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2020年上半年,以人民幣計價,臺灣名義地區生產總值折合21537.42億元,同比增長7.3%,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同比實際增長0.41%。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居第7位,低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和四川,高於福建1636.03億元。近幾年,臺灣的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裡表現最好,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香港,韓國經濟都是負增長,那麼臺灣的增長是靠什麼呢?
疫情對經濟衝擊較小
臺灣在疫情防控方面做的較好,截止8月3日,中國臺灣累計死亡病例7例 ,僅次於朝鮮的1例,這也給臺灣經濟一定穩定因素。
貿易出口額實現正增長
今年上半年臺灣出口貿易總額增長0.5%,對比香港-5.4%,中國大陸-6.4%,新加坡-10.3%,韓國-11.2%,日本-11.6%,臺灣在這一方面已是相當優秀,在全球貿易大衰退的趨勢下,臺灣尤其在半導體方面的出口達到了10年來最快的增長——20.2%!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臺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大增9.8%,佔臺灣出口總額的42.3%,為歷年同期第二高。特別是半導體以及電子這兩種產品佔臺灣向大陸出售的50%以上。
臺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獲得更重要地位
7月10號,臺積電高調宣布上半年總營收6213億新臺幣(約合147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35.2%。由於臺積電的股價再創新高,臺灣證券交易所7月底市值突破42萬億臺幣,成為世界第16大證券交易所,雖然現在臺塑等石化產業的營收正在衰退,但是臺積電的強勢增長又給補上去了。
對未來經濟仍持悲觀態度
雖然臺灣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不錯,但是業界人士對臺灣今後的經濟增長仍持悲觀態度 ,7月15日「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將臺灣2020年GDP增速預測值由2.58%下調至1.15%,2020年臺灣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概估為-0.73%,是臺灣經濟17個季度以來首次負增長,也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差增長水平。由於疫情衝擊,第二季度來臺人數減少99.57%,僅有1.3萬人來臺旅行。而去年這一數據是307萬人。此外,在貿易出口方面,6月出口同比減少3.8%,已經連續4個月負增長。旅遊業大跌、農產品滯銷、失業率升高……一系列疫情對臺灣經濟的衝擊遠遠未結束。
綜上,小編認為今年上半年臺灣經濟能實現正增長,是其實力與運氣並存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搞經濟這一塊,臺灣確實厲害,但是臺灣經濟過於依賴國際環境,未來發展的天花板將很快來臨。對於臺灣經濟上半年的表現,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討論。
(原創文章,感謝閱讀,歡迎轉發評論點讚,點關注,帶您每日看世界)