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之爭,被B-36「擊沉」的CVA-58「合眾國」號航空母艦

2020-12-14 北雁自南歸

二戰硝煙散盡,航母在戰爭中作用進一步放大,已經完成了對戰列艦主力地位的替代,大炮巨艦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就此遠去。品嘗到航母帶來的甜蜜戰果後,戰後海軍提出了噸位更大、載機數量更多的超級航母建造計劃。不過正如二戰日本海陸馬鹿之爭,此時才從陸航脫離出來成立不久的戰略空軍,對於海軍龐大的造艦計劃也是一臉的不情願,理由很簡單涉及到了軍費劃分以及核戰條件下的戰略打擊方式。

1945年8月,B-29戰略轟炸機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直接促進日本無條件投降以結束二戰。戰後從陸航獨立出來的戰略空軍倚仗遠程轟炸機加核武的新興組合挑戰海軍,在傳統佔據核心地位的海軍眼中當然容不下新組建的空軍,再加上戰後軍費預算的削減誰都想拿大頭這就形成了相互間的衝突。為此,海軍需要發展一型戰鬥力遠超前級並能在核大戰中帶來優勢的超級航母。

B-29轟炸機

由於冷戰已經初啟,超級航母設計之初有兩種爭議方案。第一種:為達到對蘇聯進行核打擊,艦載機必須是能夠攜帶核彈的大型轟炸機,因此飛行甲板要做出一定載機量的犧牲以便起降,其次機庫只能配套有限護航戰鬥機。第二種:沿用傳統航母方案,儘量多的裝載戰鬥機以體現火力優勢。最後方案以起降重型轟炸機為主,適當增加艦載機數量(安全也很重要),由於早期核彈較大(約5噸),因此航母需要滿足起降45噸級以上轟炸機能力。由於特殊的起降要求採用了全通甲板設計,超級航母並沒有設計外凸佔用空間的艦島。

超級航母方案
超級航母方案

1948年7月29日,美國總統杜魯門通過新式航母建造預算方案,總計建造5艘超級航空母艦。以首艦CVA-58「合眾國」號為例建造費預算高達1億9千萬美元,如果將配套戰鬥群加上總預算高達12億6千5百萬美元,1948年美國全年軍費也不過140億美元,可想而知5個戰鬥群得花多少錢。而且超級航母最重要的配套艦載重型轟炸機研製不同步,至少要5年之後才能真正上艦這樣成本將會進一步提升。

航母模型水動力學實驗

按照設計要求CVA-58「合眾國」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達8.3萬噸,就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該型航母歸屬超級航母之列並不誇張。

航母模型水動力學實驗

原計劃搭載10架P2V-3C「海王星」或者AJ「野人」艦載轟炸機執行核打擊任務,另外還能搭載約40架F2H「女妖」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配套4部彈射器。P2V-3C「海王星」艦載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29噸,最大航程6288千米。AJ「野人」艦載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約24噸,最大航程3960千米。

P2V-3C「海王星」艦載轟炸機
AJ「野人」大型轟炸機

CVA-58「合眾國」號航母效果圖,四部升降機,四周防空等自衛火力都低於甲板高度,全通甲板沒有任何阻礙方便大型轟炸機起降。二戰美軍有過B-25轟炸機上艦轟炸日本的案例,有經驗的海軍對此估計相當自信。

CVA-58「合眾國」號航母效果圖

總統雖然批准了該型航母的建造給足了預算,但是眼紅的陸軍、空軍並沒有消停,特別是意氣風發的戰略空軍開始了大動作。回顧前身的陸航以B-29為主展開了現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硬生生將日本本土炸成一片火海,再配上新研製的原子彈直接促成二戰提前結束。

戰後隨著噴氣式時代到來,空軍也推出了一款B-36"和平締造者"戰略轟炸機(混合動力),最大航程16000千米、最大載彈量38噸,具正意義上實現了洲際飛行將核彈投向蘇聯。對應航母採用的重型艦載轟炸機,可憐的航程和載彈量明顯太弱,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而且B-36在1946年就已經開始生產服役,對海軍完全是赤裸裸的現實威脅。

1949年1月20日,杜魯門就職典禮上有5架B-36編隊飛越白宮,這已經完美詮釋了戰略轟炸機在總統眼中的地位。相對更複雜的航母作戰群,性能單一航程、載彈量都符合標準的洲際轟炸機更利於突防,為保證B-36(單價400萬美元)的大批量服役甚至取消了6個飛機研製計劃。資金的欠缺以及未來空軍地位的鞏固,風頭正勁的空軍在五角大樓支持下向海軍超級航母開刀。

B-36編隊飛過白宮

1949年4月18日,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乾塢中,已經安裝龍骨的CVA-58「合眾國」號航母開始建造。不過開工僅僅5天時間便硬生生停工,五角大樓開始大幅削減海軍預算開支,這估計是史上第一次美國空軍「擊沉」自家還在船臺上的航母。

鋪設龍骨和最初的外板

航母的臨時取消更是造成了著名的"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包括海軍部長在內的多名海軍高級將領集體辭職,但時任國防部長的詹森毫不退讓,甚至放下狠話:「海軍沒有必要存在,海軍要做的一切事情空軍都能做到。這跟蘇聯前期飛彈制論勝一個腔調:飛彈能完成一切,讓航母、空軍統統見鬼去吧。大受打擊的海軍將領甚至為此鬧出了人命,一個月後致力於推動航母發展的前任防長福裡斯特爾跳樓自殺,但是大局已定怎麼鬧都改變不了既成事實。

雖然空軍成功阻止海軍超級航母計劃,但是隨著蘇聯同樣擁有原子彈以及半島戰爭爆發,新的作戰模式讓空軍制勝論的理論一夜之間受到嚴重質疑。相對核大戰而言航母可以在局部衝突中佔盡優勢,能夠有效摧毀對方有生力量,而空軍固定機場更容易受到攻擊,因此機動性更強可以全球部署的航母再次回到視野。

緊接著戰略核潛艇於上世紀50年代成形,核彈小型化、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層出不窮,逐步構成現代意義上的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打擊平臺。自此海軍也有了核攻擊手段,航母又成了美軍發展的核心之一,只是可憐的「合眾國」號航母成了美國海空兵種之爭的一個犧牲品。

「福萊斯特」級代替「合眾國」號成為戰後美軍發展的第一型航母,也是第一款為裝備噴氣式飛機而專門設計的航母。該型航母首次採用蒸汽彈射器、斜角\直通甲板混合布置,構成了現代美國航母的基本框架。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日後在「福萊斯特」級航母上試驗的C-130似乎將「合眾國」號的使命複習了一遍,只不過現代戰爭已經不是純粹的投核彈,三位一體的打擊模式已經完美成形,戰術層面的實際需求更大。

相關焦點

  • 人類歷史上,唯一被戰列艦擊沉的航空母艦
    然而在這巨變的時代裡,卻發生了戰列巡洋艦擊沉航空母艦傳奇,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01.英國皇家海軍派出「皇家方舟」號與「光榮」號兩艘航母,掩護撤退的船隊。6月8日,「光榮」號在納爾維克港完成任務後,在「熱心」號和「阿卡斯塔」號兩艘驅逐艦的護衛下,返回英國本土。「光榮」號航空母艦,建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原為勇敢級戰列巡洋艦。一戰後,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她被改造為航空母艦,並於1930年服役。
  • 孤勇無懼天塹深,企業號航空母艦的 傳奇人生
    1944年2月27日,TF58編隊對特魯克環礁實施攻擊,企業號上搭載的裝有雷達的TBF復仇者夜間攻擊機參與空襲行動,此役共擊沉艦艇9艘,特設艦船3艘,運輸船31艘,總計237000噸,擊毀飛機270架。其中1/3的戰果由企業號取得。3月至6月間,企業號又參加了一系列海島和支援登陸戰。
  • 「約克城」號被日軍擊沉:再厲害的航母,也躲不過一個月4次襲擊
    文/滅霸他爸1942年6月的中途島之戰,美軍一舉擊沉日軍4艘航空母艦,自己也有一艘航母被擊沉,沉沒的「約克城」號,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遭到日軍四次打擊,堪稱美軍最倒黴的航母。從此,「約克城」號開始了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倒黴之旅。1942年5月,日軍企圖攻佔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交通線,孤立並迫使澳大利亞投降。
  • 幸運之鶴 淺談:「瑞鶴」號航空母艦
    計劃中包括了建造2艘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即「翔鶴」級航母「翔鶴」號與「瑞鶴」號。他們體現了日式航母的重要特徵,是日本航母中的佼佼者,並成為後來航母設計的基礎,故被稱為「標準航母」
  • 大西洋德國U艇獵殺者美國「博格」號護航航空母艦
    二戰大西洋戰場急需為商船隊護航的航空母艦,於是美國和英國一起將商船船體改裝成小型航空母艦,1941年秋第一級21級「護航航空母艦」由美國改裝成功,該級航母中的11艘交付英國皇家海軍
  • 獨家盤點:美國退役航空母艦大全[圖]
    戰爭中企業號共擊沉71艘、擊傷192艘軍艦、擊落911架飛機,並獲得了20枚戰役之星勳章、總統單位嘉獎勳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還包括美國海軍的特別表揚(Navy Unit Commendation)等榮譽,是二戰中美國海軍裡獲獎最多的,同時也是最重要而戰績最多的一艘。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
  • 戰艦聯盟航空母艦集結亮相 海上霸主登場
    其中的列剋星敦號航母滿載排水量43400噸,最大航速33.25節。擁有271米全通式飛行甲板,搭載常用戰機91架,備用9架。在1942年的珊瑚海海戰中,列剋星敦號與「約克城」號航母配合作戰,擊沉日本聯合艦隊「祥鳳」號航母,擊傷「翔鶴」號航母,並使「瑞鶴」號航母嚴重減員。但列剋星敦號航母也遭受毀滅性打擊,最終因航空汽油滲漏,汽油蒸汽逐漸蔓延引起大爆炸而沉沒。
  • 傳奇再現《戰艦世界閃擊戰》「企業號」航空母艦首次亮相
    傳奇再現《戰艦世界閃擊戰》「企業號」航空母艦首次亮相 灰色幽靈,碧海馳騁。卓著功勳,威懾群雄!
  • 墜落的義大利鷹——「天鷹」號航空母艦
    在1940年11月爆發的塔蘭託戰役中,英國皇家海軍使用老式雙翼艦載機突襲塔蘭託軍港,擊沉義大利海軍1艘戰列艦,並重傷了2艘。義大利海軍之前和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在卡拉布裡亞海戰時都沒有過這麼大的損失,義大利海軍一下子就充分認識到了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性。
  • 流水線模式生產的航空母艦——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再加之1922年籤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和1930年作為補充的《倫敦海軍條約》,當時對美國的航空母艦噸位限制在135000噸,單艘排水量不得超過27000噸。所以,對航空兵開始有著深遠認識的美國在謀求新的航空母艦發展思路,企圖建造高速輕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成本低,另一方面是儘量擴大航空母艦的數量。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列剋星敦號珊瑚海海戰中擊沉一艘日本航母 最後被自家驅逐艦擊沉
    在戰爭期間,有這麼一艘軍艦,日本方面多次選成已經將其擊沉,但是日本方面公布不久,宣稱被擊沉的軍艦總會活蹦亂跳的再一次加入到對日本海軍圍剿的作戰當中,這艘軍艦就是列剋星敦號。 據介紹,列剋星敦號是按照戰列巡洋艦設計建造的,但是在1922年西方列強籤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為了遵守該條約,美軍決定暫時停止列剋星敦號同級別的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並將建造進度較快的兩艘改造成航空母艦
  • 第一次參戰就被擊沉的大鳳號航空母艦,被寄予厚望卻未建寸功
    大鳳號是舊日本海軍的主力航空母艦之一,也是丸四計劃建造的唯一一艘航母,還是重裝甲的。可是第一次參加戰鬥,它就被美國潛艇擊沉,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計劃中的兩艘戰列艦最後都沒建成,第一艘「信濃」號基本建好的時候,日軍中途島慘敗,重型航母一下急缺起來,於是急忙把「信濃」號改成航母,可惜剛下水不久就在雪風號的護衛下被美國潛艇擊沉;另一艘更衰,建到一小半時,物資急缺不建了。倒是這計劃裡的唯一的航空母艦「大鳳」號建成了,本來日本在後面的丸五計劃中希望建造五艘這樣的航母,但沒有落實,我想他們可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吧。
  • 二戰期間那些日本航空母艦的悲慘下場
    航空母艦:「赤城」號(Akagi)——36500噸。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遭美國「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俯衝轟炸機重創,6月5日被日本「野分」號、「嵐」號、「萩風」號和「舞風」號驅逐艦擊沉。「天城」號(Amagi)——17150噸。1945年7月28日在日本吳港被美、英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的飛機和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的B-24轟炸機炸沉。
  • 兩手都要抓的典型,日本Junyo「隼鷹」級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隼鷹」級航空母艦共有兩艘,「隼鷹」為一號艦、「飛鷹為」二號艦,其前身為客輪「橿原丸」。 1940年日本軍方宣布徵用該船,在船臺上就地改裝為航空母艦。1941年6月下水。「橿原丸」改名為「隼鷹」號。改裝後的「隼鷹」號排水量24100噸,航速25.5節,可搭載53架戰機。
  • 由大型輕巡洋艦到航空母艦的蛻變——英國「暴怒」號航空母艦
    根據「暴怒」號的改裝經驗和航空操作經驗,英國在1918年又改造出「白眼巨人」號,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應該說,雖然美國人將航空母艦發揚光大,但英國才是現代航空母艦的發源地,各種關鍵性技術大都來自英國。
  • 珊瑚海之戰,美軍損失大於日軍,為何卻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為了保障陸軍部隊順利登陸,日本聯合艦隊派出3艘航空在內的16艘艦船進行掩護,日軍艦隊分為兩部,後藤有公少將指揮「祥鳳」號輕型航母在內的多之艦船,直接掩護登陸部隊,高木武雄中將指揮的「瑞鶴」號和「翔鶴」號兩艘重型航空母艦在內的艦隊,提供間接掩護,並伺機殲滅美軍航母編隊,彌補在珍珠港留下的遺憾。
  • 鳳翔號航空母艦,日本的第一艘航母,現代航母的開端
    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建造的,但是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則是日本建造,其就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同時呢鳳翔號航空母艦也是日本的第一艘航母。在1917年英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後,在1918年英國海軍決定建造的新的航母。而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本,也是很早就關注了航母。在獲悉了英國將建造新的航空的時候,日本便提出了自己的航母計劃。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當時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擁有10艘航空母艦,而盟國方面僅有美軍的3艘和英軍的1艘。日軍佔有明顯的局部優勢。1941年12月7日的偷襲珍珠港之役,日軍調集6艘航空母艦參戰,這是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重大勝利,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局部優勢進一步擴大。不過這次勝利為日本海軍開啟的卻是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