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桂林訊 (記者/巫美橋紅 通訊員/張燕)「自從在敦睦村實施城中村環境衛生保潔市場化以來,村裡乾淨整潔了,在桂林市城市管理數位化指揮中心的案卷中,幾乎沒有再出現過該村整改的案卷。」7月5日,桂林市秀峰區甲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羅立平說。
敦睦村的環境衛生變化是秀峰區探索推進轄區城中村環境衛生保潔市場化運作模式的縮影。敦睦村是秀峰區佔地面積最大的「城中村」,常住人口加流動人口達1萬多人。2018年9月以前,敦睦村內房屋結構雜、住房密、活動人員多,內部環境髒、亂、差。
「當時,村內的衛生清掃保潔由村裡指定12名保潔員負責。保潔員們大多是村民及其親戚,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由於保潔員待遇偏低,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導致村內清掃保潔效果不佳。」羅立平說。
敦睦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廣泛宣傳動員,要求全體村民積極參與村裡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與800戶村民籤訂「院內門前三包責任狀」;制定《敦睦村城中村環境衛生保潔外包實施辦法》,實行新的的籌集方式,即政府支持一點、村委集體支持一點、村民每戶按城市標準收垃圾費,使該村的環境衛生有了資金保障。
2018年9月17日,敦睦村的環境衛生保潔正式外包給桂林宏邁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嚴格按照制定的保潔標準管理,明確保潔員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並通過獎懲制度,督促工人自覺履行職責。
保潔工作外包後,敦睦村道路乾淨整潔,垃圾桶和衛生死角清理得乾乾淨淨。轄區內亂張貼小廣告等現象也得到了有效治理,復發率幾乎為零。
「和睦村環境衛生保潔市場化運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一步,我們將在轄區7個村委會37個自然村逐步推進該模式,徹底打破城區環衛工作『政府全包、管幹一家』的作業體制,使行政管理部門從『裁判員』與『運動員』的雙重身份中解脫出來,將全部精力放在對外包企業環衛作業巡查、作業質量評價考核等方面,一心一意當好『裁判員』,真正實現了管幹分離。」秀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