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決定一個人財富的並不是勤勞,而是要敢下這三種「笨功夫」

2020-12-22 紅衣記史官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縱觀古今,有心之人都會發現,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做對決策的成功人士都熟讀一本書,比如古代的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再比如現在的李政道、楊振寧、馬雲。

《四庫全書》評價《易經》不器,用途廣泛,包含了古代帝王之學,治政軍事,宇宙天文,哲學,醫術,命理佔卜,經濟,文化,音樂,數理,如果僅僅把它當作算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上說,潛龍勿用。

每個人成事的前期,都要經歷一個潛伏、積累、等待時機、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同的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潛伏周期。有的人幾年就爆發了,有的人需要十幾年,少數人需要幾十年。很多人等不到爆發,就失望放棄,半途而廢。

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做事也不例外。為什麼在付出同樣努力的前提下,有的男人能成就一番大器、功成名就,有的男人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沒有太大成就呢?

這與其做事功夫的高低有著重要的關係,重要程度遠超所謂的人脈。對此,老祖宗就總結過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智慧,分享男人成大器,人脈次之,要敢下這三種「笨功夫」,有道理

易經忠告:決定一個人財富的並不是勤勞,而是要敢下這三種「笨功夫」

0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錢鍾書先生在進入清華大學後,他的目標就是「橫掃清華圖書館」。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博覽群書後,他終於寫出了學術著作《管錐編》,書中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可謂是博大精深。

《易經》說,當一個人心懷夢想、朝著一個目標,不問結果、不求回報,只專心做事、潛心修行的時候,這類看似木訥的老實人實際上是最終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用現在流行一句話來說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老實人因為老實,不會鑽營取巧,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別人一遍能做好,他需要十次、一百次才能做好。

聰明人一天就能完成,他需要一個一個星期半個月才能完成。正是在這樣的慢吞吞中,他將一件事反覆打磨、築牢地基。等到他能夠熟練地掌握技藝之後,剩下的就是突飛猛進的增長,以及紮實穩步的發展。

02表面隱忍不發,內心暗藏大志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晉代,有一個大官叫陶侃。按理說,人活到大幾十歲了,也位高權重,該知足了。可陶侃大人閒著沒事天天搬磚。早上把磚搬出去,晚上再把磚搬回來。別人問他做什麼,他說鍛鍊身體。 搬磚也就罷了,他還叫部下把砍下來的零碎竹子、木頭等都收集起來好好收藏放著。你肯定會對此人評價:又小氣又神經。畫風一轉。後來時局變動,陶侃是管長江以南軍事防務的,這時需要建立水軍,馬上要造船,並且要在很短期間內完成。陶侃大人平日裡攢得那些不起眼的木頭竹子就派上用場了。因為身體好,作戰能力強,他率領部隊也是所向披靡。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

《易經》說,生活裡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人,無論別人怎麼看待他,怎麼評論他, 怎麼詆毀嘲笑他,他要麼憨厚地笑一笑,要麼不吭氣,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看似愚笨,實則心懷大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這些看似憨厚老實的人在不經意的時候,冷不丁的放大招,刷新所有人的觀念:原來他這麼厲害啊!這就是他們表面隱忍、內心堅毅的魅力所在。

03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有一個笑話:

6歲的時候,小曾國藩在家背儒家經典,背到半夜也沒有背出來,這可急壞了那晚剛好在他家的梁上君子——小偷。原本打算等曾國藩睡覺後順手帶點東西走的,遲遲不見他背過,小偷最後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把那篇文章一字不錯地背出,丟下一句「這麼笨還讀什麼書」後揚長而去。我估計當時曾國藩的心理陰影面積有整個屋子那麼大。包括後來考舉,可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謂曲折坎坷。一次考試考七八次十多次考不過,換了一般人早就崩潰了,乾脆放棄得了。曾國藩不放棄,一次次撿起來,哪怕考到四十幾歲,也非考中不可。這樣的精神毅力連老天也會感動的。

《易經》說,很多老實人並不懂得大道理,但是他會悶頭去做,因為他知道春種秋收,只有付出才有回報。做大事業的人,要是能夠明白這一點,「萬物將自化」,也就不會投機取巧,只想著走捷徑了。

的確,任何事情,只要你付出就會有回報。有時候回報不一定是以你期待的方式饋贈與你,但是會在不知不覺裡讓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得到充盈。

成功的真諦往往是生活中看似最愚笨、可笑、卻常常忽視的簡單道理。

無論你是聰明人還是老實人,看到這裡就應該明白一念萬年,細水長流,無所求,不求成果,亦不放棄努力,最後一定是成功的。

老祖宗給我們的告誡,早懂少吃虧,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很多人都問我,想要學習很多古人的智慧,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起?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書本上獲取!

那麼該看什麼書呢?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看一看《易經》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以前聽人這麼說《周易》的學問博大精深,我還不太理解,直到後來,我聽到一位老人家這樣說過:

我們從出生、上學、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因為《易經》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它早就幫你推演完了;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有跡可尋。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讀懂中國《易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讀的是這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我看了《易經》之後發現,裡面不僅有深奧的大道理,還有很多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讀《易經》真的可以讓我們把握自己的命運!你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再對照易經裡的64卦,一一對應。我看完之後,對於很多年前在生意場上遇到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好運,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這本《圖解易經》才55塊錢,也就是兩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周易》: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
    很多人都在潛意識裡,把《易經》歸為一種算命的書,但其實易經囊括了宇宙萬象,它是在闡述宇宙的本源和世界的發展規律,其中更不乏深邃的人生智慧。研究歷史,你會發現,古代懂《易經》的人,動不動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和,可見易經之深度與廣度。
  • 《易經》透露: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點
    事實上,一個人能夠賺多少錢,靠的不是人脈,《易經》中向我們點明了3點,決定你賺錢多少,能否成功的,其實是3點因素。第一點:學會存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無論收入多少,儲蓄都是獲取財富的關鍵密碼。
  • 易經提醒了男人:一個人的財富,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3條天規
    —— 雅各布俗話說,勤奮可以使你富有,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一切都是一樣的。《易經》解釋了另一個概念,揭示了一個家庭的財富並不全是靠三個秘密的辛勤勞動換來的。這是以前的錯誤嗎?很多人都認為《易經》是一本融合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和智慧的水晶書,是古代帝王和權貴的必讀之書。
  • 《易經》:一個人的財富,不單純是勤勞,而是遵守這3條規律
    《易經》:一個人的財富,不單純是勤勞,而是遵守這3條規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古人常說,積德,意思就是跟積善一樣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積了厚德的人家,福報一定很大,子孫都跟著沾光。但是呢,積善行德卻不僅僅是靠做上一兩件善事才能的,而是需要人終其一生,致力於行善積德,這樣這個人呢積累的福報才會深厚,進而讓家族興旺,財運早晚便會來了。順天應人,適時而動這句話的順天的意思,並不是說順應天意,自己就不用努力了。
  • 決定一個人財富的,並不是勤勞也不是努力,而是要謹記這3條天規
    ——《偈頌七十六首其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論過去還是現在,財富是每個人的追求。當代社會的悲哀也好,激勵社會進步的動力也罷,只要你手握財富,你就是眾人羨慕的對象,那麼該如何獲取?這成為社會上眾人思考的一個問題。
  • 《易經》告誡你:一個人的財富,不是靠勤勞,而是牢記這3條天規
    《易經》中則詮釋了另一個概念,其以3條秘密,透露出一個家族的富裕並非全是靠勤勞得來,這難道是之前我們弄錯了嗎?很多人都認同《易經》是一部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跟智慧的結晶體書籍,它在是古代皇帝跟達官貴人的必學之書。
  •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決定一個人財富的,除了勤勞和努力,還要遵守這4條「天規」
    一個人是否發財,除了勤勞和汗水,還要遵守這4條天規。厚德載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完成一切目標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修身了。活到老學到老,要懷著一顆學習之心生活,而不是活在舒適圈裡只顧著看偶像劇傻樂,不斷地去提升自己,這樣別人才能瞧得起你。日積一善,留有餘慶《紅樓夢》中王熙鳳聰明一世陰險狠毒,曾不不顧兩家人的性命從中撈取利潤,最終自食惡果病逝,女兒也被賣到了妓院。
  • 易經: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堅持和付出
    因為任何成功的事業,都不是給自己帶來了利益,而是給別人帶來了利益。幫助的人越多,自己的成功才越偉大,才能稱得上有意義。我們想做一番事業,初心必須是為別人奉獻,為別人著想,最後讓自己和別人共贏,這才是做有價值的事情。靠坑蒙拐騙,獲取一些個人的私利,這樣必不長遠,被人發現之後,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被人唾棄而導致失敗。
  • 《周易》:能夠決定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
    在這世界上誰都想要成功,有的人為了錢和名利,更有些人為了飽滿的精神境界……說到底,都是希望精彩的活在這世上。無論一個人想要變得仙風道骨,還是活成俗世一點的富貴人,一些定律還是要掌握。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周易》這本書,《周易》告訴人們,想要獲得財富,並不只是悶著頭幹,而是擁有有跡可循的方法論。《周易》裡面就已經點出了3個終極規律,巧的是,這3個終極規律並沒有一個和勤奮努力有關。1.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裡說的「自」不是「來自」!
  • 易經告訴男人:積累財富不只是靠勤勞,而是掌握了這2條「天規」
    努力本身沒有錯,但不是我們積累財富的必要條件。勤奮意味著奮鬥。一個人只要奮鬥就能成功。成功太簡單了。世界上誰不努力?誰不糾結?但是,成功的人很少。他們非但不努力,反而總是「忙」。窮,忙,就是做一些看起來很努力的事情,但是對以後的發展並沒有很大的正面影響。例如,我們每天都去九晚九,即使當我們工作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時間吃飯。這種工作當然很忙,我們甚至覺得自己有一整天的時間。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每個人都會有失敗,而那些最終成功的人其實就是在困難時期不放棄自己目標的那些人,面對困難他們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選擇提升自己並且迎難而上。每個人的成功都要經歷一個潛伏、積累、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潛伏期。
  • 《周易》告誡:決定男人命運的,從不是勤勞,而是謹記3大天規
    隨著現在社會變得複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急功近利,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變得很浮躁,在《易經》看來,這就是一個大戒!很多人都認為,笑臉常開,好運便會自然來,只要我努力勤勞,便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我們想想,這個社會上,哪個人不勤勞呢?
  • 易經:財富僅僅靠勤勞是無法獲取的,牢記這3條天規很重要
    《易經》解釋了另一個概念,其中三個秘密,說明一個家族的富裕不是靠勤奮得到的。 這是以前我們錯了嗎?許多人承認《易經》是匯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和智慧的結晶體之書,是古代皇帝和達官貴人的必學之書。據說能找到很多解決人生煩惱的答案,所以可以說是囊括了人生大道起源的「智慧寶書」。
  • 《易經》中隱藏的3個人生真相: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從來不是勤勞
    古時候做飯都是用爐灶,下面鼓風,上面的火焰才會旺盛,這和做企業初期很相似。任何成功,剛開始一定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大家要保持信心,堅持下去,但不要蠻幹,否則事倍功半。如果把鼎弄翻了,就會砸到自己的腳。如果把鼎打翻了,我們要把裡面的舊東西倒出來。
  • 易經的忠告: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3種能力
    易經的忠告: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3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生存法則:一個人貧窮並不是金錢決定的,而是頭腦缺乏這三種意識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你會發現,真正決定一個人貧窮的,往往不是金錢。真正影響我們的,往往是內在的潛意識,一個人的潛意識裡決定了我們對金錢的態度,甚至影響我們財富和未來價值。從本質上來說,金錢是一種資源的流動,金錢更屬於那些能夠支配金錢的人,所以我們要想讓自己賺錢,首先就要改變自己對金錢的態度與內在的潛意識,我們才能開啟真正的財富之門。
  • 《易經》:開啟財富的「密碼」,從來不是努力,而是謹記3條天規
    他對於《易經》的態度就是:看《易經》可以幫助許多年輕人少走彎路。職場上的年輕人,都應該去讀一讀《易經》,早讀早受益。毫不誇張的說,開啟財富的「密碼」就藏在易經裡,而獲得財富的關鍵,從來不是努力,而是謹記易經中的3條天規。
  • 《易經》提醒:決定一個男人財富的,遠不止勤奮,而在於這4個字
    為此,馬雲曾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決定一個人財富的,除了勤奮,還有《易經》中的「元亨利貞」4個字元者,善之長也《易經》:「元者,善之長也。」意思是,善心、善念是事業最好的起點。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擁有多少財富,真的早已註定嗎?建議看看吧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擁有多少財富,真的早已註定嗎?建議看看吧常言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很多人以為,富貴是天註定的。其實不是。「未曾清貧難做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這是南懷瑾大師給世人留下的勸世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