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2020-12-15 藍海動能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歷史長達四百年。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段。但是在它們的地位上,卻存在極大的爭議。

看看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也包括正規的歷史學者,眾口一詞都是:不是一個朝代。因為中間讓王莽的新朝隔開了,而且劉秀和劉邦的關係差得太遠了,所以不能算是一個朝代。

但是大家是否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大家是否是按照現代國家的標準去套古代王朝的邏輯呢?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東漢和西漢究竟是不是同一個王朝。

漢朝共享國四百餘年,從劉邦稱漢王就開始算起

西漢從劉邦起家到王莽篡漢,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這214年毫無疑問是一個王朝,問題出在王莽篡漢上,西漢原來的皇族沒有了,東漢劉秀即使是祖上有關係,也是已經差得很遠了,現代人往往據此認為西漢與東漢不是一個朝代。

那這樣的話首先,漢朝四百年從何說起呢?再者,劉邦建立的王朝從來也不將自己稱為「西漢」,劉秀復闢的王朝也從來不將自己的王朝稱為「東漢」,硬要說這個歷史上存在一個名叫西漢的王朝,一個名叫東漢的王朝,相類似的有什麼呢?西方人為了貶低東羅馬,強加給人家一個「拜佔庭帝國」的稱號,實際上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個叫作拜佔庭帝國的國家,拜佔庭只是一個古代的小型殖民城市的名稱,君士坦丁堡恰好建在了拜佔庭的原址上而已,拜佔庭帝國這一稱呼從何說起呢?那同樣,漢朝復闢之後遷了一個都,就成了兩個國家了?這要是漢朝人自己聽到,一定會覺得逆三觀的。

這就牽涉到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爭論西漢與東漢到底是不是一個朝代,為什麼不看看東漢人自己怎樣認為的呢?

現代人有一個問題,評論一件事情,不看當事人自己的看法,一味「我不要你自己覺得,我要我自己覺得」,結果造成了很多歷史爭論,其實很多都是不必要的。

實際上,只要看看東漢官方史觀,就能看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可以看出後世之人對於當時的人的第一態度並不尊重。

光武帝劉秀自認是漢朝的繼承人和復興者,而不是新王朝的開國皇帝

「人心思漢,劉氏當復」是東漢主流的歷史敘述。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光武帝封禪泰山,在封禪文中,東漢官方首次系統地闡明了「光武受命中興」的天命歷史觀,以作為東漢官方的正統史觀。

該史觀詳細地論證了「光武受命中興」的天命觀,並系統地梳理了「漢為火德」的歷史觀,形成了堯——劉邦——劉秀,「赤三德、昌九世」的火德新譜系。西漢末年形成的「漢為火德」、「漢為堯後」的史觀重新得到了漢朝官方的確認。

這一史觀表明,在東漢官方的意識形態中,漢朝有且只有一個,它經歷了中衰階段,然後光武帝劉秀復興了漢朝,它決定了西漢與東漢絕非兩個朝代,光武帝也不是哪個東漢王朝的太祖或者高祖,而是一個朝代內部初建和中興或者說復闢的關係。光武帝劉秀在當時人看來,就是毫無疑問地復興漢室之舉,他是漢王朝的復興者與繼承者,現代的一些書籍開篇就將其稱為一個叫作「東漢」的王朝的「開國皇帝」,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在當時人尤其是光武帝劉秀本人看來,是語無倫次、不知所以然的。

王莽的新朝政權是不被漢朝官方史觀承認的

班固的《漢書》嚴格貫徹了這一立場。新莽在中國古代的正統史觀中,是不被承認的。漢書雖然只記載西漢歷史,但是並不認為漢朝在公元8年終結了,而劉秀毫無疑問是復興漢朝,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像這種事情,認為它們是兩個朝代而不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時期的觀點,無非是認為劉秀和劉邦的關係遠並且中間隔了一個王莽,然而在中國古代的觀念中,王莽這種行為是不會受到認可的,新朝倒真的不能算是一個朝代,最多是一個時期,一個「偽朝」,不要說它只有十五年,就算再多十五年,也是一樣的。

而認為劉邦和劉秀關係遠的說法,在當時的觀念中,只要劉秀祖上真的有劉邦的血脈,哪怕很遠,只要他扛起了復興漢室的大旗,他復興的就是漢室,這一點在當時人的眼裡都沒有什麼障礙,怎麼後來的人弄出了這麼多事情呢?

還有一些觀點,從西漢和東漢的歷史特徵,或者說是社會形態分析,指出它們兩段歷史的社會組織形態、朝廷統治結構等都有所不同,因而認為它們不是一個朝代,或者說是劉秀為了政治資本的作秀,那這個是很無中生有的。

任何時代都在發展,東漢時期有外戚所以東漢和西漢不是一個朝代,那是不是也可以說美國內戰之前和內戰之後不是一個國家啊?因為內戰之前沒有電燈。也沒有奴隸制,它改變它是一個國家的本質了嗎?

而且說劉秀自身不認為自己的朝代是漢朝更是非常沒有道理的,而且是無中生有對劉秀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劉秀要是想建立一個新的王朝的話,憑他當時極其順利的格局,要知道劉秀可是被稱為位面之子、天選之人啊,寫開掛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的事情真實發生在他身上了,尤其是在當時的人看來,他就是上天註定要做皇帝的人,依他的政治資本,真的願意改一個國號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做一個開國皇帝真的很難麼?恐怕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他沒有這麼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當時人包括劉秀他自己,懷念漢朝而已。

所以西漢與東漢毫無疑問是同一個朝代,只是兩個時期而已

即使直到三國時代,大漢的正統觀念依然深入人心,曹操作為一世梟雄,都不敢明目張胆跨越雷池,蜀漢能夠存續四十多年,也是有賴於這一觀念的影響力。所以說其實不僅東漢是漢朝的一部分,蜀漢同樣是漢朝的一部分,真正的漢朝其實是公元前206-公元263年,共470年。

因為它們是連貫的、一脈相承的。直到後來匈奴劉淵建立的「漢」,才不能再繼續作為漢朝的延續,而僅僅是借屍還魂,拉大旗扯虎皮了。

東漢與西漢這個稱呼,是後來人為了方便,因為西漢的首都在長安,而東漢的首都遷到了洛陽,於是為了方便將它們稱呼為「西漢」和「東漢」而已。稱之為兩個時期更為確切,而且漢朝官方從來沒有這種稱呼,使用「前漢」、「後漢」的稱呼同樣可以,但是漢朝官方也沒有這樣的稱呼,它就一直是漢朝,在光武帝本人,在漢朝的各個皇帝、在當時的官僚、豪強階層,乃至當時的普通百姓之中,這種觀念都是深入人心、並且實際上是個常識性的問題,結果竟然被後來人弄成了一樁懸案,不得不說歷史真是捉弄人。

其實這是沒事找事。本來常識性的問題,被後來人一句「實際上」三個字,給弄成了大家都糊裡糊塗。要說真的「實際上」,那實際上是東漢其實只是一個非正式稱呼,用來指代漢朝在新莽篡位並經歷光武復闢之後的一段歷史,之所以稱為東漢是因為它遷都了,遷到了東邊的洛陽,大家為了方便而已,才這樣稱呼它,結果後來人倒果為因把一個方便性的稱呼當做它的名字本身,猶如將東羅馬帝國稱作拜佔庭帝國,或者將屋大維時期的羅馬共和國直接稱之為羅馬帝國一樣不準確。

類似的不準確還有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實際上在395年,東西羅馬並不是分裂,現代人讀到這一段歷史,就好像狄奧多西一世是人為規定以後存在兩個羅馬帝國一樣,其實羅馬帝國存在兩個甚至四個皇帝是個常規,當時的人只是將他們稱呼為「東邊的皇帝」和「西邊的皇帝」,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兩個羅馬帝國,只是後來西邊完蛋了,被日耳曼人瓜分了,那也不叫西羅馬帝國滅亡,那叫羅馬帝國喪失了西部疆土,日耳曼各國名義上還是羅馬帝國的各省省長,只是後來查士丁尼一世西徵,這層關係才結束。

同樣拜佔庭帝國就是羅馬帝國,史觀為了方便把本名叫沒了

是後來人總結歷史的時候發現哎呀,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他兩個兒子以後羅馬帝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皇帝統治的局面,於是為了方便,將它們稱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其實這都是不準確的,要是哪個電視劇演出將帝國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或者劉秀當著天下人的面宣布他建立了一個叫作「東漢」的王朝,那真是滑稽,不會比「抗日戰爭已經打了七年了,還有一年就結束了」或者是孝莊太后的一口一個「我孝莊、我孝莊」這樣的臺詞更合理,都是一樣的雷人。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把後來人給安上的稱呼代入到當時人的口中,但其實當時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稱呼。

同樣,屋大維最起碼在名義上是恢復了共和國,他是拒絕稱帝的,歷史上將他稱為「實際上的第一個皇帝」,也是不準確的。又是這個「實際上」,或者「事實上」,但是事實上也不行。無論屋大維擁有多麼媲美帝王的權力,無論他獲得諸如「第一公民」、首席元老和大祭司長這些多麼尊貴的稱號,無論他怎樣將元老院當做玩偶玩弄於股掌之上,他都沒有稱帝,他的權力和皇帝相比差了不止一個層次,他不能滅任何人的族,而波斯帝國的「萬王之王」就可以。

所以羅馬當時的國號還是羅馬共和國,要是電視劇上演屋大維宣布羅馬帝國從此建立了,那更是胡來了。羅馬帝國的建立是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稱帝,他將奧古斯都,也就是元戎的稱號,改成了「多米那斯」,也就是「主人」、「君主」的意思,仿效東方君主身穿黃袍,才成為了第一個皇帝。羅馬從共和國變成帝國的時候,也是它開始衰敗的時候,所以西方人後來非常討厭專制君主,認為是戴克里先學習東方君主的改革導致了羅馬的衰亡。

所以羅馬帝國的年代其實是284年——1453年,前面是共和國。後來人的歷史斷代其實造成了歷史年代和稱呼的混亂,以至於人們認為「拜佔庭帝國」不是羅馬帝國,屋大維稱帝了等等錯誤印象,其實當時的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

經過東漢二百年的鞏固統治,漢這個名字真正深入人心,成為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直到今天

所以西漢與東漢毫無疑問是同一個王朝,只是分為兩個階段,在公元1世紀的中國人眼中,他們依然生活在大漢王朝的天子腳下,一切都沒有從根本上有任何變化,只是大漢又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它將承載著過往的榮耀與尊嚴,繼續前行。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藍海動能,會經常與大家分享中外歷史知識,歡迎 關注 並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劉秀建立的東漢,屬於西漢的延續嗎?還是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王朝
    東漢王朝顯然和西漢不一樣,它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要看一個王朝是否是前朝的延續,其實很簡單,主要看兩點。第一點,本朝帝王是否是前朝末尾一二帝的子孫延續,比如說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就是北宋倒數第二個皇帝宋徽宗的親兒子。
  • 「東漢」是不是「西漢」的延續?如何看待橫亙其間的王莽新朝?
    「東漢」到底是一個全新的王朝,還是「西漢」的延續?毫無疑問,兩者就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階段而已。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在很多事情上也有相似之處,中間的王莽新朝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插曲而已。王莽新朝的性質是什麼?
  • 劉秀建立東漢後,是如何對待西漢宗室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的滅亡和其他王朝的終結截然不同,這個截然不同,還導致了西漢滅亡後,宗室的遭遇和其他王朝也存在不同。那麼,西漢滅亡後,西漢宗室具體有哪些待遇?並且,劉秀建立東漢以後,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宗室的?這一切可謂說來話長。
  • 歷史上,劉秀建立的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嗎?
    東漢其實從法理還是血統來說都是西漢的延續者。封建時代是私天下統治,也就是說江山和政權的主人一直都是一家一姓的私有產物,改朝換代其實就是另一個家族取代前一個家族成為江山的主人。我們可以做一個比喻:天下好比是一個大房子,劉邦和項羽等人把房子原本的主人秦二世和他的後代們都攆出去了,然後劉邦又把和自己搶房子的項羽以及各路諸侯消滅了。那麼這所大房子的主人就是劉邦和他的子孫們。而這所大房子姓了劉,還改了一個名字叫「漢」,而幫助劉邦成為房子的主人的人被任命為管家,高級僕人等頭銜,和房子的主人一起管理這所大房子。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劉秀到底是不是繼承西漢王朝。很多人都說是但是我覺得不是?
    漢朝之所以分為西漢和東漢,是因為中間出現了王莽篡漢的情況。而一般情況下,都看成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因為後漢建都洛陽在前漢都城長安的東面,故後漢被稱作東漢,前漢就是西漢。但有些人也覺得東漢屬於劉秀重新建立的新王朝,歷史上這方面的爭議比較大。那麼究竟劉秀的東漢是不是繼承自西漢呢?
  • 東漢的實力也很強盛,但在歷史上的存在感,為何遠不及西漢?
    在開國皇帝中,光武帝無疑是學歷最高的,他的班底也是文化素質最高的開國功臣,所以東漢王朝自開國起就帶著書生氣。西漢是在亂世的基礎上開國的,東漢是在劉家的基礎上開國的,老百姓們心裡都紮根在漢了,所以 劉秀 開國是打著光復漢室的稱號,也比較容易控制全國。
  • 西漢皇帝用娘家人,東漢皇帝用太監,兩漢用人態度決定王朝命運
    本質上,西漢和東漢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社會結構有著明顯的區別,更重要的是人才任用也完全不同。明明都是劉家的天下,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西漢和東漢。戰爭的後果西漢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人們常說的漢唐精神,指的就是西漢時期。
  • 東漢皇帝在位時間表,平均29歲,大漢王朝被外戚與宦官玩弄於股掌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享國四百零七年。然而東漢相比西漢總感覺要差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這樣評價兩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 世人都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朝代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這裡,我們再來說說西漢和東漢的區別。 東漢基本沿襲了西漢的舊制。當年,為何秦始皇要弄個郡縣制?權力高度集中啊,只是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了。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事實上,兩漢是歷史上所有分封王朝中最不出名的一個。像兩晉、兩宋這樣的朝代,都是在軍政體制尚未建立的時候,遷都避禍。由於城市和統治範圍的變化,而後世史家又根據城市東西南北的不同方位,對城市作了區分。最為重要的是,在劉秀建立東漢之前,已經有了玄漢王朝,繼承了漢朝的血脈。它的帝王劉玄也是長沙定王劉發之後,血脈不比劉秀遠遠。並且劉秀也曾在其下邊稱臣,後來兩人鬧掰,這才另起爐灶。因此,東漢王朝名義上稱其為漢,但實際上已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而劉秀則是正兒八經的開國之君。
  • 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後,如何對待西漢的宗室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中國古代,漢人兩個朝代都很興旺,一個是唐朝,一個是漢朝。漢被劃分為東漢和西漢兩個時期,即我們所說的前後漢。漢朝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王朝,而漢朝是後漢王朝,漢朝是劉秀建立的,說起劉秀呢,那就大有說服力了。
  • 曹丕的繼位風波,魏王國與東漢王朝的關係,魏王國的法理問題
    但事實上,從封建王朝的法理上,整個曹操時代甚至直到他兒子曹丕的初期幾個月內,也還是東漢王朝。作為曹魏代漢這麼一段歷史來說,搞清楚魏王國與東漢王朝的關係無疑是十分重要的,這會使我們能夠更好的理清這段歷史。
  • 劉邦的後代劉秀淪為平民,最終建立東漢王朝,為何知名度卻不高?
    東漢光武帝劉秀確實厲害,作為帝王也很優秀。在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創建「皇帝」稱號到清朝溥儀退位這2000餘年的時間中,一共誕生了四五百位帝王之中,光武帝劉秀無論是政績還是其它能力上,紫陌認為是能排進前十的。
  • 西漢之劉邦、劉徹、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之間的關係?
    西漢時期,劉邦是西漢皇帝劉徹的曾孫,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劉邦的第九世孫,劉備是劉備的第十九世孫,蜀漢劉禪是劉邦的第二十世孫。漢武帝是西漢時期的長沙王劉發,漢武帝蜀漢時期的劉備和漢武帝中山靖王劉勝,都是有血緣關係的。
  • 西漢之劉邦、劉徹,與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是什麼關係?
    談秦說漢(310)西漢之劉邦、劉徹,與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是什麼關係?東漢光武帝是西漢長沙王劉發之後,蜀漢劉備與劉禪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都是血脈關係。 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於沛郡豐邑,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豐縣。年少時不好勞動,年過四十無妻,與一個煙花女子曹氏鬼混,生下一私生子劉肥。在泗水亭謀了個亭長的職務,勉強餬口。
  • 歷史上滅亡的王朝背後:因為這些戰略性錯誤,讓王朝成為歷史
    比如說在上世紀末,一個人選擇努力做一個優秀的馬車夫,儘管他再努力,在汽車普及的時代洪流面前,這種努力其實一文不值,這也可以理解成戰略性錯誤,那麼在歷史上,都有哪些王朝有過戰略性的錯誤?圖片:西漢初年的劉邦劇照2、後期謬誤第二種謬誤,則是王朝在出現嚴重的統治危機以後,推行的新政策導致了統治性危機,典型的例子依舊是漢朝,不過這次是東漢。
  • 解析匈奴戰爭:東漢時期,強悍的北匈奴為何卻走向了衰落?
    因為他們超強的機動性,中原王朝向來對於他們無可奈何。西漢建國初年,中央王朝的大軍大多以車騎為主,即便出塞,也無法順利與匈奴展開交戰。及至漢武帝時期,他下令大肆鼓勵民間飼養戰馬,中央王朝的騎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長途奔襲追殺開始將匈奴一步步的逼向絕境。
  • 三國時期誰是正統王朝呢?曹魏、蜀漢還是孫吳呢?
    三國時期,說三國誰是正統王朝,有說是曹魏,有說是蜀漢,而東吳從來沒有人去提及,這也體現出正統位置之爭就在曹魏和蜀漢之間,那到底誰是正統呢? 曹操在亂世中,統一北方,功不可沒,也延續了漢室的壽命,若不是這樣,漢獻帝沒準早就讓群雄給害死了,漢室的滅亡可能還會早,並造成天下大亂。
  • 為什麼其他朝代的皇帝都有「廟號」,而西漢只有4個皇帝有!
    西漢的皇帝中,有廟號的皇帝只有4位。漢朝不像其他的王朝廟號濫用,漢朝之後廟號就開始濫用,後來的王朝一般只要是皇帝都會有廟號。然而漢朝只有4位皇帝才有廟號,這其中劉邦自然不用多說,肯定是有的,劉邦廟號太祖高皇帝,所以我們也可以稱劉邦漢太祖或者漢高祖,目前一般稱漢高祖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