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萬億GDP城市上半年成績單:南京、長沙增速最高,9城實現正增長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又到上半年「成績單」集中出爐的時間。

隨著南京正式公布上半年「成績單」,2020年上半年,17個萬億GDP城市均已公布GDP總量和增速,其中,南京、長沙增速排名居前,GDP同比增長均為2.2%。此外,杭州為1.5%,重慶、蘇州、無錫增速均為0.8%。

根據各地權威部門發布的數據來看,17個萬億GDP城市中,9城實現正增長。

一 南京、長沙增速最高,南京歷史性躋身全國城市GDP十強

包括直轄市在內,我國去年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等17座城市的GDP超過萬億,它們是當前「萬億GDP城市俱樂部」的成員。

上半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6612.35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位列全省首位,分別快於全國全省3.8個、1.3個百分點。南京在全國排名中晉升2位,歷史性躋身全國城市GDP十強。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9.76億元,同比下降0.9%;第二產業增加值2271.41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4251.17億元,同比增長2.9%。

南京上半年收穫九個全省第一。分別是:

從增速看,地區生產總值(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費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從總量看,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等4項指標增速位居總量全省第一。

為何南京經濟增速較高?

1號君注意到,創新成為南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科技創新動力進一步激發。上半年,南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增長14.4%;規上工業和服務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3.3%。1-5月規上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4%、14.9%。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4.0%,佔規上工業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6.2個百分點。

另一個因素是,新經濟成長加快。1-5月,規上服務業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增長22.4%,增速高於全市規上服務業26.9個百分點,規上網際網路廣告企業營業收入增長47.9%。

上半年,長沙GDP同比增長均為2.2%,與南京速度相同。

為何長沙經濟增速較高?第二產業「給力」是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上半年,長沙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比1—5月提升1.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升2.3個百分點。其中,專用設備、電子信息、通用設備等優勢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6%、21.5%和11.3%。另一個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長沙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分別增長29.2%和58.5%。

此外,重慶市GDP在今年上半年以240億元左右的優勢超越廣州市暫位居中國城市經濟排行榜第四名。2019年,廣州GDP為23628.6億元,重慶GDP為23605.77億元,僅相差不到23億元。

二 蘇州南京無錫3城集體「轉正」

「萬億GDP城市俱樂部」17個成員中,江蘇佔有3席,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值得關注的是,3城集體實現「轉正」。面對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先看蘇州——

上半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50.2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0.8%,較一季度提高9.1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03億元,同比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4042.95億元,同比增長0.2%;第三產業增加值4946.26億元,同比增長1.3%。

上半年,蘇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59.3億元,同比增長5.4%,比一季度提高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735.3億元,同比增長26.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及工業投資增速穩居全省首位。

看重點行業。上半年,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作為蘇州聚力打造的「1號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表現亮眼,上半年全市醫藥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44.1%,生物藥品製造產值同比增長6.03倍。

上半年,蘇州實際使用外資78.28億美元,同比增長151.6%,總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規模及增幅均創同期最高紀錄。

縱觀蘇州上半年經濟,可以發現,產業基礎得到加強,回升態勢進一步顯現;投資拉動作用加強,重大項目投入增勢強勁;內外貿易逐步回升趨穩,新業態新模式成發展亮點。

再看無錫——

上半年,無錫經濟由負轉正,GDP同比增長0.8%,主要經濟指標多數呈現回暖。

高技術產業茁壯成長呈現出無錫經濟自身較好的韌性。上半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838.18億元,總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5.4%,較2019年提升了7.3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83.66億元,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下降7.1%的情況下逆勢增長23.2%,增幅遠超去年同期。

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消費模式,創造了新的消費亮點。新的消費習慣帶熱了與之相關的行業。1-5月,全市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8%,高於規模以上服務業增速9.0個百分點。

三 南通未來可期

2019年,南通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8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有望於2020年躋身萬億元GDP城市「俱樂部」之列。南通上半年經濟發展如何,也備受外界關注。

今年上半年,南通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逾4664億元,同比增長2%,增幅居江蘇第二。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5億元,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2202.3億元,增長1 %;第三產業增加值2287.1億元,增長3.3 %。

危中尋機,項目成為南通上半年經濟增長主旋律。

重大產業項目陸續開工。上半年,南通億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5.0%,佔全部項目投資的比重達80.9%,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9個百分點。

南通將今年確定為「大項目突破年」,要求一切盯著大項目幹,圍著大項目轉,呼喚「狼性」幹部走向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從以蘇州「三大法寶」為師,到走出去跑遍蘇錫常三市,拼的勁頭、搶的意識、融的視野越發強勁。

上半年全市省級重大項目開工數全省第一,省級、市領導掛鈎、市級重大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均超過序時進度,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下半年南通的機會在哪裡?除了項目為王,南通再亮王牌!

7月28日,南通市崇川區、海門區正式揭牌。

2019年,南通經濟總量達9383.4億元,海門市以1352.37億元排名位列南通第二,僅次於通州區。如今,海門撤市設區,一直困擾南通的中心市區首位度不足的問題有了解決方案,老城區弱、新城區強的「小馬拉大車」局面不再。

2016年,國家《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對南通的定位,是城區常住人口達到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Ⅱ型大城市」。如今,有了海門區的百萬級人口規模,各項交通、建設規劃也將加速落地生根。海門設區,也意味著南通市區真正實現了與上海市區接壤,南通與上海進一步同城化、一體化發展。

當然,眼下,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到位只是南通邁出的第一步。我們相信,南通「下半場」更值得期待。

記者 許海燕 見習記者 王靜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相關焦點

  • 中國「GDP萬億」城市17個,下調今年GDP增速?有您家鄉
    據媒體報導,各省2018年公布經濟成績單,其中江蘇GDP總量首次突破9萬億元大關,或許這才是「不敵國家」,此外,GDP超過萬億的城市增加到17個,預示著2018年我國GDP總量將進一步增長,據成績單顯示,江蘇省GDP總量首次突破9萬億韓元大關,江蘇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相當於2018
  • 2020中國城市gdp排名100強 上半年中國城市GDP排名一覽
    2020上半年中國城市gdp排名對比  北京、廣州、天津、武漢等各大城市都公布其在2019上半年的GDP和增長速度,另外全國半年GDP增長速度為6.3%。目前上海的半年GDP最高,達到了16409.94億元,同比增長5.47%(名義增速),要低於全國GDP增長速度,福州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達到了12.72%。
  • 繼佛山之後 誰將成為下一個萬億GDP城市?
    隨著4月30日青島市公布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在「五一」假期之前,17個2019年進入GDP「萬億俱樂部」的成員中,已經有13個城市發布了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餘下的蘇州、南京、鄭州、長沙四地數據則「仍在準備中」。其中,武漢一季度經濟增速最低。武漢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按可比價格計算,2020年一季度,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下降40.5%。
  • 運氣還是實力,2020上半年臺灣GDP實現正增長!
    貿易出口額實現正增長今年上半年臺灣出口貿易總額增長0.5%,對比香港-5.4%,中國大陸-6.4%,新加坡-10.3%,韓國-11.2%,日本-11.6%,臺灣在這一方面已是相當優秀,在全球貿易大衰退的趨勢下,臺灣尤其在半導體方面的出口達到了10年來最快的增長——20.2%!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深圳近3萬美元居首位 萬億GDP城市僅重慶落榜
    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2019年末,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萬億的時間順序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佛山。
  • 江浙滬25城,又一個躋身GDP百億俱樂部,浙江何時趕超江蘇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GDP過萬億元,是經濟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城市地位的重要標誌,今年元月初寧波市委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對外宣布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預計增長7%左右,全市財政收入突破250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至此寧波終於加入中國「萬億
  • 發達國家人均GDP標準?中國有幾個城市達到發達國家標準
    鄂爾多斯gdp3605億元,人口209萬人,人均GDP17.2萬元折合2.57萬美元。珠海gdp3435.89億元,人口202萬人,人均GDP17萬元折合2.53萬美元。南京gdp14030.15億元,人口850萬人,人均GDP16.5萬元折合2.48萬美元。
  • 各地去年立下的增速目標完成如何?17省份達標9省份未完成
    根據2019年初各地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當年GDP增速預期目標,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9省份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甘肅、寧夏、新疆17省份實現去年預期增速目標。江蘇、遼寧、貴州3省份2019年GDP增速與去年初設定的增速目標基本相當。
  • 珠三角三大城市,誰更優?上半年深圳、廣州、香港GDP及增速對比
    其中,深圳市在上半年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2634.3億元人民幣,增速保持了正增長態勢,為0.1%。分行業來看,上半年深圳市的工業、批發零售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住宿餐飲業、農林牧漁業等都是負增長。但金融業、營利性服務業、非營利性服務業、房地產業實現了正增長。
  • 一季度城市經濟:成都超蘇州 南京首進前十
    根據各大重點城市的經濟一季報,成都、南京等城市表現不俗,成都超過了蘇州,位居第六。南京更是超過天津,位居第九。相比之下,天津、蘇州、東莞、泉州、合肥等城市面臨壓力。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重點城市如長沙等的一季度具體經濟數據還沒公布,在此沒有納入。
  • 上海浦東新區19年實現GDP為12734億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如何
    另外,在全國大小城市總共有上百個,而其中GDP突破萬億元的僅有17座城市,它們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無錫、成都、武漢、南京、青島以及佛山等,而各市經濟基本均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當然,其中除過無錫、寧波、青島、鄭州、長沙和佛山19年GDP均低於12000億元外,其他11座城市全年GDP均超過1.4萬億元,同時規模以上工業、製造業、消費零售、投資和對外貿易發達,因此,這也意味著GDP突破1.4萬億元的城市經濟實力強於浦東新區。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上海等5城超6萬
    原標題: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上海等5城超6萬 摘要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上海等5城超6萬】最終的15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序為:
  • 湖南「非常意外」的城市,經濟增速是長沙的7倍,可GDP卻省內倒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的發展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經濟體,其中在國內的各大城市是巨大的,但它們之間的激烈競爭,想知道從哪裡更強的經濟增長速度上,這也是我們應該判定城市發展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今天是為大家家的湖南出身是意外的一個城市,在經濟增長速度,長沙的7倍,gdp
  • 上半年,臺灣經濟增長0.41%,GDP為21537.42億元,全國排第7名
    其中,一季度同比實際增速修正為1.59%,二季度的增速初值為「下降0.73%」,且二季度完成的GDP約為45693.16億新臺幣,按二季度平均匯率折算為1526.67億美元(約1.08萬億元人民幣)。臺媒報導稱,由於海外疫情的影響,上半年臺灣的對外貿易增長疲軟,民間消費和企業投資也受到了影響,整體經濟增速偏低。
  • 新華財經·讀財報|上市銀行半年度經營數據:營收資產保持增長 淨...
    36家上市銀行的營業收入整體保持增長,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上半年營收規模較大,而城商行與農商行的營收增速較快;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整體下降9.42%,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普遍出現下滑,多數城商行和農商行出現增長。資產規模方面,36家上市銀行整體保持增長態勢,國有銀行的資產規模遙遙領先於其他類型商業銀行。
  • 31省份上半年GDP出爐 東北三省增速排名墊底
    國家統計局昨日正式公布了31個省份上半年GDP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以11%的增速居首,東北三省增速排名靠後,其中,遼寧以2.6%的 增速墊底。總體來看,27個省份增速較一季度出現回升,31個省份上半年GDP總和超出全國逾2.7萬億元。
  • 上半年,中國大陸GDP超過45.66萬億元人民幣,加「港澳臺」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按照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完成的GDP超過了45.66萬億元人民幣(近6.5萬億美元),同比實際下降1.6%。其中,一季度經濟實際下降6.8%,二季度經濟同比實現了3.2%的增長。
  • 2020年上半年,中國大陸GDP近6.5萬億美元,加上「港澳臺」呢?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完成的GDP超過了45.66萬億元人民幣(近6.5萬億美元),同比實際下降1.6%。其中,一季度經濟實際下降6.8%,二季度經濟同比實現了3.2%的增長。
  • 25省份2020上半年GDP出爐
    截至7月21日,全國25個省區市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從GDP增速來看,14個省份經濟增長實現由負轉正。從經濟總量來看,已有16個省份GDP突破萬億元廣東GDP總量第一從GDP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山東繼續佔據前三名,廣東上半年GDP達49234.2億元,目前位居全國第一位,江蘇上半年GDP為46722.92億元,同比增長0.9%;山東上半年GDP為33025.8億元,同比下降0.2%。
  • 2019中國gdp世界排名第幾?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貢獻率或達30%
    在1月1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9年中國GDP的總量是達到了99.1萬億元,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