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餘華,講述,始於金剛怒目,終於菩薩低眉

2020-12-17 瀟湘夜雨靜翻書

《第七天》:餘華,講述,始於金剛怒目,終於菩薩低眉

在書寫絕望這件事上,誰也比不過餘華,他寫「活著」,其實是寫「生不如死」,這次他寫「死了」,有「雖死猶生」的成分,終歸還是「死不得其所」。《第七天》以《舊約》一句話為卷首語,書中那個「死無葬身之地」有青草遍地,有樹木茂盛,依稀有但丁《神曲》裡地獄邊緣芳草地的影子。

餘華的重點不在「第七日」,而在「上帝安息了」。啟蒙思想家曾認為,上帝只管擰緊宇宙的發條,然後袖手旁觀;後現代的思想者更是悲觀,他們認為上帝隨便地擲著骰子,淡定地剪著指甲,任由人間混帳到這樣的程度,激進者恨不能推倒重建,如憤怒的先知所說,「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餘華筆下的死後世界離傳統太遠,離現實太近。如果說,釋道的陰間寄託著人們對「最終公義」的期望,果報輪迴,報應不爽,那麼在餘華這裡,死後世界與生前世界別無二致,權與錢依然劃分著社會等級,甚至房地產都依然興旺,有墓地的魂靈可以前往「安息之地」,這陰間與陽間一樣令人絕望。

在我看來,《第七天》貼著異域聖經的小標籤、打著本土風俗的小旗號,其實都是暗渡陳倉。它不是政治寓言式的,也不是魔幻主義的,歸根結底,它就是批判現實主義的。餘華在一次採訪中說,《第七天》是他「距離社會現實最近的一次寫作」,強拆、襲警、棄嬰、車禍、冤死、賣腎、瞞報、上訪、啃老、圍觀、蟻族、自殺、毒食品、性醜聞,各種死於非命,各種荒唐離奇。

《第七天》裡,餘華以情動人的功夫依然還在。楊飛與養父楊金彪父子情深的故事,是貫穿小說大部的情節驅動力,也是一串殺傷力極強的催淚炸彈。在深深無底的苦難和絕望裡,安排人性的一抹光輝,然後這縷光輝更因背景的沉暗而耀目,這是作家人道主義的選擇,冷血還在,熱愛長存。

我個人覺得,《第七天》的神來之筆,是對老工人楊金彪的「設計」,他一生善良而勤懇,為曾經「遺棄」養子二十四小時而苛責自己,死於異鄉後,為了與養子見上一面,他在殯儀館當了一名「志願者」,按照死者的高低貴賤指引坐席。他是那個不平等世界的不自覺維護者。我覺得,如果說作者沖天的憤怒是讓我「看到」了中國,那麼恰是在這些作者期期艾艾的地方,我「讀懂」了中國。

始於金剛怒目,終於菩薩低眉,最是這之間的落差讓人扼腕、太息、又感動又無奈。《第七天》遠非完滿之作,因為有些話不可說,有些話不得不繞著彎說。好在,在文本的含糊矛盾之處,總有一些東西值得琢磨,有些東西,看似在水底,卻透過折射,呈現出來。

相關焦點

  • 正解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人生不畏金剛怒目,只怕菩薩低眉
    正解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人生不畏金剛怒目,只怕菩薩低眉!今天的世界,風雲際會。疫情肆虐,紛爭湧起。現實的世界需要智慧來撫慰,今天讀了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為了讀者方便,本文給出英漢雙譯的版本。
  • 佛教,「菩薩心腸」與「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我們稱善良的人是「菩薩心腸」,誠然,菩薩心腸是慈悲的表現,然而怒目金剛也是一種慈悲的形式,這是佛菩薩根據不同的根機以不同的示現。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慈眉善目,有時候怒目金剛也是慈悲的一種。《增一阿含經》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力,弘益眾生。」諸佛菩薩能夠度眾不倦,就是因為有慈悲為原動力。
  • 佛法:金剛怒目,菩薩垂眉,都是為了度脫眾生
    在《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談藪》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隋朝時的吏部侍郎薛道衛有一次遊覽鐘山開善寺時,或許只是想和大家開個玩笑,也或者想是給大家出個難題,便問一個小和尚說「金剛為何怒目,菩薩為何低眉」?菩薩是指那些能發無上菩提之心,願廣度眾生到達涅槃彼岸的覺悟之人,悲智雙運,上以智求佛法,下以悲化眾生,因其慈悲濟世,所以世人一般將菩薩的形象塑造成慈眉善目,以象徵著菩薩的慈悲喜舍,在這裡,六道即代表了一切有情眾生。
  • 「魂靈物語」餘華直面死亡之書——《第七天》
    如果用七天演繹你的一生,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父母家庭之間的關聯,是源於生養關係,還是撫養關係呢?人生是否如同你想的那般絕情?餘華在《第七天》這本書中,用了一種近乎荒謬的演繹方式,用荒誕的故事情節演繹了主角楊飛死後七天內的故事。這本書在豆瓣的評分並不高,只有6.9分,算是一本良作,但是稱不上是精品。
  • 「黏黏書怪」今日推薦-餘華《第七天》死無葬身之地
    今日推薦的小說是餘華的《第七天》,提到餘華,他的《活著》被放在了神壇的位置上,他還有《兄弟》《許三觀賣血記》等佳作,像《第七天》似乎暗淡了許多。餘華的作品,充滿了絕望,壓抑,荒誕與死亡。就像餘華自己說過,從小住在太平間旁邊的他,對死亡有另一種認識。但是在餘華構建的絕望世界中,卻總能看到一點點光,如火苗般向上掙扎著。
  • 搶票|餘華《第七天》搬上讀演劇場舞臺,直面最真實的荒誕
    11月28日晚上7:30「讓文字活起來」經典文學讀演劇場第三季劇目呈現將中國當代知名作家餘華的經典小說《第七天》搬上長沙圖書館的舞臺搶票攻略1、演出時間:11月28《第七天》原著採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穿梭於生和死這兩個世界,以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主人公楊飛死後七日裡的所見所聞和對生前經歷的回憶,藉以講述了生命的幸福與苦難,
  • 餘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第七天》,告訴了我們什麼
    這人福貴本有著豐厚殷實的家業,還有著賢惠善良的妻子,上父母雙全下兒女成對,可是他肆意地糟踐著他的幸福與美滿,終於,那些在手的幸福一一離他而去了,他經受了大喜也忍受了大悲,生活的因果在他那裡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你用什麼樣的態度生活,生活就給予你什麼樣的回報!
  • 雪中悍刀行:菩薩低眉渡六道,金剛怒目降四魔——白衣僧人李當心
    金剛怒目,震驚天下。天下第二王仙芝曾評價說『世間金剛境,唯有白衣僧人李當心一人得其精髓,天象氣魄被曹長卿分去八鬥,而指玄一境,由鄧太阿奪魁』可見李當心的武力水平。李當心在文中相對於其他人而言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是每次出現都令人印象深刻。有不少人說他是雪中防禦力第一,攻擊力不高。
  • 後先鋒時代的「一天」——《一天》《第七天》和《最後一天和另外...
    將田耳的中篇《一天》、餘華的長篇《第七天》和艾偉的短篇《最後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放在一起閱讀純屬偶然,靈感來自標題,都含有「一天」。這「一天」可能是獨特的,也可能是偶然的,偶然往往與必然匯流。這三個小說都來自社會新聞,新聞已經還將繼續誘發一系列經典小說。
  • 佛教:金剛力士,金剛怒目顛撲不破,以逆法警惕眾生不可起妄念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具有諸多救苦救難的佛菩薩,同樣也有許多威嚴的護法守衛佛學真諦,然而很多人卻只對菩薩眾生的諸佛菩薩虔誠信奉,卻忽視了諸多護法在佛教中的意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金剛力士,金剛怒目顛撲不破,以逆法警惕眾生不可起妄念:金剛力士
  • 唯有金剛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牢記王陽明3條天規,福報自然來
    人最真誠的善意便是既有菩薩心腸,又不失金剛手段。在各個佛教寺廟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金剛怒目、菩薩低眉的塑像。只有怒目的金剛能夠降伏四魔,低眉的菩薩才可以慈悲六道。曾經在曾國藩生日那一天,他的得意門生胡林翼送上一對聯——「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曾國藩閱後不禁熱淚盈眶。其實這句話王陽明詮釋的最清楚,也是王陽明心學最智慧的一句話。什麼是金剛手段?
  • 天仙月:金剛怒目被開發成功?精銳大佬105w秒WJB金剛怒目鞋子
    金剛怒目自從被放出來以後逐漸的銷聲匿跡,其作用是用自己64點憤怒給隊友增加80點憤怒很多指揮都認為是雞肋特技,自己有這麼多憤怒還不如控制對面憤怒來得划算!那麼最新精銳大佬花費105萬秒130級無級別金剛怒目鞋子,是炒作還是金剛怒目真的被開發成功,要崛起了?
  • 聽說這是餘華5本最好看的作品,你怎麼看?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餘華評分最高的五本小說。如果你懷疑生命的意義,就一定要讀讀餘華的《活著》,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悲慘的一生。他原本是個闊少爺,卻因為嗜賭如命敗光了家產。父親被氣死,母親也患了重病。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妻子含辛茹苦的養大兒女,本以為回來後一家人終於能夠過上好日子,兒子卻在獻血的時候,因為失血過多身亡。女兒也在生下小外孫後撒手人寰。只剩下祖孫兩人相依為命。
  • 餘華是中國狄更斯?中國的巴爾扎克?王朔:他只是個高級的模仿者
    有這麼一本書,沉靜地講述著一個悲慘的故事。一個普通的老農,一部普通的生活苦難史,這就是餘華的《活著》。老農福貴的一生苦難坎坷,剛剛艱難地喘了一口氣,更大的苦難就接踵而來,而他只能再次彎腰前行。就像用一根頭髮吊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那種從每一截脊梁骨抽取出來的力量緊繃著,拉住巨大的痛苦,骨髓就像汗一樣一滴滴地淌出來。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人們不願接受苦難,但《活著》中福貴生存的意義,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講述了福貴因為染上賭博把家產都輸光,人到了中年也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家人的一個個離開,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