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豐:中概股留在海外對中國有利

2020-12-22 張忠

最近,中概股可謂火爆,貝殼在美上市,被各方投資人看好,其實際控制人左暉更是身價一夜暴漲700多億。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提出疑問,像貝殼這麼好的公司,為什麼不在國內上市,而非要去美國?因為如果在國內,貝殼的估值可能會更高。另外,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中概股未來到底是留在國外好還是選擇回歸?百度超級對線直播節目(#超級對線#)日前邀請了美國匯盛金融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以下是陳凱豐的部分觀點。

中概股會成為有史以來融資金額最高的年份

中概股現在可以說是熱火朝天。今年2020年雖然疫情爆發,但是我認為是中概股會成為有史以來融資金額最高的年份,基本上每周都有新的中概股在美上市,最近有優客工場上市,還有鏈家,還有金山雲,還有在線保險公司、醫療機構,等等。今年的中概股上市的規模、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概股有許多國內家喻戶曉的公司,比如,騰訊、阿里巴巴、工商銀行,中國人壽,中石油、中石化,等等,中概股目前總市值將近1.3萬億美元,我看過一個統計數據,說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的市值加在一起和國內A股市值其實是比較接近的,這兩個可以說各佔一半天下。

當然中概股也發生過很多的問題,過去一共500多家中概股上市,現在剩下160家,三分之二中概股或者是摘牌,或者私有化,或者併購,或者破產。

如何看待中概股通常被認為低估的問題

首先,沒有一個CEO不認為自己公司是被低估的,這是主觀的情況,另一方面,要看行業的區分,如果你是一個傳統銀行,在中國上市很難,在國外也很難,但如果你是做生物科技的公司,做雲計算的公司等等,在美國估值卻不一定比在中國估值低,包括今年金山雲上市以後,它的股價幾倍的上升,PE遠高於一般的股票,這是行業的問題,不是在哪個國家的問題。

中概股和國內A股整體容量類似,傳統上中概股是包括香港市場的,也算海外上市,還包括ADR,這個市值和A股市值是非常相近的。

為什麼我認為長期來看中概股非常有前途?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佔了哥倫比亞整個股票市場市值60%,它為什麼在紐約上市?從普遍的現象來看,任何一個國家所謂的旗艦企業,它都是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不管是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還是中國現在的大型企業、歐洲的大型企業如BP、韓國的三星,等等,基本上,小國家前兩三大的企業,大國家前50大企業,一般不是直接在紐約上市就是間接在紐約上市,其原因一是有品牌效應,二是減少溝通成本。

我自己在紐約,我就發現,我們需要和一些合作夥伴談,要投資他們,或者他們要投資我們,如果是在紐約上市的公司,對方就會非常認可。為什麼?因為作為在紐約上市的,或者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它產權清晰,管理架構、公司治理結構都很清晰,對於第三方的合作夥伴來說,很透明。中國企業如果要全球化開展業務,不管是去哪個國家,如果它頭上戴的是一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或者在紐約證交所ADR上市的,實際上可以帶來大量的無形的資產,減少溝通成本。對於很多國家來說,他們對於所謂的政府管理的、或者由政府控制的企業,還是有一定的警惕性的,他們認為這背後有不透明性。

在目前中概股幾百家上市公司裡面,現在的問題是,有很多是很小的公司,這些企業過去鑽了一個空子,在國內上不了,於是選擇在美國上市,但是我覺得這些企業可能以後不會是中概股的主流,中概股的主流以後還是會像工商銀行、中國人壽、阿里巴巴、騰訊,等等這些企業。今年新上市中概股確實是比以前中概股的整體規模要大了很多,像貝殼上市,這個市值就非常令人滿意,市場普遍認為這個公司是非常靠譜的公司,這是為什麼我整體對中概股在海外還是非常樂觀的,長遠來看是非常看好的。

美國證監會主席克萊頓反對投資中概股嗎

我不認為克萊頓反對投資中概股,實際上他本人與中概股是很有淵源的。他以前是在美國很有名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律師事務所當時是幫阿里巴巴上市的,所以克萊頓本人參與了阿里巴巴上市前的文件申報過程,所以他是證監會歷任主席裡面最熟悉中概股的。但是他確實說了中概股有風險,然而,他說的確實沒錯,他提示大家注意風險,後來很快就曝出了一個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案。去年,中概股有20多起財務造假的案件,有十幾家公司被停牌。220家中概股是去年的事情,現在剩下170多家了,中概股的淘汰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美國證監會主席克萊頓是為了保護股民的利益,確保公正,所以他提示大家注意風險。

中概股在海外對中國有利

根據我查到的信息,第一家中概股是1993年的上海石化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1994年是華能電力,第一批中概股都是大型國企改制上市的。這一批國企在海外上市對幫助國企改善公司治理機構、進行現代企業改制立下了汗馬功勞。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性事件是1997年,中國的東方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同時在紐約上市,國航在香港上市,這個對於後面整個民航業大規模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1997年之前我記得在國內出差坐的飛機都是圖154,經過了上市募集完資金,引進了很多飛機,中國民航徹底的改觀了,這是中概股立下的汗馬功勞。

後來第二批中概股是新浪、網易、搜狐三大網站,當時他們進來以後,實際上確實是徹底的幫助了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開始騰飛。在之前中國沒有人敢投資網際網路,我記得當時大家一聽說網際網路公司,即使不認為是騙子公司,也會覺得投資會有損失。當時那批公司都是虧損上市的,但是他們上市帶來了大量資本,而且由於新浪網易搜狐的成功,帶動了後面大量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後面還有百度也非常非常成功。

第三批開始是全面中概股開花。中國的搜尋引擎、電子商務、遊戲、視頻點播,教育、傳媒廣告,等等,這一批範圍更廣,但是整體上也出現了一些非常多的問題,至2008年、2009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後,中概股都停了,美國IPO都停了,至2010年開始全球新一輪增長期,中概股也殺回來了。對這一批的中概股,你只要有好的概念、團隊和產品,在華爾街都是照單全收,全面追捧,人人貸、360金融、蔚來汽車,這些企業是全方面的開花。我認為現在開始,中概股可能是更多的美國投資人把它當成是一個參與中國經濟的工具,不像一開始的時候,以投機或者賭一把為主的,現在更多想著中長期,作為一個配置型投資。

現在的紐交所裡面最大的一張彩色照片就是阿里巴巴上市,因為阿里巴巴上市是紐約證交所有史以來募集資金最大的一起IPO,也是全球最大的IPO,這對於紐約證交所是非常自豪的。他把阿里到處就說,還有別的照片,包括歷史記錄等等,過去是非常輝煌的,下一步我相信還會有更好的旗艦型的企業過來,這是我個人的判斷。

我認為中概股的群體在海外,其實是幫華爾街的機構投資人創造了一個投資中國的可能性,他們參與中國經濟增長,確保了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高度互聯互通,我認為中概股千萬不要輕言撤回國內。

如果覺得個別中概股有風險,可以買中概股指數基金

如果是考慮到對於中概股的風險等等,也可以去買中概股指數,美國有很多中概股指數,包括有一些是和國內基金公司合作的、在美國發行的中概股指數基金,這樣的話也不用考慮匯率開戶等等各方面的問題,直接把中概股配置個股換成指數。一般來講,個股如果出現私有化下市的問題,按照我個人的觀察,這個時間是非常長的,少則兩年,多則三五年,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把這資金放在這裡面一直鎖定,又沒有分紅,其實是挺長的流動性風險。

當然如果頻繁交易的,還可以去用衍生品進行對衝,中概股在美國有大量的衍生品圍繞著,包括看漲期權,包括看空期權,還有做價差的套利,放一小筆錢,只要大漲就能大賺,如果沒有大漲,虧損成本非常有限,這也是一種做法。

華爾街有個說法,就像手頭拿個冰激淋一樣,如果不動的話,冰激淋會不斷地融化消失。在現在的市場,全球都在大規模量化寬鬆注資市場的時候,如果把股票都賣了,只有現金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做一些投資,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配置,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果通過中概股來參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些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華爾街經濟學家陳凱豐:大量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會帶來什麼影響?
    標普500指數8月收復失地,9月3日觸及3588.11點的歷史新高,儘管隨後出現較大回撤,無礙指數輕鬆完成觸底反彈50%,中概股整體股價表現也在今年創下新高。作為華爾街金融圈知名的華人投資人,美國匯盛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對華爾街市場動向有獨到見解,日前他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的採訪。
  • 廣州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
    正是在這種氛圍中,廣州的企業海外融資之路也正式打開,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也於此時開始。 2000年,在廣州創立的網易,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在美國成功上市。這一年也被稱為中概股元年。但在網易之後,廣州企業赴海外上市歷程出現兩次「空檔期」。
  • 廣州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
    雖然在2020年,中概股市場跌宕起伏,中國部分企業赴美上市難度增加,但廣州赴海外上市企業數量不減反增,出現別樣的繁榮。截至目前,2020年,廣州共有5家企業赴美上市,超過往年水平。而在赴美上市的廣州企業中,有6家首發募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繁榮背後,廣州中概股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發展表現到底如何?
  • 歸來仍是少年:中概股的出走與回歸
    中企美國淘金史從1992年,華晨汽車在紐交所IPO,開創了中國公司海外上市這一模式的先河,到1999年,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中華網在納斯達克上市,再到三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在千禧年赴美IPO,中國公司在2000年前後,形成了海外中概股發行的第一波高潮。但2000年後,隨著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中概股上市經歷了一個較長的低迷期。
  • 資本市場三十年,中概股的「大航海」之路
    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始於上世紀90年代,彼時正值中國股市建立初期,中國企業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下稱「紐交所」)、納斯達克開始嘗試性的股票融資。1993年7月,上海石化(SHI)作為第一批試點企業正式在紐交所上市交易,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中國企業,中國企業海外融資之路也正式打開。
  • 騰訊音樂等尋求在港二次上市,港交所為何成為美股中概股的天堂?
    其實在2020年已有網易、京東等多家公司回港二次上市,如今美股中概股又迎來回港二次上市潮,那這些企業為何要回港上市呢?美股中概股為何扎堆回歸除了騰訊音樂、B站等企業,百度、攜程、汽車之家等也被爆出將回港上市,短短兩周,為何已有近7家美股中概股,被爆出將回港二次上市?美股中概股回歸潮的集中爆發,或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 東邊日出西邊雨:關於中概股的思考
    作者: 郭圓濤,PhD/ 錢鷺,CFA/ 張軒揚,PhD來源:招商證券國際• 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中概股面臨退市風險• 中美雙邊監管合作協議的達成尚需時日>• 香港交易所將受益於中概股二次上市新法案的通過或令中概股面臨風險。
  • 一杯咖啡毒死中概股融資,香港或成中資出海IPO僅剩出路
    如此耿直地表示財務造假,連一點抗辯的餘地都沒留,這種坦誠在金融圈裡真是不多見。就算是康美藥業當年承認虛增299.44億元,也否認了大半年,最後用了「核算帳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這種委婉說法。 據燃財經報導,瑞幸如此爽快地自曝造假,是因為美國多家律所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加上財報披露時限臨近、新增獨董成立特別委員會,才有了上述的一幕。
  • 中概股先驅新浪,終究走向私有化
    受此消息影響,新浪當日上漲10.55%,收盤價為40.54美元/股,市值為26.51億美元。開啟一個時代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進程中,新浪曾是一面旗幟。作為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新浪讓國內同行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帷幕。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怒懟中概股,行了,都排隊回國吧
    而在一篇題為《新興市場投資涉及重大信息披露、財務報告和其他風險,補救措施有限》的文章中,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被提及了21次。「行了,中概股排隊回國吧。」一位VC/PE資深人士感慨。瑞幸造假事件曝光後,4月以來超過半數中概股股價下跌。如今,該主席的發言,讓中概股的信任危機進一步蔓延。
  • 美國要對中概股「下死手」?中國證監會剛剛回應了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美國要對中概股「下死手」?中國證監會剛剛回應了 近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下稱法案),對外國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額外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嚴格的審計要求上述法案的要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期涉嫌財務造假的瑞幸咖啡以及隨後引發的在美上市中概股的信任危機。
  • 美國證監會主席矛頭對準中概股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凜冬將至?
    美國匯盛金融(Horizon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指出,「大家如果嗅覺靈敏,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屬於提前警告,下一步可能很多中概股會被調查,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中概股受風險提示美國證監會官網當地時間4月21日發布的一篇文章引發資本市場的關注。
  • 愛奇藝、跟誰學被做空,好未來自曝家醜,遭獵殺的中概股怎麼辦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武昭含編輯|米娜頭圖攝影|鄧攀中概股遭遇了風聲鶴唳的一夜。4月7日晚,做空機構渾水宣布正在做空愛奇藝,協助Wolfpack Research(簡稱狼群)對愛奇藝進行全面研究,「我們認為它是一個騙局」,它還估算愛奇藝將其2019年營收誇大了約80億~130億元。
  • 中概股為何掀起赴港二次上市浪潮?獨角獸們去哪敲鐘?
    這是幾支頗具代表性的中概股:2000年上市的網易是最早赴美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之一,攜程在2003年登陸納斯達克,百度登陸美股也約有15年之久,以當前市值計算,京東、網易、百度分列在美上市網際網路企業的第二、四、五名。
  • 港交所迎中概股回流 市場生態大變遷
    時代周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2020年以來,瑞幸咖啡(LK.NASDAQ,已退市)造假事件讓存在已久的中概股信任危機再度爆發。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概股回歸已成趨勢,更多的中概股正在回歸港股或A股二次上市的路上。
  • 《2020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跟誰學榮獲「2020年中概股最具投資...
    來源:證券日報旌鑫日前,由《巴倫周刊》中文版、《財經》雜誌、老虎證券共同主辦的「美國大選後中概股的機遇與挑戰」論壇於北京成功舉辦。在該論壇上,三方聯合發布了《2020年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報告中,在線教育中概股跟誰學(GSX.US)榮獲「2020年中概股最具投資價值」獎,在多個榜單均排名前列。該榜單的產生過程,以公開市場數據為基礎進行量化統計,對以美國為主要上市目的地,仍在交易的236隻中國內地公司股票,進行指數化評分。計算模型中包括公司規模、股價回報、成交熱度、公司質量和投資者關注度五個維度的量化指標。
  • 美國新法案直指中概股 但實際影響不大
    儘管《法案》適用於美國之外所有國家的公司,但業界認為其矛頭對準中國公司的意味非常明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是否會受到衝擊?從美股近幾個月的趨勢來看,中概股似乎並未受到明顯的大面積影響,有漲有跌。《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多家中概股企業及第三方專家,大多數持樂觀態度,認為實際影響不大。
  • 海投全球CEO王金龍:主流投資者仍看好中概股 預期明年美股平穩上漲...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概股上演了赴美「上市潮」和「回歸潮」並舉的景象。與此同時,今年仍有二十餘家中國公司赴美掛牌,成為過去數年來赴美上市最火爆的年份之一。  如何解讀這一現象?眼下華爾街投資者如何看待中概股?中概股在美股市場前景如何?
  • 鬥魚榮登「2020中概股最具成長力TOP10榜單」
    中新網11月30日電 日前,全球著名金融媒體《巴倫周刊》中文版聯合《財經》、老虎證券共同發布《2020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國內領先的遊戲直播平臺鬥魚憑藉穩健提升的綜合實力及良好的市場認可度,當選「2020中概股最具成長力TOP10」,並躋身該榜單第2位。
  • 股票牛:美國大選帶來的中概股投資機會分析
    目前市場普遍預計,拜登執政後大概率不再濫用國家安全概念、不再把證券投資和監管「政治化」,中美兩國如果能夠重回正常的對話軌道中來,監管機構也有望就中概股的審計合作、聯合檢查等議題達成一致。被拖累的中概股機會雖然川普新的對華施壓政策可能無法全面落地,但在短期內依舊難以避免會對市場的風險偏好產生一定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