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是2017年美國的一部犯罪題材片,飾演女主的弗蘭西斯拿到了當年奧斯卡影后,影片講述了米爾的女兒慘遭殺害,事情過去幾個月了,但是警方依然無作為,憤怒的米爾租下了路邊的三塊巨型廣告牌,以諾大的字體斥責警方的無能,而後展開的一系列「報復」故事。
最令我動心的是米爾,作為一個母親,當女兒受害後,心痛又內疚,為了找到一個公道而變得歇斯底裡,為找到兇手而變得豁出性命。
天不怕地不怕,但在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有脆弱的一面。
影片剛開始她開著車經過三塊廣告牌位時在車上咬著自己的指甲,眼神中透露出兇狠、堅定以及悲痛。
她的每次出場都帶著雷厲風行的氣場,眼神篤定,隨時要豁出性命跟對方幹起來的架勢。
當廣告牌被人燒了之後,她不顧一切地撲滅火,即使已經來不及了,她滅了第一塊廣告牌的火又狂奔到第二塊。
站在燃燒的廣告牌上仍然眼神篤定,絕望、氣憤、痛心都通過她的眼睛表現出來了。
最後她不顧一切要奔向已經完全燃燒的第三塊廣告牌,她與兒子搶奪滅火器,咬牙切齒,眼神中又露出要流淚但未流出來的那種悲痛。
她歇斯底裡的咆哮,奔跑到一半忽然跪地抱頭,最後鏡頭給了她一個遠景,只有她跪地抱頭的背影,但依然能感覺到她崩潰地大哭了。
劇本的處理也令人觸動。它暴露了人的某些弱點,也同樣讓觀眾充滿了希望。
它讓女主及觀眾都快要陷入絕望時,又給了希望,沒有那麼殘忍。
看似好像在反抗權威,批判權威,但沒有披露出權威整個的腐敗不堪,而是說它裡面有腐敗的現象,這一點非常的高明,肯定權威的正面性以及負面性。
警局前局長的出現是從廣告牌上出現的名字開始的,給人的印象並不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後來影片中又出現人民擁戴這位局長,造成一種反差局面,讓人不由得想去探尋這位警察的故事。
這位局長並不是一個腐敗的人,而是一個無能為力的人。
他盡到所能去幫助女主,去世之後在信裡肯定了下屬的能力和為人。
剛開始看影片會對這位局長產生氣憤的情緒,「腐敗」是他留給人的印象,可再往後看就會明白人無完人。
這是這部劇吸引的人的一個部分,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只不過是在自己所遭遇的環境中做出一些有利於自己的舉動罷了。
每個人的行為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推動著劇情往前發展,正是每個人的行為不同,才會使得事件錯綜複雜。
不僅如此,這部劇還充滿了許多黑色幽默。
女主跟丈夫還沒離婚的時候,丈夫的情婦跑到家裡,家裡的情況正好是女主的兒子把刀架在渾渾噩噩的父親頭上,情婦的出現不合時宜,而且情婦只有19歲,單純無知,不合時宜的出現和不合時宜的話語,整個給人一種黑色幽默感。
同時這個片段為後來一個情節作了鋪墊,女主得知廣告牌就是自己的丈夫放火燒的,拎起酒瓶就要扔向丈夫,而情婦的那份單純模樣讓女主放棄了,並留下一句「以後你一定要好好對待她。」
女主內心並不兇狠,相反,內心柔軟,只是為人母,她必須強硬與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