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際網路時代維基百科的生產模式

2021-01-10 人民網

摘 要: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Web2.0時代的到來,網民現在通過網際網路傳播信息的方式更加的多樣化,每個網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由此在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生產模式變得越來越複雜,形式多樣化,同時「不同知識的表達和貯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筆者通過對前人研究的梳理,並以維基百科的知識生產為例,總結出網際網路新時代知識生產的新範式。

關鍵詞:網際網路;維基百科;生產模式

中圖分類號:G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9-0094-02

一、網絡的發展對知識生產的影響

截至2015年6月30日,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總體網民規模已達到6.68億,其中半年新增1894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48.8%,其中手機網民5.94億,佔網民總體的88.9%[2]。我國網民規模一直呈上升趨勢,網際網路的觸角已經遍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傳統的知識和創造主要依靠紙質讀物來進行。這些知識的傳播必須經過層層審核,過程複雜,而且知識生產只是單個領域的獨立出版。這樣極大地限制了知識傳播的效率和及時性,也給一些需要獲取這些知識的人帶來不便。

網際網路時代交流更加便捷,「小世界理論」的提出和發展使得我們對網際網路時代紛繁複雜的關係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整個世界由原來的原子世界進入到比特世界。這樣大大強化了知識生產的合作與協同,同時也為知識生產提供了近乎無限的原料。分布式計算的普及使大量個人電腦用戶執行同一個生產任務,通過合力,可以大大提高知識生產的效率,也為新的環境下知識出版提供了更多的範式。

二、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生產的新方式

基於網際網路平臺的大規模用戶協作,知識生產已經是當下新型的知識生產模式。英國學者吉本斯提出當下新型知識生產模式的特點有:問題導向、跨學科性、異質性、社會責任感和評價體系五個。新的知識生產體系更加強調人類和社會效應,與傳統的注重經濟效益有了本質的轉變,凸顯了知識的人本價值。對於網絡出版,北京大學謝新洲教授曾這樣定義:「信息通過網際網路向大眾傳播的過程都叫網絡出版」。按照這個定義,現今諸如Quora、維基百科和知乎等信息傳播分享平臺都是重要的新型眾包式知識生產和傳播方式。開放的內容生產機制和全民參與的特性使得知識廣泛匯聚,促進了知識的交流和普及。但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諸如信息權威性不夠和虛假信息等。

三、維基百科知識生產特點分析

首先了解一個概念——「機制」。機制的定義是什麼?百度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相近: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學和醫學通過類比借用此詞,指生物機體結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以及其間發生的各種變化過程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相互關係,在社會學中的內涵可以表述為「在正視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協調各個部分之間關係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具體運行方式。現已廣泛應用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指其內部組織和運行變化的規律[3]。理解機制這個概念,最主要的是要把握2點。一是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是機制存在的前提,因為事物有各個部分的存在,就有一個如何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問題;二是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一定是一種具體的運行方機制,是以一定的運作方式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繫起來,使它們協調運行而發揮作用的。

因此總結,機制體現的是一種組織內部的相互關係和一種組織規範,因此依據前人的定義,有學者提出維基百科的信息傳播機制是「實現維基百科信息有效傳播的內在方法和過程」[4]。在此機制中,維基百科的詞條、創作者、受眾和平臺組成了維基百科知識傳播的完整的機制。

維基百科在運營過程中出了創新的知識生產機制,還有強大的技術保障作為支撐。在維基百科知識協同生產過程中,各項技術保障功能如IP禁止、沙箱測試、頁面鎖定和更新通知等功能,給信息的編輯者提供了規範的信息展示方式,同時也保證了維基百科的詞條不被惡意編輯和破壞,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知識的質量,也保護了原創者的繼續創作信息的熱情和權益。

包羅萬象的知識內容也是維基百科的一大特點。維基百科的詞條內容是隨著一個熱點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同時在用戶的合作下,不斷湧現出新的詞條內容,「維基百科」、「維基引語」和「維基書庫」項目的實現也是眾多信息編輯者不斷努力的結果,同時也不乏一些在某些領域非常專業的編輯者參與維基內容的共建,使得信息不再局限於某一個時間和空間。「維基新聞」的開設也使眾多權威媒體的新聞整合在一起,全面向全世界報導,使維基應用中的內容永遠都緊跟世界發展的步伐。

在與其他以利益驅使的線上知識生產方式不同,維基百科始終保持中立的知識生產態度[5],儘量使信息編輯者不受宗教、地域和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幹擾,使各種觀點都能在維基百科中得以表達。這充分體現了對知識和人類思想的尊重,與前文中提到吉本斯的知識生產新體系的特點不謀而合。

維基百科是一種化整為零、不斷集合大眾的力量來進行知識生產的方式,美國學者傑夫?豪將這種方式成為「眾包」生產。「眾包」是一種集思廣益的知識生產模式。傳統的知識生產中知識的集中度和廣泛性等都受到技術和觀念等方面的 限制,「眾包」生產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共享和交流便捷的優勢。

四、維基百科知識生產中的問題和對策

1.知識質量問題突出

由於「眾包」的生產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維基百科的平臺編輯自己感興趣的詞條,限於維基百科現有的審查技術和機制,除了一些惡意攻擊和惡作劇等內容的篩查和刪除之外,其他一些信息的內容質量並沒有進行很好的把控,使得只要不存在上述兩個主要問題的內容都可以在詞條中列示,同時很多沒有事實根據的內容也在詞條中向公眾展示。這極大地影響了維基百科信息的信度和權威性,同時也增加了網絡時代信息的「噪音」,使受眾很難在海量信息中分辨真偽,增加了使用的難度。

因此針對這類問題,建立有效的信息質量評價機制非常有必要。例如編輯者的專業背景、信息來源、信息形式和協同程度等因素都是評價維基百科中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 同時對編輯者的專業背景審查機制也應該進行完善[6]。

2.權威的科學知識轉化率不高

維基雖然已經被很多課題用作網絡出版協同知識生產平臺,很多科研項目都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編輯成詞條列示在維基百科中,但是目前並沒有被研究者廣泛採用來創造永久性的科學知識。協同知識生產對於很多研究者來說非常重要,但是這些共同創造的知識成果更新換代非常快,需要以非常快的速度將這些協作的工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知識成果[7]。當下很多科技成果都採用非常規的成果展示方式,例如通過維基百科等方式,由此在這樣的新平臺上產生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科學研究的成果。但是學術研究中的權威機構和圖書館等並沒有採用維基百科中的一些知識成果,並且在維基百科中的知識成果也並沒有通過權威的方式出版向公眾傳播,造成了這些工作成果轉化成知識的效率降低,造成資源的浪費,使得知識從生產到發揮作用不能很好的銜接。

針對這類問題,應加強這些知識的規範,加強知識的協同生產和良性互動,加強與艾斯維爾、斯普林格等大型數據提供商的聯繫,將一些有價值的知識轉移到這些資料庫中,拓展維基百科在科技領域出版的應用。

3.數字版權歸屬不清

「眾包」的生產特點決定了生產知識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容易分清的個體或組織,眾人合作的內容使得版權的歸屬問題突出。類似於音樂版權中歌曲版權的問題,很難有人可以單獨擁有一首歌的完整的版權,通常是歌詞、錄音和旋律的版權分開來歸屬於不同創作者。開放式的內容生產方式,使得任何人都能對原先的內容進行更改,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新的內容,使得知識很難以原本的內容體現出來,同時侵權方式更加隱蔽,使得群體創作方式的版權保護更加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維基百科可以採用相應的編輯登記制度,每一條內容的編輯和更改都有相關記錄可以查詢,在進行維基百科註冊時使用實名制登記,做到有跡可循,爭取最大程度上保護內容提供者的智慧財產權。集體版權管理制度也可以將分散的版權組織起來,當其他內容對維基百科的內容進行引用時也可以很好地對內容提供者的版權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的生產方式較傳統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知識貢獻出來,點對面的傳播模式也增強了信息效用的輻射度。電腦網路作為能夠加工處理和實時傳播各類電態知識的數位化工具,作為人類社會規模最大、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人造共用物,使知識生產的社會投入產出過程高度集約化和簡單化。在新的知識生產時代,應該增強信息的共享和組織,同時知識生產的面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一是信息呈現日益分散化、碎片化的趨勢,形成一定的混亂和無序性;二是垃圾信息不斷增多,需要對信息進行有效篩選;三是信息的大量積累,會很快呈現出過剩化的趨勢。維基百科的案例中,對知識的生產和傳播機制雖然有弊端,但是其對現代知識社會的貢獻不可忽視。眾包的知識生產方式充分運用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整合了相關行業的資源,同時使知識生產的過程更加透明,開發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總體來說利大於弊。

參考文獻:

[1] 趙濤.論網絡時代知識生產方式的變遷與演替[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12).

[2]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2015.

[3] 百度詞典[EB/OL].http://dict.baidu.com/s?wd=%E6%9C%BA%E 5%88%B6&ab=12.

[4] 廖小珊.維基百科信息生產機制管窺[J].新聞窗,2010(1).

[5] 沙勇忠,閻勁松.維基百科:一種網絡環境下的新型知識生產方式及其價值意蘊[J].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學報(情報資料工作),2006(4).

[6] 張博,喬歡.協同知識生產社區的內容質量評估模型研究——以維基百科為例[J].現代情報,2015(10).

[7] C·Von Hinten,A·Hense,M·Razum., 2008, A Wiki for Collaboration and Publication in Research[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science, 2008:790-794.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時代的生產者迷思:維基百科怎麼了?
    維基百科最初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意外,而非精心籌劃的結果       眾所周知,2006至2007年是維基百科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整個社交媒體和Web 2.0興起並廣受吹捧的時期。在《維基經濟學》一書中,2006年被描繪成社交媒體和Web 2.0全面戰勝傳統的Web 1.0模式並重塑網際網路的一年。
  • 王炎|維基百科時代的人文知識:知識型的變革
    而今天,我們又遭遇了從「模擬」到「數位化」的技術變革,維基百科時代,人文知識經歷著網絡的重構,知識儲備巨大、記憶超群的學者也無法媲美維基百科,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知識民主」時代。王炎教授發表於《讀書》2020年第1期的文章《網絡技術重構人文知識》遴選了三本西方最新著作,嘗試理解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知識型」的轉變。
  • 媒體庫:創建維基百科有什麼好處?維基百科怎麼創建?
    那麼,創建一個維基百科具體能帶來哪些好處呢?1.增加受眾,擴展海外市場。不同於國內的各種宣傳渠道,維基百科面向的群體是全世界的所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海內外有需求的用戶都可以閱讀到我們展示的信息,極大的增加了受眾的群體範圍,也有利於拓展海外的市場。2.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 維基百科敦促印度政府考慮修改新網際網路法規草案 或對其訪問產生影響
    據外媒報導,運營著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已與其他主要網際網路參與者一起,要求印度政府重新考慮對印度網際網路法律的擬議修改。他們在信中說道,上述提議將嚴重影響維基百科的開放使用和編輯模式,並且在財務和實施方面都非常複雜。這封信表明,將變更後的規則作為新法律強加於人,可能會使維基百科無法繼續在印度訪問,儘管並沒有以明確的措辭指出。2018年12月,印度政府提出了對印度網際網路法律「中介者」規則的一系列修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當代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A:上網際網路,有問題自己找答案。Q:網際網路太複雜,怎麼高效獲取信息?A:藉助搜尋引擎(谷歌、百度),它們會把最優質的信息排在前面,給你看。Q:每個解答都差不多,哪個最有權威?最有信譽?A:搜索詞條後面加上」維基百科「關鍵字,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就是網際網路上最具權威的解答。
  • 為了打擊假新聞,維基百科創始人又推出了一個新的 Wiki 項目
    為了打擊假新聞,維基百科創始人又推出了一個新的 Wiki 項目 當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在 2001 年 1 月 15 日把維基百科上線在網際網路的時候,他還沒能預料到
  • 外媒:維基百科如何成為種族正義的「戰場」?
    像AfroCROWD這樣的維基百科用戶團體在6月19日之前的兩周內組織了挑戰,以改善維基百科對民權話題的報導。而新的維基項目Black Lives Matter則幫助編輯們合作完成了著名的示威活動、警察暴力受害者的頁面,以及新的頁面,如「當搶劫開始時,(開槍)射擊也就開始了」和喬治·弗洛伊德抗議活動中被移除的邦聯和其他紀念碑的列表。
  • 維基百科網站即將大幅改版
    DoNews 9月25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知名線上百科全書網站維基百科(Wikipedia)在過去 20 年來,已經擁有 5300 萬個條目,支持各種語言,但用戶界面始終沒有任何明顯變化,一些元素看起來甚至有些過時。
  • DST CEO:谷歌、FB與維基百科將成為網際網路百年老店
    俄羅斯投資公司DST聯合創始人、CEO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今天在South by Southwest Interactive Festival上接受採訪時表示,Facebook將是能成為百年老店的三大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如何再造一個維基百科?
    但是,像維基百科(Wikipedia)以及網際網路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這樣的公益服務,則是在為網際網路貢獻著公共服務,而自身則因為理念的因素而不計成本地付出。都在說「科技向善」,維基這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產品看來是這一目標的頂點,比任何「不作惡」的口號都更有說服力。如何讓這樣造福社會的「正外部性」產品多一點,再多一點?
  • 維基百科的價值觀戰爭
    維基百科,沒錯,就是你我所熟知的那個維基百科,出事情了。眾所周知,維基百科是一個崇尚自由和開放的平臺,即使是在網絡衝突日益嚴重的今天,維基百科的口碑都保持得相當不錯,黑點甚少。維基百科的創始人Jimmy Wales經常用自己親歷的例子,來論證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在他的個人詞條裡,簡介寫道他是維基百科的聯合創始人,而他一直在向維基百科的社區編輯投訴,說他是唯一的創始人,另外一個自稱是聯合創始人的哥們只是早期團隊成員之一,不能算作創始人。
  • 互動百科探路維基中國贏利模式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互動百科,開始了又一次的贏利模式探索。這次,它推出的新概念是「生活處處有百科」的「小百科」網站(Baike.com)。  和百度之於Google一樣,互動百科複製的是美國Wikipedia維基百科 的模式。
  • 「靠譜」的維基百科,竟被個12歲少年戲耍了?
    很多時候打開百科網站,從宇宙的形成一路看到明星的八卦,一摸魚就是一個下午。但根據外媒的報導,小辣椒卻得知自己常逛的維基百科最近出了點兒事情。熟悉維基百科的老基友們肯定都知道,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按語言分成了許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又由相應的志願者來負責編輯詞條。
  • 「靠譜」的維基百科:竟被個12歲少年戲耍了?
    很多時候打開百科網站,從宇宙的形成一路看到明星的八卦,一摸魚就是一個下午。但根據外媒的報導,小辣椒卻得知自己常逛的維基百科最近出了點兒事情。 熟悉維基百科的老基友們肯定都知道,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按語言分成了許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又由相應的志願者來負責編輯詞條。
  • 「靠譜」的維基百科,竟被個12歲少年戲耍了?!
    很多時候打開百科網站,從宇宙的形成一路看到明星的八卦,一摸魚就是一個下午。 但根據外媒的報導,小辣椒卻得知自己常逛的維基百科最近出了點兒事情。 熟悉維基百科的老基友們肯定都知道,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按語言分成了許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又由相應的志願者來負責編輯詞條。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他的太太是菲律賓人,通曉宿霧語,因此 Lsjbot 在瑞典語和宿霧語版本的維基百科中都有創作內容。Johansson 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對「一切事物的起源」充滿興趣,並認為維基百科在未來應該可以「讓所有人了解所有事」。於是乎,他花了幾個月時間編寫了 Lsjbot,想用一種更快捷的方式將維基百科推向「囊括一切」的美好願景。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事實上,維基百科上除了 Lsjbot 外,還有大量承載著不同職能的機器人,它們已經成為了這個社區不可或缺的成員。維基百科的「機器人軍團」
  • 維基百科自2017年在土耳其遭禁之後首次被允許重新上線
    據外媒報導,土耳其憲法法院裁定,該國對維基百科的禁令違反了言論自由。
  • 各國最具爭議的百科詞條:日本亮了-海賊王 無政府主義 維基百科...
    原標題: 各國最具爭議的百科詞條:日本亮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自成立以來就奉行人人皆可編輯、共享,然而不同用戶在編輯詞條內容的過程中產生分歧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富有爭議性的話題往往會引發一場「詞條編輯大戰」,一方修改了措辭,另一方馬上就會有人迅速地又將其修改回來,然後又被撤銷。
  • 維基百科已經徹底告別GoDaddy
    由於GoDaddy支持SOPA法案的觀點引發了擔憂,數月前這一全球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最大網站之一的維基百科宣布將把所有域名移出GoDaddy的管轄,這一行動引發了不少用戶的跟風,對於GoDaddy來說,支持SOPA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