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長河裡,《周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很多人都在潛意識裡,把《易經》歸為一種算命的書,但其實易經囊括了宇宙萬象,它是在闡述宇宙的本源和世界的發展規律,其中更不乏深邃的人生智慧。
研究歷史,你會發現,古代懂《易經》的人,動不動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和,可見易經之深度與廣度。
在這世界上,沒有人不會不想成功,有些人為了錢,有些人追逐名,更有些人為了飽滿的精神境界……歸根結底,還是想要更好地生活在這世上。小編覺得,無論一個人想要變得仙風道骨,還是活成世俗意義上的「富貴人」,其實都需要掌握些定律的。
《易經》告訴人們,決定了財富高低的,並不是一味地埋頭苦幹,而是擁有有跡可循的方法論
《周易》: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易經》的最高指導原則,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行善事積德性,不僅關乎自己,更關乎家庭子孫,你的德性影響著家風和子孫,在別人眼裡你與你的家人也一體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為家庭子孫積德。
這裡之所以用了一個「餘」字,就是說不一定報在當生,也可能報在子孫後代,所以我們看孔子的家族,歷經兩千多年,一直都是長盛不衰,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家族。
順天應人,適時而動
這句話的順天的意思,並不是說順應天意,自己就不用努力了。
所謂順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觀規律辦事,要重視存在、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循「道」守義。我們也可以把這一點理解為懂借勢,順勢而為,不要逆天而行。
而應人,就是要講人性、講人品、講人情,就是正確的為人處事。這樣,人際關係才會和諧,有助於家庭幸福,財運亨通。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裡說的「自」不是「來自」!而是指「自己」。對於這句話大部分人都解釋錯了,認為是有來自上天的保佑,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很吉祥,都不會不利這是錯誤的。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記住,重點在自己,不在別人,每個人都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沒有可靠的人,只有靠自己。真能自己站起來,所謂天人合一,自助則天助,這是中國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
《易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更是人生的路標
《易經》短短數語,就道出了人生待人、處事、學習、生活等等萬千變化。
我們個體來看,人活在世上,無論富貴,無論貧窮,無論如何風光,最後總是殊途同歸,塵歸塵,土歸土,回歸到一切的原始狀態。
而在《易經》中早已經告訴了我們「是什麼」「怎樣形成」等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在古代,像孔子、諸葛亮、鬼谷子這樣的能人異士,都曾經熟讀《易經》。
而在現代,首富李嘉誠曾評價《易經》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就連國外的諾貝爾獎得主查理·威爾海姆也曾表示: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其實都是受益於中國古代的《易經》。
《易經》可以啟迪智慧,提供關鍵時刻的破局之道:處於逆境中,我們會明白「否極泰來」;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我們會知道「有損有益」......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其中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成長心法」。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其實我們與《易經》的距離之所以遠,是因為看不懂文言文,解讀也非常無聊,我之所以能看得進去,是找到了《圖解易經》。
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周易》的基礎知識。而且圖文並茂,600幅精美的精美插圖,視覺體驗非常好。
一本書的價格只需要56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自己離智慧、成功更進一步。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