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單一的民族認同,為何會在和英國「糾纏」下,走向多元?

2020-12-14 豈止史實

在愛爾蘭幾千年的歷史中,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一直與英國纏纏綿綿,在愛爾蘭人口結構中,將近80%以上的人是愛爾蘭人,剩下的一小部分由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組成。對於愛爾蘭人來說,他們的民族主義是主張所有的愛爾蘭人是一個民族,這是最初愛爾蘭原本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認同。

後來漸漸地在英國政府的「主導」下,愛爾蘭逐漸分裂成為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爾蘭兩個獨立的個體,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愛爾蘭這個國家存在多種不同的對立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認同。

愛爾蘭的多元民族認同是在十六世紀開始經歷了大約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形成的,其中首要的自然就是愛爾蘭本土的民族主義,另外主要的兩種一個是蘇格蘭民族認同,一個是由愛爾蘭人和英格蘭組成的新教民族認同。

在歐洲,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關於民族認同、領土主權甚至是國家統治權都同一個因素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宗教和由此引發的衝突。首先在愛爾蘭一個國家中出現了多種民族認同,然而受到各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直到現在愛爾蘭或許都做不到將這些不同的民族主義和聲音協調和包含。

這也是為何愛爾蘭最後以分裂結尾的原因,也是愛爾蘭到現在還未能真正實現統一的原因所在。但是愛爾蘭這個國家能夠形成多元民族認同,其背後的錯綜複雜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一、愛爾蘭的多元民族認同

從上述描述中我們已經知道了愛爾蘭的三種不同的民族認同主義,下面我們詳細說明一下這三個民族主義各自表現和傳達的政治、宗教等觀念。

首先是這三種不同的民族認同是同愛爾蘭國家主要的宗教觀念是緊緊聯繫起來的,宗教衝突和民族認同是相互伴隨著而存在的。除此之外,這些民族主義的不同之處或是區分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各自支持的組成的人種和國別。

第一種成為天主教蓋爾民族認同,這一種民族主義要追溯到大概公元前350年的時候,歐洲大陸有一支叫做凱爾特人的民族從遠方通過大海過來到達愛爾蘭人生活的愛爾蘭島上,通過自己擁有的技術和優勢條件成為了當時愛爾蘭島的統治者。

漸漸地,這些凱爾特人和當地的愛爾蘭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叫做蓋爾人的民族,他們最初不是天主教徒,一直到公元5世紀,來自羅馬的天主教牧師來到愛爾蘭開始進行傳教活動,後來蓋爾人一族開始信奉天主教,這就是愛爾蘭國內的第一種民族認同。

第二種是與天主教對立的愛爾蘭國教,稱為新教,由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構成的新教英—愛民族認同,按照表面意思就是信奉新教的一部分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形成的第二種民族認同。

與此同時,第三種民族認同的形成涉及到了愛爾蘭國家的另一個人種,即蘇格蘭人信奉的長老會,這就是長老會—蘇格蘭民族認同。

因此,愛爾蘭民族認同的形成首先是按照人種。即愛爾蘭本地人,蘇格蘭人、英格蘭人分為幾種派別的,其次每一種民族認同還伴隨著各自的宗教意識,被稱為愛爾蘭國教的天主教、英國主導下成立起來的新教與之對應,還有蘇格蘭人信奉的長老會。

這三種迥然不同的文化意識形成了對立矛盾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主義觀,最後導致了愛爾蘭的分裂和混亂。

二、為什麼在愛爾蘭會形成多元的民族認同

1.英國和愛爾蘭「糾纏不清」的敵對友好關係

英國人生活的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人居住的愛爾蘭島,從一開始就是緊密相連的親密的鄰居關係,本來相安無事的兩國人,正是因為一個宗教領主權慢慢開始產生了聯繫。一開始英國打著獲得愛爾蘭宗教領主權的冠冕堂皇的名頭,悄無聲息的潛入了愛爾蘭,最初英國人比較客氣。

因而愛爾蘭人雖然不喜歡英國人幹涉他們宗教信仰的行為,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但是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因此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對愛爾蘭也不滿足於目前的緩慢「演化」,因此推行了更徹底更殘酷的殖民化。

然而愛爾蘭人不同於其他被殖民者,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英國殖民行為的反抗,所以在愛爾蘭,殖民者從來沒有完全徵服過本土的群眾,愛爾蘭政府一直有自己的獨立的意志,但愛爾蘭社會中的一些勢力也曾經公開支持過英國政府。

十六世紀時期,英國陷入內戰,英國國內兩種勢力也試圖爭取愛爾蘭人的支持,但是結果是無論英國內戰中哪一方獲勝,對於愛爾蘭人來說都只會加劇同英國人之間的仇恨,合作只是短暫的,政府愛爾蘭的利益確實永久存續的,因此在這之後,英國和愛爾蘭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了。

英國政府在發現無法動搖愛爾蘭人的宗教信仰之後,開始在社會經濟和商業文化方面進行殖民化,隨著經濟開始發展,愛爾蘭人就不得不依賴英國人,於是新的人種、新的宗教都開始漸漸地在愛爾蘭形成,原來信奉天主教的本地人勢力漸漸變得式微,於是新的民族認同恰好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形成了。

2.「不合時宜」的宗教改革造成了社會動蕩

宗教改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步驟和進程,在歐洲歷史中許多國家都是在十六世紀,趕上了天主教會開始衰落和新興的民族國家開始露頭的列車,完成了宗教改革。在這其中,尤其是英國的宗教改革,不僅對英國社會產生了影響,甚至是對愛爾蘭社會,只是是消極的影響而已。

因為後期英國試圖殖民化的措施都是通過「宗教鬥爭」和悄悄地發展經濟奠定自己的優勢進行的,而愛爾蘭人的反抗,卻只能通過「宗教鬥爭」進行。因此,愛爾蘭原本就比較分散和動蕩的社會,也因為英國的經濟殖民化和宗教野心使得各方勢力變得對立。

後期矛盾激化之後,三方勢力幾乎均衡的局面一經形成,就決定了愛爾蘭社會的動蕩。於此同時,這三種對立的民族認同在愛爾蘭和英國都有能夠維護自己勢力的優勢存在,像第一種天主教蓋爾族的民族認同,就是有著本地愛爾蘭人的優勢,他們佔據了大部分的愛爾蘭人口。

再加上他們本身就存在的長期的愛爾蘭人民族主義的優勢,和後來興起的主要居住在阿爾斯特的信奉長老會的蘇格蘭人,他們後期形成的聯盟同一直在愛爾蘭處於統治地位的,愛爾蘭國教,即信奉新教的由英國人和愛爾蘭人組成的聯盟處於對立面。

三、民族認同的形成與宗教改革和宗教衝突

在歐洲歷史上,十六世紀、十七世紀這一階段最為轟動的事件就是以英國為中心的啟蒙運動與宗教改革,這兩大運動不僅在英國進行產生了影響,隨之也波及到歐洲其他國家。然而儘管許多歐洲國家都因為宗教改革走上了前進的道路。

但是這些國家中卻不包括情況特殊的愛爾蘭,它在名義上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卻從來沒有真正屈服過英國政府的統治。所以宗教改革對愛爾蘭來說成為了促成其社會中形成多元民族認同的根源,也加快了愛爾蘭國家的分裂進度和社會的混亂程度。

因此,愛爾蘭內部的各方勢力的糾纏和探究,再加上從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早古時期的關聯開始形成的糾結了十多個世紀的矛盾和歷史,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最終使得愛爾蘭並不安穩的社會中形成了多元的民族認同。

實際上一方面是因為英國的殖民統治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不僅是新的人種、新的宗教,更產生了新的派別;另一方面是則是愛爾蘭這個國家在「特別」的內部環境和外部壓力下,自己摸索形成的另一條路徑,所以儘管最終愛爾蘭是以分裂告終,至少仍有一部分愛爾蘭人保留了最初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認同感。

四、結論

我們通過以上的描述,至少能夠確認愛爾蘭之所以能夠形成多元的民族認同,首先是有愛爾蘭社會發展的內部根源存在的,然而更為重要的還是要從與英國的關係這個大格局中來確認,這兩者雖說缺一不可,但一大部分原因最終還是要歸結到英國人的壓迫上來。

愛爾蘭政府幾乎沒有作為,除了人民一直保留著自己作為愛爾蘭人的意志,什麼都做不了。

相關焦點

  • 拉斐爾·薩繆爾論英國的民族認同
    這些現象使世人開始認識到英國的民族認同危機。其實,早在19世紀80年代,已故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拉斐爾·薩繆爾就開始關注英國的民族認同問題,並相繼出版了《愛國主義:英國民族認同的形成與解體》、《島國故事:解體中的英國》兩部著作。他敏銳地察覺到英國的民族認同危機,並作出預言式的論斷:英國處於解體之中。對於民族國家來說,民族認同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國家的分裂解體。
  • 為何愛爾蘭可以獲得獨立,但北愛爾蘭卻依然留在英國?
    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了愛爾蘭國王,標誌著英格蘭和愛爾蘭形式上的合併。不過,由於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這種形式上的合併顯得非常勉強,彼此之間的紛爭和摩擦從來不斷。 隨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新興資產階級對於統一的市場非常迫切,因而加大了對於愛爾蘭的徵服力度。
  • 除了英國和愛爾蘭,歐洲還有哪些國家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國家?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它本來的名字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沒有「北」。英國與愛爾蘭本來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在信仰上英國信新教,而愛爾蘭則是天主教。英國曾努力讓愛爾蘭放棄天主教,無奈最終失敗了,於是愛爾蘭的獨立不可避免。
  • 英國歷史唯一一次大一統,愛爾蘭也在英國版圖,可惜只持續120年
    愛爾蘭島之所以分屬愛爾蘭和英國兩個國家,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而這裡面也牽涉到英國歷史統一問題。事實上,愛爾蘭納入英國版圖,正是英國歷史唯一一次大一統,可惜只持續了120年。
  • 中世紀日耳曼人的食物構成為何會從單一走向多樣化
    隨著日耳曼部落經濟文化的發展、氏族公社制度的解體,部落上層渴望向外擴張掠奪新的土地和財富,部落下層民眾也因人口的增長不得不向外遷徙,尋求新的能夠謀生的土地。因此,隨著大規模遷徙的發生,許許多多的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的境內,受到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影響,繼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由單一化走向多樣化。
  • 愛爾蘭人為何痛恨英國?英國曾見死不救,愛爾蘭百萬人被餓死
    文 | 書生愛爾蘭這個國家與英國淵源極深,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愛爾蘭都歸屬於英國版圖,不過現在一提到英國,很多愛爾蘭人並沒有多少好感,這主要是跟100多年前的一場大饑荒有著很大關係。在19世紀中期,愛爾蘭曾經爆發了一場蔓延至全國的嚴重饑荒,上百萬人被活活餓死,愛爾蘭損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那麼這場大饑荒和英國人有什麼關係呢?這還得從兩國關係說起。愛爾蘭位於歐洲西部愛爾蘭島中南部,面積約7萬平方公裡,現有人口約480萬人,東面是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
  • 為了民族獨立,愛爾蘭付出的遠遠不只是北部六郡
    愛爾蘭島起義失敗後,愛爾蘭的志願軍並沒有氣餒,他們走上了新的道路。他們希望通過緊密聯繫武裝抵抗和民族競選的方式,來獲得國家的獨立。因此,他們直接越過英國政府,於1919年1月成立了自己的議會,並建立了武裝組織——著名的愛爾蘭共和軍。年僅29歲的麥可·柯林斯成為愛爾蘭共和軍的領導人。柯林斯身材魁梧,精力旺盛,19歲便加入了愛爾蘭共和軍。麥可·柯林斯第一次為人所知,是在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因身為出色的組織者,而在組織中備受尊敬。愛爾蘭共和軍在麥可·柯林斯的直接領導下,發動對英國士兵和警察的偷襲和暗殺。
  • 英國人為何沒能統治愛爾蘭?
    因為愛爾蘭早就被英國人佔領過,但是英國人在愛爾蘭的統治非常不得人心,所以激發了愛爾蘭人的強烈反抗。而馬島上的主要是英國人的後裔,邊上的阿根廷人跟他們不是一路子,與其待在阿根廷當二等公民,待在英國大家庭過日子還不錯。
  • 《英倫對決》背後的愛爾蘭問題——託尼·卡蒂教授訪談
    《英倫對決》海報(圖/東方IC) 然而,這片講述的北愛故事,會讓有愛爾蘭民族認同的觀眾滿意嗎? 2006年,在911事件的影響下,一批極端分子意圖開展新的破壞活動來推動英國與愛爾蘭之間的衝突升級。在這樣的威脅下,託尼·布萊爾敦促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爾蘭的統一主義者展開對話。而對話的雙方,分別是狂熱的民主統一黨領導人伊安·佩斯利(Ian Paisley)和新芬黨政治家馬丁·麥圭尼斯(Martin McGuiness),後者才真正是日後的副首席大臣。
  • 英國脫歐「交卷」在即,愛爾蘭忙吸引中國投資
    按照英國首相詹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2月初的商定,英歐關係未來走向何方將在12月13日得出結果。很多歐盟成員都在密切關注這場關係英國與歐盟未來命運的談判,尤其是與英國接壤,雙邊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的愛爾蘭。近日,愛爾蘭投資發展局(IDA)中國區總監張哲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愛爾蘭各界都不希望英國脫歐。
  • 1921年,愛爾蘭獨立,卻為何放棄1.41萬平方公裡的北部地區?
    1921年,愛爾蘭獨立,卻為何放棄1.41萬平方公裡的北部地區? 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擁有著驚人335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殖民地。
  • 英國脫歐後 歐盟唯一英語國家——愛爾蘭移民利弊全解析(下)
    英國脫歐之後,憑藉歐盟身份自由出入英國的歷史也隨之結束。愛爾蘭成為了與英國最鄰近且更具性價比的歐洲最佳移民國家,作為兼享英國和歐盟國雙重福利的國度,開放的移民政策、高含金量的移民身份讓愛爾蘭備受青睞。三,背調較為嚴格 材料須雙認證近兩年,隨著申請人數的增加,愛爾蘭對背調要求日趨嚴格,無論司法部還是移民局都提出會加強背調:包括反洗錢、客戶背景調查、政治背景調查,以及是否在制裁名單中等。此外,所有提交材料需要外交部和使館的雙認證。背調嚴格加上材料雙認證這在無形中增加了移民難度。
  • 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天主教愛爾蘭運動都十分活躍
    至1871年,它在助益德國和義大利統一之後,又開始了大展拳腳的徵程,並且新的力量正準備推波助瀾。處在發展中的社會,舊有的社會聯結和忠誠觀念正在解體,這個真空需要填補。個體和集體的認同被重新界定,新的情感焦點得以建立起來。當一種嶄新且較之先前更為及時的信息和情感傳遞,通過更高的識字率、更廣泛的傳媒和更快捷的信息交流變得更加有效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發生。
  • 論近代英國民族國家的成因
    因此,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英國民族國家逐漸由萌芽走向成熟。 [關鍵詞]英國;民族國家;成因 英法百年戰爭喚醒了英吉利的民族意識,而之後民族語言——英語的形成與普及也促進了英吉利民族意識的發展,為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統一的民族認同感。 二、國家主權的確立 民族國家的本質是一種主權國家,中世紀的國家之所以不能稱作為民族國家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少主權。
  • 歷久彌新,時光沉澱出的愛爾蘭威士忌
    目前,愛爾蘭單一穀物威士忌以格裡諾爾 (Greenore)和帝霖 (Teeling)兩家最受消費者青睞。其以60%的未發芽大麥和40%的發芽大麥為原料,經三次蒸餾製成。如今的市場不乏出色的愛爾蘭單一壺式威士忌產品。
  • 日本單一民族延續兩千年?麻生太郎失言引出「消失的民族」
    /ANN視頻截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號稱自己是單一民族國家,宣揚「大和民族優秀論」。事實上,日本是多民族國家,去年首次以法律形式承認了一個原住民族。據《朝日新聞》報導,2019年4月,日本政府通過《阿伊努施策推進法》,以法律形式明確「阿伊努人是原住民族群」。法案規定禁止差別對待,禁止侵害阿依努人的權益。
  • 兩民族社會地位差異,國家認同感缺失,魁北克問題的由來和解決
    比如加拿大就被魁北克的問題困擾了糾纏了數十年。一、 魁北克問題的起因困擾了加拿大政府數十年的魁北克問題並不是突然浮出水面的,魁北克人也並不是突然就想著要脫離加拿大成為獨立國家的,而是在最初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共同對北美進行殖民便埋下的禍端。
  • 愛爾蘭外長:歐盟不會落入英國的「脫歐」談判陷阱
    愛爾蘭外長:歐盟不會落入英國的「脫歐」談判陷阱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曾虹 2020-12-01 16:01
  • 土耳其博覽 | 「土耳其化政策」與土耳其的民族認同危機
    內容摘要隨著民族國家在19世紀競相崛起,民族主義的影響在奧斯曼土耳其不斷擴大,對奧斯曼帝國舊有的認同造成了巨大威脅。不管是在奧斯曼帝國晚期還是在土耳其共和國初期,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建構一個「想像共同體」的名義下,政治精英竭力將少數族裔「土耳其化」。
  • 法國,德國,英國這三個國家都是日耳曼人,為何三國的語言不同?
    日爾曼人本來就是由各個具有相似語言風俗和體貌特徵的部落組成的單一民族,公元前二世紀從北歐遷徙過來,廣泛分布于波羅的海沿岸和中西歐。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及民族大遷徙使各個日爾曼部落有合併和分化並進而形成不同的國家形態,語言也有不同的演化。我們不能因為後期的演化而否認日爾曼人的單一民族性。英語和德語非常相近是不合時宜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