,為何東吳孫權卻敢用
    第一,孫權的諡號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有一個皇帝的諡號非常特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三國時期東吳時期開國皇帝孫權,諡號「大帝」。提到「大帝」,很多人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漢武大帝、康熙大帝之類的帝王,他們都是統一封建王朝的雄心勃勃的君主。
  • 獨生子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人
    有人說,80後、90後、00後三代獨生子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歷史上一個孤獨的坐標。脖子上掛著一串鑰匙,一個人放學回家,一邊做作業一邊等著爸媽下班回來做飯。寒暑假會把電視或廣播的聲音開得很大,讓家裡多點「人氣」。這樣的畫面幾乎構成了獨生子女的共同回憶。做獨生子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並不新鮮的話題,在若干年之後,也許會變成幾代人私密的記憶。
  • 身兼四職:中國足球歷史第一人,前無古人,後也無來者
    身兼四職:中國足球歷史第一人,前無古人,後也無來者 2020-12-05 09:54  吳珍妮體育世界
  • 秦始皇霸氣的一句話,震驚九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也因「焚書坑儒」留下了暴君的罵名。他一生的功業遠遠大於過失。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加冠後的秦王開始大權獨攬,而已經習慣了呂不韋的秦廷更讓他處處覺著彆扭了。首先是放逐母后這件事,即以遭到眾多朝臣的反對。
  • 享年71歲在位24年,孫權幾乎耗死了所有勁敵,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2000餘年的封建帝制,成就了400多位皇帝,如果加上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人,那是有整整500多位。 這些皇帝中什麼樣的人物都有,有作為的皇帝不少,但荒唐的皇帝也不少,而為了表彰這些皇帝的「功績」,後世之人還習慣為他們冠以諡號。
  • 歷史上「最」諡號:清純帝,明顯帝,吳大皇帝。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對於皇帝而言,所在意的不僅僅是當世的皇權,富貴,還有後世的評價。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往往是封建時代君主們的衡量標準。對於君主,所有的後世評價之中最為簡潔的便是諡號了。諡號往往是後繼之人對前任功績的總結。歷史上的君王諡號大多是嚴肅工整,帶有褒揚的詞語,即使批評性質的諡號,也不得偏頗。但就是有那麼一些奇葩的諡號,令人哭笑不得。
  • 自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網友最佩服自己一點
    近日,馬保國接受了山東媒體的採訪,再次回應了有關比武的一些事情,自誇70歲老人上擂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回憶今年5月他一戰成名的那場比賽,馬保國怒斥了對手不講武德,搞歪門邪道:「我受傷之後住院,我沒找打我的人吧,我徒弟要挑戰他,他不敢應戰,早就溜了躲起來了,現在夾著尾巴呢,為什麼?
  • 這個皇帝運氣不好,好好的諡號被後人改掉,從此背負千年罵名
    一般來說皇帝的諡號要改的話,只會越改越好,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兒子李治把他的諡號從「文皇帝」改為了「文武聖皇帝」,好!而李世民的重孫,唐玄宗李隆基,又給唐太宗的諡號加了個字,改為「文武大聖皇帝」,事後不過癮,5年後又來了一遍,把唐太宗的諡號改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這些孝子孝孫,給唐太宗可謂盡足了孝心。但也有的皇帝運氣就不好了,原本擁有好好的諡號,卻被後人改了個不好的諡號,從此背負千年罵名。
  • 以宋仁宗獲取諡號為切入點,聊聊皇帝諡號那些事兒
    諡號起源目前尚未統一說法,在眾多觀點中,最早的認為諡號起源於殷商時期,最晚的認為諡號起源於戰國時期,而且各自都找到了一定的史料支撐。宋代史學家鄭樵在《通志·諡略》中記載,「生有名,死有諡。名乃生者之辯,諡乃死者之辯,初不為善惡也。以諡易名,名尚不敢稱,況可加之以惡乎?非臣子之所安也」,也就是說,諡號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並沒有善惡好壞之分,只是為了避諱去世之人的名諱。
  • 40年後,獨生子女活得「兩極分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
    如今二胎放開,很多家庭又回歸了1978年以前的狀態,雖說不是三四個孩子那樣熱鬧,但兩個孩子還是普及起來,所以說,獨生子女的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很多人不禁問,到底是什麼原因,才導致了獨生子女的空前絕後?
  • 同樣是皇帝,為何有人叫漢某帝,有人卻叫唐某宗?
    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難懂的問題,這些主要是針對一些有功的人,如大臣皇帝等,在去世後,對他們的一切功績蓋棺定論。但是怎麼定論呢?總不能說我老大英明神武一生砍人無數百民擁戴人民安居樂業吧?這太長了,囉嗦,還麻煩。
  • 每個人都不可複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實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裡獨一無二的存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古人說我們身體髮膚都受之父母,我們是父母心中和全世界的唯一,因此我們要對自己備加珍愛。之前我讀到這些文字的次數不少,只是覺得說得很有道理,我們每個人確實都是不可複製的。無論我們身上有多少優點多少缺點,都是成就我們獨一無二的特點。
  • 為何人們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廟號或諡號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任性地將廟號和諡號揉合在一起,尊稱為「高祖」,造成後世誤讀,一直以漢高祖稱呼劉邦。 太祖和高祖也表示血親之間的不同關係。《爾雅·釋親》中解釋:「曾祖之父為高祖」,「烈祖之父為太祖」。三國時期,曹丕登基建魏,追尊父親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丕死後,諡號皇文帝,廟號高祖。
  •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何楊廣會被評為「煬」這個諡號
    一、諡號的來源關於諡號的來源,據史書記載,諡號為周公所定。帝王將相的諡號在西周時已經出現,傳統說法諡號出現在西周早期,大概可以從《逸周書·諡法解》中周公制諡推測出來。不過近代以來,也有學者根據金文考釋認為其實諡號出現在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
  • 4本軍事小說,他是華夏最強利刃,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神!
    導讀:嗨嘍大家好,歡迎你的到來,小編每天都會為各位書蟲分享最精緻的小說內容,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小編哦,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片段等你,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4本軍事小說,他是華夏最強利刃,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神!第一本:《神道兵王》作者:靜止的煙火簡介:他是華夏最強利刃!他是世界最匪夷所思的超級兵王行動高手!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神!
  • 張昕宇和梁紅這對伉儷這樣的旅行,真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侶行,張昕宇和梁紅這對伉儷這樣的旅行,真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盪氣迴腸,無法比擬的閱歷,讓我這個理想浪漫主義者豔羨不已。凱旋歸來即英雄,鮮花掌聲,頂禮膜拜的觀眾,讓我們這些俗人終只人生不止茶米油鹽醬醋,還有更高的頂峰。
  • 皇帝的稱呼諡號你能分清楚嗎?
    諡號起源於周朝,到了秦始皇的時候,因為覺得「子議父,臣議君」不妥當,諡號被短暫廢除了,漢朝開始再次恢復。隋唐以前的皇帝諡號為一個字,稱呼的時候在前面加上朝代,稱XY帝,X代表朝代,Y為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等,也有個別諡號為兩個字的,如漢光武帝。
  • 終極鬥羅:魂師歷史上最罕見的武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歷史上有很多的武魂,也有一些是極其罕見的存在,他們在歷史上不曾出現在,在未來的無數萬年後也會有人繼承。深淵冰魔龍白秀秀也是史萊克七怪之一,本體是海魂獸魔魂大白鯊,修為達到十萬年層次之後化為了人形,在精靈星之行中得到了十大兇獸排名第九地獄魔龍王的認可
  • 被擺上了神臺,諸葛亮們到底是否真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被先王臨終託孤,而身扛國家社稷、扶持弱帝上位、江山可以平穩過渡重任的聖人不少,其中比較著名和熟悉的,包括了周瑜之孫權;諸葛亮之劉禪;多爾袞之順治等等。等小皇帝長大成人後,再乖乖的交出權力,到一邊涼快去。這就是受命託孤的歷史性任務。也是立遺言者打的如意算盤。那麼這些身受重任的顧命大臣又是怎麼樣的表現呢?2、權傾朝野、更是如履薄冰我們看看其中一個距離我們所處的年代距離更短一點的清順治帝的故事:皇太極死時,順治才年僅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