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訪臺灣 政治戲碼各取所需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美國衛生部長阿扎 圖源:美媒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扎(Alex Azar)8月9日率團訪問臺灣,與蔡英文會晤,並與「衛福部疾管署」籤署合作了解備忘錄。此次臺美之間的互動,充滿了政治算計,不過是一出各取所需的政治戲碼。

  蔡當局的宣傳火力此際全開,刻意將同日稍早來臺弔唁李登輝的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一行,與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扎率團來訪這兩件事情連結在一起,企圖營造美日高層都在挺民進黨當局,蔡英文也配合接見森喜朗、阿扎,演得好不熱鬧。

  其實,日本前首相森喜朗率團來臺,只是為了弔唁7月30日過世的李登輝而來,一種追憶過往交誼的人情表達,而且森喜朗很低調,專機是向空中巴士租借,全團走商務通道,當日即返回日本,談不上促進或提升臺日雙邊關係。

  反觀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拿美日兩架專機同時停在松山機場的畫面,在臉書上宣稱是臺灣近年來的「外交」突破,而同黨「立委」蔡適應也強調,此舉意味著臺灣開創新的「無邦交」模式。綠營網軍隨即廣為宣揚,一副民進黨不得了的樣子。

  森喜朗單純的弔唁之行,民進黨都已渲染為天大的外交成就。在美國川普總統為了拉抬低迷選情,拼命對大陸濫打「臺灣牌」的情形下,衛生部長阿扎來臺訪問,更淪為蔡當局傾力操作內外大文宣的政治煙火。

  阿扎來臺的確是政治味十足,川普政府下這一著棋,無非是玩弄「反中」、「抗中」的競選手法,以推升川普日趨下滑的民調與選情,好讓美國選民誤以為他最敢與大陸抗衡,11月3日大選時能將選票投給川普。

  美國在臺協會(AIT)明知2000年運輸部長史雷特(Rodney Slater)、2014年環保署署長麥卡錫(Gina McCarthy)兩位美國部長曾來臺訪問,阿扎並不特殊,但仍搬出美國總統繼位順序的理由,宣稱是1979年臺美斷交以來層級最高者。

  有了美方提供的這些柴火,民進黨對阿扎此行,更是開足了大內宣與大外宣文宣的火力,透過所能影響、左右的各類媒體大幅報導,刻意凸顯為臺美關係空前密切,川普政府絕對會力挺蔡政府。

  問題是,這種嘴巴上的支持,始終存在臺美關係裡面,如美方宣稱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WHA)觀察員,但她卻逕自宣布退出世衛組織(WHO);要不然,就是臺灣按照美方的需求付錢了事,像美國近來幾次對臺軍售就是如此。

  既然阿扎來臺,象徵臺美關係更好,雙方籤署醫衛合作了解備忘錄就是指標。結果,臺美籤署並非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衛福部長」陳時中,而是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民進黨當局臺美事務委員會主委楊珍妮。

  更重要的是,臺美合作了解備忘錄內容雖涉及全球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及專業資訊交流等,但對臺灣防治新冠肺炎,最需要的藥物瑞德西韋,已掌握所有貨源的美方卻沒有具體承諾,還是買不到,雙方並不是對等互利。

  也因此,若說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來訪,有助於增進當前臺美關係,倒不如說川普政府盤算對抗大陸的布局中,臺灣已淪為棋盤上一枚棋子。而所謂的臺美關係,也建立在美方利益大於臺灣的失衡狀態,全看川普政府的動作了。(作者司馬正翔,臺灣資深媒體人)

來源:大華網路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朱穗怡:美炮製「每月一訪」 臺灣沒好果子吃
    其實,華府高官每次訪臺後,臺灣都沒有好果子吃,可見川普政府炮製的「每月一訪」根本就是「糖衣毒藥」,如今環保署長取消訪臺,蔡當局當然是失望之極,但臺灣民眾倒是鬆了一口氣,因為無須被美方予取予求了。  近月美國高官頻頻訪臺,主要源於美國國會於2018年通過所謂「臺灣旅行法」(「與臺灣交往法」),鼓吹開放美臺所有層級官員互訪,但川普政府直至任期後期才開始執行這一法案,尤其川普敗選後仍繼續派出高官訪臺,一方面是為了挑釁和刺激北京,另一方面是要令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給勝選的民主黨對手拜登留下一個爛攤子。
  • ...臺灣是川普的瘋狂政治大冒險,這是逼急了想和蔡英文玩試錯遊戲?
    其中,狂打「臺灣牌」,成為了川普持續引爆中美、兩岸及區域關係緊張的策略手法。而在系列政治操作對選情拉抬有限的情形之下,川普便開始啟動瘋狂政治大冒險的試錯遊戲。假若這種非理性的、缺乏長遠大局意識的操作手法被無限上綱,很有可能會導致既有的互動模式瀕臨崩盤,甚至產生質變的危險。
  • 蔡英文開放美豬美牛遭猛批,島內輿論:這才是真的會出賣臺灣的人
    「壯闊臺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30日稱,臺灣要走向國際、參與國際貿易就要願意與國際標準接軌,「是時候了」。前「副總統」陳建仁稱,安全部分不用擔心,大家應該配合,讓臺美經濟交流更好。「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還在臉書列出7點說明,聲稱「唯有接軌國際,才能走向世界」。前「立委」孫大千在臉書質問陳吉仲稱,如果連健康都沒有了,臺灣人民怎麼走向國際社會?既然臺美關係良好,為什麼要以犧牲臺灣的食品安全作為代價?
  • |臺灣一周
    文/許億美衛生部長訪臺只是一場政治秀8月9號,美國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到訪臺灣,給民進黨當局極大的鼓舞。哪裡知道這位部長致辭的時候,不小心口誤,把蔡英文稱呼錯了。這本來無關痛癢,畢竟阿扎在職業生涯裡對蔡英文的確很陌生,口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國民黨開記者發布會專門要求民進黨當局讓這位阿扎道歉。民進黨呢?
  • 美國從頭到尾就是「坑」臺灣,民進黨當局「大外宣」戲碼破功
    圖片來源:網絡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際,臺灣希望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今年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卻未果,讓民進黨拿臺灣防疫成就和「口罩外交」來進行「大外宣」的戲碼頓時破功。臺灣「中時電子報」28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當初民進黨當局毫不避諱地將臺灣捲入後疫情時代的中美角力,至此臺灣民眾的健康訴求平白蒙上政治操作的陰影,而民進黨當局的「大外宣」如今則不免更顯得是一廂情願了。今年臺灣謀求在沒有「一中」的情況下參與世衛大會被拒,自然也不利於改善兩岸關係的僵局,甚至雪上加霜。
  • 解放軍連續11天亮劍後,美高官取消「訪臺」
    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副國務卿克拉奇相繼「訪臺」後,島內近期大肆炒作美國環境保護署長安德魯·惠勒也將來臺。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日前聲稱,這是自己去年就致電「誠摯邀請」的,「象徵臺美之間的友好關係」,臺灣民眾「會感到振奮」。 然而,正當蔡英文當局「翹首以盼」之際,卻收到了絕望消息。
  • 王昆義:美國次卿克拉奇「訪臺」所為何事?
    美國國務院還聲稱,這是自臺美「斷交」41年來美國官員訪臺最高層級。克拉奇到臺灣所為何事?美國國務院聲明雖未提及將主持 「美臺經濟暨商業對話」一事,但是臺灣外事部門則表示,樂見在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於8月31日宣布啟動美臺經濟對話後,美國務院立即派克拉奇「訪臺」,與臺灣地區討論如何就各項優先領域,強化臺美經濟合作。
  • 臺灣玩不起戰爭邊緣遊戲!
    (評論員 林淑玲)美國衛生部長阿扎(Alex Azar)8月9至12日訪臺,蔡當局高調宣傳,接下來,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布拉格市長賀瑞普等約90人代表團也預定在8月底訪臺,大陸已宣布在臺灣海峽及臺灣南北端進行軍演。
  • 低調「訪臺」的美高官,這次又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臺灣媒體「三立網」聲稱,此次搭乘專機前來的是美國美國中情局局長哈斯佩爾,但隨後臺外事部門就出面對此做出了澄清,稱「三立網」的報導與實際情況不符。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此次抵臺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亞太情報指揮官史達曼,且在當晚離開臺灣。島內的綠營媒體對此表現的非常激動興奮,如此的資源怎能放過?各種「美軍高官秘密『訪臺』」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
  • 蓬佩奧猛打「臺灣牌」,美國務院發聲:他本周不會訪臺
    蓬佩奧猛打「臺灣牌」,美國務院發聲:他本周不會訪臺 蓬佩奧屢屢操弄涉臺問題,外界擔憂,他是否會在美國政府交接前為了急切撈取政治油水而突訪臺灣。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11日宣稱,蓬佩奧本周「沒有訪問臺灣的計劃」。有網友留言稱,美政客「別再當世界的麻煩製造者」。蓬佩奧6日宣稱,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凱莉·克拉夫特將訪問臺灣。
  • 臺灣炒作「美國高官訪臺」,不給好處,來100個大官又有什麼用?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這,就是美國現在對臺灣的態度。儘管在疫苗、FTA等攸關臺灣核心利益的課題上具體承諾是「零」,卻成日炒作「訪臺」的姿態。坦白說,除了換到一趟衛生部長來訪臺灣外,我們根本看不到任何具體的「牛肉」。關於全世界搶破頭的新冠肺炎疫苗,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在8月10日說:「優先提供美國,一旦滿足國內需求,會以公平方式提供國際。」也就是臺灣沒有特殊待遇。而關於大家心心念念的FTA,美國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也在8月31日臺美視訊會議中點出,美國政府仍相當在意「臺美貿易逆差擴大議題」。
  • 蔡英文為拍川普馬屁,允許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牛肉進入臺灣!但...
    張華 中國社科院臺灣所副主任8月28日,蔡英文當局突然大陣仗宣布,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和30個月齡以上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臺灣,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蔡英文為何要開放毒豬毒牛進口?國民黨、民眾黨等在野黨則認為,蔡英文未與相關業者和大眾溝通就做出草率決定,也沒有徵詢臺灣民意機構的意見,違反程序正義原則。國民黨還組織22縣市國民黨議員同步舉行記者會,但從實際情況看並沒有取得大的反響。
  • 臺灣專家:臺灣若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政治衝擊比美豬強烈
    日本福島等核災區食品積極對臺叩關,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泰廷表示,蔡「政府」若複製萊豬模式讓核食入臺,產生的負面衝擊將遠比萊豬強烈,因為日本一貫在意中國大陸因素,臺灣進口核災食品除了未必能參與CPTPP,日本也不會在國際議題上過度友臺,等於是兩頭落空。
  • 馬英九智囊:川普政府太「瘋狂」 蓬佩奧是否「旋風訪臺」要警惕
    @銳看臺灣報導(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日在社交媒體發文,宣稱「美方將停止美國官方在與臺灣接觸上的限制」。對此,馬英九執政時對美政策智囊學者、臺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前所長陳一新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此舉確實是到了「瘋狂」的地步。
  • 馬英九智囊:川普政府太「瘋狂」 蓬佩奧是否「旋風訪臺」值得警惕
    陳一新表示,美方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曾經明確承諾不與臺灣進行官方往來,因此,長期以來,美臺官方交往有很多規範性文件。 比如,1990年代美國有一個所謂「臺灣指導方針」,這相當於美國國務院關於「美臺交往」的一個內部備忘錄,其中對美臺官員的會面地點、稱呼、信件往來、到臺灣旅行以及接受贈禮等都有極為詳細的規範。
  • 臺灣十大政治領袖排名出爐,冠軍竟是侯友宜
    民進黨在今年初以817萬票勝選,520展開第二任期後,臺灣政壇也逐漸出現變化,據媒體今公布「10大政治領袖排行」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榮獲第一,打趴緊排在後的一群綠營政治明星。據《ETtoday新聞雲》今29日公布最新民調,以「10大政治領袖排行」進行調查,最終結果顯示,侯友宜榮獲第一,臺灣副領導人賴清德排名第二,「衛福部長」陳時中則排在第三,民進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陳其邁獲第四,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實力不俗,也排進前五名。
  • 「館長」被槍擊住院,政治人物紛紛探望,網友嘆:臺灣政治的悲哀
    更讓人驚訝的是,他負傷住院後,包括新北市長侯友宜、臺北市長柯文哲、「時代力量」前主席黃國昌紛紛在百忙之中前去探視,有網友直言,「政客對一個網紅點頭哈腰,真是臺灣政治的悲哀!」「面目可憎」為啥成為網絡大V從長相看,陳之漢就「很社會」:五大三粗、全身刺青,平時說話也是「三字經」不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